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建构对立的意义生成∗

2019-07-20 06:16马云霞
外语学刊 2019年1期
关键词:主句语义语篇

马云霞

(西北师范大学,兰州 730070)

提 要:语篇作者使用体现语义对立的语言资源,如反义词、平行结构、转折连接语等,在具体语境中,将两个实体或事件建构为对立关系。这种临时性对立的创建,即“建构对立”用于更好地呈现命题和立场,加强与读者的互动。本文在系统功能语言学框架内分析语篇中建构对立的概念意义、人际意义和语篇意义。研究表明:在当前语场中插入与主题对立的参与者或过程能更详尽地呈现语篇主题的概念意义,从而有利于读者理解;在人际意义层面,否定结构引发的对立意义能排除读者可能性预期,相反,态度意义资源引发的对立意义有利于与读者进行情感、社会行为判定、产品鉴赏等方面的协商;在语篇意义层面,建构对立使语篇布局、信息状态以及语篇衔接机制更利于读者理解。

1 引言

语言不仅反映外部世界和内部经验,也能主动建构人类设想中的世界和体验。同样,语义对立不仅体现在反义词等语言资源中,而且话语者还可以利用对立意义资源引发对立,用以表达自己的立场和观点。例如:

①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叶挺《囚歌》)

在例①中,反义词“紧锁/敞开”和对仗结构蕴含语义对立,这一语境使读者期待“人/狗”之间的对立状态。可以看出,作者利用反义词和对仗结构等语言资源引发 “人/狗”(革命者/汉奸)之间的对立,以表达共产主义战士与汉奸之间势不两立的立场。Jeffries(2010)和 Davies(2013)把这种“无对立意义的双方在具体语境中形成的对立关系”称为“临时对立、语境对立、创造对立或建构对立”(constructed opposites),本文统一使用“建构对立”。语篇作者常常使用包含语义对立的语言资源,即“对立触发语”,将两个并不对立的实体或事件置于对立关系中。这一话语过程涉及语境、作者动机和读者期待,是一个动机驱动下的语言使用过程。作为意义再表征过程,对立触发语怎样在语境中引发对立,这一过程值得从语言系统内部去解析探讨。

系统功能语言学没有过多地关注理想形式化的句法结构,而是把语言看作社会符号,在语境中研究“使用中的语言”。因此,它无疑是阐释建构对立意义生成的语言理论依据。系统功能语言学认为,语言具有表征经验、建立人际关系的功能,也有将这两种功能落实到具体语篇的功能,这就是语言的三大元功能:概念元功能、人际元功能、语篇元功能。语言元功能思想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核心基础。Halliday(1985,1994,2004)系统详尽地阐述语言怎样实现其元功能的语法系统,他创建的功能语法主要描述小句层面3 种意义在语法结构中的体现过程。Martin 和 Rose(2007)将语言元功能的语法系统运作扩展到语篇层面。

概念功能包括经验功能和逻辑功能。经验功能指人类使用语言识解外部世界和心理世界的经验,由语法系统的及物性结构体现。及物性结构包括活动过程、参与者和环境成分,Martin 和Rose将它概括如图1。

图1 及物性结构图(Martin,Rose 2007:75)

逻辑功能指语言所具备的反映两个或两个以上语言单位之间逻辑语义关系的功能(胡壮麟等2008:101)。Halliday(1985,1994)主要从依存关系和逻辑语义关系两方面描述小句内语言单位和小句之间的关联。Martin 和 Rose(2007)把概念功能在语篇层面进行拓展,他们认为语篇聚焦一个人或事件,从而形成一个关于它的经验场,这个场内包含一系列活动、人、事件、物体以及时间、地点、特征等因素,它们在语篇中形成不同的词汇关系,参见图2。

人际功能是讲话者作为干预者的意义潜势,是语言的参与功能(胡壮麟等2008:115),人们用它建立人际关系,表达观点、推断、态度、情感,它反映交际双方的亲疏关系、身份地位。在Halliday(1985,1994)的功能语法中,人际功能由小句内语气系统和情态系统体现。Martin(2001,2005)创建的评价理论关注人际意义在语篇语义层面的词汇资源,使功能语法关于人际意义的描述更加全面。评价理论讨论语篇或说话人表达、协商、自然化特定主体间的关系以及意识形态的语言资源(胡壮麟等 2008:318),它包括态度、介入和级差3 个子系统,每个子系统中划分出多个范畴。

图2 概念意义(同上:76)

语篇功能又称为“使能”(enabling)功能,是“把语言成分组成为语篇的功能”(同上:161)。语篇功能在词汇语法层的体现方式主要有:主位结构、信息结构和衔接。“表达信息的小句中,主位是信息的起点,剩余部分展开论述主位,称为述位。”(Halliday 1994:37) 在通常情况下,句子的主语充当信息起点,主语和主位重合,称为无标记主位。当主位不是主语时,就出现标记主位。与主位结构相对应的是信息结构,是把语言组织成为信息单位的结构(胡壮麟等 2008:172)。一个信息单位包括已知信息和新信息,在通常情况下,主位表达已知信息,述位表达新信息。话语者/作者出于特殊原因时,选择标记主位做为信息的出发点,或者选择新信息做主位。衔接指语篇内各成分之间的语义联系,分为语法衔接和词汇衔接。语段能成为语篇的必要条件就是衔接,话语者通过使用不同的手段,使各成分之间的语义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本文在系统功能语言学元功能框架内,将从概念、人际和语篇意义3 个维度阐释建构对立的意义生成过程。

2 概念意义层面的建构对立

根据Martin 和Rose(2007)对概念意义在语篇层面扩展的论述,语段内各个句子围绕一个主题展开,核心关系、类别关系和序列活动共同作用形成一个聚焦于这一主题的经验场。语篇作者插入一个过程或参与者,对立触发语使它与主题对立,在经验场内被前景化。引入的对立项如何在当前语篇的经验场内运作以及如何与动作过程、参与者和环境成分3 个语义范畴产生联系是概念意义层面建构对立意义生成的关键。

2.1 建构对立与过程类别

在功能语法中,动作过程是及物性系统识解经验的核心。“关于我们经验最深刻的印象是它包含的各种事件(goings-on)——发生、做、感知、意指、是、变成等。及物性系统把我们的世界经验识解为一个可操作过程类别。”(韩礼德 2010:119) 作者使用对立触发语在当前经验场内插入一个过程类别,插入过程与主句过程被建构为对立双方。插入的对立过程一方面其概念意义被前景化,另一方面,它与主句形成扩展逻辑语义关系,可以为主句提供地点、环境、原因等情境成分。例如:

② He became very quiet.Withdrawn.Sometimes he would just press his face into his hand and shake uncontrollably.I realized he was drinking too much.Instead of resting at night ,he would wander from window to window .He tried to hide his wild consuming fear,but I saw it.(Martin,Rose 2007:31)

在例②中,语篇主要表征关于he 的经验场,主要参与者是he 及其身体部位。在动作序列中,首先使用关系过程归属类内包式become,体现he的属性,紧接着连用 press,shake,drink 等物质过程详细说明quiet 这个属性。最后,在使用fear 升级概括参与者的情感状态之前,否定意义词组instead of 做为对立触发语引入对立项resting at night,与主句中 wander from window to window 形成临时语义对立。插入的过程与主句形成扩展逻辑语义关系,通过附加新的内容延展主句的语义。插入的过程“夜间休息”中表示时间的环境成分at night 给主句“来回徘徊”提供更多语义信息。rest 不仅与主句中的wander 对立,而且与整个经验场中的过程相对,其概念意义被前景化。因此,在作者建构对立过程中,创建出特殊的语境产生的语义对立以及增添的环境成分有助于突出主题,更好地表现他异常的焦虑。

2.2 建构对立与参与者

有些词汇,如 differ,contrast,distinguish,oppose 等,因为自身蕴含的语义对立从而在语境中引发临时对立,所以可称为“元语言对立触发语”。在关于某一主题的语篇内,元语言对立触发语可以插入一个与主题对立的实体。在这一建构的对立语境中,对立触发语、主题以及插入的实体进入同一及物性系统,形成关系过程,其中,主题为载体,插入的参与者则是关于主题的属性。例如:

③ Hence,our findings contrast with the general conception in the literature that speaking is the most anxiety-provoking activity.(Xiao,Wong 2014:606)

④While the third occurrence of creak in line 17 also marks a parenthetical,it is distinguished from the two preceding examples.(Lee 2015:292)

在例③中,contrast with 引发 our findings/the general conception 之间的对立;在例④中,distinguish from 触发 third occurrence of creak/the two preceding examples 之间的对立。作者在关于our findings 和third occurrence of creak 的经验场中插入新的参与者 the general conception 和 the two preceding examples,元语言对立触发语、语篇主题和插入实体形成关系过程归属类小句,插入实体是对语篇主题的属性描写和归类。尽管这些与载体对立的属性不属于当前主题经验场,但它们是读者熟悉的事物,如例③中的the general conception,或者是上文已经提到并论述过的实体,如例④中的the two preceding examples,这种载体与属性之间的对比关系和读者对属性更高的熟悉程度有助于读者对载体也就是对主题的接受和理解。

2.3 建构对立与环境成分

“环境是过程的辅助,提供过程的时间、地点、方式、原因等,是辅助小句过程的次过程,对主要过程进行扩展、解释、说明”,它表现出关系过程和言语过程的某些特征,给小句引入一个做为间接参与者的实体(Halliday 1994:150)。在一定语境中,元语言对立短语如in contrast to,as opposed to 以及否定意义词汇或词组,如 unlike,rather than 等对立触发语,在当前语场中引入一个参与者。这一对立意义建构过程改变命题表述的及物性系统,给它增添一个环境成分。例如:

⑤Unlike Facebook ,these social network connections are unidirectional,so that celebrities may have millions of followers.(Eisenstein 2015:168)

⑥In contrast to the long-standing concept of motivation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investment acknowledges that a language learner has a complex social identity and multiple desires,and takes into account the power inequities inherent in social contexts.(Palmer et al.2014:762.)

⑦As opposed to Extract 7 ,Carlos this time seems to notice the presence of “from” as indicated by his repetition.(Eskildsen,Wagner 2015:276)

例⑤使用否定介词unlike 插入Facebook,与主句主语these social network connections 平行;在例⑥中,元语言对立词组in contrast to 在句中引入参与者the long-standing concept of motivation 与主句investment 平行对立;在例⑦中,元语言对立词组as opposed to 作为对立触发语在句中插入Extract 7,与主句中this time 平行;建构对立的语言实现过程使主句的及物性系统发生改变,增添表示方式或比较的环境成分,给主句过程增加参与者。

这些增加的参与者,或者是一定文化语境中读者更加熟悉的事物,如例⑤的Facebook,或者是预期读者已经熟知的概念,如例⑥的the longstanding concept of motivation,或者是上文已经提到的概念实体,如例⑦的Extract 7。这些增添的环境因素对主过程可以进一步扩展详述。一方面,插入的环境为主过程提供地点、时间、方式、原因等更加详细的语义补充;另一方面,对立触发语使增加的参与者与主句中平行参与者形成对立关系。增添的语义信息、对立对比关系形成的张力,重要的是对插入参与者更高的熟悉程度使读者更容易理解主句的相关信息。

在有些语境中,插入的对立方前文未曾提到,读者也不一定熟悉。例如:

⑧ Self-repair was defined as self-initiated,self-directed talk,rather than collaborative interaction.(Bowles et al.2014:506)

在例⑧中,rather than 引出对立项collaborative interaction,与 self-initiated,self-directed talk 形成对立关系。作者猜测到读者可能认为“自我修正是一种合作互动”,为了更好地将读者拉入自己立场,作者插入新的参与者“合作互动”,使其与当前主题对立,从而引导读者,排除其可能性预期。

3 人际意义层面的建构对立

语篇中建构对立的人际意义体现在两方面:第一,建构对立与命题情态系统的交织;第二,评价性资源作为触发语建构对立,促进作者—读者互动。

3.1 建构对立与情态系统

在互补对立(男/女)中,否定一方就等于肯定另一方。也就是说,否定和肯定表达的意义是对等的,如:“主席是女人”和“主席不是男人”意义对等,如果肯定和否定同时出现会使句子冗余。在很多语篇中,作者使用否定结构、含有否定意义的词汇或短语对某一实体或事件进行否定,然后对其进行修正,从而引发两个实体或事件的临时性对立。这种“肯定和否定同现”的语境隐藏着作者特殊的动因。例如:

⑨ Love looks not with the eyes,but with the mind.(Shakespeare 2003:19)

俗语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这表明眼睛与心灵没有对立关系,甚至是相似关系。然而,在例⑨中,否定结构 not...以及连接语 but 和平行结构的使用创建一种独特的语境,使eyes/mind 形成临时性的对立关系。肯定命题能表达的命题却使用否定结构建立一个对立项,这并不显得多余,而是更加明确地表达作者的立场。系统功能语言学关于人际意义的论述可以对此做出解释。

在功能语法中,肯定与否定是人际意义的体现方式之一,属于归一性系统。归一性指“肯定与否定之间的选择”(Halliday 1994:88)。话语者对自己给出的命题进行评价不是只有一种选择,而是存在多种可能性。因此,在交流信息的命题中,肯定和否定之间还存在中间程度,即情态系统的概率、频率。语篇对肯定和否定的选择并不平衡,肯定出现的频率是否定的10 倍(Halliday,Matthiessen 2004:143)。否定的这种标记性特征决定其特殊的语篇语用特征:首先否定具有“预设性”(Givón 1993:188)。在例⑨中,否定结构的使用预设其肯定命题的存在,即关于爱情最流行的说辞——基于外貌的“一见钟情”。其次,否定还具有互动性,即“说话者在否定一个命题时不仅相信该命题为假,而且认为听话者可能相信该命题为真”(苗兴伟 2011:223)。话语者不仅认为“爱情源于美貌”不正确,而且预期读者认同外貌在爱情中的重要性,因此在给出自己的肯定命题“爱情体现在心灵”之前,首先否定读者的预期,在与读者的互动中更明确地表达自己的立场。

3.2 建构对立与评价系统

对立通常具有二分性,反映在意识形态的对立一定会涉及到诸如“我方/他方”“好/坏”“对/错”等表示二分的立场与评价。评价理论讨论语篇或说话人表达、协商、自然化特定主体间的关系以及意识形态的语言资源(胡壮麟等2008:318),它尤其关注态度子系统。尽管态度资源划分为多个范畴,但二分性贯穿于整个系统,如:显性/隐性、积极/消极;情感范畴中的幸福/不幸福、安全/不安全,满意/不满意等。因此,对立和评价共有的二分性特征为建构对立的人际意义生成提供理论基础。

在态度系统中,情感位于核心位置,话语者通过表达自己对某一现象的情感反应,使读者产生情感共鸣,加强作者—读者的团结一致性(solidarity)。在例②中,语篇首先使用quiet 描述“他”的情感,然后升级为withdrawn,最终在进行非常消极的情感wild consuming fear 评价之前,否定意义词组instead of 插入对立项,形成建构对立“夜间休息/徘徊失眠”。整个语篇表达消极情感,在情感变化的评价中插入级差系统,从very 升级为wild consuming.在对立过程中,引入的对立项是正常人的生活作息,与他的夜间俳佪行为相对立,作为隐性评价手段激发读者的情感。因此,建构对立有利于作者—读者情感意义的协商,使读者理解和同情故事主人公内心的痛苦。

判定是态度系统中评判人类行为是否符合规范的意义资源。然而,对某种行为是否道德、是否合法或是否正常的判定并没有确定的衡量标准,它不仅具有很大的文化差异,而且存在个体分歧。当话语者评判两种存在分歧的行为时,他们会选择建构对立的方式,把立场选择责任推给读者。例如:

⑩ Charles,unskillfully,is playing for the popular vote;Diana,very skillfully,is doing the same.(Jones 2002:49)

在例⑩中,作者利用反义词做触发语把黛安娜王妃与查尔斯王子的行为建构为对立项,增大反义词unskillfully/skillfully 表达判定社会行为的意义潜势。反义词是引发对立的重要词汇资源,Jones(2002)基于语料库的反义词研究发现:反义词最主要的语篇功能是引发另一对语言单位形成对立。在例⑩中,反义词 unskillfully/skillfully 的语义对立引发 Charles/Diana 的对立。如果孤立地从词汇语义关系分析 unskillfully/skillfully,则不能充分理解 Charles/Diana 的对立关系。在评价理论的态度子系统中,反义词unskillfully/skillfully 蕴含话语者对查尔斯王子和黛安娜王妃在争取亲民投票方面的评价意义,这是关于英国皇室成员社会行为的评判(态度——判断——社会尊严),反映出他们的社会影响。这个建构对立不是话语者的首创,因为当时英国文化语境中人人皆知查尔斯与黛安娜不和。然而,关于争取亲民选票是一个没有统一标准的社会行为,对于皇室成员亲民的支持派,skillfully 是正面的评价,而对于那些认为亲民行为有损皇家体面的保守派而言,skillfully 则是负面的评价,是对黛安娜的讽刺,那么unskillfully 则表达对查尔斯王子的同情。在这一语境中,话语者通过建构对立增加反义词unskillfully/skillfully 的意义潜势,把立场选择的责任和权利推给读者。

如果说例⑩中话语者使用反义词的评价意义规避责任,那么例⑪正好相反,它明确表明自己与其它产品的对立,以便于把读者/听者拉入自己的立场。

⑪ We lead,others copy.

例⑪是理光复印机广告语,这句广告语使读者感受到极强的劝说性。它的人际意义的表达源于we/others 之间被建构的临时对立关系。句子的平行结构和 lead/copy 态度意义(态度——鉴赏——估值)的对立引发我们与其他品牌的对立。lead/copy 不是常规意义上的反义词,但它们蕴含对立的态度意义。“引领”意味着技术的先进、创新,“复制”尽管是打印机的本质工作,却隐含着重复、跟随(follow),也就是技术上的落后、陈旧。广告语中,对自己的品牌是积极的评价,对其他品牌则是消极的评价,通过态度意义的对立,凸显自己的优势,明确劝说受众选择自己认可的产品。

4 语篇意义层面的建构对立

语篇功能是将概念意义和人际意义表现为具体语篇的功能。从作者的视角看,语篇意义表现为主位结构;从读者的视角看,则表现为信息结构。建构对立是话语者在某种动机驱使下的语言使用过程,它的建构过程与小句的主位结构和信息结构以及语篇的衔接机制相互交织,共同体现语篇意义。

4.1 建构对立与主位结构及信息结构

分类是语篇详述的常用策略。当语篇采用二分法分类时,次类通常被表征为对立关系。例如:

⑫ 名词短语有有定与无定之分。前者指称的是听说双方都知晓、熟悉或唯一特定的实体,一般表征已知信息;后者表示的对象是说话人已知或熟悉的实体,但听话人不知晓,表达未知信息。(董成如 许明 2014:72)

在例⑫中,第一句为单句,“有……之分”相当于英语中元语言对立触发语distinguish,它将有定名词短语和无定名词短语置于对立关系中;第二句是复句,包含多个小句,句中反义词“已知/未知”以及句间的连接语“而”继续将二者建构为对立关系。例⑫中的复句“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放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使用对比修辞手法;复句内部又包括两个次级复句,二者处于对比关系中。

传统修辞学和修辞结构理论(Mann,Thompson 1986)分别从修辞效果和修辞关系的视角对这个语篇做出解释。然而,修辞效果和修辞关系仅仅关注对比的文体效果,所以我们有必要从语言系统内部重新审视对比手法或对比关系的修辞效果,解释其意义的生成过程。

在分类的过程中,概念意义体现为关系过程的归属类所有式,或者表征为序列关系,如:“名词短语包括两种,第一是……第二是……”或者表征为例⑫的对比关系。从修辞视角看,对比关系优于序列关系。除来自认知科学的理据外,语言的语篇元功能也能对这种优势做出解释。例⑫的第一个单句将“有定名词短语”和“无定名词短语”置于对立关系中,成为语篇的主题句,或超级主位句,它引发随后复句的主位,对立产生的张力推动语篇不断发展,形成特殊的主位推进模式——平行阶梯型,即:两个阶梯型推进模式平行同现。平行阶梯型主位推进产生两条平行信息流,新旧信息循序渐进的流动方式不仅更好地呈现概念意义,还产生美学效应,因而易于被读者理解和喜爱。阶梯型主位推进模式经常出现在学术语篇和文学语篇中,修辞效果很好。

例⑫中的建构对立过程给读者呈现出连续的信息流,而例②中的建构对立则中断信息流动。语篇中大部分小句使用非标记性主位he,引入对立方的结构instead of resting at night 是一个标记主位,它表示“语篇进入新阶段,语篇连续性的中断”(Martin,Rose 2007:192)。这个标记主位阻断语篇中he 做主位、消极情感做述位的信息流引出新信息,将插入的“常人生活作息”前景化,凸显出其非同寻常的痛苦。

4.2 建构对立和语篇衔接

建构对立不仅能优化语篇的主位推进模式和信息结构,还可以使语篇上下文更加衔接连贯。当名词性元语言对立触发语,如difference,distinction,separation,change,contrast 等与代词 this,these 连用时,上文论述的事件或实体被建构为对立关系。名词短语形成的语篇“回指标签”(Francis 1994)与前文语段之间的意义相近特征使上文的概念意义进入下文的及物性系统,是作者用以支持论点的结构资源,蕴含作者对上文的评价意义。同时,“回指标签”也是书面语篇词汇衔接的重要手段,具有话题转换和话题连接的语篇组织功能。例如:

⑬ Because of these differences in L1-L2 developmental patterns,lexical specificity training could have different effects in bilingual versus monolingual children.(Janssen et al.2015:366)

例⑬的语境显示,前文详述母语和二语发展模式的细节,作者使用元语言对立词difference 触发“母语发展模式/二语发展模式”的对立关系。回指代词these 和对立触发语共同作用,总结上文内容,一方面减轻读者对前文大量细节的加工负荷,另一方面,对立项产生的张力更好地引出下文新的对立项bilingual /monolingual,上下文的对立状态紧密地连贯起来,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5 结束语

建构对立是指在语境中形成临时性语义对立,表现出话语者在意识形态中对事物或事件之间关系的重置,是一种动机驱使下的话语行为。建构对立现象是一个语言使用过程,因此,以“使用中的语言”为研究对象的系统功能语言学能为它在语言本体层面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元功能思想,从语言本体的视角阐释语篇中建构对立现象的意义生成过程。

在概念意义层面,对立触发语在语篇中插入对立项,这一过程或者改变小句的及物性结构,增添读者熟悉或已知的参与者和环境成分,或者改变逻辑语义关系,延展主句的意义,为主句提供更详尽的描述。建构对立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本中的概念和事件。在人际意义层面,以否定结构和评价性对立资源作为触发语引发对立,话语者不断与读者进行互动。否定结构作为触发语的建构对立过程进入情态系统,排除读者对命题的可能性预期,从而凸显作者的立场。在评价系统中,相反的态度意义经常用以建构对立:通过情感范畴的对立建构,话语者可以得到情感共鸣,并使读者与自己团结一致;通过判定范畴的相反态度意义引发对立,可以增大判定词汇的意义潜势,同时可以把社会行为的评判责任交给读者,给予读者自主权;鉴赏范畴的隐性评价资源为话语者提供标新立异的话语资源,通过用大众的价值标准赞誉自己的产品而诱导受众。在语篇意义层面,建构对立过程能更好地安排语篇布局、调整信息状态、紧密衔接上下文,从而突出语篇的整体修辞效果,便于读者欣赏或理解。

猜你喜欢
主句语义语篇
真实场景水下语义分割方法及数据集
中日能源语篇中语言表征的对比研究
基于语篇分析的课例研究
宾语从句考点梳理(二)
Wheelchair basketball stars
基于语篇的初中英语教学策略
“吃+NP”的语义生成机制研究
汉语依凭介词的语义范畴
语篇填空训练题
谈并列句与复合句的反意疑问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