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8例应用益宫颗粒和雷火灸促进产后子宫复旧的临床观察

2019-07-22 01:31韩漫漫李雅楠李友学
健康大视野 2019年13期
关键词:临床疗效

韩漫漫 李雅楠 李友学

【摘 要】目的:研究探讨益宫颗粒与雷火灸治疗产后子宫复舊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68例我院2018年6月-2019年6月接收的自然分娩或行子宫下段剖宫产产妇,随机分组,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产妇各134例。研究组给予益宫颗粒治疗,对照组给予雷火灸治疗,分别于产妇分娩后第2、4、8d记录产妇子宫底下降高度,计算两组产后3-7d平均血性恶露量,于产后42d复诊时行B超统计子宫三径之和,并统计产妇恶露持续时间。结果:研究组产妇子宫下降高度第2、4、8d分别为(14.66±5.82)mm、(21.53±5.36)mm、(25.44±5.77)mm,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子宫三径之和为(258.35±23.62)mm,恶露持续时间与平均血性恶露量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益宫颗粒和雷火灸均有促进产后子宫复旧的效果,益宫颗粒效果较雷火灸优异,有效减少产后出血发生率,产妇体内激素水平恢复较快,子宫恢复较好,有利于提高产妇生活质量。

【关键词】益宫颗粒;雷火灸;子宫复旧;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27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19)13--02

妊娠子宫自胎盘娩出后逐渐恢复至未孕状态的过程叫子宫复旧。一般在分娩后10d左右子宫就会缩回到原来的状态,4—6周后子宫能够得到完全的恢复[1]。由于产妇产程消耗大量体力与精力,分娩后处于气血虚的状态,发生恶露不绝或产后出血的风险非常大。分娩后腹痛、子宫大、血性恶露淋漓不净,这在西医上称为子宫复旧不全。临床上多采用抗生素、宫缩素治疗,但这容易引起产妇剧烈的疼痛感,加剧了产妇的痛苦。本研究采用益宫颗粒与雷火灸进行治疗,旨在为临床提供更有利的治疗方案,现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268例我院2018年6月-2019年6月接收的自然分娩或行子宫下段剖宫产产妇,随机分组,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产妇各134例。研究组最小年龄22岁,最大年龄35岁,平均(28.41±4.02)岁;对照组最小年龄21岁,最大年龄36岁,平均(28.77±4.31)岁;两组产妇均已排除多胎妊娠;合并妊娠期糖尿病、高血压、甲亢等疾病;既往有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的产妇。本研究已经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产妇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产妇一般资料方面无明显差异。

1.2 研究方法 两组产妇给予相同的静脉滴注缩宫素、补液、抗感染等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益宫颗粒治疗,对照组在次基础上给予雷火灸治疗。具体内容如下:

1.2.1 研究组 给予益宫颗粒(生产厂家:陕西健民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国药准字Z20080025规格:10g)治疗,给药时间:产妇分娩后24h。1d3次,1次10g口服。

1.2.2 对照组 雷火灸取穴:神阙、气海、关元、中极、子宫、肾俞(双侧)、命门(双侧)足三里(双侧)、三阴交(双侧)[2]。将雷火灸灸条放入多孔艾灸盒中,腿、足部相应穴位艾灸时间控制15min,手法采用回旋灸,艾灸同同时注意按揉;背、腹部相应穴位艾灸时间控制10min,灸盒固定在穴位上。灸条热度以产妇能忍受为宜,不可过烫,以免引起灼伤。雷火灸首次治疗时间自然分娩产妇产后6h,剖宫产产妇产后12h[3],治疗频率每日1次。

1.3 评定标准 ①分别于产妇分娩后第2、4、8d记录产妇子宫底下降高度;②计算两组产后3-7d平均血性恶露量;③产后42d复诊时行B超统计子宫三径之和(长cm+宽cm+高cm=总和cm);④复诊时统计两组产妇恶露持续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录入SPSS.19.0软件工具进行分析:其中()表示计量资料,数据比较运用独立样本 t 检验。P<0.05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根据表1,研究组3-7d平均血性恶露量与持续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2d、4d、8d子宫底下降高度分别为(14.66±5.82)mm、(21.53±5.36)mm、(25.44±5.77)mm,子宫三径之和为(258.35±23.62)mm,4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对于女性而言,产后子宫恢复非常重要,我国二胎政策的开放,部分地区妇女二次生产率直线上升,有研究表明[4],二次或多次生产后,子宫复旧明显比除产差,在加上产妇生产耗费大量精力,无论是初产妇还是经产妇,后期恢复都会受到影响。因此产科正确的治疗康复方案对产妇来说非常重要。益宫颗粒又当归、丹参等多种中药组成,具有益气活血、化瘀生新的作用;雷火灸是临床常用的一种辅助治疗手段,能够通过药物燃烧的热量透达到相应穴位没内,达到通经、驱寒、活血的作用。本文比对益宫颗粒与雷火灸疗效区别,已达到对精准化治疗方案的研究与补充。数据表明,在相同常规治疗基础上,运用益宫颗粒的产妇血性恶露量与持续时间均能得到较好的控制,子宫底下降恢复程度与子宫三径总合也优于应用雷火灸产妇,因此可以将本文做以下总结:益宫颗粒和雷火灸均有促进产后子宫复旧的效果,益宫颗粒效果较雷火灸优异,有效减少产后出血发生率,产妇体内激素水平恢复较快,子宫恢复较好,有利于提高产妇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孟巧绒,李学敏,党红梅.益宫颗粒和益母草颗粒促产后恢复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4,6(12):59-60.

杨亥华.中医雷火灸对产后子宫复旧的临床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15,7(32):26-27.

钟洁,阳秀芳,黄梅花,刘琴,郭玉超,刘勤,甘益平,莫欣新,罗香花,韦秀芬.雷火灸治疗产后宫缩痛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38(01):119-120.

景茹草,姜向阳.益宫颗粒促进产后子宫复旧临床观察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0,8(01):103-104.

猜你喜欢
临床疗效
CRRT在重症胰腺炎中的应用及护理
核苷类药物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效果研究
黄葵胶囊联合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
131碘治疗甲亢患者的后期随访效果分析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研究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