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台阶四步扩大拱脚法”在软岩隧道施工中的应用

2019-07-23 09:34
建材发展导向 2019年7期
关键词:脚法进尺测线

陈 建

(中铁十五局三公司,四川 郫县 611731)

1 工程概况

笔者施工的某隧道全长4922.35m,其中V 级围岩所占比例达75%。全段岩性以千枚岩夹板岩及炭质千枚岩夹板岩为主,均为软弱岩,围岩软弱破碎,自稳能力差,遇水易软化,受地应力和地质构造等影响,在施工中可能引起较大的挤压性大变形。

1.1 施工方法分析

图纸设计采用的三台阶七步法施工,实际施工中由于台阶分步较多,虽对每分步的临时稳定性有利,但造成初期支护封闭不及时,仰拱封闭距掌子面距离较长,对隧道整体稳定性非常不利。因改用二台阶四步法减小支护封闭的距离,使支护封闭距离小于25m。

1.2 “三台阶七步法”施工工艺

第1 步:上部弧形导坑开挖:在拱部超前支护后进行,环向开挖上部弧形导坑,预留核心土长度为3~5m,宽度为隧道开挖宽度的1/3~1/2。第2、3 步:左、右侧中台阶开挖:开挖进尺为0.6m,开挖高度一般为3~3.5m,左、右侧台阶交错开挖。第4、5 步:左、右侧下台阶开挖:开挖进尺为0.6m,开挖高度一般为3~3.5m,左、右侧台阶错开2~3m。第6 步:开挖上、中、下台阶预留核心土,各台阶分别开挖预留的核心土,开挖进尺与各台阶循环进尺相一致。第7 步:开挖隧底:每循环开挖长度宜为2~3m,开挖后及时施作仰拱初期支护,完成隧底开挖、初期支护循环后,及时施作仰拱及仰拱回填(如图1 所示)。

1.3 “二台阶四步扩大拱脚法”施工工艺

2 施工结果对比分析

2.1 测点布置

2.2 数值对比分析

3 结语

两阶工况下,早期应力释放较大,前期收敛值大于三台阶工况,但由于支护封闭时间早于三台阶工况,故在后期收敛趋势变缓。在施工面到达监测断面前一段距离内,地层变形就已存在,在掌子面通过监测断面前,拱顶下沉达最终变形的55%左右,底部隆起达最终变形的45%左右,测线1 达最终变形的60%左右,测线2 达最终变形的22%左右。在上台阶通过监测断面开挖后约10m 范围施工对拱顶下沉、底部隆起与水平收敛的影响较大,两台阶收敛变缓拐点基本在此时出现。

三台阶工况下,开挖分步较多,每一分步开挖范围较小,故前期收敛值都比较小,均小于两台阶工况。在掌子面通过监测断面前,拱顶下沉达最终变形的45%左右,底部隆起达最终变形的32%左右,测线1 达最终变形的17%左右,测线2 达最终变形的10%左右。但后期过程中,由于开挖分步较多,导致支护封闭时间晚,后期收敛明显大于两台阶工况。

表1 二台阶四步大拱脚法开挖示意

表2 周边位移计算结果

两台阶工法施工分步少,支护封闭时间早,虽然造成早期隧道周边位移较大,但收敛速度快,利于隧道的长期稳定。另外,两台阶工法开挖断面相对较大,利于大型机械运作,便于施工快速安全进行。

猜你喜欢
脚法进尺测线
深埋隧洞开挖进尺比选分析
基于高密度电法试验对海水入侵界面确定的研究
开挖进尺对竖井开挖影响研究
隧道循环进尺的极限平衡分析*
BSR测线导航数据入库接口模型的设计与实现
考虑钻头进尺影响的深水钻井水力参数优选
隧洞中雷达探测地质构造的测线布置与三维地质解译
水深测量测线布设优化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