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大意外,避险记住这些关键词

2019-07-23 01:26单学娴赵中辛
大众健康 2019年7期

单学娴 赵中辛

1.交通事故防范,预设潜在危险

2018年3月8日,甘肃省庆阳市,驾驶人姚某在饮酒后驾驶小客车以时速77.1公里~80.4公里的速度超速行驶,车辆与对向行驶的重型半挂牵引车正面相撞,最终造成4人死亡。2018年5月17日,吉林省德惠市境内102国道,发生了一起由于追赶同行前车、强行超车而引发的特大交通事故,造成7人死亡、6人受伤。2018年6月29日,在京港澳高速衡东段,一辆河南省驻马店的大型客车,突然穿越中央隔离带与对向行驶的一辆半挂车相撞,导致18人死亡、14人受伤……

以上是2018年发生的部分特大交通事故。

交通事故中,我们最关心的问题莫过于有没有人员伤亡。可见,交通意外所带来的最大损失便是人身伤害。

我国是世界上道路交通事故最多的国家之一,也连续十几年成为全球交通事故死亡率最高的国家。有资料显示,我国万车死亡率约为6.2,这一数字是发达国家的4倍到8倍。

汽车、飞机、火车、轮船、地铁,甚至步行在路上,都可能会遇到交通意外。其中,汽车之外的交通意外发生的概率相对较小。而随着自驾车数量的增加和汽车事故发生概率的增加,乘坐汽车出行已成为风险性最高的交通方式。所幸,汽车交通意外也是最有可能发挥我们的主观能动性来提前预防的。

预防关键词:防御性驾驶

防御性驾驶这个词,最近两年在汽车圈里十分流行,很多老司机都对其概念表示认同。那么到底什么是防御性驾驶呢?顾名思义,它的主要核心在于“防御”两个字,即要求广大有车一族通过学习、总结以及归纳,充分了解日常驾驶行为中会出现的不确定潜在危险因素,包括人的生理限制、环境的影响、行人的常态等,进而有意识地采取预防措施,避免或者减轻交通事故带来的伤害。

比如以上事故案例中的甘肃庆阳事故,其直接原因是司机酒驾。在驾驶中,避免酒后驾车是最基本的底线。其他诸如不得违规超速、疲劳驾驶、突然变道等驾驶时的基本原则,都应该被驾驶人奉为圣旨一样的存在。

2018年7月12日上午,在深圳市龙岗区,因为对向车道上车辆阻挡视线,驾驶货车的张某没有看到騎着电动自行车突然横穿马路的林某,导致两者相撞,造成林某死亡。这是一起典型的“鬼探头”事故,事故双方都有责任。司机在视线遭遮挡的情况下应该减速慢行,而林某更不应该横穿马路。“鬼探头”是指由于其他车道上车辆遮挡,无法看清突然从侧面出现的行人,导致碰撞发生。与此相似的概念还有“死亡半月”,是指在大车转弯时,附近的行人或者汽车等,非常容易被磕碰甚至卷入车底。避免这一类型的事故,需要了解视觉的生理限制和预想考虑行车、行人的运行常态。驾驶时,不能只顾眼前,而应放眼远方,防患于未然。

自救关键词:冷静 减速 远离

如果不幸发生了撞车事故,应保持冷静,为了减速可以试着冲向较软的篱笆墙、灌木丛、崖壁等,尽可能将自己及他人的损失降至最低限度。在撞向冲撞点的瞬间应尽可能早地远离方向盘,双臂夹胸,手抱头。副驾位置乘客抱头躺在座位上;或双手握拳,手腕护前额,屈膝护住胸腹部。后排乘客双臂护胸手抱头并向后躺,以避开前排的靠背。紧闭嘴唇,咬紧牙齿,避免舌头受伤。

爆胎也是常见的事故原因。如果爆前胎,要握紧方向盘,调整车头,动作要轻柔,不要慌张地反复猛打方向盘,以免汽车出现强烈侧滑甚至调头。然后慢慢减速,可以挂空挡或逐级减挡,松开油门踏板并反复轻踩刹车,将汽车缓慢停下来。如果爆后胎,车会呈现不稳状态,车辆倾向爆胎一侧。不要猛踩刹车踏板,也不要迅速松开油门踏板,应反复轻踩踏板,采用收油减挡的方式将汽车缓慢停下。

发现汽车自燃的先兆或已发生火灾时,若有条件应驶离人员密集区域。

在高速公路上发生交通事故后,有条件的应将车辆停在应急车道上。车门或车窗不能打开时,应有序逃出,如按副驾、后排、驾驶员次序离开事故车辆。需使用安全锤等击碎车窗玻璃时,人应尽量远离玻璃,遮住面部。仔细观察车后方,确定车外没有危险后再逃出车厢。车辆无法移动的,要在事故现场来车方向150米外设置警告标志,且人员要转移到公路护栏外。

如发现他人交通事故,出手相救,应遵循以下顺序:立即停车,开启危险信号灯。及时报案,可以同时拨打110、122、120、119、保险公司。保护伤者,在确认伤者同意接受救助后,将伤者移至安全环境。抢救伤者,初步评估伤情,包括意识、呼吸、回答问题等,尽量采取紧急抢救措施。转运伤者,救护车到达后尽快送有能力救治的医院。(栾兆琳整理)

2.不烧炉子了,为啥煤气中毒依然在

煤气中毒是一氧化碳中毒的俗称。在没有暖气的过去,冬季取暖多依靠家庭自制火炉燃烧煤块。由于通风不良、供氧不充分等原因,煤气逆流入室导致室内大量一氧化碳聚积,因此中国北方的冬天频发煤气中毒事件。

现在,冬季多以暖气和空调取暖,使得煤气中毒的发生率大大减低。那么,为什么还有煤气中毒事件的发生呢?

城区居民使用管道煤气,如果管道漏气、开关不紧,或烧煮中火焰被扑灭后没有发现,致使煤气大量溢出,可造成中毒。另外,使用燃气热水器淋浴,由于通风不良和洗浴时间过长也可造成煤气中毒。

在车内睡眠也可能引起煤气中毒。据测试,当汽车发动机在怠速空转时,因为汽缸中的汽油燃烧不充分,往往会产生含大量一氧化碳的废气。在运行中,油门过大时,油多空气少,就会出现含一氧化碳极浓的废气;车辆启动就开空调,密闭车窗,也容易导致车内一氧化碳升高。

2012年8月,英国利兹大学的研究团队发现,即使是堵车时产生的少量一氧化碳,也会扰乱人的心跳节奏,严重的还可能导致心律失常,带来致命伤害。

需要澄清的是,汽车内出现一氧化碳的真正元凶并不是空调,而是汽车的发动机,发动机内燃油的不充分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气体。而在车内使用空调的时候,往往由于车窗紧闭、密不透风,加大了发生一氧化碳中毒的概率。

使用炭炉火锅吃涮肉,木炭在燃烧不全时最易产生一氧化碳。所以,吃火锅时人多房间小,室内温度高,空气不流通,室内缺氧,容易发生煤气中毒。

最后一类就是工业上的炼钢、炼铁、炼焦,以及化学工业合成氨、甲醛、甲醇、丙酮等都要接触一氧化碳,如果冶炼车间通风不好,或设备故障、管道漏气、进行检修等也极易导致一氧化碳中毒。

发生煤气中毒,中毒人员往往最初会感觉到头痛、头晕、头胀、心慌、耳鸣、恶心、呕吐、软弱无力、站立不稳、有短暂的意识模糊。

发展为中度中毒时,除上述症状加重外,中毒者还会出现面色潮红、口唇呈樱桃红色、脉快、多汗、烦躁、步态蹒跚、嗜睡,甚至昏迷。

当中毒程度达到重度时,中毒者会出现神志不清、呼之不应、大小便失禁、四肢发凉、瞳孔散大、口唇苍白或紫绀、大汗、体温升高、血压下降、呼吸微弱或停止、肢体僵硬或瘫软。

自救关键词:匍匐开门窗

一住户家中男主人半夜突然感到胸闷、恶心,开始呕吐。呼叫妻女均无反映,意识到发生了煤气中毒。刚一起身,他感觉浑身酸软无力,摔倒在地。于是他在房间内摸索爬行,终于艰难地爬出了房间,并拨打了求救电话。因抢救及时,一家三人均脱离危险。

由于一氧化碳的比重比空气轻,靠近地面处的一氧化碳浓度较低。因此,要迅速匍匐或爬行靠近门或窗,并将其打开通风,人员转移至室外。如无力打开门窗,可砸破门窗玻璃进行通风。

如果已经无力爬向门口,应立即呼救寻求邻居的帮助,或拨打电话报警、打电话寻求近距离亲友的帮助。此时还应注意,如果是由于管道煤气漏气、阀门未关好,造成煤气在室内积蓄的,由于室内不缺氧气,一旦遇到电火花、明火容易发生爆炸。此时应慎用手机。

施救关键词:通风 忌冷刺激

发生煤气中毒事件,施救者要立即打开门窗,或将中毒者迅速转移到通风良好的环境中。若中毒者呼吸微弱甚至停止,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如果心跳停止,就进行心脏复苏。尽快拨打120电话向急救中心呼救。

切忌使用冷刺激促使中毒者苏醒。

一位母亲发现儿子和儿媳中了煤气,她迅速将儿子从被窝里拽出放在院子里,并用冷水泼在儿子身上。当她欲将儿媳从被窝里拽出时,救护车已来到,儿子因缺氧加寒冷刺激,呼吸心跳停止,儿媳则经医院抢救脱离了危险。

寒冷刺激不仅会加重缺氧,更能导致末梢循环障碍,诱发休克和死亡。因此,发现煤气中毒后一定要注意保暖。(栾兆琳整理)

3.危险始于第一块多米诺骨牌

事件一:2004年2月5日19时45分,正在北京密云密虹公园举办的密云县第二届迎春灯展中,因一游人在彩虹桥上跌倒,引起身后游人拥挤,造成踩死、挤伤游人的特大恶性事故,有37人死亡、15人受伤。

事件二:2014年12月31日23时35分,正值上海跨年夜活动。很多游客市民聚集在上海外滩迎接新年,上海市黄浦区外滩陈毅广场东南角通往黄浦江观景平台处,发生多人摔倒、叠压的拥挤踩踏事件,最终造成36人死亡,49人受伤。据称,当时陈毅广场东南角北侧人行通道阶梯处的单向通行警戒带被冲破以后,现场值勤民警竭力维持秩序,仍有大量市民游客逆行涌上观景平台。上下人流不断对冲后在阶梯中间形成僵持,继而形成“浪涌”。僵持人流向下的压力陡增,造成阶梯底部有人失衡跌倒,继而引发踩踏事件发生。

当人群较为集中时,前面有人摔倒,后面人未留意,没有止步,极易出现像“多米诺骨牌”一样连锁倒地的拥挤踩踏现象。

当大规模的人群受到惊吓,如听到爆炸声、枪声,极易出现无组织、无目的的逃生,从而相互拥挤踩踏。还有如大型演唱会或体育比赛等现场,人群因过于激动(兴奋、愤怒等)而导致骚乱,也易发生踩踏。还有一种看热闹的心理,使人群聚集起来,容易发生事故。由此看来,踩踏发生的两个必要条件是人群和无秩序。

如果不可避免地身陷拥挤的人群中,如何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呢?

预防關键词:不可摔倒 镇定

在遭遇拥挤人群的时候,应该尽量走到人群的边缘,或者靠墙,避免自己被挤入人群中心。因为人群的中心所承受的压力最大,而空间也是最小的,并且不容易被营救。

发觉拥挤的人群向着自己行走的方向拥来时,应该马上避到一旁,但是不要奔跑,以免摔倒。和大多数人的前进方向保持一致,不要试图超过别人。切记不要逆着人流前进,那样非常容易被推倒在地。

前进时,采用体位前倾或者低重心的姿势,左手握拳,右手握住左手手腕,双肘撑开平放胸前,以形成一定空间保证呼吸。

切记,即便鞋子被踩掉,也不要贸然弯腰提鞋或系鞋带。

当带着孩子遭遇拥挤的人群时,最好把孩子抱起来,避免其在混乱中被踩伤。

若不慎摔倒,应该双膝前屈,护住胸腔和腹腔的重要脏器,侧躺在地。两手十指交叉相扣、护住后脑和颈部;两肘向前,护住双侧太阳穴。

当发现自己前面有人突然摔倒时,要马上停下脚步,同时大声呼喊,告知后面的人不要向前靠近。

如有可能,抓住一样坚固牢靠的东西,待人群过去后,迅速而镇静地离开现场。若身不由己陷入人群之中,一定要先稳住双脚。切记,要远离玻璃窗,以免因玻璃破碎而被扎伤。

在拥挤的人群中,一定要时时保持警惕,不要总是被好奇心理所驱使。当面对惊慌失措的人群时,要保持自己情绪稳定,不要被别人感染,惊慌只会使情况更糟。惊慌可以,万万不可失措。

心理镇静是个人逃生的前提,服从大局是集体逃生的关键。当然,最安全的还是不要去人群过于密集的场所。

大型活动之前周密的部署、场地设施的完善是预防踩踏事件发生的关键。凡是人群拥挤、稠密的场所,其设施一定要符合安全、牢固、科学的要求,不允许出丝毫差错。大型集会的现场组织者,要制订科学的管理措施及突发事件预案,确保现场秩序井然,避免骚动。一旦出现突发意外情况,组织人群按预案进行快速疏散。(栾兆琳整理)

4.烧伤烫伤,一次疏忽带来一生痛苦

据媒体报道,今年五一期间,吴女士带着9岁的孩子坐高铁回南京途中,孩子准备吃面时小桌板突然倒了下来,泡面全部洒在孩子的腿上,滚烫的热水导致孩子严重烫伤,下车后被救护车送往医院。经诊断,孩子烫伤面积为8%,诊断为二级烫伤。

另据报道,小明(化名)刚接了杯开水,放到了桌子上。家中3岁的宝宝玩耍时手碰倒了桌上的杯子,滚烫的水洒到了宝宝的手脚上。手忙脚乱之中,小明想起了家里老人提到的偏方,找来牙膏涂在烫伤的伤口处。第二天用针把水泡都挑破了,挤掉了里面的液体。当晚孩子就发烧了,等送到医院已经出现了昏迷。万幸的是,经过抢救与治疗,孩子的病情基本稳定了。

我国每年约有2600万人发生不同程度的烧烫伤。其中,儿童烧烫伤占30%左右,0~5岁为高发年龄。严重烧烫伤对儿童的身心影响将伴随一生,而烧烫伤作为意外事故,是完全可以预防避免的。

急救关键词:冲、脱、泡、盖、送

生活中常有烧伤、烫伤的事故发生,但由于伤者及家属没有做紧急处理,错过了最初的救治机会,而使伤者的痛苦加深。那么,万一遇到烧烫伤,我们应采取哪些有效的急救措施?

1.冲:迅速将受伤部位浸泡于冷水中,或以流动的自来水冲洗,以快速降低皮肤表面热度。冲洗时间可持续半小时以上,以脱离冷源后疼痛显著减轻为准。

2.脱:充分泡湿后,再小心除去衣物,必要时可以用剪刀剪开衣服,或暂时保留沾粘住部分。如有水泡,不可将水泡弄破,以免引起感染。

3.泡:进一步浸泡于冷水中,可减轻伤者疼痛及稳定情绪。但若烫伤面积大,伤者年龄较小,则不要浸泡过久,以免体温下降过低,或延误治疗时机。

4.盖:用清洁干净的床单或纱布等覆盖受伤部位。不要在受伤部位涂抹酱油、牙膏、草药等,以免影响医护人员的判断和紧急处理。

5.送:除极小的烫伤可以自己处理外,最好送往邻近的医院做进一步的伤口处理。若伤势较大需要住院治療,则最好送到设施条件好、经验丰富的烧伤专科。

施救关键词:降温灭火 尽快医治

因爆炸燃烧或高温辐射导致衣物着火,一时难以脱下时,应迅速滚动灭火,或用水、潮湿物品扑灭火焰。不可惊慌乱跑,以免风助火势。对呼吸、心跳均已停止的伤员,要同时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车辆加油时发生火灾,立即停止加油,迅速将车开出加油站,取出灭火器,给油箱和燃烧的部位降温灭火。若发现时已经较晚,火焰封住车门,用衣物包住头从车门冲出。如果衣物着火,迅速脱下衣服,将火用脚踩灭。或就地打滚,滚灭火焰。尽快远离现场并及时电话报警。不要急于抢救车内财物,以免自身烧伤、烫伤。

随着家用电器使用越来越多,人触电事故也经常发生。人触电会造成电烧伤,常有生命危险。当伤员脱离电源后,如果神志清醒,要检查其全身有无烧伤、外伤并及时处理,尽快送医院做进一步的治疗。(荆伟龙整理)

5.高温中暑,有可能夺命

据媒体报道,今年6月7日,在黑龙江垦区856农场一学校门外,一位考生家长在等待考生时中暑晕倒。当时正在高考现场执勤的民警立即上前,将其抬到阴凉通风处,用雨伞为他遮阳,同时第一时间联系医生,拨打120急救电话。

中暑在夏季很常见。中暑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产热过多,多见于重体力劳动、运动、军训等活动人群。饮酒、甲亢等因素也会导致机体产热增加。二是获取热量过多,环境温度过度升高,通风不良等,人体不能及时散热,会导致机体热量增多。三是散热障碍。影响散热的因素有以下几点:出汗减少,如大面积皮肤烧伤、硬皮病等皮肤病及某些遗传疾病导致身体汗腺缺乏,都会引起出汗量减少,使蒸发散热量下降;饮酒及服用镇静类药物会引起体内体温调节相关的神经功能降低,导致散热障碍;过度肥胖及衣服透气不良;外界环境温度及湿度过高。

中暑可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

先兆中暑:患者在高温环境下工作或生活一段时间后,出现口渴、乏力、多汗、头晕、目眩、耳鸣、恶心、胸闷、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体温可正常也可升高,但升高一般不超过38℃。

轻症中暑,主要表现为面色潮红、苍白、烦躁不安、表情淡漠、恶心、呕吐、大汗淋漓、皮肤湿冷、血压下降、心跳加快、体温轻度升高等。

重症中暑,出现高热、痉挛、昏迷等症状,甚至导致死亡。

以下这些人是容易发生中暑的人群。重体力劳动者,如建筑工人,农民等;长期处于高温环境下者,如夏季烈日下指挥交通的交警,锅炉工人等;居住条件差,处于不通风环境中的人;老年人、儿童、孕产妇及某些慢性疾病患者。此外,以下情境更易出现中暑者,要特别当心:每年高考,考场外等待孩子的家长们;夏天驾车带孩子出门的父母,下车时把孩子留在熄火的车内;各大高校开学前的新生军训。

施救关键词:促进散热 紧急抢救

首先应将中暑者迅速转移至阴凉通风处,让其平卧,松开或脱下衣服;使用电风扇、空调,并按摩中暑者四肢及躯干,促进循环散热;将冰袋置于中暑者额头、脖子两侧(两侧颈动脉处)及两侧腹股沟区;凉水擦洗全身,有条件的可以在凉水中加入少量酒精以促进蒸发散热;体温降至38℃后,可适当放缓或停止降温;若中暑者神智尚可,可给予适量冰淡盐水及清凉饮料以补充水分和盐;对已发生昏迷、出现抽搐等症状的重度中暑者,应立即送往附近的医院进行抢救。运送过程中注意为中暑者遮阴,并保持冰袋等降温措施。若中暑者出现心跳呼吸停止,应立即行心肺复苏。若现场无人能做心肺复苏,应大声向周围呼救,并及时拨打120。

预防关键词:关注天气 饮水防晒

预防中暑,应注意采取以下这些措施。

关注天气情况,尽量减少在高温天气进行户外活动的时间,尤其是发布高温警报的天气更应尽量避免外出。每天的10时~16时是一天之中气温相对较高的时段,若需要在这一时段外出,应做好防暑准备,如打遮阳伞,涂防晒霜等,并尽量避免在烈日下活动。家中以及身边常备防暑药物,如清凉油、风油精、人丹、藿香正气水等。平时多喝水,尤其是在炎热的环境下以及运动、进行重体力劳动时更应及时喝淡盐水补充水分和盐。改善饮食,多吃水果蔬菜及绿豆汤、酸梅汤等自制消暑饮品。老年人、儿童、孕产妇等中暑高危人群应合理计划在高温天气下的学习、工作安排。工厂、建筑工地等单位负责人应做好在高温天气下的工作安排,给员工充足的休息,避免在高温环境下长时间工作。(荆伟龙整理)

6.水災无情 学会自救受益无穷

1998年,长江发生了全流域型特大洪水,持续时间长。长江干流沙市、监利、螺山、汉口、九江段超过历史最高水位的天数长达40多天。倒塌房屋81.2万间,受灾人口81万人,死亡3000多人。

2012年7月21日,北京遭遇61年来最强暴雨,受灾人口190万人,死亡79人,受伤1309人,经济损失116.4亿元。

2019年6月6日14时至7日8时,浙江省江山市遭遇百年一遇的短时强降雨袭击。88座小型水库有50多座溢流,443座山塘有300多座溢流。据初步统计,全市受损房屋4514户,受损良田51831亩,道路塌方143处,6个村全部停电,4个村无法供水。

水灾是最常见的自然灾害,占所有自然灾害的一半以上,死亡人数占自然灾害死亡人数的3/4。我国地域辽阔,自然地理、气候条件复杂,是世界上水灾最多、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预防关键词:确定避难场所 防灾演练

暴雨到来前应做好哪些防灾准备?

要熟悉周边地形,注意低洼危险的地方。确认避难场所和逃生路线。如果是学生,要知道从家到学校的地方经过哪些低洼易积水的地方,也要知道哪些地方地势较高可以作为临时避难的地方。要参加社区防灾演练。准备好应对洪水的物品,如防水板、绳子、沙袋、救生衣等。准备防灾急救包。通过图书、电视、广播、网络等各种途径学习防灾避险知识。准备一个防灾急救包很有必要,其中可放置收音机和手电筒、穿着方便的衣服和鞋、3天的食品和水、少量卫生用品,重量以10公斤~15公斤为宜。

自救关键词:紧急避险 安全撤离

暴雨来临,应该如何紧急避险?

暴雨时在室内的紧急避险:不要外出,呆在室内。检查电路、炉火等设施是否安全,关闭煤气阀和电源总开关。密切观察房屋漏雨情况和室外水势。地势低处的居民可在门口放置挡水板、堆置沙袋或堆砌土坎,或及时转移到安全地方。备好防灾急救包,随时准备撤离。

暴雨时在室外的紧急避险:停止室外活动,尽快回到室内。在户外积水中行走时,要注意观察,贴近建筑物行走,防止跌入窨井、地坑等。不要过河或桥。不要在山旁、悬崖下通行。在街上行走时注意脚下,防止失足落入暗井或水沟。几个人一起,互相之间用绳子牵着走。发现高压线铁塔歪斜、电线低垂或者折断,要远离,不可触摸或者接近,防止触电。

洪水来临前,注意通过电视广播等收听气象预报和洪水警报。观察洪水到来的迹象,邻居互相提醒。在城市中,住楼房的人向高层撤离,上到楼房的3楼以上,或者到指定的场所。视洪水状况逐层向上转移。住平房的人撤到指定避难场所。处于洪水下游的居民必须尽快撤离到安全的地方,如地势高处、坚固建筑物顶上。在乡村中,离开低洼可能淹没的地方,向地势较高、不容易被水淹没的地方转移。要在水深到膝盖之前完成转移,因为水深到腰部后移动会非常困难。最好穿系带子的鞋,且一定要几个人结伴行动。不要开车转移。

驾车自救关键词:谨慎驾驶 弃车逃生

城市突发大量降雨,常造成低洼处路面积水,威胁车辆和车内乘客生命安全。车辆前方见有积水,如果能明确积水很浅,应慢速通过。快速冲过去是错误。如果积水深或积水深度不明时,不可贸然闯过,应停车等待。不可尝试在已经被洪水淹没的公路上行驶。如果车在积水中熄火,不可再次点火,应弃车并转移至安全地带等待救援。如果汽车在积水中熄火,且水位迅速上升,应立刻冲出来,弃车逃到地势比较高的地方。如果汽车沉没水中,应保持冷静,车内进水是个缓慢的过程,还有数分钟的逃生时间。用尽全身力量迅速打开车门,弃车逃生。如果打不开车门,车外的压力高于车内是车门打不开的主要原因,待车内进了一部分水后车内压力有所升高,再努力一次争取撑开车门逃出。如果还是打不开车门,可以使用安全锤或者座椅头枕上坚硬的钢筋尖角砸碎玻璃,迅速爬出。(荆伟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