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市发展高铁经济的研究与思考

2019-07-25 10:16范晓琳
大经贸 2019年5期
关键词:高铁

范晓琳

高铁的建设,对于我国改善交通条件、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郑济高铁是我省“米”字形高铁网络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豫北地区发展具有战略意义。预计2021年建成通车后,其产生的经济效应在促进我市经济发展与周边区域经济紧密联系中的影响将逐步显现。高铁时代的到来,将为我市带来怎样的影响和机遇?近期,我进行了深入调研与思考,并形成了一些粗浅建议。

一、高铁效应

高铁成倍地提高了人才、技术、货物的交流效率,生产、交易的组织形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生产生活的不同角度看,高铁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以下效应:

一是时空效应。从人的交通出行、交往交流的角度看,一个城市的高铁开通后,直接影响的就是旅游业,游客人数将迅猛增长。同时,医疗、教育等方面也会突破行政边界,部分科技、资本等生产要素将实现跨地区整合。如,云南自2016年高铁开通后,覆盖了北京、上海、深圳、郑州等15个省外城市,使得“七彩云南”从全国铁路的末梢变成了枢纽,发展优势进一步集聚。郑济高铁开通后,我市将深度融入环渤海经济圈,加快高质量发展的优势将进一步彰显。

二是集聚效应。高铁的开通,将进一步增强一个地方对人口、资金等多个方面的聚集能力。仅就人口集聚一项来看,西安市自2010年郑西高铁通车后,交通、教育、医疗等优势进一步得到发挥,近几年不仅吸引了周边城市的人口,甚至山西、甘肃部分地区的人口前来落户,土地、住宅价格大幅上涨。郑济高铁开通后,我市的交通状况将大为改善,对周边区域的人口、资金等要素的集聚能力必将进一步加快我市发展步伐。

三是虹吸效应。高铁的开通,人才、资金、信息等要素将由中小城市向中心城市单向、快速转移,这就意味着资金、人才、信息会向发展环境更优、行政效能更高的经济高地聚集。以京沪高铁为例,“虹吸效应”导致济南、徐州、南京等城市的高端服务业不断向京沪转移。随着郑济高铁的开通,作为中小城市、次发达地区,我市将面临商业、高端房地产的顾客可能被郑州、济南吸走,本地优秀人才、高新技术和优质资源外溢的趋势将进一步加剧。

四是反哺效应。相对“虹吸效应”而言,中心城市的一些资本、技术、产业也会向周边城市输出,形成“反哺效应”。如,沪杭高铁开通后,杭州市承接了很多从上海市外溢的产业,上海张江的生物医药研发在张江,生产商业化则在以杭州为主的浙江城市;嘉兴市嘉善县作为浙江接轨上海的“第一站”和“桥头堡”,2015年以来与上海签订的科技合作项目达到200多个。郑济高铁开通后,郑州、济南等城市的一些资源也有可能会加快向我市及周邊城市输出扩散,我市发展的动能将进一步增强。

二、综合分析

基于SWOT(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遇Opportunity、挑战Threat)模式,对我市加快高铁经济发展面临的综合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

——优势。我市位于京津冀经济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中原经济区几何中心,是省际交会重要支撑点。依托郑济高铁的建设,我市将无缝衔接郑州、济南两个省会城市,成为区域要素导入高地。郑济高铁开通后,将进一步增强与郑州、济南以及华北地区其他主要城市的经济联系强度,更好地参与区域经济分工合作。

——劣势。基础设施配套仍不完善。目前,我市区域道路网络系统较为完善,但各种交通方式间的衔接还不够顺畅,特别是与高铁站的有效衔接还不很完善。同时,旅游服务要素不配套,旅游车辆严重不足,景区间交通不畅,酒店规模小、档次低,城市接待水平与“高铁时代”的要求极不相称。

——机遇。在承接产业转移方面,郑州、济南等城市将重点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产业创新基地和科技研发中心,其他产业将不断向周边城市转移,我市房地产、商贸、食品加工、制造业等产业将会得到更好的发展机会,与这些城市形成“双赢效应”。另外,在扩大对外开放程度方面,郑济高铁将成为我市连接省内外、加强经贸交流、拉动投资的重要平台,资金、人流、物流将在我市加快聚集。

——挑战。郑济高铁沿线城市竞争将更加激烈,各地抢抓高铁机遇、竞谋发展的势头十分明显,区域经济竞争趋于白热化。我市区域竞争压力将不断增大,不在竞争中后发崛起,就会在竞争分化中“塌陷”。我市作为欠发达地区,面临具有发展前景的一些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有可能将总部迁至郑州、济南等省会城市、部分高端人才流失的窘境。

三、外地经验

深圳市。一是按照枢纽标准进行创新设计和建设,提升枢纽站点的通达性。在实现与高铁、地铁、公交车站点无缝对接的基础上,进行地上、地面、地下空间立体式开发,增加地上和地下的垂直联系。二是推动高铁“公交化”运营,加快深圳与周边城市的同城化进程。通过“加早、加晚、加密”的方式,每天从早7点至晚11点到广州市开通100多对。三是强化城市配套功能建设,大力推进教育、医疗、演艺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

杭州市。一是注重交通功能与商业商务、文化休闲功能的衔接,完善现代服务业、商业文化设施,以及居住和休闲活动等功能,实现功能复合与多元共生。二是利用交通枢纽的门户效应,发展文化、创新等外向性强的高端现代服务业,向外辐射城市功能核。三是将不同功能在同一空间相互渗透,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并营造良好的开敞空间和景观轴线,促进生产、生活和生态的融合,增强地方活力和人气,为城市更新奠定基础。

无锡市。一是规划理念新。特邀美国SOM、RTKL、日本设计等国际团队,高标准完成了锡东新城商务区开发建设规划、核心区城市设计、综合交通规划等50余项规划设计。二是融资模式新。成立平台公司无锡锡东新城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区政府拨付启动资金10亿元,已累计撬动资金投入300亿元,资金运作顺畅安全。三是土地收储新。提前对商务区内土地进行了征收,并将土地铺植草坪,既绿化美化了环境,又便于后期项目落地后的土地出让,节约了征收补偿费用。

四、几点建议

(一)深化城市功能谋划,增强城区内联外拓能量。一是规划建设高铁小镇。要以文商旅产业为引擎,集换乘居住、商务商贸、现代物流于一体,建设物流基地、电商园区、品牌总部、文创孵化器和主题购物公园等,使高铁小镇在城市间互通互补、跨区域经济文化交流中发挥先导作用,成为我市快速发展的助推器和力量源。二是重新规划布局路网。要做好高铁站与城市交通路网对接规划,使高速铁路、公路客运、公交等线路和站点设置科学对接,努力实现零换乘、零对接。加快范台梁、阳新等外接高速公路的建设,强化我市的交通枢纽地位。三是加快构建高铁经济圈。围绕高铁塑造城市核心,强化高铁核心圈层功能集聚,打造“一心两翼、四区联动”的空间结构。西翼面向高铁主出入口,与主城区关系密切,对外作为门户应展现城市气质,对内作为副中心应聚焦城市活力。东翼延展性较好,空间充足,与工业园区联系紧密,功能上聚焦金融、科创、设计咨询等现代商务。以中原路和生态走廊为界分为四个片区,以小镇的概念进行打造。

(二)加快产业发展,着力培育新产业新动能。一是加快建设新城。要依托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利用有利的自然生态条件,整合全市旅游资源体系,建设具有商务会展、旅游集散、文化休闲多项功能的新型城市综合片区、低碳生活生态宜居小区和现代服务商务新区,使高铁新城真正成为创新智慧城、乐活高效城、綠色生态城。二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本着与高铁经济相关联、与其他城区差异化发展的原则,要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特别是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城市经济、物流经济和专业市场经济,增强在郑济城市带的区域影响力。三是加快构建高铁经济产业链。要充分利用高铁枢纽对产业发展与升级显著的牵引和辐射效应,探索“高铁+人才、旅游、互联网”等模式,与房地产、现代商务、媒体广告等业态实现深度融合,打造更大开放空间的高铁经济产业链。

(三)完善区域功能,健全配套政策。一是规划从幼儿园到高中、从国内教育到国际教育的全覆盖优质教育体系,与优秀教育院校合作共建高等教育大学。既快速拉动区块建设,提高区块品质,又能为我市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要素资源。二是规划医疗卫生用地建设医院,并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发展医疗产业,医养结合的养老产业等。既能满足区块内医疗卫生资源的需求,又能挖掘提升区块土地资源潜力。三是采取积极的人口吸引政策。坚持把吸引人口落户作为我市发展的一大战略来抓,对“双一流”高校毕业生来我市工作实施比其他城市更优惠的政策。

(四)凸显生态文化优势,打造发展新亮点。一是塑造“人文环境”。以优化城区的人文环境为着力点,高度重视高铁站、换乘站场、人行出入通道等人文景观建设,尤其是高铁枢纽内外的人文景观建设,充分体现我市厚重的历史,从质感、色彩、风格等多方面谋划好站场、通道环境和人文景观的协调。二是打造“人文视线”。交通枢纽是城市的脸面,交通站场是城市的窗口,体现一座城市的风貌与精神,展现一座城市的底蕴与未来,努力用人文精神塑造城市气质。三是打造“人文经济”。利用我市杂技文化、龙文化、红色文化、仓颉文化等特色,进一步整合旅游资源,推出系列化、精品化旅游服务。

猜你喜欢
高铁
新征程上的高铁人
高铁时代
中秋节:62万人坐着高铁游云南
高铁会飞吗
奇妙的“高铁”旅行
高铁改变的世界
坐高铁回老家
人地百米建高铁
高铁急救应补齐三漏洞
第一次坐高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