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旅游”视域下的南通传统工艺助力乡村振兴研究

2019-07-26 01:15赵安
艺术研究 2019年2期
关键词:文化旅游传统工艺乡村振兴

赵安

摘 要:本文从乡村振兴发展的视角,探讨文旅融合背景下传统工艺创新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可能性与战略意义。传统工艺是乡村经济的重要组成,在带动贫困地区群众就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助力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文化旅游拓宽了农民居家就业和增收致富的门路,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能。振兴传统工艺,推动南通传统工艺的创新性传承,为维护和弘扬其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发掘和运用工艺理念,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培育地方工匠大师和民族文化品牌,从而有效助力乡村振兴。

关键词:文化旅游 传统工艺 乡村振兴

乡村是国家经济发展、文化传承与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将农村置于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的高度,要求加快推进农村现代化,这一战略的实施将会为乡村振兴的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传统工艺在我国文化产业构成中一直占有重要比重,是乡村文化与生活的重要内容,其生产能够充分利用地方人文资源,发挥地域优势特长,扩大就业渠道,丰富产品形式,不仅是文化的载体,也是乡村经济的重要组成。在当前各种新发展机遇下,传统工艺发展潜力较大,经济价值显著。振兴传统工艺,对促进乡村振興具有一定的助力推进作用。

一、南通传统工艺现状概述

传统工艺作为广大民众创造、享用与传承的民间生活文化中的物化遗存,在历史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特殊的区域位置和居民组成,丰富了南通传统工艺。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城市和富有特色的江海旅游门户城市,南通作为江苏工艺美术的重点产区,地处长江冲积平原,地土肥沃、资源丰富、底蕴深厚。全市相当多的乡镇有着特定的工艺文化特征,风筝、扎染、布艺、剪刻纸、红木雕刻、艺术丝毯等都有很高的工艺水平。多项传统工艺作为江海风情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宣传展示,在实现文化引领,提高城市美誉度,建设旅游文化休闲度假基地,吸引更多游客来访的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018年5月,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南通仿真绣等四项技艺名列其中,位居全省第一。该目录重点选取了传承人群较多,具备扎实的传承基础,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能够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形成国家和地方品牌的传统工艺项目。

二、“文化+旅游”视域下的南通传统工艺助力乡村振兴研究

1.文旅结合,释放发展新动能。

文化和旅游部党组书记、部长雒树刚在全国非遗保护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与第五批国家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座谈活动上指出:文化和旅游紧密相连,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旅部门的成立将为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旅游业的发展带来重大机遇。深入贯彻中央的决策部署,牢牢把握文旅融合的方向与要求,通过深入挖掘传统工艺资源,提高传承实践水平,充分发挥旅游业的独特优势,为旅游业注入更为优质的文化内容,为传统工艺的振兴发展注入新能量。目前城市周边游、乡村游、生态游成为游客首选,旅游消费呈现个性化、特色化、品质化、多样化趋势。文旅融合旅游产品等成为假日旅游新亮点,各地古镇、古街、文化馆、博物馆等游人众多。打造传统工艺文旅小镇,推动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为传统工艺传承人群搭建更为广阔的平台与发展机遇。扩大产品供给质量,提升传统工艺产品品质和旅游产品文化含量,推动产品结构升级优化,开发新业态新产品以满足游客的个性化旅游需求,让传统工艺在服务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中“活”起来、传下去。

2.设计创新,激活工艺新路径。

设计系统的创新,是振兴传统工艺的重中之重。以传统工艺资源为重点开展战略性的创意生产设计研发,将当代设计观念转化为传统工艺样式、传统工艺文化资源转化为先代设计语言,提升设计与制作水平,注重品牌化发展,在实践中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设计时充分考虑产品的市场定位,结合南通文化旅游资源特征,开发具有市场吸引力的文旅产品,实现文化旅游产品的供给侧创新。促进传统工艺与相关产业跨界融合,如将刺绣与皮具工艺相结合、竹编与瓷器相结合,通过工艺之间的跨界组合,培育和发展以工艺设计与体验为核心的创意生活、生态产业等新兴文化产业业态。探索新技术、新经济条件下的多元发展路径,结合“互联网+”、“数字制造”等技术打造互联网平台,适度开发体验式旅游,形成体验式“淘宝村”,集线上服务线下参与于一体,改变传统工艺商业模式,衍生工艺设计制作新路径。传统工艺的振兴除了设计师的参与,更需要传统工艺从业者自身创新,从技艺、市场需求等角度进行能力提升,将传统工艺融入到现代生活。挖掘传统工艺所蕴含的文化价值,运用传统工艺所包含的工艺理念,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设计、丰富题材,提升产品品质,创建民族品牌,培育工匠名师,以此拓宽传统工艺发展新路径。

3.一村一品,实施扶贫新工程。

打造一村一品,建设农村工艺美术合作社,培养企业和农民专业户相互合作,建设以工艺带动农村,以农村带动销售的经营模式。以蓝印花布工艺为例,南通是全国较为完整地保留手工生产蓝印花布的地区,其发展与传承离不开民间蓝印花布作坊的延续,其产区遍布于启东、海门、通州、如东、如皋、海安六个县市区的乡镇。产品曾多次参加全国外贸订货会,受到广泛青睐。这些土布在日本被制作成适销对路的包类等工艺品,极受欢迎。除此之外南通系列产品也频频出现在各大展销会与工艺博览会上,逐步销往国内各大城市。近百年来由于机织布和化工染料大量进入市场,自给自足的农村家庭手工业生产方式深受威胁,广大农村集镇的土布印染作坊面临着生存危机。长江以北南通地区的农村由于交通不便、经济欠发达,部分乡镇与民间老艺人还保留有蓝印花布制品。随着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不断扩大及日商对蓝印花布需求量的增大,通州启东两县乡镇和南通乡镇在原有作坊基础上,恢复和改善小型蓝印花布染坊,改善生产条件,提高生产规模,形成了小批量生产能力,从而得到了持续发展。注册手工艺商标,开展“原产地保护”等申报工作,推动乡村工艺产品品牌、企业品牌向区域文化品牌转移。在条件成熟的地区探索建立手工艺扶贫示范基地,建立农村手艺产业总部机构,加强品牌的包装与策划,进一步拓展销售渠道。

4.产教融合,构建发展新机制。

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苏政办发〔2018〕48号)中明确提出:服務提升传统支柱产业和历史经典产业,重点发展工艺美术等相关专业,积极支持旅游、文化等社会领域专业发展。推进工艺美术“产教融合”,构建“产学研创”互动发展机制,通过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工艺美术产业链、人才链、学科链有效对接,推动协同育人。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开设的非遗工艺研培计划既是传统工艺事业的一项重要工作。全国多所高校积极参与,涉及多项传统工艺项目, 通过学习研究技艺,改进技术、改良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学术资源支持。多种形式的研讨实践帮助传承人群拓宽了眼界,极大激发了参与性,也提升了文化自信。在秉承传统的基础上,初步实现了为民族传承,为生活创新。除此之外,人才的培养也不容忽视,实施乡村人才振兴,建立地方工艺美术培训场所、研发机构,搭建产学研协作平台,招募志愿者同手艺农户交流合作、共同研发产品。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支持拥有较强设计能力的企业、机构等部门帮助传统工艺从业者进行工艺创作,更好地发挥文化传承创新功能,发展富有地域特色的传统工艺产品品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传统工艺的传承发展与就业增收有机结合,一批优秀的“校地”、“校企”合作项目、传统工艺工作站合作项目以传、帮、带的方式带动了当地民众就业增收,将研陪计划与精准扶贫、区域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相结合,为困难人群创业增收带来新契机。进一步挖掘人才,推动文化传承,实践乡村振兴差异发展,实现乡村产业升级。

5.一带一路,推进国际新合作。

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发展倡议,在文化自信与开放中推进国际合作。设立外向型工艺美术合作机制试点区域,构建工艺区域合作机制。深层次挖掘工艺美术品牌的本土气质,经营与管理好南通工艺美术本土化自有品牌,加大南通工艺企业品牌建设品质化升级的步伐,通过合作与并购进一步提升国际化运作能力,以国际市场认同的语言阐述品牌的核心文化价值,促进国际传播与认同本土品牌的民族文化特质。创建工艺产业创新体系,全面拓展国内、国际消费市场。加强工艺美术产业“创新链”建设,制定“工艺美术产业创新发展规划”,关注传统工艺产品及服务,引导传统工艺产品在创新研创、生产销售、服务功能等方面系统发展,不断完善产业配套政策措施,健全产品质量标准,实施市场分级认证机制,建设知识产权服务托管平台。

结语

传统工艺遍布城镇村庄,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关联。如今,传统工艺在带动贫困地区群众就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助力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文化旅游拓宽了农民居家就业和增收致富的门路,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能,对实现乡村振兴起到了助力推进作用。在社会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寻找传统工艺发展的有生力量,创新提升传统工艺产业发展水平,大力探索传统工艺助力乡村振兴研究,有助于更好地发现手工劳动的创造性价值,发挥手工劳动的创造力,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文化生态,丰富文化资源,增强文化自信,培育和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促进就业,实现精准扶贫,提高乡村居民收入,增强村落活力。

注释:

索晓霞.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乡土文化价值再认识[J].贵州社会科学,2018(1).

潘鲁生.打造国际工艺美术合作机制试点链[N].经济参考网,http://www.jjckb.cn/

文化和旅游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 文旅非遗发〔2018〕12号.

雒树刚.推动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J].智慧中国,2018(8).

王学思.全国非遗保护工作先进代表和传承人座谈活动举行[N].中国文化报,2018-6-9.

潘鲁生.2015设计热点思考[J].设计艺术(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15(12).

潘鲁生.设计服务民生[J].美术研究,2018(10).

吴灵姝,倪沈键,吴元新.南通蓝印花布[M].文化艺术出版社,2017.

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N].江苏省人民政府公报,2018-7-26

陈涛.北京建筑大学“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研修班结业[J].古建园林技术,2017(15).

王元,刘素华,朱易安.长三角地区非遗与文创产业的协同发展研究[J].文化产业研究,2017(12).

李金红.全国政协委员潘鲁生:打造国际工艺美术合作机制试点链[N].经济参考报,2017-3-14.

猜你喜欢
文化旅游传统工艺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发展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贵州省文化旅游创意发展态势评价
凤县文化旅游业发展研究
文化系统剥离与市场割裂对文化创意体验产品的影响研究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浅谈“锔瓷”传统工艺及其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