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患者诊断中多层螺旋CT的应用研究

2019-07-30 03:17颜小杭刘卫金邓以川
关键词:心包心室积液

颜小杭,刘卫金*,李 川,邓以川

(重庆康华众联心血管病医院放射科,重庆 400025)

心肌梗死,为常见心血管疾病之一,与过劳、寒冷刺激、便秘、激动、暴饮暴食等因素有关,表现为胸骨后疼痛,若治疗不及时,就会诱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危及生命安全[1]。因此,早期诊断心肌梗死对其治疗方案的合理制定具有重要意义。影像学方法,是当前用于诊断心肌梗死的常用方法,包括CT、冠脉动脉造影、MRI等,一方面能够诊断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肌活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7年5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51例作为A组,其中,男31例,女20例,年龄45~73岁;另选取同期我院收治的非心肌梗死患者49例作为B组,其中,男30例,女19例,年龄43~75岁。通过向两组介绍本次研究的内容及目的与意义后,指导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心肌梗死诊断标准:①符合《美国心脏病协会/美国心脏病学会(1999年)》提出的相关诊断标准;②典型症状为心绞痛,且发作时间持续≥30 min,经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无明显效果。

1.2 检查方法

所有受检者均进行多层螺旋CT检查,如下:(1)检查前,向两组介绍检查目的及流程、配合事项,争取两组的理解,确保CT检查顺利开展;(2)检查中,以飞利浦256层星光iCT(电压120 kv、电流200 mA、扫描速度0.40 s/r、螺距1、扫描层厚与重组层厚750 m)为工具,即禁食6 h,常规扫描气管隆突水平至心脏膈面下2 cm,再实行增强扫描,使用高压注射器以3~5 mL/min缓慢推注100~120 mL碘海醇,分别为动脉期25~30 s、静脉期60~80 s、延迟期120~180 s开始扫描,待扫描结束,将图像进行冠、矢状位重建,并将数据传送至后处理工作站,包括多平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法、容积成像法等。(3)检查后,安排至少两名资深影像学医师共同阅片,给出最后结论。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影像学特征,包括心肌内低密度区、胸腔积液/胸膜增厚、冠状动脉严重、狭窄/闭塞、心肌钙化、局部心室变厚、心包积液/心包增厚、室壁瘤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影像学特征的比较,A组的狭窄/闭塞、局部心室变厚、胸腔积液/胸膜增厚、心肌内低密度区、心包积液/心包增厚、室壁瘤、心肌钙化等征象占比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影像学特征的比较[n(%)]

3 讨 论

心肌梗死,具有起病突然、进展迅速、死亡率高等特点,据统计,每年约有150~200 w人突发心肌梗死,且约有13%患者死于心肌梗死,目前,已成为患者心源性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2]。

冠脉动脉造影,为诊断心肌梗死及其它心脏疾病的“金标准”,但是此方法是一项有创性操作,且费用高,操作复杂,导致应用有限。随着微电子学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及CT研究基本理论与设置的进一步完善,多层螺旋CT(multisliecs helieal CT,MSCT)被提出,即多排宽探测器结构、球管一次曝光 可同时获得多个层面图像数据的成像系统,具有无创、扫描范围广、分辨力高、操作简便、价格适中等特点,能够通过建立清晰三维影像,准确掌握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利于医生全面分析心肌梗死患者整体心脏数据[3]。

为此,本次研究随机选取我院心肌梗死患者(A组),以及非心肌梗死患者(B组)为研究对象,均予以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发现A组患者狭窄/闭塞、局部心室变厚、胸腔积液/胸膜增厚、心肌内低密度区、心包积液/心包增厚、室壁瘤、心肌钙化等征象占比均高于B组,充分体现出多层螺旋CT在心肌梗死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优势,即可全面评价患者的心室壁运动功能及心肌灌注,也能够充分显示心肌梗死导致的冠状动脉闭塞/狭窄严重程度,利于指导医生为患者制定合理、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案,改善病情,缓解症状,提高预后。

猜你喜欢
心包心室积液
左下肢黏液型脂肪肉瘤术后复发并心包转移1例
产前MRI量化评估孕20~36周正常胎儿心室内径价值
NEAT1和miR-146a在结核性与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妇科超声见盆腔积液诊断探讨
起搏器融合波排除的心电图表现
完全性心包缺如一例并文献复习
心包穿刺的诊断及治疗
超声引导下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心包积液的疗效分析
不是所有盆腔积液都需要治疗
腹水、胸水、心包积液,都是什么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