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非布司他治疗高尿酸血症的疗效和安全性

2019-07-30 03:17赵沛缨
关键词:布司高尿酸血尿酸

赵沛缨

(江苏兴化中医院,江苏 泰州 225700)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日常的饮食结构逐渐改变,也就伴有各种病症的发生,日常的锻炼不够和生活习惯不规律等造成身体不适,痛风性关节炎发病的频率较高,而且发病的人数也逐渐增多[1],给人们的生活和身体健康造成很大影响。高尿酸血症的影响因素较多,与患者的地域、种族、日常饮食等的各种因素有关。目前,临床上已经明确高尿酸血症的治疗方向,主要是降低血尿酸和抑制嘌呤摄入。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探讨高尿酸血症患者采取非布司他治疗的效果以及安全性表现。旨在提高高尿酸血症的治疗效果,提高治疗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01月~2018年12月本院接收的高尿酸血症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取的方式将其分为组1(对照组)与组2(研究组),各34例。其中,组1男19例,女15例,年龄26~75岁,平均年龄(43.25±1.18)岁,病程5天~10年;组2男18例,女16例,年龄27~76岁,平均年龄(43.24±1.16)岁,病程6天~10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年龄、性别、病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排除标准:存在痛风关节炎而且晚期关节有严重的变形;存在心、脑、肝等系统有严重疾病患者。

1.2 干预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别嘌醇片:口服,每天三次,一次100 mg。观察组:非布司他:口服,每天一次,一次40 mg。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后2周内服用依托考昔片预防急性关节炎发作。依托考昔:口服,每天一次,一次60 mg[2]。

1.3 评价标准

治疗前后取患者晨起静脉血3ml,检测患者血尿酸及肝功能的变化,另外记录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发生急性关节炎发作的次数,对比两组患者的安全性表现。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治疗效果

在治疗前,两组患者血尿酸水平对比无差异表现,经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尿酸水平均有下降,但下降程度明显组2更佳,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尿酸水平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尿酸水平对比(±s)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组1 34 568.2±73.5 401.5±68.7组2 34 596.1±68.2 363.1±32.2 P - <0.05 <0.05

2.2 安全性表现

在安全性方面,组1治疗期间发生12例轻度肝损害,而组2仅有3例轻度肝损害,安全性方面组2更佳,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组1治疗期间痛风急性发作次数为(27.1±2.2)次。组2为(18.4±1.5)次。明显组2更少,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高尿酸血症在临床疾病中发生的几率较高,不适当地饮食都会影响到疾病的发生,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而且少数患者发展为痛风,表现为急性关节炎,痛风石、痛风肾等严重后果,对患者的生命有着严重的威胁。非布司他是临床上新型的降血尿酸药物,作为一种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因为其能够显著减少患者体内的血尿酸,所以逐步在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治疗中应用[3]。本文研究结果显示经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尿酸水平均有下降,但下降程度明显组2更佳,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1治疗期间痛风急性发作次数为(27.1±2.2)次。组2为(18.4±1.5)次。明显组2更少,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非布司他降低血尿酸的效果极佳。除此之外,在安全性方面,组1治疗期间发生12例轻度肝损害,而组2仅有3例轻度肝损害,安全性方面组2更佳,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组1治疗期间痛风急性发作次数为(27.1±2.2)次。组2为(18.4±1.5)次。明显组2更少,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非布司他在治疗过程中的药物毒理作用较弱,所以安全性表现更佳。

综上所述,在高尿酸血症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非布司他治疗,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血尿酸,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且安全性表现更佳。

猜你喜欢
布司高尿酸血尿酸
不同剂量非布司他对痛风伴高尿酸血症患者的影响
高尿酸患者用药多讲究
血尿酸高了怎么办?
非布司他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
高尿酸血症的治疗
非布司他的上市情况和新剂型研究进展
SGLT2抑制剂对血尿酸影响的研究进展
自拟痛风方联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痛风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疗效
尿酸高易导致全身受损
痛风明星药非布司他,为何被“黑框警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