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水稻机械旱栽秧技术的适宜秧龄及秧苗形态研究

2019-08-03 07:16辛淑荣于秀英边文范赵理杨正涛陈峰赵自超郑东峰赵庆雷黎仲冰
山东农业科学 2019年3期
关键词:秧苗节水特征

辛淑荣 于秀英 边文范 赵理 杨正涛 陈峰 赵自超 郑东峰 赵庆雷 黎仲冰

摘要:本试验基于水稻机械旱栽秧技术这种新的节水轻简栽培方法,开展了移栽过程中秧龄、秧苗形态对秧苗萎蔫及覆水后返青特征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与去土秧苗相比,带土团秧苗移栽后0.5h墩萎蔫率仅为60%,墩萎蔫度为0.6,秧苗耐萎蔫效果明显;带土团秧苗覆水后24 h墩返青率即达到57.1%,且墩新根数达到1.5条,秧苗返青及新根快发优势明显;秧龄为20 d的秧苗移栽后2h墩萎蔫率仅为55.6%,覆水后14 h的墩返青率已达83.3%,相比其它秧龄秧苗具有较强的耐萎蔫性和快速返青性能。因此,带土团秧苗为水稻机械旱移栽过程中较理想的秧苗形态,20d秧龄为水稻机械旱栽秧的最佳秧龄。

关键词:水稻;机械旱移栽;秧龄;秧苗形态;萎蔫;返青Study on Suitable Seedling Age and Morphology for

Rice Mechanized Transplant without Water Xin Shurong1 , Yu Xiuying2 , Bian Wenfanl , Zhao Lj3 , Yang Zhengtaol ,Chen Feng4 , Zhao Zichaol , Zheng Dongfengl , Zhao Qinglej4 , Li 2hongbing5

Abstract

Based on the rice mechanized transplant technology without water, one new water - saving andsimple cultivation method, the effects of seedling age and morphology on seedling wilt and greening character-istics after waterlogging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compared with the soil - killing seedlings, thepot wilting rate was only 60% in 0.5 h after transplantation with the soil seedlings, and the pot wilting degreewas 0.6, so the seedlings had obvious wilting resistance. The pot greening rate of soil seedlings reached57.1% in 24 h after waterlogging, and the number of new roots reached l.5,so the advantages of seedlings re-turning to green and new roots rapidly developing were obvious. The pot wilting rate of the 20 - day seedlingsin 2 h after transplantation was only 55.6%, and the rate of pot greening reached 83.3% after 14 h of wate-ring, which had stronger resistance to wilting and rapid greening performance compared with the other agingseedlings. Therefore, the seedlings with soil were ideal in the process of rice mechnized transplant without wa-ter, and the 20-day seedling was optimum for rice planting.

Keywords Rice; Mechnized transplant without water; Seeding age; Seedling morphology; Wilting;Greening

水稻是我国第一大口粮作物,稻谷全年总产量约2×108 t,占粮食作物总产量的35%,因此,水稻在我国商品粮构成及粮食安全保障中占有重要地位[1]。水稻是农业耗水第一大户,水稻灌溉用水量占全国工农业用水总量的40.0%以上。我国水资源分布极不均衡,南多北少,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北方有近200×104 h㎡水稻水源不足,130×104 h㎡水稻已面临水源枯竭[2,3]。为了维持现有的水稻种植面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亟需研发节水、节能、高效的水稻栽培技术。

目前关于节水种稻方面的研究已有大量报道[4-6]。研究表明,水稻需水分为生理需水和生态需水,全生育期内只要满足这两种需水的正常供给就能获得较高产量。而当前水稻生产中灌溉非常粗放,大量水资源被白白浪费。因此,水稻节水栽培具有巨大潜力。水稻机械旱栽秧是在旱整地的基础上,利用机械将水稻秧苗直接栽插到旱地上而不需要提前泡田的一种水稻栽秧方法。该种植模式节省水稻插秧前的泡田环节和水耙后的沉浆环节,节约水资源,延长轮作区水稻生长期,非常适合缺水和习惯旱作的北方地区。有关水稻旱栽秧技术已有少量报道[7-9],但有关旱移栽过程中秧苗萎蔫及返青特征的研究尚未见报道。

本研究针对水稻机械旱栽秧这种新的种植模式,探索移栽过程中秧龄、秧苗形态对秧苗萎蔫及覆水后返青特征的影响,以期为水稻机械旱栽秧技术的完善和推广提供技术支撑。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試验于2018年5-6月在临沂市河东区永平研究所内进行。该地属于沂沭河冲积平原,为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降水量800mm,年平均气温13.1℃,无霜期平均202d。试验地为壤土,基础肥力为全氮1.83g/kg、碱解氮97.55mg/kg、速效磷39.5mg/kg、速效钾98.3mg/kg。供试水稻品种为临稻16。

1.2试验设计

采用穴盘旱育秧方式,育秧盘规格为60 cm x40cm,每盘380孔。播种期分别为5月10日、5月20日和5月30日,播种量统一为5粒/穴。

1.3 秧苗指标测定

1.3.1 不同形态秧苗起秧后的萎蔫特征 6月14日,选取5月20日播种的秧苗20墩,于II时起秧,其中10墩秧苗带土团放置于地表上,另10墩秧苗去土团后放置于地表上。分别于起秧后0、0.5、1.0、1.5、2.0、2.5、3.0h测定秧苗的墩萎蔫率。萎蔫率(%)=萎蔫叶数/总叶数×100,取该墩所有秧苗萎蔫率的均值。

1.3.2 不同形态秧苗旱移栽后的萎蔫及返青特征6月16日,选取5月20日播种的秧苗30墩,于13时43分起秧移栽,10墩带土团移栽,10墩去土移栽,10墩去土后放置于同样环境地表面上2h后移栽。分别于栽后0、0.5、1.0、1.5、2.0 h调查秧苗的墩萎蔫率和墩萎蔫度。起秧后4h统一覆水,分别于覆水后24、48、72、96 h调查墩返青率和墩新根数。

萎蔫度即一棵秧苗萎蔫程度最高的叶片的卷曲度,以卷成闭合筒状的1个叶片卷曲度计为1,即叶片的萎蔫度=叶片卷曲度数/180度。墩萎蔫度为该墩所有秧苗萎蔫度的均值。墩返青率(%)=墩萎蔫株数/墩总株数×100;墩新根数为移栽后每墩秧苗新发根数。

1.3.3 不同秧龄秧苗返青特征将三种播种期的秧苗于6月19日12时统一进行起苗、移栽,钵苗机插。秧龄分别为40 d(K1)、30d(K2)和20 d(K3)。旱栽秧后2、3、4h,分别调查各处理秧苗的墩萎蔫率,并记录调查时的气温。旱栽秧4h后覆水,覆水14h后调查秧苗的墩返青率。每处理取3个点,每个点调查10墩。

移栽当天的天气状况:气温18~33℃,晴,移栽时即时气温为31℃,空气湿度为32%。

1.4 数据处理

利用Microsoft Excel 2003进行数据处理和做图。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形态秧苗在地表上的萎蔫特征

表1为起秧时秧苗素质及起秧当天的天气状况。圖1为带土团秧苗及去土秧苗起秧后在地表上随时间推移的萎蔫特征。可知,去土秧苗墩萎蔫率起秧后0.5 h就达到90%,起秧后1.0h即达到100%,即永久萎蔫;而带土团秧苗墩萎蔫率起秧后0.5h仅为60%,起秧后1.0h达到90%,起秧后1.5h达到95%,起秧后2.0h才达到100%。说明钵体苗带土团起秧移栽可明显降低秧苗在地表上的萎蔫率,推迟达到永久萎蔫的时间。

2.2 不同形态秧苗旱移栽(放置地表)后的萎蔫及返青特征

2.2.1 不同形态秧苗旱移栽(放置地表)后的萎蔫特征由表2可知,不同形态秧苗移栽或放置地表后表现出不同的萎蔫特征:带土团移栽秧苗栽后0.5h墩萎蔫率为60%,墩萎蔫度仅为0.6,栽后2h尚未达到永久萎蔫;而去土后移栽秧苗栽后0.5h墩萎蔫率为80%,墩萎蔫度为0.9;去土放置地表2h后移栽,栽后0.5h墩萎蔫率即为100%,墩萎蔫度为1.5。

2.2.2 不同形态秧苗旱移栽覆水后的返青特征 由表3可知,带土团移栽覆水后秧苗迅速返青:覆水后24 h墩返青率即达到57.1%,且墩新根数达到1.5条,覆水后96h墩返青率达到100%;去土后移栽覆水后24h墩返青率仅为26.7%,墩新根数为零,覆水后96 h墩返青率仅为60%;先放于地表然后移栽,覆水后72h内墩返青率及新根数一直为零,覆水后96h只有少部分秧苗返青,墩返青率为33.3%。

2.3 不同秧龄秧苗旱移栽后的萎蔫及返青特征

秧苗旱移栽后2、3、4h,气温分别为32℃、31℃和31℃,移栽时秧苗土团含水量为22.5%,本田耕层土壤含水量为8.7%。表4为不同秧龄秧苗旱移栽后的萎蔫及返青特征。

由表4可以看出,不同秧龄秧苗旱移栽后表现出不同的萎蔫及返青特征。秧龄40d的K1,旱移栽后2h墩萎蔫率就达100%,覆水后14h的墩返青率仅为45.5%;秧龄30d的K2,墩萎蔫率移栽后2h为81.8%,移栽后3h达100%,覆水后14h的墩返青率为61.7%;秧龄20 d的K3,移栽后具有较强的耐萎蔫性:墩萎蔫率栽后2h仅为55.6%,栽后4h才达到100%,且覆水后的返青能力较强,覆水后14h的墩返青率达83.3%。以上分析表明,本研究三种秧苗,随着秧龄的延长,其耐萎蔫性降低、返青能力下降。

3 讨论与结论

本研究中,带土团秧苗起秧后无论是放置地面上还是移栽到土壤中,均具有较强的耐萎蔫能力,且覆水后秧苗能够快速返青、发根;相对而言秧苗去土后快速萎蔫,覆水后返青缓慢,发新根能力也较差。这是由于秧苗带土团移栽,可依靠土团的保护减少秧苗根部水分蒸发,尽可能地保持根部的完整性,秧苗移栽覆水后节省了还苗过程,可以直接生长。

本研究结果显示,秧龄与秧苗旱移栽后的萎蔫及返青特征关系密切:秧龄40d的秧苗移栽后迅速萎蔫、返青慢,发新根能力也较差;而秧龄20d的秧苗具有较强的耐萎蔫能力,覆水后迅速返青。这可能是由于秧龄长的秧苗地上部生长量大[10]、叶面积大,因而蒸腾失水快、秧苗萎蔫快;而秧龄短的秧苗地上部生长量较小、蒸腾失水慢,耐萎蔫能力较强,且根系活力强[ll],覆水后能够快速返青,具有较强的发新根能力。

本研究基于水稻旱移栽技术开展了秧苗形态、秧龄对移栽后秧苗萎蔫及返青特征影响的相关试验。表明:旱移栽时,带土团的钵体秧苗具有较强的耐萎蔫性,且移栽覆水后能快速返青,是较理想的秧苗形态;秧龄20d的秧苗,移栽后耐萎蔫能力较强,覆水后能够快速返青、萌发新根,因而钵苗旱移栽的最佳秧龄为20d。

参考文献:

[1] 宋建农,庄乃生,王立臣,等.21世纪我国水稻种植机械化发展方向[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0,5(2):30 -33.

[2]唐国贵.北方水稻节水灌溉栽培技术应用[J].农民致富之友,2017(1):12.

[3] 刘海军,徐红.北方水稻节水灌溉栽培技术措施的应用概论[J].农业与技术,2016,36(4):57.

[4]李轶修.节水种稻栽培技术初探[J].北方水稻,2016,46(6):48-49.

[5] 曹丽萍.苏达盐渍土种稻“浅晒浅湿”型节水灌溉栽培技术[J].中国稻米,2005(3):31-32.

[6]张喜成.营口稻区抗旱节水种稻技术研究[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4(12):36-37.

[7]万青松,李劲松.潢川县水稻旱栽的高产栽培技术初探[J].农民致富之友,2017(24):142.

[8]谭长乐,张洪熙,夏广宏,等.水稻覆膜旱栽特性的研究与探讨[J].江苏农业科学,1999(6):6-8.

[9] 常前开,贾世存.水稻旱栽关键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10,16(4):73 -74.

[10]张均华,林育炯,黄洁,等.基质类型及烯效唑对不同秧龄晚稻机插质量和产量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18,34(1):44 -52.

[11]李应洪,孙永健,李玥,等.不同秧龄下机插方式与密度对杂交稻根系生长及氮素利用特征的影响[J].中国水稻科学,2017,31(6):599 -610.

猜你喜欢
秧苗节水特征
抓特征解方程组
农民
干旱区田间高效节水工程的最优设计
张媛媛出席2016年度节水论坛
节水必备水袋
春天来啦(2则)
抓特征 猜成语
插秧
舍不得
不存在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