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儿童Dent病2型1例报道

2019-08-05 11:48李春珍袁晓颖崔洁媛葛兰兰张东风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19年4期
关键词:杂合尿常规肾小管

李春珍 袁晓颖 崔洁媛 葛兰兰 张东风

临床资料

患儿,女,9岁,主因“泡沫尿20 d”就诊。20 d前患儿因咳嗽于当地接受口服中成药等治疗(具体不详),同时家长发现患儿尿中有泡沫,放置后亦不能消散,无其他伴随症状。当地医院化验尿常规蛋白1+,咳嗽治愈后复查尿蛋白仍为1+,特来本院。患儿既往体健,父母非近亲结婚。母亲尿常规蛋白1+,2年前曾因肾积水行手术治疗,3月前查肾功能、泌尿系CT未见异常。患儿查体:T(体温)36.5℃,P(脉搏)86次/分,R(呼吸)18次/分,BP(血压)105/70 mmHg,身高140 cm,体重25 kg,神清,精神反应好,全身皮肤无皮疹及出血点,颜面眼睑无浮肿,咽无充血,无串珠肋、鸡胸及漏斗胸,心肺腹无异常,神经系统无异常,四肢末端暖,无浮肿,四肢活动自如,无X或O型腿。完善相关检查:尿常规蛋白+-~1+,余未见异常。肾早期损伤指标尿转铁蛋白2.71 mg/L(0~2.3 mg/L),微量白蛋白38.5 mg/L(0~30 mg/L),α1微球蛋白36.7 mg/L(0~12 mg/L),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12.61 IU/L(1.1~11.9 IU/L)。24 h尿蛋白定量0.18 g(0~0.14 g),24 h尿钙定量2.92 mmol(<2.5 mmol)。血常规、电解质、碱性磷酸酶、血清蛋白、血脂、肝肾功能、心肌酶、免疫球蛋白、补体、ASO均未见异常。自身抗体、抗核抗体未见异常。泌尿系彩超未见异常,胡桃夹阴性。

低钙饮食1周后门诊复查24 h尿钙定量2.75 mmol,24 h尿蛋白定量0.32 g,肾早期损伤指标尿转铁蛋白3.44 mg/L,微量白蛋白44.4 mg/L,α1微球蛋白34.5 mg/L,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15.10 IU/L。患儿母亲复查尿常规蛋白1+,余拒绝检查。根据患儿小分子蛋白尿、高钙尿症,结合母亲蛋白尿,考虑遗传性肾小管疾病,二代基因测序技术行遗传性肾小管疾病相关基因突变分析,结果回报患儿及其母亲均为OCRL基因c.1400A>T(P.N467I)杂合变异,见图1。明确诊断为Dent病2型。患儿进一步行眼科检查未发现先天性白内障。给予氢氯噻嗪(12.5 mg/d)、贝那普利(10 mg/d)口服,嘱患儿继续低钙饮食,适量增加含钾丰富食物。

患儿:

患儿母亲:

患儿父亲:

图1 患儿及其父母OCRL基因图

随访2月,患儿尿常规蛋白+-,肾早期损伤指标尿转铁蛋白2.47 mg/L,微量白蛋白28.5 mg/L,α1微球蛋白14.3 mg/L,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13.71 IU/L。24 h尿钙1.58 mmol,24 h尿蛋白0.16 g。期间监测血压正常,电解质未见异常。进一步随访中。

讨论

儿童肾脏疾病中,蛋白尿是常见的临床表现,其中肾小球性蛋白尿居多。相对前者,大家对于以小分子蛋白尿为主的肾小管间质性疾病,如Dent病等认识不足。首例Dent病是在1964年由Dent和Friedman报道,因其为X连锁隐性遗传的肾小管疾病,一般男性多见,部分女性携带者有轻微症状[5]。2004年Hoopes等[6]提出Dent病诊断标准为:⑴低分子蛋白尿为主;⑵高钙尿症,即24 h尿钙大于0.1 mmol/kg。凡符合(1)(2)有或无下列情况,血尿、肾结石、肾钙盐沉着症、低磷血症或肾功能异常,排除其他引起近端小管功能异常的疾病,即可临床诊断。进一步根据基因检测分为1、2两型。由CLCN5突变所致的1型多见,OCRL1基因突变所致的2型相对少见。因Dent病临床表现多样,容易漏诊和误诊,尤其是发病率低的女性。

本患儿为女性,2次查24 h尿均提示高钙尿症,肾早损中α1微球蛋白/微量白蛋白比值接近1,提示小分子蛋白尿[7],具备临床诊断Dent病的两条关键线索。结合其母亲有蛋白尿,完善基因检查提示为OCRL杂合突变。已知OCRL也是Lowe综合征的致病基因,该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先天性白内障、智能低下以及肾小管酸中毒,男性多见[8-10]。而本患儿生长发育正常,智力正常,无软骨病及膝外翻等,钙磷、肾功能等化验正常,眼科会诊无先天性白内障,故不符合Lowe综合征,支持Dent病2型的诊断。目前,尚未见该病女性儿童报道,仅显示女性携带者症状多轻微[5]。至于女性Dent病患者临床差异的可能原因,与其他X连锁遗传性疾病相似,可能与X染色体不随机失活有关。但本患儿及其母亲均有临床表现,也不除外其突变特殊性可能,有待于进一步研究OCRL不同突变基因型与临床表型的关系来证实。

Dent病女性患者的预后相对男性患者要好,比如本例中,患儿母亲虽存在OCRL杂合突变,目前38岁,尿常规蛋白1+,但肾功能、泌尿系CT均未见异常。追问病史,患儿外祖父、外祖母均60岁,体健,提示其母亲OCRL杂合突变来源于外祖母可能性大,预后相对较好,很遗憾本患儿母亲拒绝进一步检查。本例女性患儿,临床仅表现为少量低分子蛋白尿及高钙尿症,口服贝那普利及氢氯噻嗪对症治疗后,高钙尿症消失,与文献报道一致[11],但尿微量白蛋白、α1微球蛋白均较前降低,与文献报道贝那普利治疗小管性蛋白尿无效[11]有差别,可能与本例患儿蛋白尿量少、存在误差有关。因本例患儿治疗和随访时间短,将来尚需继续随访观察疗效及预后。此外,因为30%~80%的Dent病男性患者在30~50岁时会发展至终末肾阶段,因此,女性Dent病患者或携带者成年结婚后,需重视遗传咨询,必要时行产前基因诊断。

猜你喜欢
杂合尿常规肾小管
阴道分泌物对尿常规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对策
尿常规与尿沉渣对尿液检验的影响及分析
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系统不育系材料选育中常见的育性分离及基因型判断
干化学法与尿沉渣联合用于尿常规检验的效果观察
肾小管疾病能治好吗?
视黄醇结合蛋白在肾病综合征患儿血清及尿液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文化趋同下的翻译视角
C反应蛋白相比尿常规检验方法在小儿糖尿病合并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效果和价值
浅析英语文学汉译中杂合现象的成因
维生素E对抗环磷酰胺对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毒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