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英雄

2019-08-05 08:55文丨何玉梅
遵义 2019年14期
关键词:张富清鲜味蘑菇

文丨■ 何玉梅

如果不是这次退役军人事务部成立后采集退役军人信息,张清富老人半个多世纪的英雄传奇,或许就这样永远尘封在他那只旧皮箱里。流着泪看完离休干部张富清的故事,除了震撼,还有感叹:一个人,究竟要有怎样的胸襟,才能做到深藏功名、淡泊名利?又要有怎样的气度,才能做到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

战争年代,听党的话,保家卫国、冲锋在前、骁勇善战,是一名优秀的战士,先后荣立一等功三次、二等功一次,被西北野战军记“特等功”,两次获得“战斗英雄”荣誉称号,还有时任西北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彭德怀签发的《报功书》。

就是这样一位战功卓著、劳苦功高的大英雄,同事不知道、街坊邻居不知道,就连至亲的家人也不知道。面对种种疑惑,他用一句话作答:“一想起和我并肩作战的战友,有好多都不在了,比起他们来,我有什么资格拿出立功证书去显摆啊?”质朴的话语,胜过万语千言。

建设时期,听从组织召唤,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最艰苦的地方去,他是人民合格的公仆。原本想回陕西老家侍奉母亲、和未婚妻完婚,像他这样的战斗英雄,完全可以向组织讲明情况,提要求,但得知湖北西部的恩施地区缺人才,缺干部后,他二话没说,背起行囊,去了山高路远、条件艰苦的来凤县,一去就是几十年,为贫困山区奉献一生。

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期间,匪患、粮荒、经济凋敝、民生困难……一边是急需巩固政权的新中国,一边是弥留之际的老母亲,危难时刻,他选择了民族大义,纵是铮铮铁骨、七尺男儿,那也是一生中最艰难的选择。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当时国家正处在困难时期,工作任务重,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革命军人,绝不能向组织提要求,干好工作就是对亲人最好的报答,干好工作就是对母亲最好的尽孝!”

三年自然灾害,国家机关精减人员,他率先动员妻子孙玉兰辞去供销社的公职。下岗在家的妻子为了贴补家用,当过保姆、捡过柴火、学过裁缝、打过零工。大儿子有机会招工到国企,他劝儿子放弃机会,主动下放到卯洞公社万亩林场,住茅棚开荒种地,一干就是好几年。他的儿孙,没有一个沾过他的光。

88岁那年,老人左腿截肢,为了不给组织添麻烦,为了让子女“安心为党和人民工作”,他装上假肢,顽强地站了起来。

2018年做眼部手术,他是离休干部,医药费是全额报销,按说可以选好一点的晶体,但听说同病房的农民病友用的是3000元的晶体,他坚持要用同款的。他说:“我已经离休了,不能再为国家做什么,能节约一点是一点。”

听党的话、服从组织安排,是他一生的信念。建功不贪功、有功不居功,张富清老人用一言一行诠释着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

木心在《寄回哥本哈根》一诗中写道:“人穿了蘑菇色风衣走在路上/比蘑菇多两只脚……蘑菇有鲜味/人没有鲜味/人吃蘑菇,蘑菇不吃人/我也不吃没有鲜味的人。”对于人而言,所谓鲜味,是指来自灵魂深处散发出来的精神气质。只有性情率真、品位高洁、格调高雅、灵魂高贵、才情俱佳者,才能散发出人生鲜味。只有坦坦荡荡、真诚善良、乐于助人、甘于奉献、不忘初心,才是人生的保“鲜”之道?

郁达夫说:“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个有英雄却不知敬重爱惜的民族是不可救药的,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中华大地自古英雄辈出,民族英雄岳飞、文天祥、戚继光,抗日将领杨靖宇、赵尚志、左权、彭雪枫,八路军“狼牙山五壮士”、新四军“刘老庄连”、东北抗联八位女战士、国民党军“八百壮士”等众多英雄群体,他们在抵御外来侵略,维护民族尊严时表现出的不畏艰险、勇往直前、前赴后继、舍生忘死、坚贞不屈的精神,这就是我们民族的脊梁。

近日,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退役军人事务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向张富清同志学习的通知》,从国家层面充分肯定了张富清同志先进事迹,体现了党中央对先进英模人物的尊崇褒奖和关心关爱,同时指出了新时代共产党人应当具备的思想品质和精神境界。

当今中国,正处于伟大变革的时代,迫切需要涌现出一大批勇于承担历史使命、为祖国和人民奉献一切的时代先锋。坚定理想信念,把个人的抱负同全民族的共同理想统一起来,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在实现民族复兴的进程中实现自身价值。

猜你喜欢
张富清鲜味蘑菇
Exercise cardiac power and the risk of heart failure in men:A population-based follow-up study
春日水中鲜
张富清:深藏功名 初心不改
虔诚描绘精神的富足——《张富清传》读后
《深藏功名 坚守初心——95岁老英雄张富清的本色人生》
旧皮箱里的秘密——张富清老爷爷的故事
鲜味肽与鲜味受体的研究进展
探索鲜味科学开启寻鲜之旅
爆图团
蘑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