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安的苍凉与繁华

2019-08-05 08:55文丨贾越峰
遵义 2019年14期
关键词:红松县委攻坚

文丨■ 贾越峰 遵义杂志社全媒体记者 杨 韬

地处中国西南边陲的小城正安,有着血雨腥风惊心动魄的过往,有着积重难返一贫数年的苍凉,有着后发赶超霓虹闪耀的辉煌。这是一座出生复杂,背景复杂的小城,其发展脉络在新时期下的中国贫困县份中,尤其值得探讨。

与贫穷的斗争史

梳理中国5000 年的文明史不难发现,每一种文化的兴起和繁荣都和一个时代的繁荣有着紧密的联系,比如地处黄河流域的盛唐,长江流域的中原。而正安,至汉代尹珍始,就开启了西南文化的先河。尹珍运气不错,带回来的不止是学问,还有务本求实,敢为人先的精神,这种精神某种程度上指导着正安人千百年来的行为和生活,谈经济建设也好,谈脱贫攻坚也好,避开尹珍精神谈正安都是不科学的。

这座一年四季湿漉漉的县城,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时期都是在和穷作斗争,可以说正安的发展史就是一本与贫穷的斗争史。

前些年还好,有务川自治县、道真自治县两个难兄难弟作陪,在全市15 个县、区(市)中三兄弟互相保一争三(倒数),竞争不可谓不激烈。后来这俩兄弟分别顺利脱贫出列,只有正安还戴着一顶全国深度贫困县的帽子,暖和还是暖和,毕竟有国家政策的倾斜,可终究不好看。

透过历史的烟云,不难发现,正安这座小城在对怎样脱离穷的问题上是下过功夫的。漫山遍野的油桐、曾经风靡世界的丝织品、还有苍翠欲滴野木瓜,历史上正安在工业和农业的道路上做了太多尝试,希望将传统小农种植的模式拉回到产业集群化发展的道路上来,结果证明,大多数尝试都失败了。产业发展未果,直接成就了西南地区正安劳务输出大县的地位,由劳务输出带来的“三关爱”问题让社会矛盾凸显,如此循环往复。

从地图上看正安,不沿边、不沿海,恰如一个围城,里面的人出不来,外面的人进不去,正安古名凤仪,取有凤来仪之意,然而,现实是“凤”再美,“仪”也来不了。青山绿水在人不富裕的情况下,就会变成穷山恶水。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2016 年银百高速开通,正安有了第一条入境的高速公路。俗话说,路通财通。正安的产业发展在这年正式随着高速公路进入同时进入高速发展时代。

绥正高速、习正高速即将开通,让正安南入黔,北进渝、西至川、东入湘,一个大交通网络逐渐形成,一条路可激活一池春水,一个大的交通网络让正安具备了谈产业发展的资格和可行性。

客观地说,任何一个区域经济的形成与发展都离不开基础设施的建设。起步于2008 年的正安茶产业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如今在国际国内已经形成了强大的品牌影响力,目前该县累计建成生态有机茶园35 万亩,白茶建成面积15 万亩,全县种茶贫困户8000 余人,产值近10 亿元,已成为正安脱贫攻坚“造血”的产业主力军。

与此同时,正安吉他产业在中国异军突起,一跃成为中国最大的吉他生产地之一,近年来,正安吉他园投入资金100多亿元,建设标准厂房共40万平方米,入驻和引进吉他生产及配套企业54家。据统计,2018 年正安年产吉他600万把,产值近60 亿元,成功带动1294户6690人稳定脱贫。

此外,烤烟种植、方竹笋产业、中药材等多种产业互补,确保“一长两短”产业的全覆盖,一场农村产业革命在正安的山野之间拉开帷幕,这场革命的目标只有一个,农民增收,脱贫致富、全面小康,不能让一个人掉队。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站在桃花山公园放眼望去,一座小城的繁华尽收眼底。这是一座后发赶超的小城,生机涌动;这是一座文化晕染的小城,翰墨飘香;在未来,这必将是一座产业兴、百姓富的生态之城,正在全面小康的道路上发起最后的总攻。

正安一隅(王开宇/摄)

春天播种已毕,秋日硕果可期。

总攻!最后的战役

接连几日的阴雨天气,把正安县城的暑气一扫而光。

县委、县政府的工作人员一如既往地吃过早餐便早早来到办公室,推开门一看,往日只有办公用品和文件柜的办公室堆满了床单被套以及洗簌用品,大家互看了一眼,心照不宣。

6月11日,正安县召开脱贫攻坚总决战动员大会。主要目的是动员全县干部群众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市和县委决策部署上来,下定决心、众志成城,坚决打赢深度贫困县脱贫攻坚大决战,确保今年圆满实现整县脱贫摘帽目标。

会上正安县委、县政府领导分别做了强调,同时下发的县委红头文件《正安县攻克深度贫困大决战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明确了要求、目标、时间步骤、以及总决战的工作内容等,方案细化到了每一个单位、每一个人员上面。全县60%的干部都将抽派到脱贫攻坚一线,确保每个村民均有2至3名干部负责。组织开展“干部大走访、政策大宣讲、卫生大整治、感情大联络、法制大扶贫”活动,逐户抓实抓细抓小,全面提升群众认可度和满意度,就“两不愁三保障”问题进行摸底排查,并上报脱贫攻坚指挥中心,进行逐项解决。

会后,县直单位1095名干部背上行囊“上山下乡”,第一时间奔赴脱贫攻坚一线,向贫困开始了最后的总攻。

要在全国300多个深度贫困县中率先脱贫!

遵义唯一一个深度贫困县最后脱贫!

“听起来确实很热血,抛开我们的干部身份和工作性质,仅作为一名家庭成员来说,上有老,下有小,需要在村里呆上100 天,没有特殊情况不能回家,其难度也是可想而知的;但话说回来,既是党员、又是干部,我们不去一线谁去一线。”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干部这样说道。

县级领导坐镇督导,科级干部带头驻村,一般工作人员走访排查,有关脱贫攻坚的,事无巨细,都得层层落实。县领导在会上掷地有声地强调,但凡有不服从安排,擅自离岗的干部,就地免职,按照相关程序办理。

记者在脱贫攻坚指挥中心待了半天,已收到了3名工作不到位的干部的处分意见。据脱贫攻坚指挥中心相关负责人透露,总攻开展3天以来,全县共计6名干部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处分,并且随着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大,这个数据可能会进一步增大。

再次走进县委大楼,俨然成为一座空城,往日热闹非凡的场面已不见踪迹,空荡荡的只剩下每个单位为老百姓办理业务的工作人员。

“干部下沉一线,可以充分掌握目前贫困户的所需所想,把排查到的问题反馈给指挥中心,制定相应的帮扶措施,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一方面有利于脱贫攻坚工作的开展,更重要的是让我们的干部在工作过程中架起党委、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连心桥,同时也让我们的干部深化对基层工作的认识,从而指导之后的工作。”县委一位领导这样表示。

组织机构、思想动员、人员安排、工作要求、资金保障在动员会的两天内全部到位,正安大地上一场前所未有的、空前绝后的、没有硝烟的脱贫攻坚战最后的总攻在这个春夏之交的黎明吹响号角。

山野间的脚印

来到正安县土坪镇石志村已经晚上八点,天空依旧是阴雨绵绵。

村委会办公楼灯火通明。会议室里,村作战队的队员不断地说着当天的走访情况。

这是正安县文体旅游局的驻村干部骆科伦的第5天,对于曾经在基层摸爬滚打了10 年的他来说,重新走到一线并没有多大问题和障碍。

“虽说曾经在基层工作过10 年,不过现在的身体比不上年轻的时候,走村入户、下队下组时身体还是感觉有些吃不消。但是既然接过了脱贫攻坚的这面‘军旗’,就必须得把旗帜插在贫困的‘桥头堡’上。”骆科伦说道。

对于还有两年时间就到了退休年龄他的来说,或许“耍耍赖”、“说说情”,就可以不必在石志村的山野间穿梭。但是当总攻的号角吹响时,他还是背着行囊奔赴一线。

对于和溪镇楠木村的水务局驻村干部喻红松来说,过去的几天过得却不是那么轻松。6月14日,他和村里的干部一起下组察看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走访中,喻红松就发现有些不对劲,拿笔手收老是飘飘忽忽的,字也写不进格子里,当时他并没有在意,以为是太阳太大中暑了。吃晚饭时,喻红松发觉握着筷子的手愈发无力,感觉不对劲的喻红松立刻咨询了在医院的同学,同学告诉他,可能是脑溢血,让他马上到医院。这时,喻红松已经站立都显得困难了,村里的同事发现事情的严重性,立刻组织人员送喻红松到县医院抢救。

正安吉他广场(王开宇/摄)

赶到医院已经是晚上7点了,经医生诊断,喻红松为脑溢血,当即被送进了重症监护室。万幸的是喻红松出血量不大,送医及时,否则后果堪忧。

再见到喻红松时,在病房里的他仍然带着留置针在整理着这几天核查的情况。

“恢复好了还是要去村里,脱贫攻坚总攻期间,大家都冲锋在前。作为党员的我如果一直在后方休息,这不成了拖后腿了吗?”喻红松说道。

和溪镇大坎居离县城不过七八公里,县委办工作人员黎刚对这个工作安排并不是十分满意。“我这么年轻,应该去更远的地方,更艰苦的地方助力脱贫攻坚。”刚到岗三天,他已经走访了2个村民组,42户。针对每家每户反映的问题进行记录,分析研判,能现场解决的就现场解决,不能解决就上报指挥中心。

不分白天黑夜的给村里找路子、谋发展,解决问题,却忽略了自己身后也有一大堆问题亟待解决。和黎刚一样县里的干部都是如此,面临的问题也大同小异,父母年迈,孩子年幼,一个家庭所有的压力都堆到了爱人身上。

“这时候要看清楚孰重孰轻,孰先孰后,我们面对的所有贫困户同样存在这些情况,我们最大的牺牲无非就是休息时间少一点,家里压力大一点,而他们迫切的需要解决温饱问题,然后富起来,相较之下,我做这点工作又算得了什么呢?”黎刚说。

黎刚与他一起到岗的另外4名干部,每天穿行在山间小路,林蔓深处,留下了一串串坚定而有力的脚印。

一查基本情况、确保信息精准;二查农户生活、确保吃穿不愁;三查住居条件、确保住房保障;四查子女就学、确保教育保障;五查健康状况、确保医疗保障;六查兜底政策、确保应保尽保;七查项目建设、确保有序推进;八查内生动力、确保群众认可。

“八查八确保”是所有下沉一线摸底排查干部的基本业务要求。

两千年前,尹珍从西南出发,一步一个脚印,只为将南域的一盏文化之灯点亮;而今,正安的干部一步一个脚印,从贫困出发,只为将全面小康的希望之灯点亮。

不信你看,那山野间的脚印,穿越古今,殊途同归。

猜你喜欢
红松县委攻坚
绕口令
没有红松的红松林
关于红松育苗造林技术的探讨
“不务正业”的县委副书记
既要继续攻坚 也要防止返贫
脱贫攻坚应及时清理“淤堵点”
村“两委”换届“十严禁”
台江县委离退局传达学习十二届县委常委会第17次(扩大)会议精神
互助:“联动”方能攻坚
赫章县委离退局组织离退休干部健康体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