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旗飘扬在红城山乡

2019-08-05 08:55文丨韦圣乾
遵义 2019年14期
关键词:习水县河村驻村

文丨■ 韦圣乾

收获更多幸福感

“我不仅住上了安全房,还住上了湖景房,打开窗户就能看到东风湖的美景。”周洋生从80多公里外偏远的习水县官店镇,一步搬迁到县城岷山路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二期安居房里,他顿时幸福满满。

搬进新房子,过上好日子。习水县越来越多的贫困群众正尝着同样的喜悦。作为有14.69万贫困人口、127个贫困村、8个深度贫困村的习水县,贫困面广、量大、程度深、深贫村多,在遵义市属“四个最多”,是不折不扣的贫困大县。

近年来,习水县大力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加强干部保证、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举全县之力向最硬的攻坚战场发起最强总攻。

靶心不变,5000名精锐力量攻坚山头

在刚刚结束的习水县委十三届六次全会上,习水县委确定全面消除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争创中国西部经济百强县“两全一强”的目标。

“我要包组去了!”

6月27日,习水县召开全面消除绝对贫困动员大会后,1500名干部全脱产到贫困村包组包户,5000名干部日常结对帮扶34803户贫困户的消息,一时在全县党员干部朋友圈中传开。

关键战役,超常举措,一声动员,精锐尽出!

“请为我转组织关系到村里,贫困不除,我誓不回城。”许多党员第一时间把党组织关系转到村,吃住到组,在村脱贫战场,检验自己的入党初心。

杨明祥是程寨镇石门村贫困户,妻子是残疾,女儿外出务工,小儿子在校读书,母亲80多岁,面对如此困难家庭,从县农村信用社选派到该村担任第一书记的袁洪,精心为该户制定了一户一方案的脱贫计划:2018年通过产业发展养殖生猪6头,收获1.8万余元;2019年,他在帮扶干部的扶持下,种植有机红粮2亩,有机水稻1.5亩,2019年预计就可增收0.9万元,加之其他扶贫补助,今年脱贫退出,杨明祥信心十足。

按照“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四不摘”的原则,袁洪在第一轮驻村结束后,他主动请战继续驻村,继续帮助最后的贫困乡亲脱贫致富。在今年全省“七一”脱贫攻坚攻坚表彰大会上,他和全县其他11名先进个人和6个先进基层党组织受到省委、省政府的表彰。

实现宏伟蓝图,就要派最能打仗的人。习水县委组织部调整优化优秀干部充实到一线驻村帮扶。目前,全县共组建驻村工作组127个,中央、省、市、县选派第一书记126名,乡镇选派驻村干部273人,实现每村至少3名国家正式干部驻村全覆盖,县财政每年并安排1000万元党建专项资金提供保障。

谋划产业发展、推动易地扶贫搬迁、倡导移风易俗……活跃在山头深处的一支支驻村工作组,成了扶贫“特战队”“尖刀班”,他们发着挥“金钢钻”的攻坚作用。

产业发展,集体经济一河一特色

“我们重建9口锅,就是为了集中力量,做大做强红糖这一村集体经济产业。”站在赤水河旁,隆兴镇淋滩村村委会主任王茂应介绍说。

作为中国传统村落,针对淋滩村,脱贫攻坚后,隆兴镇党委采取一村一策,借助附近土城镇四渡赤水纪念馆等红色旅游资源,形成淋滩驿站红色旅游、红糖产业的“两红”,生态绿色发展、经果林种植发展的“两绿”产业格局,按“支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淋滩村党支部大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把“两红两绿”品牌打响。

2018年9月,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布通告习水退出贫困县行列。但如何通过产业发展,防止断了帮扶就返贫,习水县借助全省掀起的农村产业革命这一机遇,发展状大村集体经济来回答,在习水河流域重点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在桐梓河流域重点发展高效农业产业,在赤水河流域重点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在县城及周边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形成一河一特色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

截至目前,全县250个行政村(社区)共计投入各级财政扶持资金4000万元,整合投入各级帮扶资金4151万元,共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实体项目305个,村级集体经济积累总量达4456.94万元,全县村级积累连续3年增幅超过15%以上,每年并对村级集体经济全面审计,确保资金、资源不流失。按照政策规定把集体经济收益作为村干部奖励津贴来源,达到群众腰包富起来,干部活力释放出来的效果。

党支部强,乡村振兴信心足

“现在土河太漂亮了,我们以后时常都要带家人来这里玩。”家住习水县五星街的陈阿姨带着她11岁的孙子,刚从土河专线公交车上下来,就被眼前漂亮的桑木镇土河村美景所吸引。作为遵义市第十届旅发大会的观摩点,在土河村3A景区,来这里避暑、体验苗族文化活动的游客络绎不绝。

作为全县最后一个脱贫出列的乡镇,桑木镇基础设施落后。曾经的桑木镇土河村,村支“两委”干部因违纪违法被处理,土河村党支部一度也成为软弱涣散党组织。

2014年,桑木镇党委坚持党建引领,选优配强村党支部书记,并利用市委办的党建扶贫资金,在山上发展绿壳蛋鸡养殖,山下发展荷花种植,农户开展红苗文化体验活动,立体振兴土河村。如今,土河村已成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市乡村振兴的示范点,土河村党支部被省委授予全省脱贫攻坚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农村发展强不强,全靠支部领头羊。作为全市贫困村、深度贫困村最多的县,习水县坚持“送钱送物不如建个好支部”的理念,充分运用“党建+”和产业“八要素”理念,将基层党建工作与扶贫开发无缝对接,分3年时间,在全县创树一批“组织引领红旗村”“脱贫攻坚红旗村”“产业发展红旗村”“基层治理红旗村”“人居环境红旗村”的“五面红旗村”,把“红旗村”创树与村干部绩效报酬,帮扶单位、战场指挥长、第一书记、包组干部评先选优和干部选拔任用挂钩,统筹抓具体抓深入。2019年全县将达30%的村成功创树,2020年达70%,2021年达90%以上,筑牢战斗堡垒,让党建扶贫成为脱贫攻坚引领经济社会发展、乡村振兴的引擎。

猜你喜欢
习水县河村驻村
做好驻村第一书记的“六字经”
驻村博士
从脱贫攻坚转向推进乡村振兴刘志杰在驻村帮扶点说了些啥?
习水县关工委受习水县委表扬通报
西曲河村:盘活一座山 带富一方人
习水县关工委不断开创事业新局面
人大驻村扶贫工作队的一天
习水县离退局举行党风廉政建设组织工作宣讲会
贵州省习水县
“老政委”情满崔河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