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岗:旅游火了

2019-08-05 09:29文丨汪德贵
遵义 2019年14期
关键词:银杏旅游

文丨■ 汪德贵

位于仁怀市最南端的长岗镇,不仅有优质的自然风光,更有丰富的红色资源。近年来,长岗镇党委、政府着力打造旅游产业,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并从“红”、“绿”、园”上下功夫。所谓“红”就是利用红色资源打造人文景观,“绿”就是利态资源打造自然景观,“园”就是利用好山水风光打造田园景观,让游客真正来得了、住得下、玩得好。

打好资源牌

中央红军在长岗镇境内的长干山停留的时间长,1935 年2月至4月,中央红军多次出入长干山,毛主席在长干山住过几晚上,毛主席住居位于长岗镇中街西侧的四合院房,前有小巷直达街心,前后左右均为居民。根据红军有关领导回忆和现场考证,中央军委在这里共收发朱德、聂荣臻等同志的致电、命令17份。

这期间,国民党连续3天派出28 架飞机轰炸军委驻地,从飞机上投在毛泽东住地的有2 枚炸弹,其中1枚掉在上厅,打断了正堂房屋后瓦角板,未炸,另外1枚落在天井坝中,也未炸。两枚炸弹都是哑弹这种小概率事件,居然就在眼前发生了,关于炸弹未炸这件事,被当地老百姓传得很神乎,于是民间就有了很多传说。就在这栋木楼里,毛主席就在这里谋划了三渡、四渡赤水的伟大计划和策略。

长岗红军医院旧址位于长岗镇堰塘村民组(离镇街1公里左右)。该医院是三合院,有大小房屋18间。曾在这里疗伤的老红军孔宪权等同志前来考究过,1935 年3月9日至15日,红军医院在这里收治了伤病员100多人,胡耀邦同志就在这里治愈伤后归队的,同时,医院还救治了当地不少群众。

红一军团干部会议旧址位于长岗镇街边,前为镇政府,后边地名叫大山,左为黄家住宅,右为老堍邮政所,据老红军张震、谢振华等同志的回忆,1935 年3月9日至12日,红一军团司令部在此住下。3月11日下午,红一军团在此住地院坝召开了连以上干部会议,由聂荣臻政委传达了遵义会议精神,大家很受鼓舞,坚决拥护遵义会议确立的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地位。

这几个地方,都是国务院批准的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也是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了打造好这些红色景点,工作人员认真找老红军、老前辈、当地的老人了解当时的情景,使这几处景点尽量恢复原貌,同时寻找原物件,搜集当时的资料以及有关相片、书籍等,计划建一个陈列馆、一个红军广场以及一条红军街。

长岗镇绿色生态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高,其中蔺田村火烧坡村民组的银杏树群最有观赏价值。500 年至1000 年以上的古银杏树9 棵,生长茂盛,枝叶发达,造型别致。这样的景点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也很受游客青睐。

为了使游客更了解、更喜爱银杏树,镇里在古树群旁边建了一个银杏陈列馆。一进大门,就有一副醒目的、有趣的对联进入眼帘,右联为:“树中生树不知年”,左联为:“山外有山都是画”。陈列室房屋里,写有银杏树的来历,银杏的妙用、价值。陈列馆还有各种展品:银杏标本、银杏化石、银杏茶、银杏茶杯、银杏酒杯、银杏茶壶以及有关银杏的书籍。特别有银杏的书籍和银杏工艺品等,让游客更加了解银杏,不但欣赏了风景,而且增长了知识,妙趣横生。

蔺田农庄的“杨家大院”,是杨氏三弟兄出资修建的避暑山庄,房屋修旧如旧,即所谓的“走马转角楼”。能餐饮、能住宿、还有会议室,还有书屋(即乡村记忆馆),有游泳池、足球场、跑马场、射击场,旺季时游客多,火爆的是跑马场和游泳池。为了突出“农”,他们还建了农耕馆,把搞农业的各种农具、农作物、果实等进行展示。还修建了鱼塘,养鱼、养虾,游客可在此钓鱼等,是游客潜心创作、疗养的好地方。

旅游带动发展

要想旅游发展好,软硬件建设必须要跟上,镇党委、政府的决策者们深谙此道,下功夫打造软硬件建设。

狠抓了水、电、路建设。通过近两年的努力。全镇10 个村、1个社区,101个村民组全部通了公路,而且都是柏油路和水泥路,连户路修到一家一户。人们喝上了清洁安全的山泉水。全镇森林多,植被完好,森林覆盖率由原来的45%提高到55%以上。搞新农村建设,组织农户将自己的厨房、厕所、院坝进行了改造,环境大变样,处处充满了生机。

在抓农村环境改造的基础上,设讲习所,组织农民学习时事、政治、技术,订立乡规村规民约,评先选优,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为了提升服务质量,丰富乡村旅游内涵,政府组织服务员、讲解员、厨师等各种培训,尝到甜头的农民朋友踊跃参加。

经过近两年的努力,长岗镇旅游业得到了较大发展,游客量逐年增加,旅游收入大幅提升,更重要的是,旅游业促进了各项工作,尤其是加快了脱贫攻坚步伐。截至2018 年底,全镇已有964户贫困户3579人脱贫,4 个贫困村(其中包含省级深度贫困村茶花村和太阳村)全部脱贫出列。

与此同时,旅游业促进了产业发展和消费,比如养蜂发展快,现有8个村600多户农户养蜂,原来销售有问题,但自旅游发展起来后,蜂蜜供不应求。据蔺田村养蜂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舒存鹏介绍:重庆游客中的一个客人就给他销售10多万元的蜂糖。该镇有3个养蜂专业合作社,分小瓶包装后,向游客销售。随之而来的,水果、药材、羊肚菌等特色农产品也成了游客眼中的香饽饽。精明的客商由此看到商机,镇里先后引进10多个外地企业来发展药材、水果、蔬菜等。

《乡村如画》(简承文/摄)

猜你喜欢
银杏旅游
活化石——银杏
我们一起“云旅游”
银杏玫瑰花束
银杏
小A去旅游
论银杏的栽植
旅游
银杏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