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深处 父女俩的传承

2019-08-05 09:32文图丨
遵义 2019年14期
关键词:鹌鹑农民工村民

文图丨■ 遵义杂志社全媒体记者 陈 涛

在张明富的影响下,张丽鈜也抱着振兴乡村的志向投身农村:“他一直都很忙,除了厂里面的事,就是村里面的事,带着一帮农民工,几十年如一日的在大山里与贫困搏斗。作为他的女儿,我一直想到乡村振兴的大潮中,为大坎村的发展助力。”

在汇川区团泽镇大坎村,有这样一对父女。

22年前,父亲张明富外出务工小有所成后,带着对农村发展的期盼,回乡创业兴业;7年前,女儿张鈜是大坎村为数不多的大学生,毅弃出国留学,返乡和父亲一起创业。扎根山乡,带着老百姓一起致富,使贫穷的大坎村焕发生机。

大坎村,曾经是穷得叮当响的山旮旯,如今变成了创业热土,被誉为“中国农民工政策发源地”。

这一切的改变来源于全国劳动模范、中国农民工返乡下乡创业第一人、贵州梦润集团董事长张明富。

时间拉回到1980年3月,18岁的张明富怀揣着两把油漆刷子,踏上了去广东的路,“我不甘心呆在这里穷下去,所以我去了广东打工。”

对于张明富外出进厂打工的提议,大多数村民都不“卖账”。为此,他萌发了返乡建工厂的想法,要让村民不出村,就能打工挣钱。于是,他把赚来的300万全部投入到大坎村建化妆品厂。

然而,返乡创业的路比走出大山还要艰难,张明富的工厂在投产几个月后接连亏损。为了扭亏为盈,他开始分析市场,提升原材料,更新设备,就连进货、送货也亲力亲为。慢慢地,他的“梦润”牌化妆品打开了市场。

凭借化妆品厂,张明富带动村民就业达几百人。可就在创业之路步入正轨的时候,他却去接了个“烫手山芋”,“我们团泽镇成立了一个鹌鹑协会,本来想带领村民致富,结果所有加入协会的农户都亏本了,所以我想把这个鹌鹑产业重振起来。”

张丽鈜说:“我爸是一个特别要强、执着的人,他决定要做的事情,不管多难都要做到。那个时候我在上高中,我们一家六口还住在68平米的房子里面,但是他却拿出1500万回农村去养鹌鹑。”

克服重重困难,眼看鹌鹑蛋就要大量上市,新的问题又接踵而来。张明富告诉记者:“刚开始养鹌鹑的时候,就遇到禽流感,我的鹌鹑也遭殃了。那时候,很多农民养的鹌鹑蛋卖不掉,我承诺的是要包销,所以我拿钱从养殖户家里面把鹌鹑蛋收回来,然后又把鹌鹑蛋悄悄地拿到大河里喂鱼。”

为了渡过难关,张明富用化妆品厂的利润填补鹌鹑产业的亏损,坚持用保底价收购村民养殖的鹌鹑蛋。村民们看他这样付出,都不离不弃地跟着他干。

“禽流感”风波后,张明富的鹌鹑产品转危为安,外销到云南、广东等地。在养殖场的基础上,他迅速建起鹌鹑系列产品的深加工厂,真正实现鹌鹑的全产业链经营。后来,他又在大坎村搞起了生态养猪。

与此同时,2011年至2016年,张明富当选为大坎村村委会主任;今年3月份,他当选为大坎村党总支书记,带领村民们从根本上脱离贫困,做到了“自己富不算富,要让乡亲一起富”。

在张明富的影响下,张丽鈜也抱着振兴乡村的志向投身农村,“他一直都很忙,除了厂里面的事,就是村里面的事,带着一帮农民工,几十年如一日的在大山里与贫困搏斗。作为他的女儿,我一直在想我能做些什么?”

2012 年底,张丽鈜回到了家乡,在梦润集团当一名普通员工,积极投身乡村开发建设。她带着搞规划设计的工作人员走遍全村,为做好整村的规划收集基础材料;她走访了每家农户,了解他们的情况和需求,为集团产业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当时因为企业转型升级,又加上农村缺乏具备专业技术的工人,很多工作无法推进,比如说:开挖掘机、开铲车,还有操作设备。张丽鈜只好什么都学,在这个过程中,虽然很艰辛,但却让她对农村发展有了更深刻地了解。

在农村调查过程中,张丽鈜看到大坎村的生态环境非常好,又具备了发展康养旅游的基础条件。于是,她组建成立了旅游公司,带领乡亲们共同发展康养、避暑、休闲旅游。在公司的带动下,村民办起了10 多家农家乐和乡村民宿,每个月都有几千元的收入,生意旺的时候有两三万元。

2015 年12月,为响应中央提出的“互联网+”,张丽鈜带领一帮返乡创业大学生,于2016年3月成立了贵州梦润云大数据有限公司并任总经理,通过对农民工相关的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储存、释放,为农民工服务和方便农民工为社会服务。

“2015年、2016年,我们还建设了农民工之家培训大楼和梦润还原土猪场,仅支付建筑民工工资一项就达1300多万元。”张丽鈜说,通过种猪草、割野生猪草使40多名农村妇女长年稳定就业,每年增收3万元以上,还解决了大量季节工人就近就业增收。随着企业发展不断扩大,我们还将解决更多的农民就近就业,形成农民工返乡下乡扶贫模式,使农村产生造血功能。

目前,梦润集团返乡下乡创业扶贫为振兴乡村提供了成功模式和经验,前来参观、学习培训的干部和创业人员也越来越多。作为梦润集团联合党支部书记、总经理的张丽鈜还当上了解说员,为全国各地来参观学习下乡创业扶贫振兴乡村的返乡者分享创业经验,讲述贵州农民工、大学生、青年英雄下乡创业扶贫的鲜活故事。

“20世纪80年代,我外出打工后又返乡创业,小丽鈜也不停地转学。长大后的她,不像其他90后孩子一样被溺爱娇惯,反而热心公共事业,心中装着乡村的未来。”张明富说,看着她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成长起来,我感到无比的骄傲自豪。

尤其是,在张丽鈜的影响下,一些村里考出去的大学生乃至外地的大学生,也来到这里,投身到乡村振兴的大潮中,为大坎村的发展助力。

走在创业路上的张明富,关注的不仅是商机,更是农村发展的现状。

2007年除夕夜,张明富提笔将自己的所见所闻与自己打工创业结合在一起,给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写了一封信——《外出务工回乡创业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温家宝批示:“张明富同志的建议值得重视。”

2011年6月,张明富又根据大量调研情况,“上书”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建议“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对农民工群体加强党的政策宣传教育,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引导、鼓励外出务工的优秀党员回农村创业,为村级党组织输入新鲜血液,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这封信得到了李克强的批示肯定:“来信所提建议值得重视。”

2018年7月1日,在张明富的鼓励下,张丽鈜鼓起勇气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了一封信,把她的经历和返乡创业、乡村振兴的建议进行了详细汇报。

今年5月22日,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带来好消息,农业农村部高度肯定了张明富返乡创业、带头致富的做法,也对张丽鈜放弃出国留学的机会,紧随父亲步伐的行为表示赞许,将继续关注他们父女俩返乡创业、带头致富的成果和经验,激励更多人下乡、回乡创业。

大坎村曾是深度贫困村,梦润集团在这里建设了农民工科技创业园、鹌鹑苗全自动孵化场、梦润生态猪养殖场等绿色生态产业等9家企业,固定资产上亿元。集团生产的梦润去屑洗发露、梦润鹌鹑蛋、梦润鹌鹑肉辣椒和生态土猪等产品,年产值超过7000万元。

务工人员在梦润集团学到经营管理、生产技能等创业就业知识,具备自主创业就业本领后,集团还支持他们出去自主创业、施展才干。这些年,梦润集团带动了500多户贫困户脱贫致富,有150多个农民当上了老板。

在梦润集团的带动下,大坎村在2016年脱贫,村貌发生了巨大改变。

“下一步,我们还要进一步加快用二、三产业带一产的现代发展模式,发展融合产业,让乡亲们有更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吸引更多的人返乡、下乡创业,引进更多外来投资,让大坎村成为投资创业的热土。”对于未来的发展,父女俩信心满满。

猜你喜欢
鹌鹑农民工村民
科学种植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鹌鹑与猎人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点对点”帮2万名农民工返岗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农民工眼中的大树
鹌鹑街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