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遵义纪事

2019-08-05 08:55文丨
遵义 2019年14期
关键词:解放军国民党贵州

文丨■ 康 庄

20 世纪20年代遵义城,新华桥对面为老城东门(今老城步行街)及城墙。东门对面为文昌宫(今遵义中医院一带)

20世纪40年代末期的中国,长空列战云、风雷遍华夏。

1949年4月,解放军攻下南京后,国民党政权“江河日下”,一座座城市很快易主。

山雨欲来

面对巨变的国民党贵州当局,对中共地下党的频繁活动与解放军的节节推进,加紧了内部清查与外部防御工作。根据蒋介石的指示,贵州省主席谷正伦拟定了《贵州省反共保民救国纲领》“应变计划”,开始实施。

贵州省保安司令部颁布《除奸工作须知》,提出“决不纵容一个奸匪。”“潜伏活动者绝对严惩。”早在5月,遵义当局便着手清查地下党,结果因消息走漏一无所获,只在一些人家里搜到《鲁迅全集》《战争与和平》等书。

1949年的五、六月间 ,由于通货膨胀,一块银元要值一千万金元券。国民党在军事、政治、经济方面大厦将倾,遵义形势动荡。这年下半年,贵州绥靖公署成立,谷正伦任主任。7月23日,谷指派贵州保安司令韩文焕到遵义,召集国民党第44军军长陈春霖、第五区(遵义专区)专员兼保安司令卢杰、保安副司令赵兴鉴、遵义县长沈麟书及中统、军统、警察局一干人,加上12个县的县长及各县民卫队长开第五区保安行政会议。会上部署“应变计划”,并发布《反共保民委员会组织章程》《贵州各县反共救国军组织章程》《扩充民卫武装办法》等册子。

8月,遵义县党部作出部署,通令各区分部书记和委员担任当地乡(镇)的“反共保民委员会”委员。9月,遵义县成立反共保民委员会,县长沈麟书任主任委员,县党部书记长曹文光和县参议长刘肇基任副主任委员。反共保民委员会有党、政、军、特各方首要分子委员约30余人,下设反共防剿队,安排人员设卡放哨,巡逻盘査,加强城区治安防范,参与反共应变。

9月,贵州第二绥靖区成立,司令部设水硐街(今碧云路中段),国民党中将吴剑平、柏辉章分任正、副司令。

遵义根据贵州绥靖公署的指示部署城防措施,密谋了“焦土抵抗”政策,对共产党军队的进攻,第一策略是坚守,第二策略是“毁城”,如果守城失败就把粮食搬光,人员撤光,房屋烧光,留给共产党一座空城白地。

大军压境

与此同时,解放军进军疾速,担任西南作战任务的是第二野战军。8月19日,二野司令员刘伯承,政治委员邓小平下达了《入川作战命令》。10月22日,二野三兵团10军向秀山、思南、遵义一线进军。

第10军进军贵州的作战步骤是:从湘西到贵州铜仁,先占思南、石阡、继而进占黔北重镇遵义城。第10军第28师作为左翼先头梯队,负责解放铜仁、思南、风冈、湄潭、遵义、仁怀、习水等地,然后过赤水挺进川南。10军30师作为右翼梯队,负责解放松桃、德江、绥阳、桐梓等地,再取道合江,北渡长江,向泸州前进。军部率29师为后续梯队,随左翼部队跟进。

10月31日,28师副师长卢彦山、政治部副主任高世平率84团为先遣支队,沿川湘公路前进。师部率82团、83团和师、团后勤为后续梯队,于11月1日、2日,先后由驻地出发。石阡等县之敌见大军压境,闻讯而逃。“七编司(罗广文部)一部星夜赶赴遵义及鸟江布防,企图阻击解放军前进,没想到被解放军抢占先机渡过乌江,渡江后先遗支队昼夜兼程,于19日进至湄潭县和风冈县城,两县同时解放。

11月19日,遵义守敌44军向桐梓方向进发,另一部退于遵义县以南乌江桥,其15师率450团驻遵义新城。敌保安13团和第8团驻老城。解放军28师即令先遣支队加速前进,一部直取遵义城,一部从遵义以北迂回包围阻止敌军北逃。

釜底抽薪

为了策应解放大军挺进黔北,让遵义城完整落到新政权手中,遵义地下党冒着极大的风险积极行动。

1949年8月,湖南常德解放,隐蔽在那里的中共遵义县委书记杨天源到中共常德地委报到,被调至二野联络处,准备入黔的二野指战员派杨天源回贵州侦察敌情。1949年9月底,杨天源到开明绅士晏东藩家,请晏找到不满国民党当局、时任贵州缓靖公署副主任而闲居在西坪家中的陈铁了解贵州国民党兵力情况。次日,杨将晏东藩搜集到的情报派人送去二野联络处。当晚,杨天源在晏家向晏东藩及肖义德、欧阳纯儒、李元化等进步人士传达了二野指示。肖义德等记录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布告》《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第三天,杨天源动身去瓮安侦察敌情,然后仍回到二野联络处。

在大军压境及共产党的政策促进下,经过地下党和进步人士的积极活动,原国民党东北剿总副司令、贵州绥靖公署副主任陈铁与国民党275师师长陈德明宣布起义,原国民党贵州第二绥靖区司令吴剑平、副司令柏辉章、275师参谋长兼遵义留守处主任李益昌,军警宪联合稽察处主任李厚德等亦率部起义。起义人员中还包括原国民党“东北剿总”高参朱振民,原遵义警察局长谌伯武及警察大队,敌“防共自卫大队”指挥长、“剿联防指挥部”指挥长的洪帮首领张肇奎,交警总队熊炀召及交警中队,部分国民党军。

实际上,与国民党当局貌合神离的陈铁早就萌发了起义意愿。早在抗战时期,陈铁便与朱德、彭德怀、刘少奇等中共领导相处融洽。1948年,经国民党东北剿总司令卫立煌推荐,陈铁任东北剿总副司令。东北解放后,陈铁回遵义家居。后经顾祝同保荐,任国民党贵州绥靖公署副主任兼贵州编练新军司令,驻扎遵义编练新兵。4月中旬,第八编练部尚未组成,国防部突然电令撤销,只保留一个军士教导总队,归贵州绥靖公署谷正伦指挥。陈铁赴南京办理编练部结束事宜时,南京政府拟委任他为国防部次长,被他拒绝。在上海时,他与先期通共的原国民党陆军中将陈又新、中共上海地下党闵刚候取得联系,共同商讨了回黔后进行兵运活动等事宜。

军士教导总队后来被编为275师,由陈铁堂弟陈德明任师长,陈水祥任副师长。解放军进军西南以后,陈又新随五兵团指挥机关到达贵阳,没几天就带着党中央和中共贵州省委的指示及董必武亲笔信到遵义约见陈铁等人。曙光社得知这一情况,亦派核心社员王正初通过当地社会关系同陈铁交谈。11月18日,陈铁命275师开到金沙安底并指示准备起义,21日,陈德明代表陈铁宣布通电起义。随后,275师开往遵义龙坪,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归遵义军分区指挥,陈德明转任军分区副司令员。

任第二绥靖区(辖遵义、铜仁)中将总司令的吴剑平是绥阳县人,曾参加过淞沪会战。1949年春,幸必泽在对国民党军政首脑的调查中,了解到吴剑平已经与中共地下党组织取得过联系,思想上处于摇摆期。于是即刻赶到贵阳向省工委作汇报,回遵后,他通过关系找到吴剑平,坚定了他起义的决心,随后双方约定了具体的联络暗号。11月19日,幸必泽收到已秘密起义的敌电台台长送来的情报:乌江下游余庆县孙家渡附近发现解放军。立即同潘名挥、刘兆富等领导小组成员研究,决定吴剑平率部离开遵义向绥阳方向开拔,以避免同解放军发生遭遇。遵义解放后的11月24日,吴剑平与副司令柏辉章在绥阳老蒲场正式宣布起义,其直属队800余人驻扎高桥听候改编。

斗勇斗智

11月上旬开始,中共地下组织曙光社把已经争取过来的部分驻遵国民党军队、地方交警武装与社员整合,组建了川黔边区纵队(简称边纵)。“边纵”由刘兆富任司令员,幸必泽任副司令员,潘名挥任政治委员。曙光社组织翻印了解放军布告及“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等1万份,秘密在国民党遵义党、政、军、警部门和社会团体、商界头面人物中投送。同时还号召工人、学校师生、居民群众组织起来反对“坚壁清野”,粉碎“焦土抵抗”“三光”政策。

他们建立的“川黔边区纵队”等武装力量,则着手武装护厂护校护桥护路,保护粮食、军火、食盐等重要物资,并设法破坏44军军长陈春霖及遵义专员卢杰制定的城防计划,打乱卢杰的部署。

在保证遵义城被完整接管方面,洪帮大爷张肇奎起到了重要作用。张肇奎是遵义城新东门人,早年参加哥老会,在湖北汉口开办兴昌公司,曾为贺龙运输军用物资,任过正安县县长。1935年张回遵执掌洪门“仁字同兴会”。被推举为社长。张肇奎热心地方公益事业,先后倡导、资助兴建遵义川剧院、京剧院、黔北电影院、还募集并筹资建桥修路、开办学校等。解放前夕,国民党当局欲借重哥老会力量,委任张为遵义城区联防指挥部副总指挥。为了团结这支力量,杨天源通过兄长杨天泽及地下党相关人员向张肇奎晓以大义,希望他保护城市、迎接解放。

一向重视乡党情谊的张肇奎顺应形势,他表面应付国民党,暗地配合中共地下组织及吴剑平护厂、护仓,保护县城。解放前夕,国民党设在遵义茅草铺的粮仓大约有30多万斤粮食,遵义县县长沈麟书手令仓库主任李楠根,必须在三天之内烧毁,张肇奎安排手下,配合“边纵”把仓库保护了起来。

为了阻止解放大军,国民党曾制定炸毁乌江大桥计划,由陈春霖负责此项任务。遵义地下党请吴剑平、张肇奎等出面千方百计阻止炸桥行动,使得国民党44军最终只把乌江大桥炸烂一个桥孔敷衍了事。

11月19日,得知解放军进军消息后,“边纵”安排曙光社白仲乾、王永琪、何国仁前往湄潭迎接解放军。第二天中午,联络人员在三渡关与解放军28师相遇,随即向师政治部副主任高世平汇报了遵义敌情。高和28师副师长卢彦山立即命令该师84团及师直属连疾速奔袭遵义城。

部队前进到虾子场,恰逢县长沈麟书到此检查乡镇防务,立马将其擒获,卢杰听闻解放大军已到虾子场,知道大势已去,带数百人逃往仁怀、习水县交界的兴隆乡李家寨。

11月21日早晨,解放大军进人遵义城。敌44军营长陈家骥带领490余人起义。11月23日,28师在遵义召开万余人参加的群众大会,师政治部副主任高世平在会上讲话。号召大家维护社会秩序,坚持生产,支援前线,同时还分别召开了工人、农民、商人参加的群众会议,成立了工人纠察队、农民协会、商会等组织。

遵义湘江两岸老照片(20 世纪40年代)

政权建设

早在入遵之前的8月,根据中共中央、华东局和二野总前委的指示,南下支队全体干部便跟随第二野战军进军西南。10月26至27日,南下支队在邵阳召开地委书记和军分区司令员联席会议,明确西进支队二大队接管遵义专区,由陈璞如任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李苏波任专员,李程任军分区司令员,海燕任地委组织部长,苗春亭任地委宣传部长,李公俭任地委社会部长,这6人组成了中共遵义地委领导班子。

11月初,二大队抵达芷江,遵义地委在此举行第一次会议,对下一步的工作进行了妥善安排。进入遵义后,11月25日,遵义军事管制委员会成立,陈璞如任主任,李程任副主任,江平鲁任秘书长。军管会负责遵义地区全盘接管工作,下设经济、建设、文教、交通、公安五个处,分别对口接管旧政权的相关机构。

同日,中共遵义地委在豫章中学(今遵义二中)召开干部会议宣布成立中共遵义市委、遵义市人民政府,任命江平鲁为市委书记,辛墨林、李舜卿、蒋兰亭、焦星耀为委员,辛墨林为市长;成立中共遵义县委、县人民政府,任命丁涧桥为县委书记、刘锋为县人民政府县长,县委驻罗庄,县政府驻百艺厂。

11月26日,遵义市人民政府进驻东岳庙原国民党社会服务处(今天义广场处),市委进驻附近的何家巷何公馆办公。在接管步骤上,军管会按照先城市、后乡村,先中心区、交通沿线,再边远区乡的顺序铺开。11月27日,接管工作正式开始。军管会派出军代表分别进驻全市的工厂、学校、银行、单位和街道。涉及旧政权和企业中任职的2500多名人员,人民政府按照只要不抵抗、不破坏、不敌视,愿意协助接管,一律包下来、量才录用的原则,给予区别对待。

遵义市的接管工作历时7天。新设置的遵义市(今红花岗区)共接管原政权6个镇65个保784个甲,全市下辖洗马、文化、丁字、丰乐、朝阳、白农6个镇。

新设立的遵义市还接管了行政机关、银行、邮电、工厂、医院等58个单位,学校25所,接管工作至12月3日顺利完成,由于工作紧张有序,被接管的工厂、交通、金融、商店等很快恢复了生产。

至此,遵义市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猜你喜欢
解放军国民党贵州
快过关了
解放军来了
贵州,有多美
沉醉贵州
多彩的贵州 多彩的茶
我与贵州茶一起
第一次见到解放军
忆和平改编国民党第16军第94师
国民党军曾大量使用过化学武器
国民党军“五大主力”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