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小说中的佛学思想研究

2019-08-06 04:34刘庆肖艺毛钦韵朱凤鸣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金庸

刘庆 肖艺 毛钦韵 朱凤鸣

摘要:金庸的小说将通俗小说和中国传统文化思想进行了紧密结合,从而使其小说巧妙将通俗文化和高雅文化进行了融合,武侠小说中穿插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诸多元素,其中最显著的文化就是佛教文化和佛学思想。金庸将佛教思想中的因果报应和悲天悯人的精神巧妙融入在小说的情节中,让小说呈现出厚重的文化沧桑感以及人性的光辉。佛教思想在金庸小说中的出现和内涵的表现,不仅让小说的人物呈现出极度的张力,让小说本身也表现出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这也是金庸小说的魅力所在,也是金庸小说经久不衰、历久弥新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金庸;武侠小说;佛学小说

中图分类号:120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9)08-0007-01

中国武侠小说经历了长期的发展,而将武侠小说从通俗小说中提升到文学著作地位的就是金庸。他成功地将通俗文化和传统文化进行了融合,赋予武侠小说深厚的文化内涵,使其成为雅俗共赏的小说,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金庸小说中的复佛学思想,佛学思想的注入促使金庸小说蕴含了丰富的文化魅力。

一、佛教思想在金庸小说中的表现方式

佛教在魏晋时期传入中国,并和中国传统的宗教道教、儒教思想等发生融合、冲突以及取长补短中得到了长足发展。尤其是唐代的玄奘法师去天竺的取经行为,更加剧了佛教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和扩散。

他的第一部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中,主人公陈家洛独自闯少林寺,最后与方丈谈论佛经,并通过几个小故事将佛教思想的精华进行了阐释:

天虹禅师沉吟了一会,道:“从前有一人善于牧羊,以至豪富,可是这人生性悭吝,不肯用钱……”陈家洛颇务杂学,听他说到这里,已知是引述佛家宣讲大乘法的《百喻经》,听他又道:“其实世上的事无不如此,皇位、富贵,使如那牧羊人的妻子儿子一般,都是虚幻。又何必苦费心力以求,得了为之欢喜,失了为之悲伤呢?”

在这本小说中,金庸先生不但借助天虹禅师宣扬了佛教中万般皆空的思想,同时他也将少林寺塑造成他心目中的集佛教之大成的圣地,少林高僧都是不但精通武艺而且佛法修行深厚,能渡人脱离世俗之苦海,感化人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佛教典籍出现在金庸先生的小说中,这些典籍成为宣扬佛教思想的工具,佛教在小说中被渲染成武林正宗武学思想,往往承担着去邪归正、固本扶元的作用。“金庸没有在他的小说中直接对佛家思想进行直接的论述,但他通过主人公的言行、观点、立场和命运对三种文化思想进行了阐述,从而使他的武侠小说具有更深的内涵,他也成为武侠小说的代表作家。”

二、金庸武侠小说中佛学思想的内涵

佛教认为贪、痴、嗔是人生痛苦的根本,凡人容易被这三种情绪所干扰而陷入无尽的烦恼中。佛教认为,贪、痴、嗔为三毒,执着于追求这三者,人生必将陷入永恒的痛苦之中。而金庸武俠小说中佛学思想的核心内容就是围绕人生如何被贪、痴、嗔所困以及如何摆脱这些达到人生至善至美的境界。

所以在金庸的武侠小说里面围绕如何被贪、痴、嗔所困和最终解脱的模式就成为其武侠小说的经典叙述模式,也是其佛学思想的集中表达。金庸先生在此基础上塑造了一系列最终投身佛教,用佛学思想净化自身,摆脱人生欲望的经典人物。

比如《射雕英雄传》中的一灯法师,就是因为年轻的时候痴迷于武学,一心想成为武学大家,最终却因此夫妻反目,他内心深感愧疚,最后为求得内心的安宁,最终选择出家为僧。

金庸在小说中通过一系列被贪、痴、嗔折磨的人或痛悟、或毁灭的命运,深刻向读者揭示了揭示了“命运”的成因:

“不在天,不在地,而恰恰在于人本身,每个人都是命运的承担者,同时也是命运的制造者。书中的人物无人不冤,有情皆孽,环环相绕,因果交错。那么,故事写到这里,要如何去化解这满耳的杀戮之声、满眼的刀光剑影和满心的痴仇情恨?只有佛门的大悲大悯,才能让众生脱离苦海。”

金庸的武侠小说依托中国传统文化的大背景,选取了他最熟悉和喜爱的佛学思想,并将佛教思想中的因果报应、世道轮回、人生追求境界等等渗透到小说的人物和叙事中。

所以,在金庸的笔下,大侠们最好的归处是寂静山林的隐没的佛家圣地少林寺,在最终的修行中去领悟佛法的高深。佛教思想在金庸小说中最丰富的思想内涵就是人生至善至美的境界就是摆脱被各种欲望的控制,人生终极的圆满就是从追求欲望中退隐,最终回顾平静和质朴。

佛教思想在金庸小说中的出现,不仅让小说的人物呈现出极度的张力,让小说本身也表现出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这也是金庸小说的魅力所在,也是小说经久不衰、历久弥新的重要原因。

猜你喜欢
金庸
金庸拜师
Jin Yong’s ZJU Years: “Wisdom is the Goal”
不说金庸
金庸仙逝,全球华人追念全球华人追念
金庸:好为人徒
与金庸有关的青春记忆
金庸拜师袁行霈
金庸的成功远不止于武侠小说(本报专访)
金庸大侠的低调幽默
漫谈金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