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生习作能力的培养初探

2019-08-13 09:08李勇兵李利惠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9年16期
关键词:农村小学习作培养

李勇兵 李利惠

摘 要 针对广大农村小学生对习作缺乏热情、无东西可写及不知如何写这一学习现状,笔者以所教班级的学生为研究对象,从习作内容和习作方法两个维度进行教学实践,充分结合农村小学生学习特点、教学环境及教学资源,得出“向生活取材,问课本要法”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 农村小学 习作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1农村小学生的习作现状及原因

多年来,习作一直成为学生学习中的“困难山”,习作教学更是大多数教师难以突破的“瓶颈”。农村小学生大多数都是“应付式”习作,迫不得已凑够字数,极少乐意去写、会写的学生。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大致如下:其一,家庭教育缺失,大多数孩子属于留守儿童,加之父母文化程度不高,对孩子的教育重视程度和教育方法不够;其二,学习环境不佳,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有待提高;其三,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作兴趣没有得到良好的培养等。

2向生活取材,做一个有心人

2.1中年级阶段的陪伴式启智

2.1.1 老师的日记,记录生活

我经常会在晚自习时间与孩子们分享我的日记,里面记录的点点滴滴都是我与孩子们的故事,他们也时常能惊喜地能在老师的日记中找到自己的身影。比如:某一个学生的一个小小的改变、某一堂课上的趣事、某一次散步、某一次对话。

2.1.2带上放大镜,发现生活

生活中有很多细节常常被我们忽视,老师的责任就在于引导孩子去观察生活中能够诱发写作的源泉。例如:一次语文课上,一道排序题对答案时,一个男生瞪圆了眼睛,举起双手,嘴巴张大,比了一个“噢耶!”的姿势。我立马抛出问题:“孩子们,请你们在画面中找一找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看看谁能说一说?”不经意间的小插曲变成了一个生动有趣地片段描写。

2.1.3动用感官,静心享受生活

我把抽象的情感体验具象化,告诉孩子动用多种感官参与生活,自然就有所得。比如,朗读课上,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透过玻璃窗照在孩子们红彤彤的脸蛋上。你看看那阳光的色彩,你摸一摸自己泛红的脸颊,你再听一听同学们的朗朗书声,是不是还有鸟儿的歌声?它也在上早读课吗?一篇写景的小文章便应运而生了。

2.1.4儿童小诗,给生活添彩

我会每周在朗读课上抄一首儿童诗歌,带领孩子们品品味道,反复诵读。我饶有心机地借各种契机期待他们化身小诗人:春天到了,孩子们写首小诗赞美春天吧!教师节、母亲节快到了,动手做张贺卡,里面写一首小诗表达你的祝福吧!我会把一些精彩的诗歌汇编成册打印出来分享给全班,也会帮他们在网络、杂志期刊上投稿,看着自己的作品被打成铅字,孩子们心里美滋滋的。

一年后,不少女生的周记本上总能比老师布置的篇目要多上一两篇;有些孩子会小心翼翼地把写的诗歌放在我的办公桌,请求我批改。

2.2高年级阶段的生活细节深刻化

当孩子步入五六年级,他们写作文的心理,由起初特别自由的、纯粹兴趣式的写作,转向对一篇作文的“意义”的自我要求了。我们不妨引导孩子进行年龄范围内的情感思考和表达。例如:每当父母冒着风雨为你送来衣服,你可曾想到他们的艰辛,是什么力量让他们风雨无阻?

3问课本要法,从模仿走向创新

3.1中年级阶段的理解模仿式习作

3.1.1运用式解读文本

身为教师,我要做的是挖掘每一篇课文的价值,让它更充分地帮助到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例如湘教版四年级下册《小城凤凰》,结构严谨,层次清晰,首段以怀念的口吻引出故乡凤凰之美,中间分及格段落分别展现古城的建筑布局美、景色美、风情美和人文美,最后以意味深长的抒情结尾。

我立即引导学生现学现卖,模仿课文的行文思路以及构段方式写一写自己的家乡。

3.1.2课文里的积累

我指的积累包括优美词句的积累和习作方法的积累。我的学生有积累本,每日积累一小点,某一个词语,某一句话都可以,习作方法的积累就更多了:首尾呼应、中心句、排比段、倒叙、对比、侧面烘托、不同形式的开头结尾等。久而久之,那些积累的东西就会变成孩子自己的知识储备,不经意间在笔尖生花。

3.2高年级阶段的自主创新式习作

3.2.1走出课文,完善阅读空间

我在班级倡议“捐一本书,得一个图书吧”活动,每个孩子把自己的书籍捐到班级图书吧,这样一来,就实现了资源共享,每个孩子都有机会阅读60多本图书。

3.2.2高质量的有效阅读

我希望孩子们进行有效阅读,而非像中年级阶段那般囫囵吞枣。于是我安排了一系列活动:写读书笔记、开读书分享会、制作好書推荐卡等。有意识地阅读就是一种能力的积累,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习作能力都能随之提升。

3.2.3尊重个性,呵护创新

不少孩子在高年级阶段逐渐有了自己的理解和想法,文章也开始变得与众不同,不再局限于老师所讲的方法,更愿意尝试自己的发现,比如小标题构段法、歌词的运用、新鲜词汇的加入等,都令人眼前一亮。每当批改作文发现创新的种子时,我都会特地标记,画上大拇指。

4给孩子提供肥沃的创作土壤

4.1提供多样化习作平台

班上每个月的黑板报,其中所有文字内容都是以面向全班征稿的形式选出优秀作品完成的;校园广播站也经常能听到我们班的作品;我给孩子们编制班级手册,把这几年孩子们的优秀文章、诗歌全部汇编成书;大大小小的比赛,只要能参加的都鼓励。

4.2拓展课程资源

语文老师不能局限于语文书,应该主动发觉更多可利用的资源。比如组织学生踏青;观看《一本好书》少儿栏目;每年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词;《朗读者》、《见字如面》、《超级演说家》等节目中也有很多适合高年级小学生观看。在农村,广阔的农村田野山川就是最好的资源,我鼓励孩子们拥抱自然,去观察植物、小动物,那都是写作素材宝库。

4.3注重习作评议及修改

4.3.1习作批改细节化

每一次习作我都会耐心批注,配上可爱的表情图,尽可能地找到闪光点,拿出来与大家分享,无论成绩好坏的学生,我都一视同仁,哪怕是只有一个好句子,也要大肆表扬。

4.3.2习作修改常态化

中年级时,我会利用作文课的时间,把某一篇文章打在多媒体上,集合全班力量将它修改得更完美。首先培养学生发现文章优点的能力,其次是引导学生找出不足之处,最后才是修改。训练一两年之后,到了高年级,孩子自然就能对自己的文章和别人的文章有审视的眼光,更有修改得能力。

5小结

这是我在农村小学从教以来关于习作教学的初步探索,农村的孩子基础薄弱,学习条件和学习环境有限,我们老师应是一个扶梯,在习作教学中做到“细致、陪伴、关怀”,一步一个脚印,带领孩子们登上创作高峰。愿每个孩子“提笔有话,落笔有法”,不畏艰难地不断攀登习作高峰,畅享文字创作的快乐。

猜你喜欢
农村小学习作培养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