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精彩动画写生动习作“教学实录及评析

2019-08-13 09:11刘燕君耿申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动画片小熊家长

刘燕君 耿申

一、导入讨论:动画片到底该不该看

师:我想问大家一个特别关键的问题,你们喜不喜欢看动画片?

生:喜欢!

师:这么高的声音啊!那再问你们一个问题,爸爸妈妈支不支持你们看动画片?

生:不支持!

师:刚才就你的声音最大了,爸爸妈妈特别不支持你看动画片,是吗?

生:是。

师:你觉得原因是什么?

生:我妈说,太幼稚。

师:那你觉得动画片幼稚吗?

生:不幼稚。

师:还有哪位同学的家长不支持孩子看动画片? 说说家长的理由。

生:我妈说,看动画片对眼睛不好,关键是我不自觉,一看上就没有时间观念了。

师:妈妈也是为你的健康着想。还有要说的同学吗?

生:我妈也老是说,这是你这个年龄该看的吗?

师:你妈妈觉得你这个年龄该看什么?

生:我妈想让我看开发智力的,说我看的都是没有含金量的。

师:其实我特别明白家长的心,一方面觉得看动画片时间长了会伤眼睛,另一方面动画片质量也确实是良莠不齐。家长担心有些动画片你们看了以后会对你们产生不好的影响。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还真的要聚焦动画片,教给同学们怎么样通过看动画片提高语文成绩。你们愿意吗?

生:愿意!(生掌声响起)

师:今天我们上课的课题是“看精彩动画,写生动习作”。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怎样用好动画片,打开一扇语文之窗。同学们,你们觉得看动画片能提高语文学习成绩吗?

生:我觉得可以,我可以在动画片里学习到很多的词语。

生:我觉得也可以,看动画片可以提高我的想象力。

师:是的,毋庸置疑,看动画片肯定能提高语文成绩,而且还可以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只要你们按照老师的方法去尝试,今后家长一定会支持你看动画片的。动画片中的童真童趣最能激发我们热爱语文的情感,我们要做永远快乐的学语文的孩子。

二、现场测试:看动画片益处多

师:有的同学会问,动画片可以提高作文和表达能力吗?我们现场来试一试。我们马上要播放的这个动画片时间不长,考察的是同学们的专注力,实际上转瞬即逝的画面是同学们作文中最难捕捉的,也是大家表达的时候感到最困难的地方。动画片能够很好地帮助大家解决这个问题,它非常短暂却能让我们有兴趣记住那些美好的画面。

(师播放无声动画片《小熊吃早餐》)

师:同学们,大家是不是每天都要吃早餐?

(生点头)

师:我们是有生活经验的。现在我们就把自己变成那只小熊,我们成为了动画片里的人物,来给小熊配音,说出小熊该说出的话。哪位同学愿意来?

生:美好的一天开始了!肚子咕咕叫,还是先吃早餐吧。餐盘快出来,勺子快出来,燕麦快出来。咦?我的燕麦呢?怎么没有了?啊!盒子下面怎么会有一个这么大的窟窿?燕麦都漏光了。哎,算了吧,不吃燕麦了,我还是吃面包吧。哎哟!这面包里是什么东西?啊,你这只坏老鼠怎么在这里,快给我滚!

师:谁来评价一下?

生:他按照整个动画的进程演绎得非常好,说得非常好。无论是动画片的顺序,还是小熊吃早餐的顺序,包括最后发现了面包里的问题——一只小老鼠在里面,他全都说下来了,而且没有停顿。

生:我也觉得他说得特别好。他把小熊心里怎么想的表达得很准确,而且和小熊在动画片中的动作,比如拿出、取出、放在、坐下什么的,配合得也特别好。

师:对。他在配音的时候关注了画面中小熊的一连串动作,再配上心里的真实想法,让我们觉得特别生动。哪位同学还想发言?

生:我也觉得他把小熊的想法说得特别清楚,听他的配音,我觉得这只小熊更可爱了。我还觉得他的表情像那只小熊。小熊刚做出思考的表情,他就说出了小熊心里的疑问。

师:老师采访一下刚才的小配音演员。你是怎么看出小熊心里的想法的呢?

生:我就是把自己放在片子里,仿佛那些動作都是自己做的,我怎么想的就怎么说。

师:这位同学看完动画片,就能把这个情节演绎得很好,是因为他把自己变成了那个小熊,所思所想都是从小熊的角度出发的。

师:同学们说得特别好。平时我们写作文时,老师不是常常告诉大家关键的时候要写人的想法吗?他用心看了动画片,不但观察到了一连串的动作,还自然而然地写出了小熊的想法。哪位同学还想给他提出建议?

生:我觉得给动画片配音,不仅是给小熊这个主角配音,其他的声音也可以。

师:你具体说说看。

生:比如那只小老鼠出现的时候,我觉得还可以配小老鼠的声音,比如“吱吱吱”。

师:“吱吱吱”,是拟声词,把小老鼠的声音也表达出来了。采纳这位同学的建议,那么这段配音中就既关注了人物的动作,还有人物心里的想法,还有拟声词。如果把这些都写成文字,变成习作,大家说是不是很生动啊?这是很难的事儿,但是同学们非常巧妙地给解决了。所以作文是什么?是先得放胆说、爱说、敢说,别有心理负担,我们的表达能力一下子就提高了一大截。

师:同学们,我们来总结一下,通过刚才的配音活动,我们都有哪些收获?

生:我的收获是,我没有写、没有说的内容时,我就问自己这是怎么做的,至少说出三个表示动作的词,再连成句子。

(师板书:精心刻画描写)

生:我的收获是要把自己当成动画片里的人物,站

在他们的角度去想他们可能想什么。

(师板书:真情流露)

生:我觉得无论是观察动作,还是想人物心里想的事,都需要想好了先说一说,这样就能发现问题。说的不顺的地方再改一下,然后就能写了。

师:同学们说得都特别实用,我们这样去做,作文就可以写得生动多了。还有哪位同学要说一说?

生:我觉得在想人物心里的想法时,不仅要站在这个人物的角度想,还可以看着他的神态,因为从神态也可以看出人物的心情。

师:他提示得特别好!细心的观察可以为我们的习作提供很多的帮助。还有要说的吗?(板书:细心观看片段)

生:因为这个动画片里只有一个小熊,所以我们配音的时候,配的是他心里想的话,但是如果动画片里是几个人的话,我们还可以给人物的对话配音,就不用让人都自言自语了。

师:对呀!不是所有的动画片都只有人心里的想

法,很多时候是有人物的对话的。这位同学是会举一反三的,真棒!同学们看,一个小小的动画片,我们就从中收获了这么多。大家一定要记住,有生命力的文章来自真心,是我们真心喜欢的、有感而发的。

三、实践练能:先概括,后具体

师:其实,刚才我们通过小熊吃早餐的动画片练习了怎样写具体,语文还有一种特别重要的能力,叫作“概括”。现在我们就来练习概括。老师再播放一个动画片,这次你观看的任务是给这个动画片起个名字。这实际上就是让你根据动画片的内容,练习浓缩概括。

(师播放动画片《鹬》)

师:现在我们就要给动画片起个名字,哪位同学最勇敢,第一个来?

生:可不可以叫《蓝色大海的传说》?

师:好浪漫的名字!这个名字给人的想象空间太大了,与动画片的内容关联性不够,老师建议你缩小范围,再思考一下。

生:我想了一个名字叫作《成长》。

生:我给动画片起的名字叫《小海鸟觅食记》。

生:我起的是《小海鸟冒险记》。

生:我想给动画片起的题目有两个,

一个是《成长路上的自立》,还有一个是《独立与成长》。

师:我发现他耍了一个小聪明,调换了一下文字的次序,就变成两个名字了,这叫文字游戏,不能算两个,只能算一个哦。

生:我想给动画片取一个名字,叫作《朋友的陪伴》。在这个动画片里面,小鸟是因为收到寄居蟹的引导还有启发,才敢于面对大海的。

师:真好!我们把掌声送给她,她细节观察得很到位!很多同学都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虽然起的名字不同,但是都特别符合规律。我们来观察一下,同学们起的这些名字都表现出哪些起名字的规律?

生:有的名字是根据人物起的。

生:有的名字是根据动画片演的事儿起的。

生:我是根据自己看完动画片之后的感受起的。

师:同学们起名字的角度很多,这并没有对与错之分,我们鼓励同学们用不同的视角、开放的思维去看待身边的事物。关键是,我们在根据名字或题目进行写作的时候,一定要围绕着这个名字或题目往下写。如果题目是《小海鸟》,那么小海鸟一定是习作的主角;如果题目是《好朋友》,那么寄居蟹就成为了故事的主角。这是没有唯一答案的,如何去写是同学们自己思考和选择的。

师:现在,大家就来动笔写一写,把你最关注的人物或者最打动你的画面,用文字写出来。

(生写片段,交流。)

生:大海太可怕了!他能完全把我淹没,让我浑身都湿透。我决定再也不去海边了,就让妈妈捉鱼喂给我……

师:谁来评价一下这位同学写的?

生:我觉得他把小鹬第一次接触大海后的真实想法写出来了,特别生动。

生:他一定是看到动画片里小鹬在窝里哆嗦的画面后,推测出来小鹬的想法的。我觉得他的观察特别仔细,把我们学到的方法都用上了。

师:写得好,评得也好。同学们关注了动画片中的细节,写出了人物真实的想法。谁来继续交流?

生:小寄居蟹对小鹬说:“你快睁开眼睛看一看,大海里多么有趣!不要害怕,我们天生就是不怕水的。”

师:这位同学写得怎么样?

生:我觉得他特别有想象力。动画片里,小寄居蟹就用小钳子敲了敲小鹬,小鹬睁开了眼睛,看到了一个美丽的海水里的世界。所以他就想象出了小寄居蟹说的话。

师:是的。通过画面,这位同学进行了合理的推想,把这个片段写得很生动。谁继续分享?

生:小鹬在海上撒起了欢。他蹦啊、跳

啊,一会儿帮助伙伴们捕食,一会儿追着潮水上上下下。太阳马上就要落山了,可是任凭妈妈怎么呼唤,他就是不愿意回家,不愿意离开大海。

师:这个同学写的和前几个同学都不太一样。

生:他写的是小鹬后来表现出来的样

子,虽然没有语言和想法,也挺生动的。

师:是的。原来海底世界这么美啊,小鹬终于感受到了,特别开心。看动画片学写作是不是很有意思?我们在玩中学,很快乐。今天我们为动画片代言,也收获了很多。同学们最后来说一说,这节课带给你的成长是什么?

生:我今天学到了很多能把作文写生动的方法,很有收获。

生:小鹬的经历让我知道了有困難不要怕,只要敢于面对,就能战胜它。

生:成长中需要父母和朋友的帮助,我们要感谢身边的人。这节课更要感谢老师让我知道了这么多。

(掌声响起)

师:谢谢同学们!和同学们一起上课,老师也在和大家一起成长。今天的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

【评析】

教学要巧   语文要妙

刘燕君老师的这堂习作课,远远超越了人们通常理解的“小学生如何写作文”的范畴。她从“该不该看动画片”的话题导入教学,学生的胃口一下子被吊了起来。单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角度看,这个导入设计是巧妙的,也是成功的。从整节课的实录来看,也证明这是一节非常好的语文课:导入新奇、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过程流畅、学生思维活跃、教师概括精当、学生收获满满。

一、新奇的导入体现了教学设计之巧

课堂导入的设计既大胆,又“惊险”,还充满了“未知”结论的多重可能性。说其“大胆”,是因为动画片之于孩子一定是喜欢的事物,但却通常是家长和老师所“担心”的事物,也是孩子们都通过亲身体验知道家长和老师一般都“不喜欢”自己看的东西。说其“惊险”,是因为用这样一个主题导入教学,一旦教师不能把控课堂讨论的进程和方向,这堂课很可能达不成预设的教学目标。换言之,课堂主题很可能被难以预估的学生的讨论带偏,引起混乱,教师不得不为了拽回跑偏的话题延长教学时间。说其“未知”结论的多重可能性,是因为从动画片出发,可能的方向选择极其丰富,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因家长的教育观念而导致的,家长与孩子在看电视、玩电脑、打网游等问题的矛盾再现,这将“逼迫”教师对家长的观念和做法在孩子面前做出明确的“表态”。当然还可能引出对动画片的艺术水平、价值观导向等方面的讨论、判断、评价等问题。

但是毫无疑问的是,刘燕君老师出其不意地运用动画片的话题把学生的思维直接引入了对动画片演示情节的语言复述和表达上面。当然,绕不开的是对“看动画片”的三方看法:孩子的喜欢、家长的担忧、教师的“中立”。孩子是被教育的对象,教师可以用教育的方式改变他们的看法。但家长是孩子的保护者,同时也是教育者,刘老师面对孩子必须对家长的看法当场做出合理的、恰当的评价,这是个绕不开的环节。课堂实录中显示,刘老师让孩子讲家长不让看动画片的理由,并首先肯定家长理由的合理性:“我特别明白家长的心,一方面觉得看动画片时间长了会伤眼睛,另一方面动画片质量也确实是良莠不齐。家长担心有些动画片你们看了以后会对你们产生不好的影响。”继而话锋一转:“老师今天就要讲动画片好的一面,以及怎样看动画片就打消了家长的担心。今天这节课我们还真的要聚焦动画片,教给同学们怎么样通过看动画片提高语文成绩。”这一导入用时很短,却因大胆而产生了高效,因惊险而激发了兴趣,因未知而让学生对接下来的课都抱有急切的期待。

二、语文学习妙在通过词语表达思想情感

学生学习语文的重点主要是学习用恰当、准确、精到的词语对生活情节进行描述,并在描述中充分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情感。刘老师以两段非常简短的动画片让学生配解说词,通过学生互相评价和教师评价,讲述了作文的要义,讲明了动词串的运用,以及思维的连贯、语言的组织等语文知识。与此同时,在表扬学生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总结出用正确的方法看动画片的好处以及对学习的促进意义。学生的看法构成了让家长改变看法的有力的“证据”。这时,刘老师又不失时机地顺着学生的思绪对家长的看法做出了恰当的评判:“只要你们按照老师的方法去尝试,今后家长一定会支持你看动画片的。”这个评判是必须要给出的,不仅是呼应导入的需要,也是让学生明白,家长和老师对他们的教育在表现方式上可能不一样,但目的却是完全一致的。

小学语文学习的重点首先是词语、造句、作文等,但目的指向却是思想情感的表达,而思想情感表达的背后又是价值观的学习和形成。动画片反映着一定的价值观,转换为语言表述,又再次反映了学生对价值观的理解。这节课充分反映了语文的学习、情感的表达、价值观的理解以及学生道德成长的一系列问题,教师为此做出的有效指导在这节课上也综合地表现了出来。

古人总结语文要讲究“文以载道”。本节课的最后并没有突兀地讲语文学习的大道理,而是润物细无声地对課上所涉及的诸多问题给予了恰当的价值总结,比如解说动画片“先概括、后具体”的思维方式(语言规律),观察事物的专注力、面对困难的勇气等意志品质问题(道德成长)。总结也不是刘老师一个人的独角戏,而是启发学生用“说说学习收获”的方式做出的一种“巧看动画、妙学语文”“超越语文、思考人生”的真实体会的表达,用学生的学习总结代替教师的教学总结,这又是一个巧妙的设计。

(作者单位:北京市东城区回民实验小学/北京市教科院班主任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 田 晟

猜你喜欢
动画片小熊家长
家长错了
小熊
爱看动画片的爸爸
萌萌的斗牛犬
家长请吃药Ⅱ
可爱的小熊
犯错误找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