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令胶囊联合缬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效果观察

2019-08-14 07:53田祥银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9年7期
关键词:百令肾小管缬沙坦

田祥银

(河南省浚县人民医院内二科 浚县456250)

糖尿病肾病(DN)属于临床常见的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是因机体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造成蛋白非酶糖化加快、肾血管动力学改变、葡萄糖转运能力发生功能亢进、多元醇通道活性增加等因素,诱发微血管病变,引起肾小球硬化,改变肾脏结构所致[1~2]。微量白蛋白尿是DN 的主要临床表现,随着病情发展,肾脏功能严重受损,发生持续性蛋白尿,导致疾病进入终末期,是造成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缬沙坦属于高度特异性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受体阻滞剂,可有效扩张肾小球入球、出球小动脉,且不会降低肾小球滤过率,保护肾脏功能[3]。百令胶囊具有调血脂、抗肿瘤、保护肾脏等作用,参与调节机体呼吸、免疫系统,对DN 患者血脂调控、机体免疫功能提高、肾脏保护等具有重要作用[4]。本研究旨在探讨百令胶囊联合缬沙坦对早期DN 患者肾功能及尿蛋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16 年1 月~2019 年1 月就诊于我院的82 例早期DN 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1 例。对照组男28 例,女13例;年龄52~80 岁,平均年龄(66.48±6.52)岁;病程5~16 年,平均病程(11.08±4.82)年。研究组男30例,女11 例;年龄53~81 岁,平均年龄(67.12±6.47)岁;病程5~15 年,平均病程(10.98±4.65)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入组标准 (1)纳入标准:符合《糖尿病肾病防治专家共识(2014 年版)》[5]相关诊断标准;尿白蛋白排泄率20~300 μg/min,肌酐清除率20~60 ml/min;近期未使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类药物及相关药物治疗;年龄≥18 岁;签署知情同意书;无消化道疾病、血液系统疾病。(2)排除标准:伴有心、肝、肺、脑等疾病者;伴有尿路结石者;合并泌尿系统感染者;过敏体质或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伴有感染性疾病、难治性水肿、糖尿病急性并发症者。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行常规饮食和运动指导,服用降糖药物控制血糖,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控制血脂、血压等。对照组口服缬沙坦(国药准字H20183128)治疗,80 mg/次,1 次/d。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百令胶囊(国药准字Z10910036)治疗,口服,8 粒/次,3 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3 个月。

1.4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显效:尿白蛋白排泄率、24 h 尿蛋白恢复正常或减少>50%,临床症状全部消失;有效:尿白蛋白排泄率、24 h 尿蛋白减少30%~50%,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甚至加重。总有效=显效+有效。(2)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及24 h 尿蛋白定量。抽取空腹静脉血与晨尿,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肌酐(SCr),放射免疫法测定β2微球蛋白(β2-MG),脲酶耦联速率法测定尿素氮(BUN),放射免疫比浊法测定24 h 尿蛋白定量。(3)记录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1.0 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两组治疗前后肾功能与24 h 尿蛋白定量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的SCr、β2-MG、BUN、24 h 尿蛋白定量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SCr、β2-MG、BUN、24 h 尿蛋白定量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肾功能与24 h 尿蛋白定量比较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肾功能与24 h 尿蛋白定量比较

组别 n 治疗前SC (r μmol/治L)疗后 治疗β前2- M G(mg/L治)疗后 治疗前BU N( mmo治l/L疗)后治疗24前 h 尿蛋白定量治(疗m后g)对照组4193.18±20.7883.70±22.390.64±0.160.55±0.115.93±1.244.72±0.35157.48±8.7887.05±4.31研究组4193.01±21.3970.16±16.180.61±0.120.36±0.105.90±1.183.26±0.50157.52±8.8175.60±5.80 t 0.0373.1390.9618.1840.03215.3170.02110.146 P 0.9710.0020.3400.0000.9750.0000.9840.000

2.3 两组用药安全性比较 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DN 病情呈慢性进展性发展,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因素,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其发病率明显增加,病理表现为肾小球微血管损害、肾小管细胞增生与肥大,最终引起肾小球硬化[6]。目前尚不十分清楚DN 的发病机制,多认为可能与长期高血糖、氧化应激反应所致的微循环障碍、蛋白激酶糖基化、血小板聚集功能亢进、肾小球滤过压增高、基底膜电荷改变等有关。血小板聚集与黏附力升高,可增强红细胞聚集性,提高血黏度,促进血栓形成,增加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引起蛋白尿,而蛋白尿的持续存在会引起肾小管上皮、肾小球系膜细胞损害、肾小球和间质进行性硬化。

缬沙坦是临床治疗DN 的常用药物,可对血管紧张素Ⅱ生成进行抑制,扩张肾动脉,减少醛固酮释放、抑制血管收缩,发挥降压作用,可使肾小球毛细血管跨膜压降低,改善肾小球滤过功能,使尿蛋白水平降低,改善肾脏损伤[7~8]。缬沙坦可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过度增生,使肾间质纤维化减轻;同时可改善肾脏血液动力学,促使肾血流量增加,抑制RAAS,使出球小动脉阻力降低,减少肾小球内压,改善肾小球内高滤过、高灌注状态。百令胶囊是人工冬虫夏草制菌丝体干粉制剂,可降低醛糖还原酶活性,抑制肾小球高滤过、炎症反应,提高机体免疫力、平衡脂代谢紊乱等,保护肾脏。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SCr、β2-MG、BUN、24 h 尿蛋白定量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提示联合百令胶囊治疗效果更佳。百令胶囊的主要活性富含腺苷,具有降低血压、扩张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等作用,可抑制肾小球系膜增生与肾小球代偿性肥大,使肾小管系膜溶酶体膜稳定,延缓其破裂,保护肾小管,使细胞脂质过氧化损害减少[9~10]。虫草菌丝提取物可使肾小球内压力减轻,降低肾小球跨壁毛细血管静水压,改善肾小管高滤过,避免其进展为肾小球硬化。另外,其可促进蛋白质合成,消耗血清中的氮质,降低SCr、BUN 水平。缬沙坦、百令胶囊联合治疗可发挥协同作用,前者可减少自由基产生,维持NP/ET 比例,扩张血管,肾血流量增加,改善肾小球高滤过、高灌注状态,抑制免疫反应,使肾脏的炎症反应减轻;后者可抑制肾小球系膜增生,对肾小管上皮细胞增殖起到促进作用,使肾小球内压减轻,两者经不同途径保护肾小管,促进受损肾小管功能恢复,抑制肾间质纤维化、肾小管萎缩,延缓肾小球硬化,减少尿白蛋白排血量,保护肾功能,改善患者病情。综上所述,对早期DN 患者行百令胶囊联合缬沙坦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24 h 尿蛋白定量水平,改善临床症状,保护肾脏功能,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猜你喜欢
百令肾小管缬沙坦
雷公藤多苷片联合百令胶囊治疗Ⅳ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
从缬沙坦结晶母液中回收缬沙坦
百令胶囊对支气管哮喘小鼠的治疗效果
百令胶囊对腹透患者腹透液中TGF-β1、VEGF水平的影响
缬沙坦和雷公藤多苷联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的效果
血管紧张素Ⅱ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Toll样受体4和炎症因子表达
依帕司他对早期糖尿病肾病肾小管功能的影响初探
IgA肾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对早期肾小管间质损害的预测作用
细胞因子在慢性肾缺血与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
百令胶囊对糖尿病肾病慢性肾衰竭微炎症状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