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性关节炎采用雷公藤多苷与甲氨蝶呤联合治疗的效果

2019-08-14 07:53陈锦然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9年7期
关键词:雷公藤甲氨蝶呤关节

陈锦然

(广东省佛山南海区第四人民医院风湿科 佛山528211)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疾病,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下肢僵硬和关节疼痛肿胀,如果没有给予及时的治疗,身体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病变,造成患者伤残或死亡,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雷公藤多苷与甲氨蝶呤均是临床中治疗RA的药物,本研究旨在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采用雷公藤多苷与甲氨蝶呤联合治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1~12 月我院收治的42 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1 例。对照组中男性11 例,女性10 例;年龄22~72 岁,平均年龄(47.42±4.59)岁;病程3~12 年,平均病程(4.68±0.56)年。研究组中男性13 例,女性8 例;年龄21~74 岁,平均年龄(46.69±4.52)岁;病程2~12 年,平均病程(4.59±0.93)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甲氨蝶呤(国药准字H31020644)口服,10 mg,1 次/周。治疗3 个月。

1.2.2 研究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20 mg 雷公藤多苷(国药准字Z31020415),3 次/d。治疗3 个月。

1.3 观察指标 (1)统计两组患者的关节肿胀数和关节压痛数。(2)早晨抽取两组患者的静脉血5 ml,分别检测类风湿因子(RF)、红细胞沉降率(ESR)、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2]。(3)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采用SPSS19.0 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行t 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生化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RF 和ESR 水平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RF 和ESR 水平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降低,研究组的以上各项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生化指标比较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生化指标比较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较,#P<0.05。

组别 n时间 ESR(mm/h) RF(kU/L) 关节(压个)痛数 关节(肿个)胀数研究组21治疗前58.31±5.1385.97±8.158.78±1.6920.21±2.15治疗后27.61±2.58*#31.62±3.48*#3.21±0.35*#10.89±1.25*#对照组21治疗前59.12±5.5586.97±8.528.75±1.4720.23±2.51治疗后34.92±3.41*38.12±3.47*6.71±1.53*16.58±2.49*

2.2 两组治疗前后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IL-1、IL-6 和TNF-α 水平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IL-1、IL-6 和TNF-α 水平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降低,研究组的以上各项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IU/ml,

表2 两组干预前后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IU/ml,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较,#P<0.05。

组别 n时间 IL-1 IL-6 TNF-α研究组21治疗前35.48±3.5837.25±3.1252.12±5.31治疗后16.45±2.94*#22.58±2.19*#27.46±0.69*#对照组21治疗前36.12±3.5137.47±3.5352.01±5.41治疗后29.47±2.64*31.38±4.29*38.74±3.69*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05%,低于对照组的33.3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RA 是一种以关节炎症,软骨破坏为主要症状,最终导致功能残疾、关节畸形的自身免疫性疾病[3]。目前,尚不能完全明确其发病机制,有研究报道,RA患者关节滑膜细胞中聚集了大量免疫细胞,会分泌IL-1、IL-6、TNF-α 等炎症因子[4],促进细胞增殖和基质金属蛋白酶分泌,抑制正负反馈免疫调控作用,加快RA 的破坏性进程[5]。IL-1、IL-6 和TNF-α 水平的高低可反映RA 病情进展情况[6]。

甲氨蝶呤是抗叶酸类抗肿瘤药,临床中常用于治疗RA,具有较强的免疫抑制和抗炎作用,通过抑制叶酸还原为二氢叶酸,可阻止嘌呤核苷酸和嘧啶核苷酸的生物合成,降低红细胞沉降率,抑制炎症细胞的增殖,促使其凋亡,进而控制疾病进展[7]。雷公藤多苷是一种中成药,具有较强的通络解毒、祛风除湿和免疫调节活性作用[8]。

本研究中,研究组给予雷公藤多苷与甲氨蝶呤联合治疗,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RF、ESR、IL-1、IL-6 和TNF-α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说明雷公藤多苷与甲氨蝶呤联合治疗RA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炎症反应。分析其原因是因为甲氨蝶呤可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蝶呤和胸腺嘧啶合成,降低红细胞沉降率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进而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雷公藤多苷可抑制T 淋巴细胞及某些白介素的增殖,有效降低关节滑膜细胞周围的IL-1、IL-6 和TNF-α水平,同时诱导活化淋巴细胞凋亡,减轻炎性反应,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分泌,降低机体免疫反应,起到镇痛抗炎、活血化瘀的功效,进而促进患者机体恢复。两种药物联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可共同抑制炎症细胞的增殖,促使其凋亡,起到镇痛抗炎、活血化瘀的作用,进而减轻机体炎症反应,促使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05%,低于对照组的33.3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原因是因为雷公藤多苷是从雷公藤中提取精制而成,在提取过程中有效去除了毒素,降低了药物的毒副作用,因此,具有一定的安全性。综上所述,雷公藤多苷与甲氨蝶呤联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炎症反应,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猜你喜欢
雷公藤甲氨蝶呤关节
雷公藤多苷片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
复方粉背雷公藤凝胶质量标准的研究
关于召开“第六届全国雷公藤学术会议”的征文通知
钛缆捆扎治疗肩锁关节脱位
雷公藤红素通过ROS/JNK途径诱导Saos-2细胞发生caspase依赖的凋亡
miRNA-140、MMP-3在OA关节滑液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CT和MR对人上胫腓关节面坡度的比较研究
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的效果观察
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的效果观察
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宫外孕随机对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