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性肢端纤维角皮瘤一例

2019-08-15 07:14宋娜娜姜祎群李筱芳刘维达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9年3期
关键词:肢端获得性角化

宋娜娜,姜祎群,李筱芳,刘维达

临床资料

患者,女,52岁。右手示指丘疹逐渐增大1年余,于2014年12月23日就诊。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右手示指末端指间关节腹侧出现一新生物,无自觉症状,未予治疗,后皮损逐渐增大至黄豆大小。患者既往体健,否认局部外伤史,否认系统性疾病史,家族中无类似患者。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检查:右手示指末端指间关节指腹侧单发丘疹,半球形,黄豆大小,肤色,隆起于皮面,表面无鳞屑,触之较硬、无压痛(图 1)。组织病理示:表皮角化过度,棘层肥厚,表皮突增宽下延,真皮中央致密胶原纤维及纤维组织细胞增生,周围血管包绕,血管垂直于表皮(图 2)。诊断:获得性肢端纤维角皮瘤。治疗:手术完整切除皮损,至今未复发,仍在随访中。

讨论

图1 获得性肢端纤维角皮瘤患者手指皮损

获得性肢端纤维角皮瘤,是一种少见的皮肤纤维组织良性肿瘤,最早于1968年由Bart等发现并命名[1]。国内外数据显示该病多见于39~77岁成年男性,病因不明,少部分病例推测与局部外伤史或反复摩擦刺激相关,通常无自觉症状,生长缓慢,好发于指(趾)关节部位,也可发生在掌跖、甲周等部位,国外文献中也有发生在踝部及髌前的报道[2,3]。皮损多为单发、粉红色至肤色、轻度角化的外生性丘疹结节,周边呈领圈状隆起,直径一般3~5 mm,也有皮损直径>1 cm的获得性巨大肢端纤维角皮瘤的报道[3]。临床上外观需与纤维瘤、Bowen病、外生性瘢痕疙瘩、皮肤纤维瘤、神经纤维瘤、婴儿指(趾)纤维瘤、皮角、甲周纤维瘤、寻常疣、小汗腺汗孔瘤、化脓性肉芽肿、残留指等相鉴别[4]。Kint等[5]根据50例获得性肢端纤维角皮瘤的临床表现和组织病理学特征总结出3种类型,Ⅰ型:圆顶形皮损,中央为增厚致密胶原纤维束,弹性纤维良好,表皮角化过度;Ⅱ型:高柱状角化过度皮损,真皮中成纤维细胞数量增加,排列较Ⅰ型规则,弹性纤维减少;Ⅲ型:由扁平皮损演变为圆顶状皮损,细胞结构不良,缺乏弹性纤维。本例患者否认局部外伤史,皮损发生于指端,临床及组织病理表现符合获得性肢端纤维角皮瘤I型,手术切除随访至今未复发。因此,临床上依据皮损好发于指(趾)关节部位,呈圆顶形或柱状形,生长缓慢,质地较硬,无自觉症状等表现并结合其特征性的组织病理学检查可以明确诊断。手术切除及CO2激光均可治疗,多数患者无复发,但亦也有复发的病例报道[6]。

图2 获得性肢端纤维角皮瘤患者皮损组织病理

猜你喜欢
肢端获得性角化
3例易误诊脂溢性角化病例展示及分析
肢端肥大症并发糖尿病的发病机制
肢端肥大症患者糖代谢异常和相关指标分析
“脾主肌肉”在治疗ICU获得性肌无力中的应用
实对称矩阵对角化探究
巨大角化棘皮瘤误诊为鳞状细胞癌1例
致皮肤软组织感染社区获得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子生物特征分析
实对称矩阵正交相似对角化的探讨
医院获得性与社区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差异
BRCA2回复突变与卵巢癌获得性铂类耐药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