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人文素养教育中传统文化教育渗透研究

2019-08-21 03:09左云莲
商情 2019年34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教育高职生渗透

左云莲

【摘要】高职教育因为受到“专才型”人才培养方式和职场实用主义教育的影响,人文教育往往有意或无意被忽视,这是当前较普遍存在的情况。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不同场合中指出国家与民族的复兴要以文化的兴盛为基础。中国传统文化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都具有极强的指导与教育作用。因此,我们要在高职人文素养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以培养时代需要的專业人才。

【关键词】传统文化教育 高职生 人文素养教育 渗透

中华民族在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创造辉煌的文明,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高职院校属于人文教育的主要阵地,肩负着保存与发展我国传统文化的责任。但是由于长期受到职场实用主义的影响,忽视了教育的本体价值与人文精神。在实践中也只强调实用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和训练,忽视了与学生人文素养的熏陶。而欠缺人文素质的大学生,最终只能成为人们所说的“机器人”、“工具人”、“单面人”。因此,弘扬我国优秀民族文化,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以及道德信仰,是高职生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内容。

一、高职人文素养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所谓人文素养是指做人应具备的基本品质和基本态度,其核心内容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它包含为人处世的基本的“德性”如价值观、人生观、科学精神、艺木精神和道德精神等。或者说是按照社会要求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乃至个人与自然的关系。因此,我们可以把人文素养教育看作是关于人生存目的的教育,即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很好地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比较好地解决人自身的理性、意志和情感等方面的问题,帮助每个人智力、德行、感情、体格各个组成部分达到和谐状态,从而提高人的整体素质。

我国高职院校教育培养目标规定:培养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以及适应生产、建设以及管理需要的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高职生需要在具备理论知识与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还需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职业道德。这一目标不仅规定了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标准,同时还明确了以人文素质为基础的综合素质要求。

我国传统文化“以人为本”、“以德为先”,其核心就是教育人、塑造人,目的就是培养正直善良,对社会发展有用的人才。我国传统文化内容如讲礼仪,一举一动都符合社会规范与标准;讲奉献,“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高职人文素养中有着极大的借鉴意义。因此,各个高职院校都需要积极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力度,以此来提升高职生人文素养水平。

二、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养的缺失

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不仅要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具备一定的人文素养。但我国目前高职教育实际情况是“重视科技教育,轻视人文教育”。作为职业类院校,高职学校更注重培养的是专业技能型人才,只重视专业课,忽视了人文学科的学习。学生自身也认为专业知识的学习关系到将来的就业及未来的发展。要在竞争激烈的当下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学好专业课显他们的必然的选择。而人文素质教育就成了可有可无的了,造成了高职在校生人文素养缺失的现状。导致高职生人文素养下滑。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第一是缺乏人文精神,没有明确的人生理想和坚定的世界观,思想浮躁,不关心他人与社会,实用主义至上。尤其是对00后的大学生而言,他们面临的往往是精神信仰上的缺失、情感上的空虚、生活目标的渺茫,造就了思想消沉、人情冷漠、无法直面人生的一代。其实人之所以是万物之灵,就在于有自己独特的精神文化。其根本就是指人在不断的自我完善、自我拓展、自我提升的过程中,逐渐实现价值和理想的追求。第二是个人本位主义观强,往往不善于处理自己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复杂关系。再次为现代高职生对历史文化的理解和世界文化的了解少之又少,缺少历史观念与发展观念。尽管很多学生可以说出本专业的工艺流程,说道专业术语如数家珍,可文史哲艺术方面的知识浅薄,写文章错字连篇的现象比比皆是。最后就是当前高职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较差,大部分学生只重视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缺少对优秀历史文化和世界文明的了解与认识,同时也缺乏在复杂社会中安身立命的功能。

三、高职学生人文素养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探究

教育部门相关文件明确指出应加强对高职学生文化素养教育工作,其中的重点就是指人文素养教育。人文素质是一种基础性素质,它对于其他素质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和很强的渗透力。而我国传统文化中包含了十分丰富的人文教育内容,我国传统文化可以引导高职学生形成文明礼仪习惯,培养人际交往能力和对审美情趣追求,陶冶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实现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完美统一,从而更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

1.推进传统文化教育进课堂的活动

课堂是学校培养学生的主阵地,因此,我们要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就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主体作用。积极探讨课程教育改革,将传统文化的精髓内核与高职学生人文素养内容及与专业标准结合起来,同时融入到课程建设与考试评价中。简言之,就是在课程内容中渗入我国传统文化内容,推动我国传统文化教育。或者专门编写传统文化读本,开设专门的传统文化教育课。教师在教学中将教学模式进行多样化,让学生在课堂上更能体会到中国的传统文化。

2.营造传统文化氛围的浓郁校园文化

传统文化的引导与教育作用,不仅要靠教师及家长的教育,更需要营造良好有序的教育环境和氛围,从而真正使高职学生在潜移默化之间感受到传统文化的价值和魅力,帮助高职学生对传统文化有正确的理解和认知,并且依照传统文化的要求来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

具体而言,学校可以通过校园物质环境及精神环境的优化,营造一个关注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文化的校园文化氛围。比如在校园网站的建设上增加传统文化的部分;在校园内宣传栏、校报等宣传载体上增加传统文化观念的宣传,组织形式多元的传统文化宣传教育活动;可以利用一些重要场合和传统节日的机会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同时加强校园环境的建设与管理,打造有传统文化特色的校园文化环境。

3.社会实践中渗透传统文化,提升高职生人文素养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学生走出校园,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在实际工作岗位上提升专业与技能,这也是高职学校的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在社会实践中渗透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能够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工作的辛苦,锻炼他们吃苦耐劳的能力,培养其职业道德和操守,并体现在学生们的自觉行动中。故而在社会实践在渗透传统文化,提升高职学生人文素养更易于被学生和企业所接受。

结束语:

总之,高职学生即将走上社会,参加工作,身上肩负着国家与民族的希望。我们必须在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渗透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加强人文素养教育,自觉培养学生们的担当意识与社会责任感,使高职生能够真正做到德、智、体、美共同发展,为民族的复兴和国家的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毛娟.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以大学生社团为载体[J]. 教育教学论坛, 2017(13):56-57.

[2]郑伟民, 叶芳云. 教之以礼,育之以德——高校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问题与回归[J]. 文教资料, 2017(2):106-107.

[3]李卿. 文化自信视域下高校传统文化教育路径研究——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二十四节气”为例[J].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3):73-75+88.

[4]杨潘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J].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 v.17;No.66(02):130-134.

[5]百度百科.https://baike.baidu.com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教育高职生渗透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高职生就业观教育研究
高职生开展电子竞技运动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高职生的学习现状与改善措施
关于高职生换元积分法教学的探索
关于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的探讨
试分析提高高中历史教学中传统文化史教育的必要性
浅谈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于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