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师长笛教学中的综合素质培养

2019-08-21 12:00王捷宇
戏剧之家 2019年24期
关键词:高等师范综合素质

【摘 要】在时代发展以及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当下高等师范长笛教学围绕“掌握演奏技能”的培养内容显然需要更多的补充。本文通过对培养学生的演奏、观察、表述及组织能力的探讨,并尝试在教学实践中融入以上方面的引导和训练,以期为高师长笛教学作参考。

【关键词】高等师范;长笛教学;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G6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24-0159-02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一直是我国高等师范教育事业的要求,去年10月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的意见》更是明确提出“到2035年,师范生的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为培养骨干教师、卓越教师、教育家型教师奠定坚实基础。”长笛教学是我国高等师范音乐专业教育中的一部分,尽管已有许多院校通过将各种形式的重奏、合奏等舞台实践——在许多院校音乐会节目单上都能得以体现——纳入教学范畴,从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学生的实践经验,然而,当前的长笛教学大多仍沿袭着专业音乐院校的教学内容,即仅专注于学生如何掌握长笛吹奏技巧、如何理解与演奏音乐作品等。对于大部分毕业后将从事教师这一职业的学生来说,现有的教学内容不足以让其在综合素质方面达到应有的水平。在现有文献方面,虽已有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呼声,如钱程在《长笛演奏与艺术级教学的发展》中指出的过于偏重技巧的训练[1]、李浩在《中俄高校长笛教学现状的比较研究》中指出教学的单一性[2]等,又有常晋霞在《多媒体运用于高校长笛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中提出的一些措施能帮助提高教学质量与开拓学生眼界[3],但在具体实践方面仍有待补充。由此,本文将从笔者对音乐专业师范生(以下简称师范生)综合素质的含义及构成要素的理解着手,并尝试例举在师范生长笛教学中能提高其综合素质的对策,供师范长笛教学所参考。

一、师范生综合素质的含义及构成要素

师范生综合素质指从事教师职业所应具备的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素質、逻辑思维与言语信息能力等基本素质与能力[4]。素质体现在能力当中,人们常说某个人在某方面的能力特别强,实际也是在说他这方面的素质或素养比较好。那么对于师范生来讲,综合能力包含着哪些方面呢?

(一)演奏能力。演奏能力是师范生专业素质的根本。音乐是声音的艺术,音乐教育也需要通过直接的音响来传递。如果一位长笛教师不具备较好的演奏水平,就无法从感性层面对学生进行正确地引导。枯燥的理论无法激发学生对学习音乐的热情。即便没有专业音乐学院学生那般相对扎实的“童子功”,师范生也应该在大学期间打好一定的演奏基础。就长笛的学习而言,应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清晰而稳定的声音质量、灵活的运指与运舌技巧、较好的音乐表现等演奏能力。

(二)编创能力。编创能力是衡量师范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它是指师范生根据实际需求改编或创作作品、节目以及教学内容的能力。编创能力是由于不同地区的中小学或因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它们在各自的教学资源、师资力量等办学条件影响下有其各自的需求。正如笔者在近年指导学生实习实训时所见,有的学校发展较为成熟、资源配置齐全,在音乐教学实践方面比较多元化,校管乐团、长笛重奏、行进乐队等其他团体只等教师大显身手;而有的学校在音乐教育方面起步晚、投入少,目前在音乐课中只有竖笛、口风琴等器乐教学。这就要求师范生能够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借助音乐软件等工具灵活地创作一些可行的教学材料,或对乐谱进行适当地改编,从而满足当下的教学需求。

(三)观察与分析能力。观察与分析能力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前提条件。无论对自身的专业学习或是对学生的施教过程来说,敏锐的观察—所见所闻—与常态化的自我反思,有助于更快地发现当前存在的问题以及造成此问题的原因。以长笛教学中的指法错误为例,经常出现学生按错指法自己却没有察觉、“盯着谱子吹错音”的现象,这反映了他们审美方面的不足,也是观察与分析能力低下的表现。如此一来,他们练习得越刻苦,越容易养成难以纠正的坏习惯。更严重的是,如果没能及时的发现,他们或许会把自己错误的认识传递下去,从而造成可怕的后果。

(四)表述能力。表述能力是教师与学生沟通的必要条件,良好的表述能力带来有效的沟通。教学应是教师与学生共同的事情,如果教师不了解学生的情况,不能用学生所能理解的语言进行授课,将造成“教师讲得好,但学生听不懂”的局面。比如,在“吐音”的教学中,与其向学生解释如“上颚”之类的名词,不如换一种简单的方式表达——体会发音“了”时舌尖所触碰到的部位[5]。另一方面,合理地措辞能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共鸣,避免因不当的表述造成学生自尊心受挫和负面心理。

(五)组织能力。组织能力是管理学中的术语,对个人来说是为有效实现目标而协调关系与善于用人的能力。师范生在实习或就业时需要经历从学生到教师的身份转变,从被管理者向管理者转变。在实践活动中,无论是课堂教学或是开展排练、演出等具体活动,都离不开组织能力这方面的基本素质。有效组织与管理能让学生齐心协力、高效达成既定目标,然而大多数师范生往往在一直以来的学习中习惯被动地参与,缺少锻炼的机会,以至于真正上场时需要过长的适应阶段。

二、师范生长笛教学中提高综合素质的对策

(一)巧用“微格教学”,引导学生观察与思考。微格教学就是将课堂教学进行分解,通过有控制的系统解决教师特定的教学行为……从而提高教学技能,改变教学行为[6]。由于当前师范长笛教学主要是两人或多人为一组进行的小组课教学,与专业院校一对一的授课模式相比,小组课堂教学的应该从逐句讲解每一乐句的演奏处理,到将演奏技巧与音乐表现方面的学习拆分成具体的知识点,如此可让因专业程度不同而演奏不同作品的学生触类旁通。另一方面,这样的授课形式也为实施微格教学提供了客观条件,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学生不同的专业水平进行不同方式的安排。长笛演奏作为一项专业技能,其实践性较强。从持笛姿势、手型、嘴型、呼吸方法到教材的选用、教学内容的安排、以及辅助练习方法等,都应该在学生自我学习的初期尝试融会贯通。从这方面来看,“现学现卖”不失为一种直观的教学反馈。长期如此模拟,不但教学生如何演奏,还启发他们如何观察、分析、与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并开始逐渐地构建长笛教学的完整体系,让学生以教师与学生的双重身份参与课堂中,能为他们将来的实际教学积累经验。

(二)提供实践机会,锻炼学生综合能力。大学的长笛教学不该停留于“保姆式”教育,在“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下,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比如,设定专门的排练时间,每人轮番行合奏的指挥与教学;定期举行学生音乐会,从海报设计、节目审核、现场调配等一切事宜均由学生共同合作完成。也许最后的成果不一定完美,实践过程中也可能出现各样的错误,殊不知试错也是成长的一种方式,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在反复地锤炼中得以加强。

音乐教育事业任重而道远,每一位师范生都可能是影响下一代的教师。当我们秉承这样的使命感,那么高师长笛教学乃至器乐、声乐等专业技能教学,都应在“放养”式与“保姆式”教学之间找平衡,在重全体而埋没天赋与重个别而有失公平之间做取舍,多为学生的长远发展着想,以实际行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钱程.长笛演奏与艺术级教学的发展[J].大舞台,2015,(9):187-188

[2]李浩.中俄高校长笛教学现状的比较研究[J].戏剧之家,2014,(18):96

[3]常晋霞.多媒体运用于高校长笛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长治学院学报,2017,34(3):100-102

[4]吴志功,罗晓路,董艳.21 世纪师范生核心素质教育目标调查报告[J].教师教育研究,2001,13(4):71-76

[5]王捷宇.高师长笛教学谈[J].黄河之声,2018,(11):60-61.

[6]孟宪凯.中国微格教学20年[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8,22(3):62-65.

猜你喜欢
高等师范综合素质
高师美术职业技能课程中的循环教学法
高技能人才评价模式创新
高等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影像中的教育学——高等师范院校影视教育与职前教师培养探究
现代数字技术在高师钢琴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