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教学课程实验设计及效果探析*

2019-08-22 06:01石秀英许法文齐鲁医药学院
教书育人 2019年21期
关键词:实验课体验式心理学

石秀英 许法文 (齐鲁医药学院)

体验式教学是以大卫·库伯(David Kolb)的体验学习理论为指导的一种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大卫·库伯(David Kolb)在总结了约翰·杜威 (John Dewey)、库尔特·勒温 (Kurt Lewin,1890~1947)和皮亚杰经验学习模式的基础之上,提出了经验学习圈理论(experiential learning),他认为经验学习过程是由具体经验、反思性观察、抽象概念化、主动实践四个适应性学习阶段构成的环形结构,而具体经验就是让学习者完全投入一种新的体验,经验学习过程是不断的经验领悟和改造过程。因此,教育者应通过创造情境,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构建知识、发展能力、建构意义、产生情感。

“心理学基础”是我校护理专科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我们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存在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地跟着老师“转”的教学倾向,致使学生对课程学习兴趣缺乏,教学满意度不高。为了改变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不良倾向,提升教学效果,借鉴体验式教学思想,在授课中开展了体验式实验教学。

一 体验式教学目标界定

根据护理专业专科学生特点,为使学生达到“学有悟,用所学”的教学宗旨,遵循可行性、丰富性、有效性的基本原则进行实验教学设计,确立了“乐学、学会、会用”的实验教学目标。

(一)学生“乐学”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和兴趣紧密相连:兴趣先于学习,指导学习,是学习的基础,只有当学生真正喜爱自己所学的东西,对它产生浓厚兴趣,才能真正学好它。为此,实验教学的一级目标是学生“乐学”:调动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这就要求实验教学手段丰富多样,教学方法新颖生动,课堂氛围轻松愉悦。

(二)学生“学会”

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理论。该理论表明:教育对学生的发展能起到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但需要确定学生发展的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有鉴于此,实验教学的二级目标是使学生“学会”:实验教学中要充分考虑护理专业学生既有学习能力和水平,要保证大部分学生在教师引导和帮助下达到“摘桃子,跳一跳,能摘到”的效果,促进学生能力的不断发展。这要求实验教学中教学内容难易要适度,知识广度要适量。

(三)学生“会用”

通过与学生交流发现,学生期望通过心理学课程学习达到以下效果:一方面,能帮助他们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心理学课程学习增强自我心理素质。为此,实验教学的三级目标是学生“会用”:学生通过实验教学,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这要求心理学课程实验教学必须摒弃知识化、学术化倾向,提倡生活化、实用化。教师需在充分调研不同专业学生学习需求基础上,合理构建实验教学的内容体系。

二 体验式教学内容的选取

依据实验教学目标,对以往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和整合。充分考虑护理专科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学内容选取上把握三个方向:以学生自身需用为准,以学生自身够用为度,对学生生活实用为先。实验内容选择上以“学生会需要、生活会用到”为依据,方法运用上以学生主动参与为主线,以“提高学习兴趣、激发情感、培养能力”为核心。

“心理学基础”实验教学内容包括记忆、思维、情绪、人际交往四部分,共6 个实验学时。具体分配见下表。

《心理学基础》实验教学方案

三 体验式教学实施程序

(一)学生入境,激发兴趣

首先,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教学目的、教学手段结合学生心身、知识储备特点来设置情境活动,这是体验式教学的第一步。通过心理游戏、角色扮演、音乐、视频、录像等手段,为学生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架起学生已知经验、情感与学习内容之间的桥梁,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唤起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

(二)分享交流,升华情感

在安全开放的气氛中,学生充分表达体验,分享经验,由指导老师引导学生表达体验活动中发生的事情、个人的感受、是否存在差异、分析感受差异的原因,尽量注重体验和感受,并加以表达,强调主题,把握话题方向。

(三)总结点评,反思成长

通过教师的恰当引导,与个人实践中遇到的心理问题相结合,使学生将自身经验与理论知识相融合,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迁移。

四 体验式教学效果探讨

(一)体验式教学实施效果的调查分析

实验教学实施完毕,运用自编的《体验式教学效果调查问卷》,针对2015 级护理专科210 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共190 份,问卷回收率94.8%。统计分析结果如下:

1 对活跃课堂氛围的影响

表1 实验教学对活跃课堂氛围的影响

对于实验教学是否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66.32%的学生认为非常有利于活跃课堂氛围,25.79%的学生认为比较有利于活跃课堂氛围,5.79%的学生认为一般,2.11%的学生不赞同活跃了课堂氛围。

2 对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影响

表2 实验教学对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影响

对于实验教学是否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课堂,55.79%的学生持非常赞同的态度,33.16%的学生持比较赞同的态度,10.53%的学生认为一般,0.53%的学生不认同。

对于实验教学是否有利于学生愉快学习,61.58%学生非常赞同实验课中的快乐学习,30%的学生比较赞同,6.84%学生认为一般,只有1.68%的学生不认同实验课利于愉快学习。说明91.58%学生认为在实践中掌握知识,达到了“乐学”的目标。

3 对课堂互动的影响

表3 实验教学对师生互动、学生互动的影响

课堂互动主要从师生互动和学生间互动两方面衡量。关于实验课上的师生互动交流方面,59.47%的学生认为实验课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非常好,33.68%的学生认为实验课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较好,6.84%的同学认为师生互动一般,有待进一步加强。

关于实验课上的生生互动交流方面,62.63%的学生认为实验课能非常好地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28.95%的学生认为实验课较好地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6.84%的学生认为一般。

4 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表4 实验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影响

对学生能力主要从分析问题、独立思考、言语表达、解决问题四个方面衡量,数据表明,半数以上的学生认为,“心理学基础”实验教学非常有利于以上四个方面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学会”目标的达成。

(二)讨论与建议

调查结果表明,心理学课程实验教学中运用体验式教学可行且效果较显著。具体表现为:第一,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意识。第二,显著地活跃了课堂氛围,寓教于乐,营造了愉悦学习的环境。第三,有力地加强了师生互动交流,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第四,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如独立思考能力、言语表达能力、交流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显著地锻炼了学生的言语表达和交流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影响以上教学效果的原因在于:其一,实验课上教师设置了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如视频演示、心理游戏、角色扮演等。这些新颖丰富的教学形式,容易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学生乐于接受,积极参与和体验。其二,在实验课教学环节中有一重要环节即分享交流环节,即体验环节完毕后,学生可针对教师的提示和引导畅所欲言,或谈内心感受或发表见解或说出疑惑。此环节充分尊重了学生个体的自主性,促使学生去思考、去表达、去交流,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课堂上的独立思考能力、言语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同时,促进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引起思维的碰撞、情感的迸发,认识的深化。其三,实验课上,教师有目的地设置一些问题情境,要求学生分组在规定的时间去解决。如情绪管理实验教学中,教师设置了与大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案例情境,要求学生设想如果自己是故事中的主人公,将是什么反应,怎么解决问题。同时,要求各小组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呈现出来,并分析讨论不同解决方式的利弊。此种问题情境教学更好地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体验式教学强调“做中学”,不仅强调学生学习的结果,更注重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因此其效果不能通过传统的终结性考试进行评价,而是以教学过程中的真实性评价方式进行评估。心理学基础课程实验教学考核和评价的方式还是传统的终结性评价,即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和期末实验考核,重点考查的还是学生对本门课程的知识掌握情况。如何在体验式教学中实施形成性评价,建立客观科学的教学考核体系,不仅评价学生对本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评价学生在课程中的行为表现和心理成长发展,将是未来探讨的重要方向。教师自身知识储备、教学设计、活动组织、行为监控、方向引导和总结归纳能力是体验式教学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目前,国内医学院校部分心理学课程任课教师心理学专业学科背景深厚,但心理学专业知识和医学知识的学科融合性欠缺,尤为缺乏相关的临床实践经验。所以,任课教师一方面需不断学习进修,增加知识储备,只有具备广博的知识才能在教学中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另一方面,教师须走出课堂,走向社会,积累实践经验。通过亲自实践,可以使教师的课堂教学获得丰富的教学素材,讲课中能够信手拈来、游刃有余,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整体提高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实验课体验式心理学
体验式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体验式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密林深处——“从写生到创作”的水墨实验课
体验式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体验式作文教学之我见
有趣的实验
论体验——体验式外语教学、体验式学习、体验哲学之辨析
创新策略在高中生物实验课中的应用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