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针刀治疗肩袖损伤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9-08-22 01:22林春强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21期
关键词:小针刀肩袖理疗

林春强 梁 慧 马 克

(大连港医院 骨2科,辽宁 大连 116000)

肩袖损伤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退行性疾病,临床发病以中老年人为主,其发病率占肩关节疾患的17%~41%[1]。Milgrom等通过超声波检查发现,40岁以后肩袖损伤发生率显著增加,70岁时肩袖损伤者占50%,80岁以上者占80%[2]。随着临床MRI检查的普及,临床中肩袖损伤的诊断率越来越高。肩袖损伤的临床表现差别很大,多表现为夜间疼痛[3]。严重影响和困扰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本研究通过治疗组(小针刀治疗)和对照组(理疗)的对比来进行分析小针刀治疗肩袖损伤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全部病例均为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在大连港医院骨科门诊诊断为肩袖损伤,并符合以上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的患者40例。病因均为慢性撞击,无急性创伤。均运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每组选取病例各20例,其中治疗组(小针刀治疗)患者20例,男12例、女8例;对照组(理疗)患者20例,男7例、女13例。平均年龄:治疗组59岁、对照组60岁。平均病程2.5个月。各组病例无脱落。治疗组患肩VAS评分(6.50±1.19)分,Harrman评估(27.30±2.40)分;对照组患肩VAS评分(6.40±1.14)分,Harrman评估(27.55±2.74)分。

1.2 选择标准:纳入标准:①肩痛伴关节功能障碍。②病程在1个月以上。③肩袖损伤MRI分级为1、2级。排除标准:①肩袖损伤MRI分级3级。②颈椎病等其他导致肩部症状的疾病。

1.3 治疗方法。治疗组:患者端坐位,患肩常规消毒,第1针松解喙突顶点的1/3:针体与皮肤垂直,针刀口线与肱骨长轴一致,进针直达喙突顶点外1/3骨面,纵疏横剥1针,范围不超过0.5 cm。第2针松解小结节,针体与皮肤垂直,针刀口线与肱骨长轴一致,进针直达肱骨小结节骨面,纵疏横剥1针,范围不超过0.5 cm。第3针松解肱骨大结节顶部冈上肌止点,针刀口线与冈上肌肌纤维方向一致,针体与皮肤呈90度,进针直达肱骨大结节顶部骨面,在此纵疏横剥1针,范围不超过0.5 cm。第4针松解肩峰下滑囊,肩外侧肩峰外侧缘定位,针刀口线与上肢纵轴方向一致,经皮肤、三角肌,针下有阻力感时即达囊壁,穿破囊壁,阻力感消失,纵疏横剥1针。不留针,术后注意保暖,保持进针点干燥,每7天治疗1次,治疗2次为1个疗程。患肢体避免持物及剧烈活动。对照组:由本院理疗科行中频脉冲治疗(型号ZP-100CP,频率5 KH,电极贴贴到患肩痛点,治疗20 min)、低频脉冲电治疗(型号PHENIX USB4,频率100 KH,电极贴贴到患肩痛点,治疗20 min)。每天1次,14 d为1个疗程。

1.4 疗效评价:两组治疗前后的VAS评分;两组治疗前后的Harrman肩袖功能评分。疗效评定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制定评价标准[4],①治愈:肩部疼痛消失,肩关节活动功能正常或基本正常;②显效:肩部疼痛程度明显减轻,肩关节活动功能明显改善;③有效:肩部疼痛减轻,肩关节活动功能有改善;④无效:肩部疼痛及活动功能均无任何改善。

2 结 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的VAS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的VAS评分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表1)。两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的Harrman肩袖功能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的Harrman肩袖功能评分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表2)。两组疗效显效率和总体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表3)。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s)

注:治疗组其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t=6.32,P=0.00<0.05,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其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t=3.11,P=0.00<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比较,t=3.25,P=0.00<0.05,有统计学意义。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20 6.50±1.19 1.12±0.78对照组 20 6.40±1.14 3.30±0.73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arrman肩袖功能评估(分,±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arrman肩袖功能评估(分,±s)

注:治疗组其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t=25.33,P=0.00<0.05,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其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t=3.85,P=0.01<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比较,t=8.53,P=0.00<0.05,有统计学意义。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20 27.30±2.40 41.35±2.90对照组 20 27.55±2.74 29.50±3.67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治疗效果比较[n(%)]

3 讨 论

肩袖又称旋转袖,由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肩胛下肌组成的一组肌腱复合体。肩袖的作用是支持和稳定肩肱关节[5]。目前临床上肩袖损伤的病因考虑主要为急性创伤及慢性撞击[6]。临床中肩袖损伤MRI分为四级[7]:0级:肩袖形态表现正常,信号均匀一致且为低信号。1级:肩袖形态表现正常,但信号表现异常,均匀一致的低信号中出现短线样或弥漫性高信号影。2级:肩袖形态表现异常,肌腱较正常变薄,信号呈高信号改变。3级:肩袖低信号影中断,或低信号被高信号影所取代并可累及肌腱全层,或出现肌腱回缩表现。肩袖损伤的治疗,当肩MRI提示为3级的肩袖损伤时,建议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主要包括开放手术、关节镜辅助的开放手术以及全关节镜下手术[8]。当肩MRI提示为1、2级的肩袖损伤时一般采取保守治疗。本研究中的肩袖损伤患者的MRI分级均为1、2级,我们分别采用理疗和小针刀治疗两种方法,并进行疗效对比分析。

在我们的研究观察中发现理疗和小针刀治疗对肩袖损伤患者的疼痛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但是小针刀治疗对肩袖损伤患者的疼痛缓解程度明显优于理疗组。在肩关节功能改善方面,理疗组的治疗效果不甚理想;而小针刀治组Harrman(27.3±2.40)分改善为术后的(41.35±2.90),肩关节功能改善明显。在肩部疗效评定方面,治疗组患者显效率20%、总体有效率95%,对照组显效率0%、总体有效率80%,说明小针刀治疗的疗效明显优于理疗疗效。

小针刀作为针灸衍生出的一种新型特色疗法,既吸收了传统针灸的精髓,又运用了西医学的解剖、生理、病理知识以及生物力学原理,以针灸的刺法刺入人体,在体内起到针刺和手术刀的双重治疗作用,具有疗效显著、损伤轻微、痛苦小、价格低廉、操作简便等优点[9]。小针刀治疗肩袖损伤在临床中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临床中我们根据朱汉章教授的动态平衡理疗来指导治疗肩袖损伤。朱汉章教授认动态平衡是引起慢性软组织损伤的根本病因,小针刀可以通过切开瘢痕、分离粘连与挛缩、疏通堵塞,从而恢复动态平衡,恢复力平衡,使疾病得以治愈[10]。本研究中使用小针刀对冈上肌、肩胛下肌的止点及肩峰下滑囊进行松解。通过切断少量过于紧张的肌腱纤维,松解肌腱与骨组织之间的异常附着。还通过切割无菌性炎症的软组织,切开筋膜,减轻过大的内应力,恢复正常的力平衡状态和改善局部微循环。从而缓解了肩袖损伤引起的疼痛和改善了肩关节的功能。

本研究治疗组虽然疗效明确,但是仍有1例患者治疗效果不满意,分析原因为患者治疗后没有遵医嘱休息,劳累致使肩关节症状反弹。我们通过该病例进行反思,虽然通过治疗我们能缓解患者的肩部疼痛和改善患者的肩部功能,但是患者肩袖损伤的根本病因未得以解决,所以目前我们临床治疗的肩袖损伤患者,需要肩部肩颈腕吊带悬吊制动3周,3周后再循序渐进的指导患者进行肩关节功能锻炼,切勿短时间内盲目的追求肩关节的活动度,以免造成肩袖的二次损伤。

综上所述,本研究结果显示小针刀治疗肩袖损伤能减轻肩关节疼痛和改善肩关节功能,且疗效优于理疗组,结果令人满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小针刀肩袖理疗
肩袖肌群训练联合电针对肩袖损伤的疗效
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后联合针灸治疗肩袖撕裂的效果分析
juliArt觉亚头皮理疗中心
肌内效贴:无毒无害理疗产品引发关注
厉害了,我的小针刀
小针刀疗法在病理性疼痛中的研究进展
小针刀联合注射曲安奈德治疗老年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疗效评价
让学生试刀的教授
影响关节镜术后肩袖愈合因素研究进展
石墨烯理疗U型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