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对子宫全切患者术后膀胱功能恢复的作用分析

2019-08-22 01:22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21期
关键词:尿量尿潴留预见性

王 翠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妇科一病房,山东 济南 250000)

临床开展子宫全切术需对患者输尿管以及膀胱执行游离,极易导致患者泌尿系统的平滑肌出现损伤,从而导致其膀胱功能发生障碍[1]。以往临床开展的常规护理干预对患者术后膀胱功能康复效果较差,因此随着护理措施的不断推行,临床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改善患者术后膀胱功能恢复具有显著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及80例患者家属知情后开展研究,随机将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我院80例子宫全切患者分为实验组(40例)、对照组(40例)。实验组:年龄40~64岁,平均年龄为(53.49±2.37)岁;对照组:年龄42~65岁,平均年龄为(53.52±2.39)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性,P>0.05。纳入标准:①均符合《子宫肌瘤诊断》中[2]诊断标准;②经过B超检查确诊者;③配合本次研究、临床资料健全者。排除标准:①盆底肌功能障碍者;②存在膀胱手术史者;③认知功能异常、精神障碍者。

1.2 方法: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术前指导患者进行常规检查,给予术前工作进行全面准备,给予患者制定饮食模式,告知患者早期康复锻炼对病情恢复的作用[3]。实验组接受预见性护理,主要方式分为以下4点:①护理人员需主动与患者交流,从而了解患者自身性格特点以及心理状态,全面讲解相关手术治疗措施以及相关流程注意事项;②指导患者进行盆底肌肉功能训练,采取排尿中断、缩肛等训练措施,采取仰卧位置,辅助患者收缩肛门方式[3];③术后训练患者放尿,根据患者膀胱充盈情况延长放尿时间,当其存在尿意,可适当延长30分钟左右后告知患者放尿,随后将其尿管夹闭[4];④为了全面促进患者膀胱排尿反射情况的恢复,护理工作人员需给予患者定期更换尿袋,保持其会阴部的卫生情况。

1.3 评价标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尿潴留发生情况、平均膀胱残余尿量、护理前后负面情绪。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术后尿潴留发生情况用计数资料进行描述,采用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平均膀胱残余尿量、护理前后负面情绪用计量资料进行描述,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时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术后尿潴留发生情况比较:实验组术后尿潴留发生1例(2.50%),对照组发生9例(22.50%),数据对比χ2=7.3143,P=0.0068,实验组术后尿潴留发生率2.50%低于对照组22.50%,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

2.2 两组患者平均膀胱残余尿量比较:实验组平均膀胱残余尿量(52.67±7.36)mL,对照组平均膀胱残余尿量(89.67±11.26)mL,数据对比t值为17.3957,P值为0.0000,两组平均膀胱残余尿量对比存在明显差距(P<0.05)。

2.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负面情绪对比:护理前两组负面情绪评分比较无统计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后焦虑评分与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前后负面情绪比较(分,±s)

表1 两组护理前后负面情绪比较(分,±s)

?

3 讨 论

在妇科当中最常见的一种手术就是子宫全切,该种手术执行过程当中的游离操作极易导致患者神经组织受损,从而发生排尿不通畅情况,对其预后康复具有严重影响[6]。临床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主要是根据患者实际症状进行全面评估,综合多种因素,对其可能存在的异常情况进行全面预测,从而全面降低临床不良事件情况。另外很多患者对于手术治疗均会出现严重负面情绪,导致其治疗配合度较差,对术后康复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开展预见性护理干预,对其不良情绪等具有显著临床效果[7]。

综上所述,针对子宫全切患者给予开展预见性护理干预,可全面促进患者术后膀胱功能恢复,降低其尿潴留发生情况,其临床负面情绪也具有明显改善,可广泛推广运用。

猜你喜欢
尿量尿潴留预见性
针灸治疗产后尿潴留的临床诊疗特点分析
针灸治疗产后尿潴留的研究进展
预见性护理程序在老年痴呆护理中的应用及满意度评价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预见性护理在上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
预见性护理对颈椎术后患者并发症的预防效果观察
老年男性夜尿增多的诊治
右美托咪定对颌面外科手术患者全身麻醉恢复和尿量的影响
针刺治疗术后尿潴留6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