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在动脉硬化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19-08-26 13:10张娇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16期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应用效果

张娇

摘要目的: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动脉硬化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与价值。方法: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动脉硬化患者9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传统护理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子予针对性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护理结束后并发症发生的情况,判断护理的实际应用效果。结果: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可以促进患者的预后恢复,在减少并发症的同时规范患者的行为活动,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价值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 临床护理路径;动脉硬化;应用效果

动脉硬化作为动脉的非炎症性病变,可导致动脉管壁变厚、失去弹性。多发群体为中老年男性,病因一般包括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早期患者症状不明显,而中期动脉硬化患者通常表现出心悸、胸闷等症状。由于该疾病会引发一系列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所以临床上十分注重患者的治疗和护理工作。本文将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预后所发挥的作用,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动脉硬化患者96例。①纳入标准:患者均符合动脉硬化的临床诊断标准,病程1~5年。且本次研究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展开,告知患者和家属相关信息,签署自愿知情同意书。②排除标准:患者伴有严重的免疫系统疾病或精神疾病、孕产妇、传染性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观察组男28例,女20例,年龄42~78岁,平均(62.0±2.6)岁。对照组男30例,女18例,年龄45~77岁,平均(62.3±3.0)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①对照组采取常规传统护理模式,即对患者采取健康教育、指导用药、饮食指导、运动护理等。②观察组患者行针对性临床护理模式,护理人员在患者人院时即对患者的资料进行整体分析与评估,并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健康与心理护理。在诊断结束后,制定严格的护理模式,按照临床路径表的标准化护理流程,从患者入院起直到出院都能接受良好的治疗护理。护理过程中需对患者动脉硬化可能引起的并发症进行护理,将其发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另外,还应该采取学科式整体护理模式,在临床护理实施的过程中,整个护理过程都能按照流程进行合理控制,提升护理效果,制定最佳的治疗护理方案。

观察指标:比较护理结束后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的情况,包括心律失常、心绞痛、顽固性高血压3项指标,统计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组出现心律失常1例,顽固性高血压1例。对照组出现心律失常2例,心绞痛3例,顽固性高血压3例。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6.7%,高于观察组的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讨论

动脉硬化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高血压、高血脂、吸烟,而一些其他因素,诸如糖尿病等也会导致动脉硬化。从营养学的角度分析,饮食产生的风险程度同样较高,如患者血液中含有过多胆固醇,则发生冠状动脉硬化与心血管病的风险较高。近年来动脉硬化的发病率有着逐渐升高的趋势,且患者的发病年龄正在不断地变小。分析原因可能与人们的饮食与不良生活习惯有关。以现代人群常见的高血压疾病为例,高压血流对动脉壁的长期冲击会引起动脉内膜机械性损伤,造成血脂在动脉壁区域出现沉积,脂肪斑块会导致动脉硬化狭窄的出现"。而高脂血症患者血液中的脂肪含量较高,血管内壁形成的斑块同样会导致动脉硬化狭窄。本次研究中以男性患者居多,原因可能是某些男性患者具有吸烟史,尼古丁与一氧化碳的摄人损伤动脉内壁,引起血流量降低等。从这些方面的原因来看,无论是哪种致病因素,最终结果都是因为机体的内部区域胆固醇紊乱而诱发的动脉硬化。通过超声检查、放射性核素检查、X线检查等方式,都可以判断出病变的区域和范围,确定外科治疗与护理的适应证。

从本次研究的数据结果来看,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采取的针对性临床护理路径起到了关键作用。传统护理方案针对疾病本身进行护理,各项目都需要一个相对明确的护理方案来进行支持,在患者住院期间按照目标要求进行护理。护理人员应该有针对性、预见性地展开临床护理工作,配合主治医生的医嘱来进行。例如查房、生命体征监测、活动规范等,减少患者在住院期间的不正确行为。但考虑到护理过程过多关注疾病本身,未从患者与临床的角度进行,很可能影响到患者的预后和恢复。

临床护理路径的制定是综合多学科医学知识的过程,这些学科包括临床、护理、药学等多个方面。临床护理路径的重点在于以疾病诊断的结果来展开护理。以动脉硬化来看,诊断依据可以通过动脉硬化症状或脑部弥漫性损害症状来进行,结合西医的诊断标准,统计患者血清中的胆固醇含量,排除其他脑部疾病可能性,确诊为动脉硬化。在患者人院时,医护人员要对患者进行人院护理评估,让患者了解住院时的注意事项与治疗注意事项,通过健康教育来让患者掌握疾病知识,如安全问题、饮食、用药等,了解治疗手段与检查的意义和结果B。之后,做好心理护理,和患者、家属进行交流沟通,让其了解治疗准备的内容和要求,结合患者的病情动态进行评估,做好护理记录。当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除去基础的疾病常规护理外,还应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工作。动脉硬化患者在恢复期间应该注重饮食的控制,对油炸食品、腌制食品等高脂肪食品禁止摄人,防止影响病情鬥。如果在临床执行过程中患者不能按要求进行,需要护理人员严格按制度制定,减少不良行为的出现”。总体来看,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符合以以为本的理念,针对不同患者的特征展开特异性的临床护理,成为整体的跨学科护理模式。患者在恢复过程中不仅改善了病情,也能了解一定的医疗知识与疾病知识,掌握疾病产生的原因,认识复查、复诊工作的重要性。出院前,护理人员对患者嘱咐相关注意事项,包括用药指导、功能锻炼等,然后预留患者联系方式以做好回访工作问。

综上所述,临床护理路径可以促进患者的预后恢复,在减少并发症发生的同时规范患者的行为活动,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价值与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江桂林,孙晓敏,陈玲,等.临床护理路径在COPD急牲加重期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西部中医药,2012,25(1):86-87.

[2]马静,乔军,麻玉秀,等健康教育路径对高龄住院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14(12):26-27.

[3]张艳娣,谢玉,朱俐俐,等.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29):3293-3294.

[4]曹杰.临床护理路径在危重心血管病急救护理中的应用体会[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4(11):132-133.

[5]谭芊芊,周金细,黄雪芳,等.临床护理路径在缺血性脑血管介人治疗中的效果评价[J]右江医學,2014,42(6):693-696.

[6]韦佩莹,赵之香.临床护理路径在心血管介人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2(11):13-14.

猜你喜欢
临床护理路径应用效果
临床护理路径在子宫肌瘤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临床护理路径在开颅手术患者术后健康宣教中的应用
手术中个性化心理护理在原发性青光眼患者中的应用
健脾扶正汤在晚期胃癌治疗中的应用
化疗联合CIK细胞治疗卵巢癌的临床观察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四肢创伤复杂创面的临床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