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控管理中的障碍及完善对策

2019-08-27 20:50吴兴莲
管理学家 2019年6期
关键词:考核内部控制对策

吴兴莲

[摘 要]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企业的内控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十分重要,许多企业开始重视内控管理问题。然而,许多企业在内部控制中问题突出,比如组织设定目标不当,业绩压力导致内控失控,企业内控体系不完善,内控运行机制失灵等,影响着企业进一步发展。文章对企业内部管理中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完善内部控制的相关策略,以期能够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 企业 内部控制 考核 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志码:A

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企业要想求得更大发展,必须充分重视并发挥内控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然而,许多企业在内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较多,对企业发展造成很大阻碍,为此,进行企业内控管理探讨,完善企业的内控管理对于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内部控制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企业需要面对更加激烈的国内外环境,这给企业发展带来严峻考验,因此,企业加强内部控制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内部控制能够协调企业各项运营活动,使之保持统一。在企业运营管理中,企业的各个运营环节彼此独立,性质各不相同,为了保证各个环节协调一致,必须通过统一的内控制度和内控运行机制增加对各部门行为的统一控制,从而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其次,完善的内部控制能够提升企业的运行效率。企业是一个独立核算的经济体,企业发展的目的是最大化追求经济效益。企业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并不断进行运行机制的完善,提升内控制度的有效性,从而促进企业运行效率的提高,维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为企业发展增加了经济效益。最后,健全的内部控制能够强化企业内部监督。由于企业内部部门分散,职责不一,通过内部控制能够增强企业的内部约束,形成良好的内部监督机制,发现企业运营管理上的漏洞,从而加强防范,提升企业内部监督的执行力,防范企业风险的发生[1]。

二、限制内控发展的障碍

(一)组织设定的目标不适当

合适的目标可以为员工指明工作方向,对员工具有吸引力,使员工能够通过努力完成目标,对员工产生激励作用。在一些企业的内部管理中,目标设定不合理,有的目标较高,有的目标过低,导致目标的设定缺乏执行意义。一些企业目标设定动机不纯,不希望执行激励措施,有意将目标设定过高,因此员工实际上能够完成的可能性较小,完成难度大。从而使内控的作用难以发挥。

(二)业绩压力导致逾越内控规定

现阶段,企业竞争压力加大,为了加快企业发展,许多企业制定较高的发展目标,导致任务难以完成。一些企业管理层为了显示出良好的业绩,在财务上进行违规操作,比如通过财务造假方式,粉饰业绩,虚增盈收、少报支出,从而使企业的利润虚增,欺骗投资者,而在内部控制弱化的情况下,难以被外界发现。

(三)管理层、其他员工和第三方串通规避控制

在企业管理中,由于受到利益驱动的影响,部分管理层和特殊岗位员工为了自身利益,做出有损企业发展的行为,比如通过与第三方串通方式规避内部控制,实现个人目的。

(四)内部控制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

在企业管理中,一些企业没有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内部控制设计,有的照抄照搬其他企业的内控管理制度,导致内部控制不全面、不合理,内部控制制度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从而不能保证内部控制执行的有效性。

(五)管理层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

一些企业的内部控制针对性很强,针对的不是企业的全部员工,包括企业的各级管理人员,而仅针对企业员工,因此存在较大局限,在内部控制上存在对“民”不对“官”的问题,内部控制只为强化员工控制,而不是体现为企业的整体利益,特别是将一些高级管理人员和关键核心岗位人员“排除”在外,导致内部控制在执行上存在很大漏洞,难以发挥其监督作用[2]。

三、加强内部控制的措施与建议

(一)增强内部控制意识

对于企业管理来说,管理人员和员工的内控意识的高低决定着企业内部风险的防范质量和水平,为此,在企业管理中要强化全体员工的内部控制意识,促进内控管理的落实。首先,企业管理层要提高内部管理理念,增强内控意识,高度重视内部控制工作,同时,要率先垂范,不能将管理层排除在内部控制之外,内部控制要做到一视同仁,保持制度及执行过程的公平性,使内部控制发挥效率。其次,要在企业内部加强内部控制管理理念的学习推广,让全体员工认识到内部控制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企业管理层要带头学习内部控制相关理论及业务知识,提升内部控制水平,在广大员工中做出表率。同时,引导全体员工自觉遵守并维护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促进企业内部管理的规范化。

(二)健全内部控制体系

企业必须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做好内部控制体系设计,并根据业务发展的需要对内部控制体系不断完善,必须将企业的发展目标与现有的管理部门进一步梳理,建立与企业发展相符合的内部控制体系。一是要按照部门分工建立部门及岗位责任制度,明确各个崗位责任,使企业运行高效。二是建立企业内部控制执行机制,加强内部控制执行过程监督,保证企业内部控制执行到位。同时,不断根据执行情况对内部控制进行调整,堵塞管理漏洞,防范内部控制风险。三是建立与企业管理相符的内部审计监督机制,加强对企业内部各个环节的全程监督,从而进一步做好企业内部风险控制。

(三)设定合理的目标

企业管理层和员工都有个人利益的需求,为了保证企业目标与员工的需求一致,必须根据企业实际设定合理的目标,从而保证企业发展目标能够得到有效落实。一是保证设定的目标具有科学性,在执行过程中比较合理。企业目标的制定必须有充分的科学依据,能够对企业发展具有引领作用,为企业发展指明方向。二是设定的目标必须具体量化。为了实现企业目标,必须将之进行细化分解,落实到各个责任单位,并进一步细化到相关责任人,从而保证目标能够兑现。这就要求企业制定的目标具体可行,经过各方努力能够实现,这样的目标才有意义。三是设定的目标要保持相对固定,不能因为某个部门或者某个岗位超额完成或者没有完成的情况出现时,随意调整设定的目标[3]。

(四)建立科学的考核激励机制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科学的激励机制能够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促进员工潜能的发挥,从而为企业发展增添动力。在企业管理中,要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必须灵活运用好激励政策,建立科学的考核激励机制,促进企业各项目标的完成,让激励机制在企业内控管理中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一是激励机制要与企业的目标管理相结合,通过激励机制盘活企业的内控管理,为企业发展增添活力。二是激励机制要与岗位职责相结合,通过激励作用将岗位职责权利保持相对一致,促进企业目标的实现。三是要加强激励机制与考核管理的有效监督,由于企业内部不同层面的需求不一,需要内部加强激励机制与考核管理的有效监督,防止某些人员利用管理漏洞谋取个人利益,在没有完成考核目标的情况下享受激励政策,或者采取弄虚作假的方式获取激励兑现。

(五)增强全体员工内部控制执行力

员工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的发展必须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在企业管理中,必须增强全体员工内部控制执行力。一是建立规范化的内部控制执行体系,组建以企业负责人为首的内部控制执行机构,加强企业的内控管理。二是做好员工的选拔任用,将一批年轻有为的优秀人员选拔到各部门和关键岗位,加大内部控制与执行力度。三是组织内部岗位交流,特别是一些关键岗位、核心部门,要建立轮岗制度,通过轮岗防止员工岗位怠惰和岗位风险发生。

四、结论

内部控制是企业顺利发展的重要保证,企业必须高度重视内部控制工作,根据实际情况做好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并在执行过程中不断完善和优化,为此,需要设定好内控目标,建立和执行科学的考核激励机制,进一步加大内部控制管理力度,保证企业发展有序进行。

参考文献:

[1]李琛.企业内控管理机制改革对策分析[J].财会学习, 2016(20):237- 238.

[2]郑美琴.企业内控机制建设与风险防范[J].财会学习, 2017(17):239+241.

[3]刘瑜.论国企内控制度执行力存在的问题分析及改进措施[J].财经界,2018(12):100- 101.

猜你喜欢
考核内部控制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恩施市 “四变”树考核新风
360度考核的自我校正机制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我国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及建议
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制造企业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内部控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