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制教育硕士实践育人的有效实施

2019-08-27 03:41关欣韩东伯
青年与社会 2019年24期
关键词:基地建设实践育人

关欣 韩东伯

摘 要:全日制教育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应国家对高技能人才需求而生,发展至今,规模不断扩大,质量逐步提升,实践育人工作是其培养目标落实的重中之重,虽然成效显著,但依旧存在许多问题。文章分析了实践育人工作现存的普遍问题,提出了L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实践育人工作有效开展的机制和模式。

关键词:全日制教育硕士;实践育人;基地建设

在全国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2017年发布的《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环节被确定为8学分,原则上不少于1年,到中小学进行实践活动的时间不少于半年(尽可能采取定岗实践的方式)。全日制教育硕士有接近一年的时间都处于实践环节中,其职业认同、从师职业道德会在这一阶段逐渐落实,学科知识、专业技能训练等也在这一阶段有较大提升,且实践的成效直接影響就业。所以实践育人工作是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的重中之重。

一、全日制教育硕士实践育人现存问题

各培养单位建立了相当数量的校外实践基地,实践育人实施日趋完善,成效显著,但随着培养规模逐年扩大,培养目标逐渐提高,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的。

(一)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渠道不能满足实习生需求

实习生所处环境和身份的变化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困难[1]。实习生“准教师”的身份使其面临更多问题,比如岗位适应能力、同事关系、职业认同以及日常生活等方面,其复合角色受到基地环境影响较大。目前,可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师、辅导员、校外兼职导师等,在实践期间大多是没有会面的,很难捕捉到学生的需求和心理变化。很多高校实习生进入基地后管理松散,其政治理论学习很难保证,而新角色带来的爱岗敬业、职业道德、无私奉献、团队协作等方面的教育也多有赖于基地。但校外兼职导师队伍建设目前显然不成体系,很多实践基地对于实习生教育本身存在“负担”认识,故也很难像校内导师和辅导员那样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实践基地建设难度大

呈现出实践周期不够、实习生缺乏科学有效指导、实践培养相关规范不成熟、督导保障不够等问题。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高校、教育行业之间未能形成广泛、深刻的合作关系,且缺乏经费等保障,基础教育学校动力略显不足,情感上的维系较多[2]。这种略显脆弱的合作关系无法满足教育硕士的实践育人需求。

(三)教育硕士导师队伍现状还不能满足需求

校内导师队伍中学术型教师占相当的比例,缺乏基础教育教学、管理研究和实践经历[3]。导师参与一线调查研究不够深入,对研究生的指导不充分。这都容易导致教育硕士培养目标的偏离。校外导师往往采用临时聘用,且缺乏明晰的职责,难以充分调动,作用有限。

(四)各实践环节衔接不够,针对性不强

教学见习、微格教学、调研学习、公开课活动无法按照培养方案执行,校内实践环节大打折扣,没给接下来的校外实践环节做好铺垫,使得实习生无法很快适应实践基地要求,给整体实践育人的实施带来障碍。

二、L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实践育人开展情况

L大学是全国第一批教育硕士培养试点学校,自1997年开始招生,为社会累计输送1200余名毕业生。经过多年的探索,L大学在教育硕士实践育人方式、内容和机制方面总结了很多经验。

(一)制度和管理保障

L大学出台了《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专业实践管理办法》《全日制教育硕士教育实践实施办法》《全日制教育硕士实践基地领导小组工作细则》《全日制教育硕士实践基地实践督导工作细则》以及《关于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教育实践指导费的说明》等适用性强的办法和规定。

实践环节的实施采取学校——二级学院——实践基地三级管理模式。研究生院负责组织、协调,各二级培养单位成立实践工作领导小组,学校成立实践督导组作为三者桥梁。

(二)实践基地和导师队伍建设

L大学现有幼儿园、小学、中学及职业中专等各类型基地30多个,其中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熊岳高级中学、盘山县高级中学和大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高级中学先后被评为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盘锦市第二高级中学、盖州市第一高级中学获批辽宁省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每年,用于实践育人的经费占学费的20%。

L大学为实践基地兼职导师颁发聘书,支付一定的酬劳,并利用现有的教育科研资源,为其提供培训、交流和深造的机会。邀请优秀导师来校授课,作报告,担当比赛评委等,在情感、物质和更高需求上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另外,学校鼓励实习生与基地导师共享实践期间相关成果。实习生到基地第一天,基地便组织“拜师仪式”,使兼职导师和实习生情感更加融合,促进日后实践育人工作的开展。

(三)思想政治教育与督导工作

实践环节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直接影响实习质量和安全稳定。实习前,研究生院会安排全体督导和实习生见面,并召开实习动员会,交代实习流程和注意事项,提醒实习生尽快融入实践环境,珍惜难得的实习机会。实习中,实践领导小组会组织更大规模的走访、座谈、听课等活动,成员由校内导师、辅导员、实践督导和研究生院相关人员构成,目前基本实现了每年走访基地全覆盖,座谈涉及全部实习生。各实践基地日常管理由督导负责,每周到实践基地检查实践工作,听课,听取基地对于实习生的反馈,对于实习生思想动态、学习生活以及就业意向等方面给予充分关注和指导。

督导组全面、深入的参与实践可以消除实践实施中培养目标落实的偏差,避免了实习生盲从习得,职业倦怠或迷茫,保证了实践效果,帮助他们找到满意工作,同时也能更有效的与基地一道进行实习生管理。

(四)其他实践环节相辅相成

为落实培养方案要求,L大学聘请区域内著名教师及教育研究机构的专家走进高校课堂为教育硕士授课,开设《基础教育改革研究》、《中小学学校与班级管理》等实践性强、案例丰富的课程。研究生院会在第二学期组织系列讲座,围绕从师职业素养和技能、班主任工作、论文选题及写作等。这对研究生的职业定位的强化和一线教育教学现状的了解非常有益,使其对接下来的校外实践有所期待,有所指向。L大学鼓励研究生实习期间参加各类教学技能竞赛及创新实践活动,以检验并提升创新实践和从业技能。

(五)实践总结、评优和评价

在实践结束后,教育硕士除上交《见习记录本》《专业实践考核表》《听课记录本》《班主任实践工作记录本》等,还需撰写不少于3000字的总结报告。实践领导小组据此对实践进行评优奖励。L大学一般在第四学期初组织“教学技能大赛”,至此,完成全日制教育硕士实践工作的质量检验和展示。并将整个实践过程凝練成《L大学研究生——教育硕士专刊》。

三、结语

L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实践育人的有效实施在于管理机制、基地建设、导师队伍建设、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而育人的难点在于激发高校之外协作主体的参与和联动。区域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基础教育学校、职业技术学校与高校合作的诉求是有的,一方面可以解决其“结构性师资短缺”问题,一方面可以促进教师“终身学习”的实施,在教育资源短缺、教育力量薄弱的区域,这种诉求就越强烈。

根据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2019年的专业学位教育质量分析报告,在L大学“参加实践/实践教学对学习或工作的重要程度”中,96.26%认为非常重要或重要;在“参加过得实践/实践教学的满意程度”中,94.65%认为非常满意或满意;在“是否愿意向别人推荐所攻读的专业学位”中,94.65%认为非常愿意或愿意;在“目前从事的工作与攻读的专业学位相关性”中,71.21%认为相关性很强;在“实践教学质量”指标上,L大学位于61家参评单位的前10;在“对该校研究生教育的总体满意度”来看,96.43%认为非常满意或满意;在“所在单位是否愿意继续招聘该校该专业的毕业生”中,96.43认为非常愿意或愿意。这些数据反映出L大学实践育人在增强专业和职业认同、促进就业和社会影响等方面的成效显著。

当然,在实践育人工作上,L大学还有继续推进的空间。比如,加强实习生教学和管理团队协作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基地甚至是教育主管部门参与实践育人工作,使其稳定且深入,并且能促进就业工作。

参考文献

[1] 杨建,邓满,罗炜.重视高职顶岗实践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0,19(04):56-58.

[2] 梁传杰,吴晶晶.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历程回顾与前瞻[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4,6(03):26.

[3] 李子江.我国教育硕士培养的学术化倾向及改革对策[J],高等教育研究,2010,31(05):64-65.

作者简介:关欣(1986- ),男,辽宁抚顺人,现任辽宁师范大学数学学院辅导员,研究方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实践管理。

猜你喜欢
基地建设实践育人
地方财经类高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现状及路径研究
基于实践育人理念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探究
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共青团在地方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中的作用分析
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的改革与创新
搭建实践育人平台,构建大学生党员服务社会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