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德育教育与服务学习研究

2019-08-27 03:41杨敏
青年与社会 2019年24期
关键词:服务学习高校创新

摘 要:当前,素质教育深入发展,在此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德育教育工作显得更加重要,这对于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服务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德育方法,强调了服务和学习的融合,讲究将学生作为服务主体,强化理论和实践联系,将这一学习模式应用到高校思政教育实践中,对于促进高校志愿服务实践研究发展,推动德育教学创新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主要介绍了服务学习的基本内涵,探究高校思政课程引入服务学习的必要性,并探究高校思政德育教育和服务学习有效融合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思政德育教育;服务学习;创新;融合

目前,高校思政德育教育工作虽然一直在开展中,但是实际取得的德育教育质量却不理想。在实际的高校思政德育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也比较突出,通过引入服务学习的概念和模式,能够进一步创新高校思政德育教育工作,为推动高校思政德育教育工作创新和发展提供新途径和新思路。

一、服务学习的内涵

服务学习实际上是通过将服务和学习练习起来进行教学的一种模式。学生参与的一切对知识、能力、品德等产生影响的活动都可以称为“服务学习”。但是实际上,服务学习更加强调服务和系统化的学习练习,注重学生品格完善,注重提升学生技能以及能力,服务和学习同样重要。

二、高校思政德育教育中引入服务学习的必要性

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至关重要,但是在实际的思政德育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要实现高校思政教育的质量提升,还需要积极强化思政德育教育工作创新。现阶段,思政德育教育工作更加强调实践的重要性,这种实践教育模式能够让学生更好的体验社会生活,提升公民意识和责任感,这种教学模式也成为当前高校思政德育的有效形式之一。而服务学习就是强调了实践参与的重要性,强调思政教育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就高校的服务学习模式应用来看,引入这一思政德育教育模式符合高校教育社会职能实现的需要。此外,高校思政教育的服务学习模式应用,是高校面对当前思政教育工作中多重挑战的需要,开展服务学习,对于提升学生的道德思维以及道德践行能力具有重要作用。高校强调要强化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开展服务学习就是提升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有效举措。

三、高校思政德育教育与服务学习有效融合的对策

(一)提升思政德育重视度,切实强化服务学习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大事。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对进一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及相关文件精神,大力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从目标、内容、载体、路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全面部署。在此背景下,高校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龙头,讲授好、宣传好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坚定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理想。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实现全员育人。建立和完善课程思政体系,让学生真正喜欢思政课,并且得到收获与启发。要注重思政德育创新教育形式,强化服务学习模式应用,运用实践育人、网络育人、课程育人、文化育人等多种方法增强育人效果,强化思政课程的服务学习效能。

为促进高校提升思政德育工作的重视度,相关高校要切实加强学习,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进行学习,强化实践教育活动开展,提升水平锻炼能力。要加快完善制度,建立规范的工作制度,确保工作有章可循、依规公平。通过多举措强化思政德育工作,打造品牌,结合工作实际与学生特点,凝练特色,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学生工作品牌。

(二)开展多样化思政实践活动,打造优质服务学习氛围

在目前的教育环境下,高职院校要继续总结提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实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把握学生思想特点和发展需求,不断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新内容、新形式,努力打造校院两级活动品牌,激活思政工作内生动力,大力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质量。

对此,高校要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政德育实践活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服务学习氛围,真正將服务学习融入到思政课程教学中。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普法宣传、义务支教、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访等多种形式,让大学生真正做到参与社会、了解基层,真正做到磨炼品质、增强意志,充分发扬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的精神,深入基层,投身实践。这种课程实践教学真正做到了将思政理论课知识应用于实践,提升青年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主题学习实践活动是高校全面推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重要举措,是学校推动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政课建设深度融合的有效方法。相关实践思政德育活动的开展,要紧密结合高校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重点难点问题,紧密围绕学生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理论困惑和实践难题,引导高校广大学生能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切实增强高校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获得感。

(三)强化信息化教学应用,提升服务学习实践水平

现阶段,“互联网+大学思政课”已经是高校思政教学的热门话题,如何让传统课程在网络空间"活"起来成为了教学研究聚焦的重点。相关高校要积极响应,推动思政课程的信息化建设,注重完善信息化教学基础建设,优化信息化教学资源引进和管理,为思政德育工作提供可靠的信息化教学支持,通过服务学习模式应用,高校还可以通过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方式激励思政教师广泛应用多媒体手段、注重信息化建设、创建网上思政课堂、开辟网络思政教学资源库等方面强化课程实践教学工作开展。相关思政课程教师要强化相关技术的学习和应用,在实践教学中注重信息化教学创新和实践应用,尝试借助泛雅网络教学平台和“学习通”APP系统的教学功能和操作方法,在今后的思政课信息化教学实践中可以实现课程资源建设、资源检索与管理、课程单元测试、课堂考勤管理、线上线下互动教学等一站式教学。积极推进思政课信息化教学改革新思路落实,进一步提升思政德育教育的技术应用能力、信息获取能力和信息传递能力,通过有效的信息化技术应用,创新思政德育教育工作,为学生提供服务学习的信息化支持。

(四)强化思政师资队伍培养,切实提升服务学习实践质量

在目前高校课程改革背景下,高校要迎合素质教育的需要,必须坚持把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办好思政课的关键,通过加大高校思政课教师配备、加强思政课教学研究机构建设和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培训等一系列有效措施,选优配强专兼职思政课教师,推动形成一支专职为主、专兼结合、素质优良的工作力量。高校只有围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重要讲话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确保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各项任务落实,进一步建立健全人员配备、培养培训、专项经费、机构设置等制度,着力提升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提升思政德育课程教师的教学水平,才能真正促进思政课程教学质量提升,确保课程思政教学成效提升。

对此,针对思政课程教师,学校要积极组织他们开展多样化的思政教育活动,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主义思想和方略》、《高校网络舆情管理及引导策略》、《学校安全稳定》、《提高政治站位,科学认識意识形态工作》、《思政教师岗位职责及队伍建设思考》、《浅谈辅导员学术素养和论文写作》、《言说的艺术》开展专题授课,培训结合“新形势下如何推进学生思想政治实践工作”、“思政教师在学生价值引领中的作用发挥”等主题开展深入交流。培训中,要重点开展对于思政德育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培养,进一步开拓教师利用互联网和移动客户端教学的新思路,让教师更好的把握新时期服务学习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促进学校思政教师与时俱进,适应新时代的教育要求,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手段,不断地增强思政课教学效果。

四、结语

服务学习在高校思政德育教育中的应用具有重要价值,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要进一步强化服务学习模式应用,强调实践教学在思政德育教育课程中的积极作用,要通过不断提升服务学习能力,强化高校思政德育教育工作开展,切实提升整体高校思政实践教育水平。

参考文献

[1] 任春娇.探索信息化时代高校德育教育与我国优秀文化思想的融合发展路径——评信息化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J].林产工业,2018,45(12):79-80.

[2] 张舒.高校大学生德育教育的好教材——读《铁人精神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书[J].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5(03):65.

[3] 周旺东,贺文莲.国外德育教育模式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提高的启示研究[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2014(02):121-122.

[4] 聂伟,孙莹炜,高大红,等.新时期如何提高高校辅导员队伍德育教育工作效果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3(30):37-39.

[5] 邵梁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加强德育教育——“药家鑫事件”引发的思考[J].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2(06):10-12.

[6] 孙传新,陈锋,杨洋,佟晓辉.试论生活文化建设对大学生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影响——以生活德育开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2,20(10):962-965.

基金项目:文章为2015年广东省高职教育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基于“服务—学习”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GDJG2015308。

作者简介:杨敏(1983.03- ),女,汉族,湖北武汉人,讲师,研究方向:历史教学及思政。

猜你喜欢
服务学习高校创新
地方高校社区志愿服务一体化实践路径创新问题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基于项目化管理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