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理念下对高校工科学生红船精神培养研究

2019-08-27 03:41李寒星
青年与社会 2019年24期
关键词:工科学生红船工科

李寒星

摘 要: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之一,在“立德树人”上有着积极作用。高校应当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的作用,将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结合起来,推进专业课程不断改革。红船精神有三个维度:“首创精神”、“奋斗精神”和“奉献精神”,作为当代大学生,需要将充分依托党的诞生地的红色资源,将弘扬“红船精神”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树立“课程思政”理念。

关键词:红船精神;课程思政

一、概念解析与问题的提出

1921年8月在,中国共产党于嘉兴南湖成立了,同样诞生于南湖的“红船精神”,他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之源。2005年6月21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光明日报》上发表了题为《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的署名文章,首次系统阐述了红船精神,他将红船精神的内涵高度提炼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习近平同志强调,“红船精神”是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一起,伴随中国革命的光辉历程,共同构成我们党在前进道路上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夺取新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和宝贵精神财富。

一直以来,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孤岛”困境,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的教育教学工作相对隔离,无法做到融会贯通。2016年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 “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要坚持立德树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上海高等院校率先提出了“课程思政”这一概念[3]。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课程思政”指的是学校所有教学科目和教育活动,以课程为载体,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充分挖掘蕴含在专业知识中的德育元素,实现通识课、公共基础课、专业教育课与德育的有机融合,将德育渗透、贯穿教育和教学的全过程,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课程思政”可以看成是一种“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

红船精神是我党优良传统和作风的集中体现,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品德和伟大情怀的集中体现,彰显着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和政治方向,展现了共产党人的道德品质和政治本色,其历史与当代价值和深刻内涵具有穿越时空的强大影响力。其所体现出的理想信念和意志品质,对塑造青年人特别是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将“红船精神”融入到教育和教学的全过程中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在工科课程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难点

(一)工科是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等基础科学的原理

结合生产实践所积累的技术经验而发展起来的学科,本身是基于自然认知的普遍性上。部分工科学生和教师对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一定误解,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只有空洞的理论,无法对实践产生指导作用。特别是工科极具实用性、操作性的学科特点,课程设计中有着较多的科学实验与生产实践,起教学目标是培养具有工程开发与技术创新能力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用于解决实际生产生活中的现实问题。相对应的,思想政治教育则更多的偏向于理论,注重对人的精神层面的熏陶。工科学生也往往不在意对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目前,虽然不少高校开展了“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但是由于学生的认同感并不高,其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工科学生在实行“课程思政”中就必须考虑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更好地应用于实践中。

(二)工科师生思维有其固有的特点

工科教学更重视实践,人才培养模式上,更趋于通过实验和实习,培养学生理论指导下的应用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使用理论与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导致大多数的工科生在解决问题时较为理性,更习惯循序渐进的解决问题。这种方式有较强的逻辑性,但也往往因为缺乏人文素养,忽視对于问题本身的分析。而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更多的人文关怀,这导致他们缺乏思想政治教育深入思考。因此,针对工科学生的思维惯性,要有的放矢的推行“课程思政”。

三、红船精神融入高校工科学生红船精神培养的实施对策

(一)弘扬红船精神,培养学生科学精神

要提高工科学生的培养质量,首先是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实事求是”是科学精神的核心,“开拓进取”是科学精神的活力,处在这个知识爆炸,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面对着世界各国间激烈的竞争,大学生只有树立起科学精神才能适应现在社会,而我们国家才能在立于不败之地。针对当代大学生,需要在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基础上有机结合红船精神,在全课程中引导学生“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真正树立起实事求是、敢于创新、不断进取的科学精神。

(二)弘扬红船精神,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要提高工科学生的培养质量,要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精益求精是工匠精神的核心,要培养学生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始终不动摇、不退缩,用一生的时间去做好一件事。所以,在教育的全过程中要加强学生的奋斗精神的培养,引领学生树立爱岗敬业、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职业精神。

(三)弘扬红船精神,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要提高工科学生的培养质量,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如今的社会经济日趋多元化,只要“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如果专业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失衡、脱节,就会使学生在知识结构上有一定的缺失,人文精神教育让学生知好歹,懂得如何进行抉择。如果大学生对人文知识的认识不正确,可能导致学生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构建出现偏差。所以在开展科学教育的过程中,有机结合红船精神,重视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可以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DB/OL].光明网,http://www.gmw.cn/01gmrb/2005-06/21/content_254696.htm.

[2]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3] 焦苇,陈之腾,李立基.上海高校积极试点探索“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J].上海教育,2017(19).

[4] 李欢欢,韦湘燕,范小红.“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发展逻辑及路径探索[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9(04):34-36.

[5] 余江涛,王文起,徐晏清.专业教师实践“课程思政”的逻辑及其要领——以理工科课程为例[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01):64-66.

[6] 李青雯.工科类院校推行“课程思政”的阻断力与突破点[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04):53-56.

基金项目:文章为2018年浙江省教育厅一般科研项目《基于材料与轻纺类专业的高校思政实践途径探究》的成果,项目编号:Y201840371。

猜你喜欢
工科学生红船工科
红船
雕红船
红船向未来
一叶红船
工匠精神视角下地方高校工科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研究
浅析新建本科院校工科类毕业生就业违约的成因
工科研究生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创新
高职工科学生工程项目实施能力提升研究
面向工科学生的高职工程学通识教育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