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游戏中培养智力残疾儿童的认知

2019-08-27 03:41王昌莲
青年与社会 2019年24期
关键词:游戏教学培养

摘 要:1986年国务院批准由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领导小组制定的切合我国实际情况的五类残疾标准中,关于智力残疾的定义是:智力残疾是指人的智力明显低于一般人的水平,并显示出适应行为的障碍。国家对智力落后儿童的特殊教育非常关心,因而特殊教育事业也发展起来了。为进一步强化特殊教育质量、提升智力残疾儿童的生活质量,教育界针对智力残疾儿童的认知情况保持着密切关注,并针对如何利用有效措施改进智力残疾儿童认知情况的问题展开了深入研究。文章现结合研究情况,探讨了关于利用“游戏”这一方法培养智力残疾儿童认知的相关路径,仅供参考。

关键词:特殊教育教学;培养;游戏教学

认知能力就是指认识事物及其相互关系的能力。具体地说,它包括感知能力、思维能力、记忆能力等。要开发智力落后儿童的智力,训练他们的认知能力,尤其是思维能力,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也是一项十分困难的教学任务。

智障儿童的认知能力很差,认知形状的能力训练与形成概念密切相关,教学辨认形状可以在游戏中进行。游戏作为一种包含了趣味性、逻辑性的活动,既能够调动儿童参与的积极性,也能够在无形中帮助儿童构建起正确的认知框架,对于儿童今后的智力开发及行为习惯引导均具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文章通过分析游戏对于智力残疾儿童认知培养的作用,重点探究了如何在游戏中完成认知培养,现将取得的研究成果做如下总结。

一、游戏对于智力残疾儿童认知培养的作用

(一)提高运动认知

游戏是一种需要人亲身参与的活动,儿童在此过程中可通过手、眼、脑的运作与协调逐渐掌握身体各部分活动的规律,从而建立起正确的运动认知。对于智力残疾儿童而言,适当的游戏运动有助于尽量突破生理障礙的局限,运动感知能力也将随之得以提升。

(二)提高挫折认知

智力残疾儿童在参与游戏活动的过程中,无法达成目标的情况下容易陷入焦虑、紧张等心理状态中,但这一状态并非完全不利。相反,通过合理的引导,儿童在遇到挫折的过程中可建立起正确的挫折认知,尝试在失败境况中寻求突破点,从而获得正面的心理满足需求。

(三)提高情感认知

游戏有助于智力残疾儿童基本情感需要的满足,例如得到接纳和承认的需求、参与集体的需求等。通过科学、积极的游戏形式,能够促进他们积极情感的发展和消极情绪的缓解和克服。在游戏中,儿童可在相互影响、相互配合下产生集体意识与共情意识,因而能够在情感的洞察力、稳定性和力度等方面得到发展,也有助于良好情绪状态的保持。另一方面,游戏作为儿童自我表现的天然媒体,能使儿童释放内在的焦虑、紧张、兴奋等情绪,借助这类情感的自我表现,能够帮助教育工作者由“对症下药”的角度出发,从针对性方向帮助儿童解除不良情绪,逐渐投入到健康的情感状态中来。

(四)提高信任认知

智力残疾儿童由于受到生理、心理层面的双重影响,对于外界的事物难以产生信任感,而在缺乏信任认知的情况下,这种不良情绪将与负性心理形成恶性循环,不利于儿童各项认知水平的提升。因此,培养智障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缩短智力障碍儿童与健康儿童之间的差距,首先便应尽量消除他们在人际交往中的不适感和恐惧感,而游戏作为一种与儿童心理特征相适应的活动形式,自然成为了这一过程中的重要媒介。基于游戏环境的安全性与愉悦性,游戏中的人际关系大多是友好而平等,因此儿童在此过程中能够以更快的速度与人亲近,建立起信任关系。

(五)提高自我认知

与健康儿童相比,智力残疾儿童感受挫折、失败的频率要相对更高,因此难以建立正确、积极的自我认知,多以敏感、自卑为心理常态。针对智力残疾儿童设计的游戏大多不具有过多外力约束,且难度相对略低,智力障碍儿童在其中遭受的失败与挫折较为有限,且在教师的引导与鼓励下,容易在成功状态下获得心理满足感,进而尝试从正面角度建立起自我认知。在这种自我满足感的激励下,智力残疾儿童对于外界事物的抵触情绪也将得以降低,对于其他认知的构建也有着积极的促进意义。

二、利用游戏培养智力残疾儿童认知的路径

(一) 组织玩有关形状的游戏

对于智力残疾儿童而言,对于物体形状是认知构建是较为基础的认知培养板块,也是游戏设计中应当重点探索的方向之一。因此,可通过设计与形状相关的游戏来帮助智力儿童初步构建关于形状辨认的逻辑认知,后期再慢慢增加游戏难度,发展为形状搭配游戏。

例如,于初期游戏阶段,可首先找出形状不同的积木,要求儿童分别说出不同积木分别是什么形状,答对可计一分,最终得分最多的儿童为游戏获胜方,由教师给予相应嘉奖,以表示鼓励。完成初期游戏阶段的简单练习后,便可适当提高游戏难度,如利用积木完成形状搭配等。可以把不同形状的积木放在一起,要他们拼搭成高楼、火车。学会用长方形积木做房间、车厢。用三角形积木做房顶等,要让学生用火柴棍照老师摆好的图形重新摆出图形。也可以用不同形状的拼图让他们拼人脸,动物,花朵以及用手摸袋内的某种特定的形状(如三角形)的积木。为了儿童有接触‘形的充分经验,教师还可以创造其他的各种游戏方法。

总之,对形状的辨认是认知构建中的重要部分,对于智力残疾儿童而言,游戏不仅是寓教于乐的过程,同时也是智力开发的重要途径,因此应从更具针对性的角度进行游戏设计,使游戏更大限度地作用于认知培养当中,实现其价值的最大化发挥。

(二)辨别形状

辨认形状是形状类游戏开展的初级阶段,在这一阶段中,教师应结合智力残疾儿童的年龄特点及认知特点,在不过分设置难度的前提下,以培养儿童认知能力为根本目标,致力于最大限度利用游戏优化儿童的形状意识。在辨认形状的游戏结构设置上,应注意要从两种形状开始教,而不是先教会一种形状,再去教第二种形状。否则容易形成附着在东西上而缩小了概念含义的问题。最先出现的一对概念是三角形和圆形,可以用对比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学时一定要用同一种颜色的教具,最好是无色或白色,避免多种颜色造成干扰,影响教学效果。能分辨出教具及实物的形状了以后,就可以进行下一步的学习了。在此过程中,教师需充分考虑到智力残疾儿童的特殊性,在常规教学基础上适当降低游戏难度,同时辅以耐心、详细的讲解,使儿童完全理清游戏规则后再进行形状辨别游戏,在高度关注儿童认知需求的基础上,促使游戏在其中的培育价值得到进一步发挥。

(三)说出形状的名称

在辨别形状的基础上,为加深儿童对于形状的印象,使其能够真正将形状的形态与概念相对应,教师还应引导儿童主动说出不同形状的名称,以便于巩固“形状”在儿童心中的认知。例如,在能辨别几种形状以后,老师或家长就训练学生命名,这种叫三角形、圆形、长方形、正方形等等。老师不用叫他们去比配图形,只要他们说出那个形状,会从众多东西中取出这种形状的东西就行了。在此过程中,如遇到儿童难以准确叫出的形状名称等情况,则可重复进行辨别形状阶段的游戏,或通过观看相关游戏视频、讲述相关故事等其他路径进行辅助讲解,直至儿童能够准确辨认出各类形状后,再引导儿童说出形状的名称。

(四)联系实物辨認形状

儿童能够准确辨别形状并说出形状名称后,还需要进一步与生活中常见的实物进行衔接,才能逐步建立起智力障碍儿童对于形状实际概念、物体的认知。比如手帕是方形的,桌子是方形的,饼干是方形,从中归纳出“方”这个形状。盘子是圆形的,一元硬币是圆形的茶杯口圆形的;从中归纳出“圆”这个形状。教师开始教的标准是方和圆的几何图形,要他们再返回到认识实际东西的形状时,反而有困难。所以,进行标准图形教学的同时,一定要联系实物,在游戏玩乐中进行教学。教师开始时可以用实物的图片,比如手帕、饼干、圆球,旁边放上方和圆的形状,大小与图片上的实物一样,让儿童用对比的发法来看形状,从实际体验中抽象出方形和圆形来。这一阶段的游戏主要是为了帮助智力障碍儿童对各类物品的形状建立起正确认知,同时也能够巩固儿童对于形状的印象,两者相互结合的状态下,儿童的理解难度、认知难度可相对降低,有助于后续阶段的认知能力培育。

总之,由于智障儿童能力有限,学习持续性较短,记忆力较差,应用能力低,缺乏抽象思维。因而采用趣味性的游戏活动,让他们从快乐中获得知识,提高认知能力。智障儿童经过训练而发展其有限的潜能,增强其独立及正常生活的能力。对智力落后儿童的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教育,不仅需要有科学的方法,更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我们坚信,只有经过努力,就一定有收获。

参考文献

[1] 李冠华.试论培智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特殊教育,2002.

[2] 汪莉园.儿童空间认知能力的发展和培养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1.

[3] 徐东.浅议视力残疾对儿童认知发展的影响[J].科技资讯,2012.

作者简介:王昌莲(1970.01- ),女,汉族,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特殊教育。

猜你喜欢
游戏教学培养
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有效运用
游戏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在游戏中经历, 在探索中提升
试析幼儿教育中游戏教学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