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PAP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并急性左心衰竭的效果及对心功能的改善作用分析

2019-08-28 02:50朱刚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15期
关键词:左心支气管心功能

朱刚

小儿支气管肺炎并急性左心衰竭患儿的病情进展风险较高, 短期内可合并明显的心肺循环功能障碍, 远期的病死率及致残率也明显上升[1,2]。通过针对性改善通气、纠正血氧包含状态, 对于患儿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有研究者探讨了NCPAP治疗支气管炎的作用, 认为NCPAP能够改善体内的呼吸性酸中毒表现, 提高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3-5], 但缺乏对于NCPAP治疗后心功能及血清心血管系统标志物的研究。本次研究选取2013年6月~2017年6月本院儿科诊治的60例支气管肺炎并急性左心衰竭患儿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30例。观察组患儿给予基础治疗+NCPAP治疗, 对照组患儿给予基础治疗+经鼻导管吸氧治疗, 探讨NCPAP治疗后患儿血气、心功能和CPP、BNP的变化。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6月~2017年6月本院儿科诊治的60例支气管肺炎并急性左心衰竭患儿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30例。观察组患儿中男18例, 女12例;年龄0.5~5.0岁, 平均年龄(2.3±0.9)岁;体质量 6.4~23.2 kg, 平均体质量(11.9±5.0)kg;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Ⅱ级6例, Ⅲ级21例, Ⅳ级3例。对照组患儿中男16例, 女14例;年龄0.5~5.0岁, 平均年龄(2.1±1.0)岁;体质量6.7~22.8 kg, 平均体质量(11.5±4.0) kg;NYHA分级:Ⅱ级9例, Ⅲ级19例, Ⅳ级2例。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儿均常规给予改善通气、抗感染、祛痰、止咳、纠正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等基础治疗, 在此基础上, 对照组采用经鼻导管吸氧治疗, 1~2 L/min;观察组采用NCPAP治疗, 指导患儿选择合适的鼻塞, 氧流量5~7 L/min,压力4~6 cm H2O(1 cm H2O=0.098 kPa), 吸入的氧气分数为40%~60%, 连续治疗1 h后测定患儿的动脉血气情况, 根据动脉血气的结构调整正压通气参数, 当压力<3 cm H2O, 氧分数<40%, 二氧化碳分压<6.7 kPa, 密切检测患儿的生命体征, 平稳24 h后改为鼻导管吸氧。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儿的血气指标(pH、PaO2、PaCO2、SaO2)、CI、LVEF、E/A、Tei指数及血清中CPP、BNP水平。检查仪器为美国飞利浦公司生产的IE33, 仪器探头设置为 3.5~5.0 MHz。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气指标水平比较 治疗前, 观察组患儿pH、PaO2、PaCO2、SaO2分别为(7.26±0.06)、(69.5±7.4)mm Hg、(43.9±4.3)mm Hg、(84.1±5.0)%, 对照组分别为 (7.27±0.05)、(70.8±6.2)mm Hg、(44.8±5.2)mm Hg、(85.2±4.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观察组患儿pH(7.36±0.05)、PaO2(87.6±5.4)mm Hg、SaO2(95.2±2.0)% 均高于对照组的(7.30±0.06)、(83.5±6.0)mm Hg、(93.0±2.5)%,PaCO2(34.2±3.8)mm Hg低于对照组的(37.0±4.1)mm Hg,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治疗前, 两组患儿CI、LVEF、E/A、Tei指数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观察组患儿CI、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Tei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E/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水平比较(±s)

表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水平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bP<0.05

组别 例数 LVEF(%) CI[L/(min·m2)]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30 40.0±4.9a 49.8±4.2b 3.51±0.38a 4.40±0.51b对照组 30 41.2±4.6 46.1±4.7 3.59±0.41 4.04±0.49 t 0.978 3.215 0.784 2.788 P 0.332 0.002 0.436 0.007组别 例数 Tei指数 E/A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30 0.78±0.10a 0.55±0.07b 0.85±0.19a 0.87±0.20a对照组 30 0.76±0.12 0.59±0.08 0.86±0.21 0.88±0.23 t 0.701 2.061 0.193 0.180 P 0.486 0.044 0.848 0.858

2.3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CPP、BNP水平比较 治疗前, 观察组患儿CPP水平(18.4±4.9)pmol/L、BNP水平(377.5±98.3)pg/ml与对照组的 (17.8±5.2)pmol/L、(365.2±101.7)pg/ml比较 ,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观察组患儿CPP水平(8.2±2.6)pmol/L、BNP水平(167.4±55.1)pg/m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4±3.1)pmol/L、(198.6±62.7)pg/m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病情进展, 能够通过促使血管平滑肌痉挛, 进而促使肺动脉高压的增加, 增加急性左心衰竭的发生风险。同时支气管炎患儿体内炎性因子的播散, 瀑布式炎症反应的激活, 均能够进一步促使急性左心衰竭的发生[6-8]。本次研究对于小儿支气管肺炎并急性左心衰竭患儿不同通气治疗方式的研究, 能够为临床上相关患儿的诊疗提供选择参考。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 观察组患儿pH(7.36±0.05)、PaO2(87.6±5.4)mm Hg、SaO2(95.2±2.0)%均高于对照组的(7.30±0.06)、(83.5±6.0)mm Hg、(93.0±2.5)%, PaCO2(34.2±3.8)mm Hg低于对照组的(37.0±4.1)mm Hg,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NCPAP对小儿支气管肺炎并急性左心衰竭的治疗作用优于经鼻导管吸氧。治疗后, 观察组患儿CI(4.40±0.51)L/(min·m2)、LVEF(49.8±4.2)%高于对照组的(4.04±0.49)L/(min·m2)、(46.1±4.7)%, Tei指数 (0.55±0.07)低于对照组的(0.59±0.0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NCPAP对于小儿支气管肺炎并急性左心衰竭患儿心功能的改善作用更显著。CPP水平的上升能够促使心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 从而使冠状动脉平滑肌痉挛;BNP水平的上升能够评估心力衰竭患儿疾病的发生及临床预后, 二者的上升均可作为心律失常不良临床预后的风险性因素[9-12]。本研究中, 治疗后, 观察组患儿CPP(8.2±2.6)pmol/L、BNP(167.4±55.1)pg/m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4±3.1) pmol/L、(198.6±62.7)pg/m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NCPAP对小儿支气管肺炎并急性左心衰竭患儿血清标志物有改善作用, 其能够改善心肌组织的氧和功能, 提高心肌细胞膜的稳定性, 改善心肌组织的顺应性。

综上所述, NCPAP对小儿支气管肺炎并急性左心衰竭有较好疗效, 其能有效改善患儿的心功能、血气水平, 同时降低血清中CPP及BNP的水平。本次研究未能探讨NCPAP治疗后的并发症问题, 对NCPAP治疗的安全性探讨不足。

猜你喜欢
左心支气管心功能
了解并远离支气管哮喘
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急诊抢救的护理干预措施
参麦、参附注射液在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
经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1例
大负荷训练导致肌酸激酶异常升高对心功能影响的研究
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的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在肺和纵隔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经桡动脉介入治疗慢性左心衰竭冠心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BNP及乳酸水平与心功能的相关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右心功能不全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