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微课促进后进生自主学习的策略研究

2019-08-29 02:00唐焕怀
考试周刊 2019年64期
关键词:精准教学后进生自主学习

摘 要:通过对“精彩”课堂观察量表分析,笔者发现:后进生在课堂上很难进行有效学习,与优秀生的差距较大,急需老师关爱与指导。此时,微课教学就能满足他们的需求。通过日常微课教学实践,笔者逐渐领悟到:利用微课促进后进生自主学习,需要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后进生有效学习、提升素养、不断创新。

关键词:微课;后进生;自主学习;精准教学;策略

一、 引言

新课程改革频现“精彩”课堂,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与动手操作为优秀学生提供了展示的舞台。然而,后进生因反应较慢,难以及时深入活跃的数学学习之中,一直充当着忠实的观众。他们有的陷入困顿的状态,甚至游离于学习之外,有的无所适从,影响课堂的组织纪律。这样的结果是:后进生面对的是一节节赶不上学习节奏的课,一节节不能很好地领悟知识、消化知识的课,逐渐地,他们在学习上已和其他同学不在同一条起跑线上,与其他同学的差距越来越大。他们有着无尽的烦恼、羞愧和害怕,始终进行着被动学习。他们内心焦虑、紧张、抑郁、寡欢、急躁,学习困难,需要老师更多的热心关注,需要老师耐心的个别教学与精心的指导。后进生的这种需求,在传统课堂里,一般是难以全部得到满足的。可是,微课教学却能很好地满足后进生自主学习的内在需求。因此,笔者对利用微课促进后进生自主学习的策略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初步提炼、总结出了以下六条策略。

二、 微课教学中的师生互动交往策略

微课教学的对象是学生。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只有认识生命,尊重生命,才能更好地影响生命。因此,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做经师,更要做人师。教师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正当生命需求,努力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与生生关系,创设必要的文化氛围、学习条件与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积极建构、自主学习、深刻反思、“再造”知识、解决问题。例如,教师课前利用微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帮助“后进生”提前预习、掌握规律,在课堂教学时老师放手让他们当小老师,走到教室前站在讲台上,充分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后进生受到了老师与全班同学的关注与表扬,在感到新鲜、满足的同时,也对数学学习产生了浓厚兴趣,对后续自主学习活动也更加投入。“后进生”的这种变化得益于积极的师生互动交往策略。

三、 微课教学中的教学整体设计策略

微课教学的整体设计是对教学实施的预想。只有科学艺术的教学整体设计,才能使后进生醉心于学习,积极探索并取得最佳学习效果。因此,教师要站在更高的视野,更前瞻性地预设教学活动,让每一个教学内容不再孤立存在,而是相互渗透、有机结合。备课时,笔者不仅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还精心设计学法,努力做好微课教学整体设计。例如,在利用微课教学《多边形的面积》时,笔者就紧紧抓住“转化”这根主线,进行单元教学整体设计。

在利用微课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笔者尊重后进生的“数格法”,并在此基础上给予他们“形象”原型的支撑,引导他们通过“剪拼法”,巧妙地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并发现它们之间的那些等量关系,从而自己发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实现了由“数格法”向“模型法”的飞跃。在这节课里,笔者侧重于转化思想的自然渗透与主动获取,不仅为本节课做了总结,同时也为后续内容——《三角形的面积》和《梯形的面积》的教学奠定了坚实的数学思想基础,为后进生自主学习、再造“新知”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在利用微课教学《三角形的面积》时,笔者通过课本第90页的第10道练习题,引导学生自己抛弃“数格法”,试图通过“转化法”将三角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发现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从而自己发现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实现了“转化”的数学思想与方法的有效迁移,并有所创造——用两个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将新知学习转化为旧知应用。同时,也将后进生带到了他们自主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梯形的面积》。在这节课里,我们侧重于转化思想的继续运用和转化方法的二次创新——“合二为一”,同时也为后续《梯形的面积》的自主学习提供了数学思想引领和数学方法指导,使得后进生能够持续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并学有所获。

在利用微课教学《梯形的面积》时,我们放手让后进生进行自主学习,让他们充分运用“合二为一”的方法,将两个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并发现它们之间的那些数量关系,从而使他们自己发现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获得自主学习的快乐。在这节课里,我们侧重于在转化思想方法持续运用的同时,更多的培养后进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与习惯,为他们持续不断地进行数学知识“再创造”提供必要的时间与空间,促进他们不断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彻底摆脱“后进”的窘境。

四、 微课教学中的数学思想渗透策略

数学思想是指人们对数学理论和内容的本质认识,是分析处理和解决数学问题的根本方法,也是对数学规律的理性认识,是实现数学知识向数学能力转化的重要桥梁。引导学生感悟、体会和运用数学思想方法、积累活动经验是提高学生素养的一条很重要的途径。因此,新课标提出了“四基”的要求。引导学生感悟、体会和运用数学思想,已经成为小学数学教师们追求的共同目标。

笔者经过持续不断的学习与研究,逐渐认识到适合小学阶段渗透的数学思想主要有:分类的思想、集合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符号化思想、有限与无限的思想、归纳的思想、转化与化归的思想、联想类比的思想、代换的思想、特殊与一般的思想、函数的思想、方程的思想、优化的思想、随机的思想、极限的思想等。这些数学思想,需要我们在利用微课教学时,结合数学内容科学、适时地引导学生感悟、体会和运用,从而促进后进生提高数学素养,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笔者就曾结合《圆的面积》微课教学,适时向后进生渗透了转化、数形结合、类比与极限等数学思想。在教学完“圆的面积”这个数学概念后,笔者引导学生回顾画同心圆的过程,由圆的周长类比得出圆的半径越大,圆的面积也越大,并以数形结合思想为指引,及时抓住圆的半径来研究圆的面积计算方法。由于在《多边形的面积》学习中,后进生已经积累并熟悉了转化与数形结合的思想,所以他们很自然地选择将一个圆分成4等份后进行剪拼,期盼拼成学过的平面图形来求出圆的面积。可是,拼出的图形的边是曲线且有很多缝隙,这让他们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收获。笔者在肯定他们想法的同时及时引导,可以把圆等分的份数成倍增加后再剪拼成学过的图形。学生通过4等分、8等分、16等分的自主探究,发现所拼图形的弯弯的边变得越来越平滑了;同时还预测出,如果继续等分成32等份的话,曲线将会更加的扁平,变得更直一些。微课视频的演示证实了他们的猜想。他们就这样循序渐进地进行着这样的猜想与验证,渐渐地发现:圆平均分的等份越多,每份就越小,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于長方形。如果无限地等分下去,最终就能得到一个长为πr、宽为r的真正的长方形。至此,“极限思想”的有机渗透已经悄然完成。通过这样的微课教学,使得后进生真正经历了一个“直觉的极限过程——在观察有限分割的基础上想象无限分割”,根据拼成的不断逼近长方形形状的图形的变化趋势想象它们的终极状态,领悟到“将圆无限细分后拼成的是真正的长方形”。这是后进生数学认识上的一次重大飞跃,“化曲为直”和“极限”的数学思想从此深深地扎根于他们的头脑中。当未知顺利转化为旧知,圆面积公式S=πr2的推导过程在转化思想与数形结合思想双重指导下,竟变得十分顺畅,甚至显得有点波澜不惊了。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在微课教学中的适时渗透数学思想,有利于后进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掌握学习的策略,有利于选择解题的方法,有利于进行高质量的数学思考。通过对后续《数与形》的微课教学观察,笔者欣喜地发现:经历过数学思想渗透的后进生,完全有能力通过数形结合的方法,解决有关“极限”思想的数学问题。比如,从1开始的n个连续奇数的和是n2;分母是2的倍数的所有分数单位的和是1;分母是3的倍数的所有分数单位的和是12。

五、 微课教学中的实施精确教学策略

学生在学习新内容时,不仅认知方面存在差异,通常在情感、意志等方面也有所不同。特别是后进生,考试得低分使他们对学习失去信心,对学习没有兴趣,甚至害怕和讨厌学习,缺乏学习积极性。所以,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用自己的爱心去点燃学生的热情。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是被重视的、被关注的,使他们投入到主动学习的活动中去。哪怕是一次小小的成功,笔者都要给他们极大的表扬,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微课教学中一定要实施精确教学。

例如,在教学《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这节内容之前,笔者预见到后进生在进行体积单位间名数的改写时会出现有关“0”的错误,常见的是莫名其妙的多写“0”或少写“0”。经过对以往教学经历的认真反思,笔者意识到问题出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将体积单位间的进率错记成了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二是名数改写的算法(乘与除)正好记反;三是对于小数点的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不扎实。如果老师能在课堂教学前,充分地利用微课帮助后进生及时复习已学旧知,就可以及时补齐后进生新知学习中的“短板”,为新知学习奠定坚实基础。“心动”不如“行动”。笔者立即进行相关微课的制作,并将系列微课及时发送到后进生家长的手机微信里,要求后进生在家长的有效监督下认真观看老师发送的微课(《小数点的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面积单位间名数的改写》与《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家长及时用手机向老师回复后进生微课自学情况。次日在学校的课堂教学中,笔者请后进生板演体积单位间名数改写的练习,结果他们都能写对,而且还能列出算式算出所填的答案,没有再次出现莫名其妙的多写“0”或少写“0”的情况,真正做到了“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取得了良好的微课教学效果。

反思本节课教学处理过程,笔者意识到后进生需要老师实施精确教学,就如同国家实施“精准扶贫”一样。只要老师心中始终装有后进生,时刻关注他们的学习需求,及时提供合适的系列学习微课,就能促使后进生及时补齐学习“短板”,提高自学质量,获得成功体验。

六、 微课教学中的实施混合教学策略

微课是课程的最新表现,有课前、课中和课后之分,它使得学习成为连续统一的全景化学习。同时,它也促使了“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转变,为学生提供了知识动态编辑和知识系列重组的可能性。有研究报告表明:平均来说,在线学习至少和面对面学习一样有效。如果采用线上与线下混合式学习,将数字化学习和面对面学习优势互补,形成新的学习方式,就可以真正发挥后进生的学习主体性,做到因材施教,这样学习效果就会更好。

例如,《3的倍数的特征》这节课,笔者就采用了混合教学策略,促进了后进生自主学习,实现了数学知识“再创造”,培养了后进生的数学素养。下面将笔者的具体做法简述如下。

(一) 利用课前微课进行学情分析与自主复习

课前,笔者将自己录制的微课视频(《因数、倍数的意义》和《2、5的倍数的特征及奇数、偶数的意义》),通过手机、电脑微信提前一天发送到班级家长微信群里,同时将打印出的学情检测卡发放给每个学生,让他们在上课前两天晚上,在家里用家长手机,当着家长的面,自己邊看微课视频边复习,同时完成老师下发的学情检测卡(如下图1所示)。学生填写完成后,再用手机拍照填写好的学情检测卡,并及时发送给老师。这样老师就可以提前掌握学生的学情,精心设计《3的倍数的特征》这一课的课堂教学了。

学情检测卡

学情检测目标

1. 检测学生对2的倍数的特征的掌握情况。

2. 检测学生对5的倍数的特征的掌握情况。

学情检测内容

把下面各数归类。

92 6 28 30 70 78 125 50 110

图1

猜一猜:我是一个两位数,同时是2和5的倍数,十位和各位上的数字之和是6,我是多少?

学情检测分析

检测点:

1. 2的倍数的特征。

2. 5的倍数的特征。

分析:

(二) 利用课前微课进行学法指导与自主探究

上课前一天放学前,笔者将自己录制的微课视频(《3的倍数的特征》未给特征探索版)发送到班级家长微信群里,同时将数学课本第10页上填写了自然数1~99的表格(如下图2所示),打印后发给每个学生,让他们边看视频学习,边在空白表格中圈出3的倍数,自己尝试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

图2

(三) 利用微课进行课内互动交流与启发式教学

上课伊始,笔者直接板书课题:3的倍数的特征。接着笔者组织学生集体观看微课(《3的倍数的特征》未给特征圈数版),看完后组织猜想与判断:个位上是3,6,9的数,都是3的倍数。通过学生的看表观察,得知: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只看个位是不行的。老师及时追问: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只看十位行吗?通过学生的再次看表观察,又得知: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只看十位也是不行的。笔者故作为难的样子边指边说:竖着看个位不行,横着看十位也不行,那该怎么看呢?至此,所有的学生都争着说:斜着看!(如图3所示)笔者及时抓住学生的“灵感”,追问:斜着看,你发现了什么?经过小组讨论与全班互动交流,最终后进生们也发现了3的倍数的特征是:3的倍数各位上数的和都是3的倍数。

图3

(四) 利用微课进行拓展延伸与个别辅导

当学生顺利完成巩固练习(第10页“做一做”)后,老师出示拓展延伸题,让学生完成课本第12页的第10题和第11题,回家完成第13页的第12题。最后在教学总结时播放微课《你知道吗?》(课本第13页),让学生通过学习微课知道为什么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要看各位上的和的道理,从而达到“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的高效学习境界。

通过《3的倍数的特征》的微课教学实践,笔者认识到:

(1)一节微课虽然短小精悍,但系列微课却能激活“思维”。

(2)课外自学与课内教学整体设计,混合教学,就能“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3)系统设计系列微课,可有效帮助后进生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并适时进行同化与顺应,不断进行知识结构的“解构”,直至自身知识结构的“重构”,从而主动创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获得成就感,增强学习自信心,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4)微课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唯有不断求索,实施创新教学,才能培养国家所需的创新型人才,为国家持久不断地创新奠定坚实基础。

七、 微课教学中的家、校持续合作策略

学生在生理、心理上客观存在差异。学习同样的内容,后进生有时步履维艰,特别是对那些抽象的难理解的内容,他们的困难就更大。有些后进生语言迟滞,在基本学习技能以及对指导性语言理解上发生困难,导致独立阅读、合作交流、获得数学技能上的困难。有些后进生,记忆广度有限、注意时间短暂,注意转移能力差,在理解对象间相互关系、对信息进行分类、理解事件间联系及形成概念时遇到障碍,导致学习困难。有些后进生因不良的家庭学习环境与不良的师生关系而造成学习困难。而这些困难,都需要家庭与学校持续合作,才能逐一解决。比如,对于后进生的课后复习,教师就可以根据遗忘规律,争取后进生家长的理解与配合,及时督促后进生充分利用老师发送的微课,复习当天所学的数学知识,家长通过微信,向老师发送后进生自主复习的反馈信息,持续培养后进生的记忆能力,为数学技能的形成夯实知识基础。又如,后进生遇到学习困难、家长无力解决时,家长可以用手机拍成照片或视频,通过微信及时发送给老师,寻求老师远程“1对1”的帮助,接受老师“1对1”的专业指导,反复聆听老师的“一题一讲”,获得数学思想方法的有效指导,从而改变后进生僵化的思维方式,培养后进生自觉学习的习惯,为他们终生学习提供永久的动力。同时,随着微课教学中的家、校持续合作的不断深入,师生关系、亲子关系也逐渐得到改善,后进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逐渐得到提升,学业成绩也较以往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比如,笔者所观察的三名后进生(王某某、黄某某、季某某),经过笔者一个学期的微课教学实践后,在期末考试中都取得了理想的学业成绩,受到了后进生及其家长们的一致好评。

综上所述,微课是课程的最新表现,要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策略,合理地使用好课前、课中与课后微课,充分发挥出微课在促进后进生自主学习方面的巨大作用,最大限度地促進后进生自主学习、提升素养、不断创新。因此,笔者认为,利用微课促进后进生自主学习,一定要使用好如下六种有效策略:师生互动交往、教学整体设计、数学思想渗透、实施精确教学、实施混合教学以及家、校持续合作。

参考文献:

[1]林碧珍.构建富有数学思想的课堂[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4:38-118.

[2]邵光华.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思想与方法[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186.

作者简介:

唐焕怀,安徽省滁州市,安徽省凤阳县官塘镇龙坝学校。

猜你喜欢
精准教学后进生自主学习
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有效转化后进生
以精准教学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敢问路在何方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精准教学
基于VBA控件技术与精准教学理念的授课课件设计实践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
元认知策略在大学非英语专业自主学习中的应用
如何对待后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