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析提升运动认知的方法

2019-08-30 08:29王勇
体育教学 2019年7期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案例

王勇

摘  要:运动认知是运动能力素养中较为重要的能力。提升学生对于运动的认知水平,可以促进学生运动能力素养的形成,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融入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合理利用课堂留白时间以及表现性评价等多种方法提升学生运动能力的认知水平。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运动认知;案例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9)07-0039-02

在2001年新课程改革伊始,“体育”课的名称就改为“体育与健康”课,本次改革不仅仅是名称上的改革,更对课程理念和内容进行了重大的调整,此后,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名称一直沿用。2017年,在培养中国学生核心素养整体教学目标的统领下,各个学科的高中段相应提出了本学科的学科核心素养目标引领下的新版课程标准,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三个素养,在体育学科素养的下位概念中,运动认知属于运动能力素养中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提高运动认知可以为学生的运动能力素养的形成提供重要保障,但是由于体育课程是以身体运动为主要载体的课程,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会忽略对学生运动认知能力的培养,这对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是极为不利的,因为运动认知能够告诉学生“为什么”,它能增加学生对运动技能的理解,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锻炼,进而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受益终身。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运动认知水平值得我们去深思。以下笔者结合几个案例谈谈如何在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运动认知能力。

一、融入课堂教学内容的组织形式

案例一:D教师授课的内容是水平三篮球高低运球,在准备活动阶段,D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慢跑游戏,他先给学生在展示板上讲解了篮球场地上边线、底线、三分线、中线等基本场地知识,然后组织学生绕着篮球场进行慢跑,要求学生听到教师喊相应的场地线名称后迅速跑到相应的场地线上集中。

篮球场地基本常识是篮球运动认知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认知水平在帮助学生欣赏篮球比赛、组织篮球比赛中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案例中,D教师将篮球运动中场地的基本知识先介绍给学生,并且将其设计在游戏环节中,让学生能够在现场感受到不同的场地,加深了学生对篮球活动场地的认知,学生乐在其中,记忆的效果也远比在教室里坐着听老师讲要好得多。

教师对学生运动认知能力的培养是建立在运动感知的基础之上的,如果忽视了运动感知作为基础,那么运动认知则会变成无本之木。本例中的D教师就是先给学生讲解了篮球场地上不同的标志线,为了让学生不至于“听了就忘”,也是为了加强记忆的效果,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以及感受不同的场地线之间的距离以及分布,他在教学中将场地线的知识融入到游戏中去,让学生切实地体会各个场地线,加深对篮球场地的认识。

采用合理的教学组织形式将运动认知的内容有机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要求教师设置好教学目标,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整合,使得运动认知的内容有效融合到体育课堂上去,在此过程中教师要选择合适的组织形式将运动感知的内容有效分解融合到课堂教学中,比如在进行篮球教学单元设计时,要将篮球运动的基本规则介绍给学生,虽然这部分内容可以利用阴雨天在教室内集中介绍给学生,但是效果并不好,学生很难理解,而将其有机地融入到篮球技能课教学中去,学生能够更容易理解,D老师的做法就给我们提供了一条很好的思路,既没有占用学生练习时间,又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二、充分利用课堂留白时间

案例二:F老师上课的内容是水平四耐久跑,课的主体部分由三个活动组成:活动一是有节奏的跑,伴随音乐节奏进行5分钟跑;活动二是定向跑,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定向跑,每个小组完成不同的任务;活动三是变速跑,组织学生分组完成“争当领头人”的游戏。在三个活动之间的间歇期,F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了心率的自我测定,并组织学生探究心率与运动之间的关系。

心率作为人体运动的“发动机”对于运动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让学生认识和理解心脏与运动之间的关系是学生掌握科学的健身方法、自我运动监测的基础,是非常重要的认知内容。本例中,教师将心率与运动之间的关系作为学生探究的线索展开教学,F老师将探究心率与运动强度作为一节课的主线,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感受到心率与运动之间的关系,这种对运动的认知比简单地告诉学生心率与运动之间的关系要更生动直观,学生也更容易记住和理解。值得注意的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体育课堂上教学的密度和强度是衡量优质体育课的标准,F教师组织学生探究的时间选择在了两个活动之间的休息时间,这样的安排既能让学生得到充分的休息,确保下一个活动高质量的完成,又能充分地利用课堂教学的留白时间,充实课堂教学内容。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学生身体运动为主要形式、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求“精讲多练”,以提高课堂教学的密度,而运动认知的相关知识多为理论知识,如果在课堂上花过多的时间去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势必会降低课堂教学的密度,但是课堂的留白时间也必不可少。所谓留白时间,就是由于学生不能持续的高强度的完成运动,在活动间隙必要的休息时间,看似留白,实则是有效休息,可以有效提升上课效果。虽然是留白时间,但是却并不是“放空”时间,本例中学生不同的活动之间的休息时间就是必不可少的留白时间,学生进行运动认知相关知识的教学时,教师需要充分利用课堂上的留白时间,探究心率与运动之间的关系,充实了课堂教学的内容。值得注意的是,所谓的留白时间,并不仅指课堂上学生没有任务安排的休息时间,也可以是学生在进行静力性练习时相对“安静”的时间,此时学生可以集中注意力聽教师讲解而不影响练习效果。比如,在学生进行平板支撑练习时,由于平板支撑属于静力性的运动,学生在练习时可以听教师的讲解,教师就可以向学生讲解平板支撑的相关知识以及注意事项,这样可以更加充实课堂教学内容。

三、表现性评价——综合考查学生的运动认知能力

案例三:S老师是高中体育教师,他上课的内容是羽毛球教学模块,在学期结束进行考核的时候,S老师并不是通过单个的技能考核来完成,而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学生分成7人一组进行教学比赛,所有的比赛裁判工作都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包括比赛的编排和最终的名次认定,学生在此过程中既要担任裁判员,做好整个小组成员的比赛安排,又要充当运动员,参加小组的激烈对抗赛。最终,S老师根据学生在整个活动的表现给学生成绩总评。

学生的运动认知除了包括对学生进行羽毛球运动技能的认知之外,相关裁判法的知识也非常重要,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学习羽毛球运动模块的要求是不仅要能够掌握与运动相关的知识与技能,还要能看懂比赛,并能主动参与羽毛球课余锻炼,这就需要学生不仅仅拥有羽毛球运动技能和体能,更要有能力组织比赛,而对学生羽毛球运动认知的评价如果仅仅使用纸笔测验是很难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运动认知水平的,而采用表现性评价的方式不仅可以有效地检验学生对于羽毛球运动的技能掌握情况,也是很好的考查学生对羽毛球认知水平的方法。

表现性评价也称为真实性评价、替代性评价,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美国国会技术评价办公室认为表现性评价是一种要求学生创造出成果或答案来展示其知识或技能的测试。教学比赛本身就是给予学生的表现性的任务,在这样真实的比赛环境中,可以对学生的技能、战术、体能、体育品德、体育认知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学生的运动认知并不是单独存在于运动技能之外的,其用途是促进学生对运动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对学生进行运动认知测评也应该将其放入实际的情境中去测评,而比赛就是最真实的情境,案例中S教师通过让学生组织、参与比赛的方式来考查学生对于羽毛球运动的技能、体能、战术的掌握,在较为真实的情景中考查学生对羽毛球运动的认知水平,能够准确地反映出学生对羽毛球运动的真实掌握水平。

猜你喜欢
学科核心素养案例
样板案例
NSE 9A-Module 4-Unit 2案例设计
关于核心素养及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思考与疑问
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四个对话视角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思政课教学研究
提升教学智慧 落实核心素养
浅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稿卷
“互联网+”的现实案例
难以一致的统计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