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素质模型的物流工程人才培养优化路径分析
——以内江师范学院为例

2019-08-31 02:44
绿色科技 2019年13期
关键词:问卷因子物流

李 超

(内江师范学院 计算机科学学院,四川 内江 641100)

1 引论

目前我国物流处于绿色升级阶段,在党的十八大深化改革、“一带一路”战略和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我国物流链、供应链及其相关产业形成了完整的产业升级过程,现代化的战略背景对物流企业起着重要影响,中国物流企业需要合理调整企业结构,如输出管理经验和标准化服务或者整合国外物流资源,实行业务外包等方式提升竞争力[1,2]。

物流的产业升级必然加大对物流人才的要求,对物流人才的能力素质要求更明确,桂德怀指出智能制造环境下智慧物流人才缺口较大,需要在企业需求的标准下依据人才标准推进物流人才教学改革,增强物流人才的核心能力[3]。郝会霞将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核心职业能力分为职业基础能力、职业核心能力和素质拓展三个方面,并提出以建立实训基地、学工衔接和以赛促教等方式促进学生核心职业能力的发展[4];盛立强等探索了通过企业进校园、生产教学一体化,项目进计划、人才培养协同化,任务进课堂、课程内容任务化和师傅进课堂、课程教学实践化等“四进四化”物流人才培养模式[5];南广友提出在双创视角下物流人才培养不能满足实际需求,人才培养体系需要完善,并且提出从课程体系设置、实践教学环节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改进从而提高技术性物流人才能力[6];琚春华等基于动态的物流能力需求提出创新型、应用性和创业型物流人才的知识模块,并且设计了校友反馈等培养质量保障措施[7]。目前大部分对物流人才培养的研究是偏向定性分析现状从而提出改进措施,基于“一带一路”、“智慧物流”等现代社会背景下进行的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较少,同时对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大多是物流管理专业,其侧重点依然在对物流系统的管理层面上,物流工程专业兼具管理与工程的性质,更符合当今社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特点。因此本文拟以素质模型为依据,构建物流工程人才的素质模型,并将其应用在内江师范学院物流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方面从而探索物流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路径。

2 素质模型的建立

2.1 探索性因子分析

通过整理部分开办了物流工程专业的高校设计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对物流工程专业学生的能力要求、提炼“智能制造”、“智慧物流”等新时期国家发展战略对物流人才的要求,结合CDIO工程教育模式中对工程人才的能力要求和物流的行业特性,提出具有21项指标的物流工程人才能力指标体系,根据拟定的能力指标向相关物流专家、物流企业管理层等进行咨询,通过删除、合并等步骤归纳物流工程人才能力指标体系为15项,具体为:环境适应能力、人文素养、行业素养、物流管理类知识、物流工程类知识、物流信息技术知识、相关学科知识、其他学科知识、学习能力、沟通能力、物流岗位实践能力、物流系统设计和开发能力、专业认知素养、创新创业能力和管理能力。

将拟定的具有15个题项的物流工程人才能力指标体系转化为调查问卷,以物流专家、物流企业管理层和高校物流工程专业大四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电子问卷的发放,共计发放问卷154份,回收119份,有效问卷102份。经过对样本数据预分析,删除载荷因子小于0.5的指标,得到有效指标13个,对具有13个指标的样本数据进行因子分析。样本数据的克朗巴哈α系数为0.742,表示调查问卷具有一定的信度,KMO值为0.715,巴特利球体检验Sig值为0.000,通过显著性检验,表示样本数据可以进行因子分析。

根据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拟定各因子名称,因子1包含环境适应能力、人文素养和行业素养,体现了对物流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因此命名因子1为专业素养。因子2包含物流专业知识、物流信息技术知识、相关学科知识和其他学科知识,是要求物流工程人才需要有完善的专业知识结构,因此命名因子2为专业知识结构;因子3包含专业认知能力、物流岗位实践能力和物流系统设计与开发能力,主要体现实践能力,因此命名因子3为专业实践能力;因子4包含物流系统运营管理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学习能力,是对物流工程人才发展的进一步要求,因此命名因子4为可持续发展能力。

2.2 验证性因子分析

根据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重新编制调查问卷,向内江师范学院物流工程专业师生、相关教学和实验负责人、教研室主任发放问卷。共计发放问卷124份,回收119份,有效问卷115份。运用Amos软件检验物流工程人才素质模型,Amos分析的素质模型的拟合度结果如表1所示,所有指标基本能达到参考值,所以认为所有指标均通过检验,模型拟合度较好。

表1 Amos拟合结果

3 基于IPA定位法的物流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路径优化分析

将编制的物流工程专业人才素质模型调查问卷转化为对应指标满意度调查问卷,通过电子问卷的形式向内江师范学院物流工程专业师生、相关教学和实验负责人、教研室主任发放问卷,以获取他们对目前物流工程专业学生的相关专业能力指标的满意情况,并对每个指标取平均值来衡量指标满意度。将因子分析结果中素质模型一级指标与其二级指标间的载荷系数转化为指标重要度,将各指标重要度和满意度之间的关系汇总如表2所示。

表2 物流工程专业人才素质指标重要度与满意度情况汇总

为了更好地进行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路径的分析,采用IPA定位分析法,以物流工程专业人才素质模型中的每个一级指标为维度,对其包含的二级指标进行分析,每个一级指标形成一个IPA定位分析图,通过判断各二级指标在IPA定位分析图中的四个象限的相对位置识别限制人才发展的因素从而提出人才培养模式优化措施。

对于专业素养维度(图1),内江师范学院物流工程专业学生的环境适应能力需要加强,具体来看可表现为相应的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需要提高,另外还有对物流行业工作环境、工作岗位的具体操作的适应性,该专业学生每年都会有去物流企业见习和实习的机会,该指标满意度不高说明学生对物流行业的从业环境等还没有熟悉和适应,可以通过相关专业课的辅助强化学生的适应能力。

对于专业知识结构维度(图2),需要强化的是学生对物流信息技术知识掌握。对物流信息技术知识的要求也是当今时代发展对物流的要求,是提升学生竞争力的有效途径,该校物流工程开设了相关的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原理与应用、java web等计算机科学课程,为了强化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可以将计算机课程与物流专业课程结合,开设应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物流系统开发和设计的课程,同时鼓励学生参加计算机类比赛,不断强化自身信息技术水平。

图1 专业素养IPA定位图

图2 专业知识结构IPA定位图

对于专业实践能力维度(图3),物流岗位实践能力需要强化。物流是偏重实践的行业,同时物流工程应用工程技术知识和物流运营管理知识来解决物流系统的问题,分析结果表明学生对物流岗位的基本工作和规范较为了解,能较好进行一线实践活动,但是运用专业知识解决物流系统问题的能力有所欠缺,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发现、分析和解决能力,在实践环节中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图3 专业实践能力IPA定位图

对于可持续发展能力维度(图4),物流系统运营管理能力需要强化。对物流系统进行运营和管理的能力需要在学生掌握夯实的专业知识基础上进行充分的实践才能从宏观上进行管理工作,该项指标满意度较低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学生深入物流系统进行系统实践的机会较少,对整体物流系统的认知水平不够,为了提高学生的运营管理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实验模拟仿真物流系统让学生参与进行决策运营,在实践环节中培养学生多听、多看和多思习惯。

图4 可持续发展能力IPA定位图

4 结论

新环境下物流行业的产业升级提高了对物流人才的要求,本文通过构建物流人才能力素质模型明确新环境下对物流人才的要求,在物流人才素质模型的基础上以内江师范学院物流工程专业学生为例分析该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发展限制因素,并据此提出该专业人才培养优化措施。

猜你喜欢
问卷因子物流
物流线上的毒品追踪
韩国智慧物流,为了物流产业的革新
山药被称“长寿因子”
直径不超过2的无爪图的2—因子
巧解难题二则
扮靓爱车拒绝潜伏危险因子
问卷大调查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
问卷你做主
2009年本刊重点关注之物流展会、交流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