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王羲之书法作品的生命形式理论

2019-09-02 08:31刘梅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9年8期
关键词:朗格苏珊王羲之

刘梅

(武汉理工大学 艺术与设计学院,武汉 430070)

在文学本体论的西方文论中,尤其是西方现代文论中有“文学艺术是一种生命形式”这样的界定,它是由美国现代符号学家苏珊朗格提出来的。

一、生命形式

苏珊·朗格提出来“生命形式”的大致概念。朗格强调,即使人类处在这种有机体高级水平阶段,但我们仍然能够从这些概念表达中体会到一种“强烈的生命情绪”特征,它就是生命形式的基本特征。

苏珊·朗格的美学思想的核心概念之一就是“生命形式”。她指出艺术是一种生命形式,当人们在欣赏一件好的艺术作品时,他们会看到“生机”或“生命”,用此来评论一件作品的成功。艺术界流行的“生命形式”或“有机形式”的概念,只是艺术评判中广泛应用的一种隐喻。但它表明,成功的艺术往往具有艺术生命力,它表现或直接符合“生活形式”。从本质上讲,苏珊·朗格强调艺术作品的生动性、有机性和完整性,这与中国古典美学有很大的契合度。中国古典美学理论非常重视艺术作品的完整性和有机性,这在许多诗歌画作中得到了体现。

二、苏珊·朗格生命形式——运动性

(一)运动性的概念

运动性意味着生物体不断消耗和吸收,细胞和组织不断死亡和再生的过程。

(二)运动性在王羲之书法中的表现

它是如何表现书法艺术的流动性呢?线条作为书法美的根本元素,它的运动形式是可以表达出书法动感的生命。

王羲之的书法用笔沉着痛快,冷静自然,笔势委婉,遒美健秀,从侧面表达出中对顿、按、挫、提书写过程动作的运动变化。通过这样的表现形式,才能产生有书法美感的线条。在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中,可以看出书法线条提按、顿挫的幅度有所增加,目的就是为了表现出书法的运动形式,让线条笔画的长短、粗细形成明显的对比,使其具有更强烈的运动形式。如“陈”“喻”二字(图1),强调的是里面线条笔画的提按、顿挫,还有长短、粗细,这就形成了王羲之书法的特点“线条圆润优美、沉着”。同样,以书法“甚”“不”字为例(图2),二字的横为逆锋横。(1)搭锋起笔;(2)中锋右行;(3)至尽处折锋右下;(4)向左回锋收笔。在收笔的过程中,产生的线条运动方式不是很明显,而反向收笔的中间垂直和右点则形成了圆笔。

三、苏珊·朗格的生命形式——节奏性

(一)节奏性的概念

在人类生命活动过程中,还有许多精心设计、多样化和复杂的节奏活动,但我们的感受却无法察觉它们。生命现象是在不同方式的节奏和生命的有序交换中不断存在和发展的。苏珊·朗格通过音乐来论证节奏并获得时间的外观。作为一种空间艺术的书法,它主要是利用线条的规律运动变化来表现出生命节奏的速度、紧迫性等。

> 图1《兰亭集序》中“陈”“喻”二字

> 图2 《兰亭集序》中的字“甚”“不”字分析

> 图3《兰亭集序》中书法

> 图4 《兰亭集序》中的“之”字

(二)节奏性在王羲之书法中的表现

在书写每一笔时,它都由三个动作链接组成:起、行、收。在书写的过程中,结合了提按、顿挫等动作。王羲之书法空间的布局中每个字的大小不同,给人以充满节奏和变化的视觉感受;字与字、笔画与笔画之间相互关联。

在王羲之的书法中,可以看出很明显的节奏性特征,书法线条的大小、长短、粗细变化都体现出节奏的重要性,有了节奏性书法才能展现出它的美感。在作品中(图3),左右轻重不一,其字体结构敛模纵整,在横用笔上笔画收的比较紧,而在竖用笔上笔画轻松自由、放纵,整体节奏的疏密程度得当,节奏性强。如王羲之书画作品里二十个“之”字的笔画,在书法艺术中表现出大小、长扁、方圆、疏密、高低各不相同的空间布局(图4),但其大小,密度和平衡都非常有节奏。

以上总结,运笔特点:如八面出锋,轻重对比,相邻组合等,都使作品具有节奏感、流动性和美感。

四、苏珊·朗格的生命形式——生长性

(一)生长性的概念

事物生长、发展、消亡的过程反映了生命形式的生长性,表现为一种定向运动。朗格指出:“绘画中的所有运动都是“生长”——不是绘画的生长,而是线条和空间的“生长”。而在书画艺术中所表现出的生长性在于它书写过程中呈现出的“势”。中国书法注重“无往不收,无垂不缩”“欲下先上,欲右先左”等动作形成“势”。

(二)生长性在王羲之书法中的表现

从王羲之整体的书法取势来看,其采用的是中倾的生长趋势,如“有时自向竹间坐,无事一至兰若游”一行中(图5),通过单个字的规整从而达到整行的规整,而这种规整是具有一定节奏动感的。王羲之的作品,大多都采用了中锋用笔,使得起笔的角度与运笔的方向都充满了变化(如6),产生了空间上的“生长”。

五、苏珊·朗格的生命形式——有机统一性

(一)有机统一性的概念

有机统一,即生物的每个部分都是密切相关的,这种联系绝非混杂和简单排列,而是以“某种难以描述的(内在的)复杂性,严谨性和深奥的”结合在一起。每个因素都是相互依存的,每个因素都不能与整体分开。对立变化的统一体现的是中国书画艺术的有机统一性,在视觉上相互呼应,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

(二)有机统一性在王羲之书法中的表现

“古之写子,正如作文。有字法,有章法,有篇法”,这是古人在评论王羲之书法时所说的。整个篇章结构鲜明,首尾相应,从而体现出书法作品的有机统一性。在结构空间上,有平衡、歪斜的辅助变化;在水墨空间上,注意干笔和湿笔的黑白补充,以及每个元素的辩证和统一的外观,共同营造出柔软的特殊美感,体现出书画艺术的有机统一。“它的结构必须是一种有机的结构。实际上,生命形式的各种特征,都可以体现在任何艺术品中,并且使用线条规则性的运动,体现出生命的节奏,如速度、紧迫感等,体现出书法作品的有机统一性。

六、结语

从分析中可以看出,生命形式的基本特征,如运动、节奏、成长和有机统一,充分体现了中国书画艺术的形式,王羲之通过结构的多变、用笔的形式、书法线条的收放自如、笔画的大小、粗细、长短等充分体现出作品的流畅性,及书写过程中的痛快、字体的节奏感。中国书画的创作不仅塑造了笔的使用形式,也塑造了商业地位。与自然和生物有机个体的生命形式相比,苏珊·朗格认为宇宙中的一切都是具有深层内涵和本体论意义的有机联系。

图片来源:

图1、图2、图6:作者绘制

图3、图4、图5:作者拍摄

猜你喜欢
朗格苏珊王羲之
王羲之送字
“雕刻时光”
《王羲之 兰亭序》
王羲之书兰亭序
《王羲之 丧乱贴》
最高贵的导盲犬
最高贵的导盲犬
《传奇重返故乡》再现朗格20年复兴路
做一些能让自己开心的事情
最高贵的导盲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