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现状分析与应对措施探讨

2019-09-03 10:02种海燕
财讯 2019年23期
关键词:财务管理工作事业单位现状

种海燕

摘 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与时代的变迁,我国事业单位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逐渐与经济市场有了更深层次的联系。经过改革开放的洗礼,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也有了新的进步与发展,大体上建立起了相对完善的管理体制,但是仍存在着许多方面的问题与不足。本文中,笔者主要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现状进行分析与研究,在此基础之上对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改革进行分析,旨在进一步促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与现代社会的融合,進而促进事业单位各项工作的发展与进步。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现状;措施

通常来讲,事业单位是说出于发展社会公益的目的,由国家机关或者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包括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服务组织。就我国事业单位发展现状来说,事业单位的经营活动范围相对较小,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大多也以预算管理为主。近年来,随着改革工作的进一步深入以及经济体制的完善,我国事业单位与市场的联系愈发紧密,事业单位承担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在此背景下,我国的事业单位必须转变固有的对待财务管理工作的观念与理念,使财务管理工作与时俱进,适应经济市场的变革与发展。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现状分析

(1)基础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的现存问题包括许多方面,基础管理工作是事业单位管理工作的基础工作也是前提之一。基础管理工作分为票据及经费开支管理工作、经费开支、财务报告与分析等方面。在票据及经费开支管理中,其票据的来源主要是财政部门所开具的各项发票,但是也存在各单位自己购买发票的现象,这一问题也是十分严峻的问题之一。在事业单位的经费开支管理工作中,其开支标准与范围也存在漏洞,这就容易出现工作人员做虚弄假,恶意浪费事业单位经费的问题。另外,在事业单位财务基础管理工作中还存在着管理体系不完善的现象,使得财务管理各项制度难以发挥自身固有的重要作用。

(2)财务管理工作中的法律建设

在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有一些相关的监督机制还尚未健全,因此在法律建设工作中还存在几大方面的问题与不足:一是财务管理信息失真。有一些事业单位出于提高单位利益的目的,通过偷税、漏税的手段转移国家资产。还有的单位负责人直接指使单位财务管理的工作人员掩盖真正的财务数据,从而达到谋取私利以及提高政绩的目的。二是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缺乏一个良好的执法环境。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部门都是在领导的指示下进行工作的,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在进行工作的时候就饿、容易受到多种方面的干预与影响,其执法工作也受到了很多种因素的限制于束缚。三是财务管理工作中法律意识淡薄。在我国的事业单位中常常存在靠关系办事的现象,不能很好地履行财务管理工作的原则,因此也就难以运用所对应的财经法律法规去进行财务管理的工作,这对于我国的会计法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也有着十分严重的影响。

(3)财务管理工作的预算工作

1.预算工作的滞后性与盲目性

在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的预算工作方面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与盲目性,这种滞后性对于财务管理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大大削弱了预算执行力度的程度。此外,有一部分的事业单位通常在尚未对往年的支出结构与其他因素进行分析与研究的基础上就将本年年度的经费预算整理了出来,这样既没有对于往年年度的参考也没有对下一年年度的预算进行科学的统计,因此,这种预算工作的纰漏与科学性、实操性可想而知。

2.预算工作缺乏科学性与准确性

在我国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的预算工作中,财政部门再三强调要求其使用零基预算法开展预算工作,但是这些部门往往为了自己单位的利益或者为了一己私利一味地在上一年的基础上进行增长。虽然,在大多数的事业单位中仍然采取的是零基预算法,但是很少有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是真正履行零基预算法的原则去进行工作的,这大大降低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预算管理工作的科学性与工作的准确性。

3.绩效考核工作缺乏严谨性

在一个工作部分中良好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是促进人们提高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但是在我国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多数的事业单位没有对预算执行的考核评价工作以及预算工作的完成情况实施良好的奖惩方式。通常情况下,激励机制与奖惩方式有助于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绩效考核工作缺乏严谨性使得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大大下降,难以更好地开展工作。

(4)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缺乏良好的专业素质

1.法律意识、观念淡薄

在我国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与法律观念还十分淡薄,综合素质急需提高,对于财务数据造假等非法、违纪现象也采取不了了之的态度,严重地削弱了我国会计法的严肃性与权威性。因此,在社会不断发展的新时代下,对财务管理工作的工作人员进行法律知识的培训是提高我国事业单位工作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

2.专业素质低

通过笔者的相关调查与分析可知,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的一部分工作人员大多都缺乏专业的后续教育与系统的学习,专业素质可想而知,还有的工作人员是通过单位职工选拔进入到财务管理工作部门参加财务管理工作的,在工作之前缺乏专业知识的学习与相关培训,业务水平也就比较低。除此在外,在我国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容易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在财务管理工作中较多地是听从领导的指挥没有形成相应的财务管理工作意识,在多数工作上只能听从事业单位领导的指示与安排。

二、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质量与效率的相关措施

(1)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预算管理水平

要想提高预算管理水平首先就应该认真做好事业单位的前期预算编制工作,对事业单位各工作部门的预算进行合理的安排与分析,事业单位的经费预算需要经过主管部门的批准与安排,在进行预算资金的安排工作时应该注意预算分配的科学性与合理性,需要对事业单位所需资金的重点与一般性问题上进行统筹兼顾,对各项支出预算进行合理的安排与分配。为了更好地实现事业单位的整体目标,在事业单位内部必须要运用有效的激励措施以此来激发事业单位的工作积极性从而帮助其事业单位实现预算管理的目标。在激励中应该既重视精神又重视物质方面的奖励,从而积极有效地引导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人员更好的完成工作,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工作质量。

(2)提高对事业单位中预算执行工作的绩效控制力度

在我国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中,进行绩效预算工作是事业单位进行预算工作与财务管理工作的基础,在收集绩效预算管理信息时应该注意预算管理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与可靠性,另外,在收集信息时还应该按照成本效益的工作原则开展进一步的工作,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信息的有效性与科学性。在预算执行工作中尽量保障部门预算的严肃性,从原则上来讲,事业单位在对预算进行实际执行的过程中一般不会予以调整,当遇到必须进行调整的情况时应该将调整方案及时上报给上级主管部门,在上级部门批准之后方可进行适当的调整。但是这一过程是相当复杂与繁琐的,因此,在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工作进入实际操作阶段后,工作人员就应该按照规范的执行原则与方式实施工作,对各项支出严格控制,从而保证事业单位内部预算管理工作的顺利执行。

(3)提高事业单位的审计工作力度,对财务管理监督体系进行健全与完善

对于事业单位来说,其内部审计工作可以有效地提高事业单位的免疫能力,有助于及时对单位各部门的整体经营失误进行纠正与处理,为了进一步提高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事业单位可以通过引入风险导向审计、有效实施经济责任审计、积极实施管理绩效审计的方式开展事业单位内部的审计工作。这些审计工作之间看似是独立存在的个体,但是这些审计工作之间相互影响,共同促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进步与提高。

参考文献

[1]王玺.浅谈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现状及应对措施[J].财会学习,2018(31):33-34

[2]曹润梅.新常态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分析及应对措施[J].经济师,2017(10):113-114

猜你喜欢
财务管理工作事业单位现状
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基层工会财务管理工作的思考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及对策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