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池塘工业化生态养殖系统养殖罗非鱼试验

2019-09-05 05:46朱赟杰徐梦雪倪建忠黄生飞
水产养殖 2019年9期
关键词:白虾梭子蟹罗非鱼

朱赟杰,徐梦雪,倪建忠,黄生飞

(1.南通市水产技术推广指导站,江苏 南通 226007;2.启东市利民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江苏 启东 226236)

基于“工业化”的池塘生态养殖系统又称低碳高效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技术模式、低碳池塘集聚式内循环养殖模式,在浙江等地又称“跑道鱼”养殖模式,最初由美国奥本大学提出,并于2013年由美国大豆出口协会(USSEC)引进至我国[1-2]。目前关于池塘工业化生态养殖系统流水槽养殖品种的报道,多集中于淡水养殖草鱼、鲈鱼、鲫鱼、青鱼、乌鳢、鳜鱼、梭鱼、太阳鱼、黄颡鱼、罗非鱼、团头鲂、斑点叉尾、七星鲈鱼等[3];海水池塘工业化养殖的报道仅见于菊黄东方鲀和鲈鱼[4]。2016年至2018年,南通市水产技术推广指导站联合五家企业承担了江苏省水产三新工程“池塘工业化生态养殖系统研究与示范”项目,在启东市利民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建造养殖水槽429 m2,开展了罗非鱼养殖试验,每667 m2效益最高可达11 372元。现将3年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1 池塘工业化养殖系统建设

1.1 养殖水槽

选择两个并排的海水池塘中的一个池塘,在该池塘中部建设砖混结构养殖水槽4条、429 m2,水槽底部浇筑混凝土,水槽前后端的池塘侧壁各建一个涵洞,形成水流循环。单个水槽长17.2 m、宽6 m、深1.5 m;水槽气提推流段长1.65 m、养鱼段长14.6 m;水槽间建0.3 m宽走道,以方便行走。养鱼段前后端均放置双层网,外层为直径2 mm的不锈钢网,内层为网目1.5 cm的聚乙烯网,网片四周固定在方形不锈钢框架上,框架左右两边分别用5 cm扁铁固定在水槽侧壁上,网片与水槽底平面无间隙、不漏鱼。水槽侧壁铺设微孔增氧设备,每个水槽铺设10个微孔增氧管,左右侧壁各5个,配备2.2 kW增氧机。整个水槽配备两台4 kW罗茨风机用于气提推水,另备用一台50 kW柴油机。每个水槽在进水口端安装1台自动投饵机,用于日常投喂。

1.2 集污系统

集污段长0.65 m,深1.6 m,配备2 kW移动式吸污泵。同时为保证移动式吸污泵吸出的粪便、剩饵等及时排入沉淀池,在集污段岸边另配备1台2 kW固定式排污泵。

1.3 净化区

净化区放养缢蛏,套养梭子蟹、脊尾白虾,配备1.5 kW的涌浪泵5台,1.5 kW的水车式增氧机4台。

2 养殖生产情况

2.1 放养情况

2016年5月31日,在养殖水槽放养0.25 g/尾的罗非鱼3.3万尾,同时在一口6×667 m2海水池塘内用传统方法养殖罗非鱼1万尾作为对照。净化区5月3日放养三疣梭子蟹Ⅱ期幼蟹24 kg,6月14日投放400尾/kg的脊尾白虾种虾105 kg。

2017年5月15日,在养殖水槽放养0.25 g/尾的罗非鱼3.3万尾。净化区3月31日投放2 000粒/kg的缢蛏55 kg,5月5日放养三疣梭子蟹Ⅱ期幼蟹12 kg,6月15日投放规格400尾/kg的脊尾白虾种虾52.5 kg。

表1 放养情况表

2018年5月15日,在养殖水槽放养0.25 g/尾的罗非鱼5.5万尾。净化区5月10日放养三疣梭子蟹Ⅱ期幼蟹24.5 kg,6月15日投放规格400尾/kg的脊尾白虾种虾51 kg。

2.2 养殖管理

罗非鱼放养前用5%的盐水消毒10 min左右,放养初期严格控制充气量,防止因应激撞击拦网造成损伤。养殖水槽采用自动投饵机进行投喂,前期每天投喂3~4次,日投喂量为鱼体质量的3%~5%;随着快速生长为避免争抢食物或者相互残食,适当增加投喂量,可在不浪费饲料的原则下,鱼群摄食完投喂饲料为止。养殖前期开启1台气提推水设备,夜间开启2台,养殖后期增加开启频次,紧急情况下开启所有推水设备;微孔增氧设备24 h开启。由于罗非鱼排泄量大,且粪便具有一定的漂浮性,前期每天用吸污泵抽吸2次集污池内的排泄物和残饵,后期增加吸污泵的开启频次。

净化区每半个月用石灰水消毒1次,配合使用微生态制剂改底。前期开启涌浪泵,后期或紧急情况下开启水车式增氧机,根据天气变化和吃食活动情况适当增减开启时间。

3 收益情况

收益情况见表2,由表2可见,2016年养殖水槽收获规格285 g/尾的罗非鱼8 167 kg,均产28.9 kg/m3;对照组收获罗非鱼2 700 kg;净化区收获13.3 g/只的梭子蟹530 kg,2.25 g/尾的脊尾白虾9 460 kg;实现总产值60.63万元,每667 m2效益8 211元。

2017年养殖水槽收获规格384 g/尾的罗非鱼12 117 kg,均产 32.2 kg/m3;净化区收获缢蛏 2 850 kg,13 g/尾的梭子蟹265 kg,2.3 g/尾的脊尾白虾9 350 kg;实现总产值57.35万元,每667 m2效益7080元。

表2 收益情况表

2018年养殖水槽收获370 g/尾的罗非鱼15 095 kg,均产 40.1 kg/m3;净化区收获 200 g/尾的梭子蟹680 kg,2.3 g/尾的脊尾白虾7 650 kg;实现总产值63.123万元,每667 m2效益11 372元。

4 讨论

罗非鱼可以在海水池塘工业化生态养殖系统中进行高密度养殖。罗非鱼生性凶猛、杂食,具有较强的掠食性,且消化能力强、排泄量大。传统淡水池塘养殖受投喂、增氧、水质环境、病害等因素限制,每667 m2放养量为2 000尾左右,每667 m2产量为1 200 kg左右[5]。而海水池塘工业化生态养殖系统采用自动投喂,具备气提推水、微孔增氧、集排污等设备,水槽养鱼段257 m2,2016年至2018年放养量分别为3.3、3.3和5.5万尾,产量分别为8 167 kg、12 117 kg、15 095 kg,均远高于传统淡水池塘和海水池塘。因此,在保障增氧、投喂和水质环境的情况下,可适当增加放养密度,以提高收益。

净化区养殖品种的选择对提高养殖系统整体收益起着重要作用。该试验净化区选择放养缢蛏、梭子蟹、脊尾白虾等经济品种,2016—2018年净化区产值分别为43.14、42.33和41.99万元,占养殖系统总产值的比重分别为71.15%、73.8%、66.5%;净化区亩产值分别为1.27、1.25和1.24万元,而淡水池塘工业化生态养殖系统套养鲢、鳙鱼净化区每667 m2产值仅为1 600元左右[6]。净化区产值在总产值中占有较大的比重,且远高于淡水池塘工业化生态养殖系统净化区套养鲢、鳙鱼养殖模式。因此,在选择净化区养殖品种时除考虑水质净化作用外,应选择经济价值相对较高的品种,以提高养殖系统整体收益。

海水池塘工业化养殖为探索海水鱼养殖提供了重要途径。南通市海水养殖一直以梭子蟹、脊尾白虾、条斑紫菜为主,随着养殖年限的增加,种质退化和病害影响日趋严重,至今没有合适的海水养殖鱼类品种和模式。将池塘工业化生态养殖模式应用于海水鱼养殖,对探索海水鱼规模化商业养殖具有重要的意义。该试验流水槽养殖的罗非鱼生长速度快、规格大、产量高、味道鲜美、没有土腥味,由于罗非鱼不耐低温,养殖季节为5至10月,因此在养殖季节外可以尝试放养鲻鱼等相对耐寒品种,探索出一条发展海水鱼养殖的路径。

猜你喜欢
白虾梭子蟹罗非鱼
不同产地秀丽白虾干风味物质GC-IMS指纹图谱分析
罗非鱼生态健康养殖研究进展
美国消费鳕鱼超过罗非鱼
罗非鱼上半年行情飘红,价格达“最佳”水平!今年能否水涨船高?
疫情当下,上半年华东地区小棚、工厂化、土塘白虾如何应对?
罗非鱼养殖模式
“中国梭子蟹之乡”寻味之旅
蒸梭子蟹多加[1味]特别鲜
反季养螃蟹仨月净赚500万元
玩转梭子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