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出一片新天地

2019-09-05 02:23张晶
实践·思想理论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河套巴彦淖尔园区

张晶

巴彦淖尔位于黄河“几”字湾顶端,土地丰饶,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可谓是因水而生、因水而兴、因水而富。巴彦淖尔引黄灌溉历史悠久,黄灌区农业基础雄厚,现有引黄灌溉面积近1000萬亩,年均引黄水量50亿立方米左右,是全国三个特大型灌区之一和亚洲最大的一首制灌区。河套灌区拥有各级灌排渠道(沟道)10.36万条、6.4公里,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七级灌排配套体系,为全市农业生产提供了重要保障。

进入新世纪以来,河套地区现代农业应运而生,设施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蓬勃发展。河套农民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设施装备和现代产业管理手段,科学种植,深度挖掘农业资源,实现农业绿色发展。

河套小麦甲天下

巴彦淖尔素有“塞外粮仓”的美誉,是国家和自治区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全市粮食种植面积保持在500万亩左右,粮食产量稳定在300万吨以上。其中,小麦种植面积150万亩左右,产量60万吨左右;优质玉米350万亩左右,产量250万吨;北部干旱地区形成了以旱地小麦、荞麦、莜麦、绿豆、红小豆为主的“粗、杂、特”杂粮杂豆产业,重点打造有机、绿色品牌,年种植杂粮杂豆4万多亩。

小麦是巴彦淖尔的传统优势作物,“巴彦淖尔小麦”是原产地证明商标,以巴彦淖尔小麦为原料的“河套牌”雪花粉是国家驰名商标。在我国“七区二十三带”农业战略格局中,河套灌区被列为优质春小麦的主产区。全区域现有面粉加工厂300多家,年可加工小麦100万吨,其中日处理小麦80吨以上的加工企业有30多家。恒丰、兆丰集团是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市场规模占有率居同行业前列,实现了种子筛选、田间管护、仓储加工、产品销售等全部品控环节的可追溯,确保了小麦原料、面粉及面制品的安全、健康、营养,充分挖掘和发挥了河套优质小麦的资源优势和附加值。

河套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质小麦生长环境。这里地处北纬40度全球优质小麦黄金产地,土壤肥沃,水质优良,气候干燥,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历来盛产优质的河套小麦。

河套小麦是世界三大优质小麦之一,也是中国优质面粉生产不可替代的稀缺资源,特别是蛋白质、面筋质含量高,粉质指标、拉伸指标、沉降值优良,被誉为“五项全能”冠军小麦。

河套小麦籽粒饱满、色泽美观、容重高、营养成分丰富、芳香物质含量高、品质优良,因此赢得面粉加工企业青睐。用河套面粉制作的面包、饺子、面条等面食口感柔韧筋道,麦香味浓郁,特别是采用现代石碾冷技术加工工艺生产的面粉,完全保留了小麦中的营养成分和芳香物质,制作的面食保留着浓郁的麦香味儿。

绿色农业铺就致富路

近年来,巴彦淖尔充分发挥黄河故道土壤肥沃、灌排条件好的优势,顺应农业由“生产导向”向“消费导向”转变的趋势,突出地区特色,开展政企合作,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特色农业、品牌农业,开发建设特色种植、四季采摘、休闲观光、农耕体验等项目,推动传统种植业向高质高效转变,切实帮助农民增收致富。

内蒙古鲜农农牧业科技有限公司位于巴彦淖尔市临河区乌兰图克镇东兴村,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是一家集农村集体土地流转、绿色蔬菜种植、农业科技服务、新品种推广、新技术应用、工厂化本土育苗、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农副产品购销、农副产品加工、互联网销售、乡村旅游、新农村建设、农牧民职业技能培训等为一体的现代化、产业化涉农企业。

企业坚持“绿色立园、文化兴园、科技助园、种业强园、加工富园、物流活园、旅游促园”的发展方向,全力打造河套全域绿色有机蔬菜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助力巴彦淖尔实现“绿色崛起”。

鲜农公司是临河区扶贫基地,2016年公司与临河区人民政府合作实施政企合作扶持贫困户产业脱贫项目。采取贫困户免费种植大棚,公司免费提供种、产、销一条龙服务,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2017年公司吸收360户丧失劳动力建档立卡贫困户入股公司,共入1080股,每股5000元,每股年分红600元。2018年公司集中新建70栋土钢结构日光温室,由临河区有实力的企业捐赠形成社会化扶贫产业园区,温室由公司统一管理运营,保证每栋温室每年不低于5万元收益,收益用于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社会保障兜底人员及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接收贫困户剩余劳动力15人在企业务工,人均年工资性收入1.8万元左右,还可间接带动近80户贫困户发展产业,增收致富。

企业流转土地1万亩,建成下挖式厚墙体大跨度日光温室1500栋,进行绿色蔬菜四季生产种植;建成67000平方米6栋连体钢架玻璃智能日光温棚,利用现代生物技术进行南北方温热带植物示范、实验种植,体现植物生长多样性;引进先进的蔬菜优良品种嫁接技术,进行工厂化本土育苗,提高蔬菜产品品质,实现绿色蔬菜产品提档升级;建成6000平方米集仓库、冷鲜、加工、包装、展示、配送于一体的园区自产瓜果蔬菜贸易中心,开通“鲜农网”APP信息平台,园区自产蔬菜统购统销,形成线下体验、线上销售相结合的“新零售”经营格局。

企业吸纳当地流转土地农民、返乡下乡农民、城市下岗职工、就业困难人员、建档立卡贫困户、大学毕业生1600多人,从事蔬菜种植、加工、销售等业务。技术人员无偿给予蔬菜基地农户技术指导,严格按照绿色无公害栽培技术规程组织生产。农户生产的蔬菜由公司全部包销,形成温室建造、技术指导、销售一条龙的服务模式,历年科技服务协作投入1247万元,带动农户5312户,增收总额9238万元。企业培育种植黄瓜、西红柿、茄子、青椒、草莓、火龙果等瓜果蔬菜品种30多种,年均产量达到50000吨。园区生产种植的绿色鲜食蔬菜除供应本地市场外,还销往银川、兰州、乌海、鄂尔多斯、包头、呼和浩特、北京、天津及山东省多地。企业还取得了对外贸易资质证书,开展对蒙古国、东南亚、中东等国家和地区基地自产绿色蔬菜出口贸易业务。

公司开发建设的临河鲜农万亩现代农业园区,采取“企业承建、农民承租”运营模式。这一现代农业科技示范产业园区建成后,每年将为当地产业化基地及周边旗县、乡镇提供优质种苗1500万株,每栋温室将实现产值10万元,并可带动物流、加工、农资等相关产业发展,安排就业岗位5800余个。

在搞好绿色蔬菜生产加工的同时,企业还注重基地园区的旅游文化建设,计划利用已建成的联体钢架结构智能观光温室、土钢结构日光温室,打造集观光、餐饮、采摘、休闲、娱乐、农事体验、科普教育等为一体的绿色生态农业旅游园区。新建300亩马场,配套赛道、障碍、马厩、看台等设施,赛道中间配以花海,打造以“马文化”为主题的赛马、骑马、马表演、马摄影、马体验等各类活动。挖掘河套平原农耕文化、乌拉特草原蒙元文化相互交融、兼容并蓄的地域文化资源,延伸和丰富园区文化建设内涵。建设50栋住房与大棚一体的农家小院,形成以农事体验、休闲度假为功能的城乡居民生活娱乐区。整合附近农户,建设农民住宅社区,配套建设社区内公共设施,使这里既有舒心的创业环境,又有宜人的自然生态环境、丰富的人性化交流空间和高品质的公共服务设施,成为生态资源承载力强、环境秀丽优美之地,让居民舒心创业、休憩和居住,并吸引更多游客来园区观光旅游,把园区打造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典范。

位于五原县近郊隆兴昌镇的锄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引进内蒙古锄禾农牧业科技有限公司,规划建设10000亩高标准温室蔬菜园区,一期建成1500亩示范产业园,3.6万平方米高科技智能温室,140栋大跨度、厚墙体第八代温室。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公司将日光温室全部承包给合作社。农户种植的品种由公司选定,公司负责种苗的培育和供应,全程免费负责技术服务,并最终以高于市场0.5元的价格将农户的产品全部回收。经测算,一栋大棚年纯收入21万元,经济效益非常可观。园中还建有蔬菜交易市场,方便农户销售。同时,古郡绿色蔬菜联盟和锄禾公司合作,种植绿色有机黄瓜100亩;引进磴口大丰收农民專业合作社,与农户合作,采取双膜覆盖技术,种植有机甜瓜200亩,可提早上市20天,售价均增1元,亩增效益1万元;下茬种植秋延西红柿,每亩至少收入2万元以上。通过产业联盟的撬动,发展设施农业前景广阔,调动了农民主动建设冷棚的积极性。

园区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种植金叶榆树、果树、灌木等5万株,林下种植油菜花100余亩,真正使村庄亮起来、美起来;结合绿色有机园区建设,创建绿色有机品牌,将河套优质农产品集中于此进行展示;结合农博苑景区建设,抓农家乐、采摘篱园、林下休闲等乡村旅游项目,园中建有汗血宝马训马场供游客观赏,建有陕北民居风格生态农家乐餐厅,让游客住农家炕、吃农家饭、干农家活,得到家的温馨、游的体验、乐的享受。

园区充分体现了“政府引导,企业引领,农民参与”的模式,实施绿色高产高效创建,推进农业种植结构战略性调整,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促进一二三产深度融合。

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园区二期工程启动实施,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乡村旅游、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将让农民充分参与,更多受益。

创新工具服务农民

共享农机,手机预约,让对农户的帮扶落到实处。在第四届“创青春”创新创业大赛上,来自巴彦淖尔的“收啊收”共享农机平台项目获得农村电子商务组全国金奖。传统农业在新科技和新观念的助力下有了新的发展模式。年轻的农家创业者们运用自己学到的科学技术,给农业种植方式注入了新鲜血液,提升了农业种植的效率和质量,使更多农民受益。

90后创业者巴彦淖尔姑娘蔺圆创立的能优化效率、降低成本的“收啊收”共享农机平台,为农民提供种植、收割、植保配套服务。链接全国农机为农民保证收割质量,还能节约收割成本。手机扫码关注即可一键预定农机服务,农户自由选择适合自家田地的机器型号,农机机主接单并完成服务。巴彦淖尔农民搭上了互联网快车,让小生产连接到了大市场。

“互联网就是好,服务全面。明年要是连片种植,从种到收各类农机费用就会更低了。”“互联网+共享农机”平台为河套地区麦收增添了新活力,精准便捷的服务得到了农民们的交口称赞。

共享农机的兴起搭建起了农民与优质农机对接的桥梁,对当地发展农业生产规模化种植和全程机械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除了共享农机以外,活跃在巴彦淖尔各地的电子商务平台全面整合当地优质特产,让农民通过电子商务将优质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不仅为农民节约了种植成本,还开拓了销售渠道,让农民致富走出了新路子。

责任编辑:王 丹

猜你喜欢
河套巴彦淖尔园区
整合后开发区(园区)名单“3+17”
待疫散云开,来园区赴一场春的修行
河北邯郸拥有现代农业园区167个
席亚娜作品
明代边防研究综述
作品选登
园区开发Ⅱ个股表现
明朝时期蒙古人在鄂尔多斯地区的政治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