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

2019-09-05 02:23郭冬梅
实践·思想理论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西学五四运动革新

郭冬梅

2019年4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指出,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五四运动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

回望历史,五四运动以来的百年间,中国发生了三大历史性事件,即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这既是五四运动推动历史进步的结果,也是其实现文化进步的结果。五四运动使中华民族的文化反省与文化自觉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可以说,五四运动是一场在推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的伟大运动。

五四运动对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影响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指出,五四运动前后,我国一批先进知识分子和革命青年,在追求真理中传播新思想新文化,勇于打破封建思想的桎梏,猛烈冲击了几千年来的封建旧礼教、旧道德、旧思想、旧文化。作为一场伟大的文化革新运动,它对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影响是深远的,也是多方面的。

五四运动前后引发的白话文运动,推动了中国现代文化表达方式的转型与文化通俗化和大众化的革新。此前,中国文化的基本表达方式是文言文,即被白话文的倡导者嘲讽为“之乎者也”的表达方式。文言文的表达方式虽然言简意赅,给人以韵律与形式的美感,但因其明显的格式化与形式化等特征,不仅不易为普通民众所掌握,也不利于普通民众思想情感的表达交流。而且,文言文的格式化与形式化的特征,也有碍于科学理论和人们思想情感的准确与自由表达。五四运动前后所倡导与推动的文化革新,虽然只是一种文化表达形式的革新,但其对促进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传播,对促进文化形式的创新与多样化,都有着重大意义。

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反省与文化自觉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儒学以及儒家文化,不仅是中国封建社会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甚至可以视作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符号。当农耕文明走到了历史尽头、封建制度走向没落时,适合于农耕文明与封建制度需要的儒学与儒家文化也就不再具有先进性了。鸦片战争后,沉睡的中国虽然开始苏醒,但其苏醒还只是初步的,因为“中体西用”的文化理念与认知仍然表明,大多数中国人的文化自觉还缺乏应有的高度。五四运动作为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和新文化运动,首要地表现在它使中国人告别了儒学独尊与中体西用的旧时代,使中国人的文化自觉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五四运动进一步敞开了向西方学习的大门,为中国文化的革新注入了鲜活的血液。五四运动以前,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虽已使中国紧锁的文化大门初步打开,但由于当时中国社会占主导地位的思维认知是中体西用,其文化开放的行为不是自觉的,而是被迫的。因而,五四运动之前的文化开放不仅是片面与有限的,而且远未达到文化自觉的高度。五四运动让中国文化有了开放的可能性,在五四运动先驱们的视野里,西学与西风不再是洪水猛兽,向先进的西方文化学习,实现中华民族文化的改造与革新,渐成先进的中国人的文化共识。需要指出的是,五四运动不仅是中国人对中学与西学相互关系认识发生重大改变与转换的时间节点,同时也是中国人对西学与西风认识发生深刻变化与分化的重要时间节点。在五四运动之前,中国人所认知的西学与西风指向的仅仅是以自由、平等、民主、科学、理性为内容的西方近代以来形成的资本主义或自由主义的文化,而对以马克思主义为代表的另一种西方文化,则知之甚少或全然不知。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以五四运动为契机与载体,中国人对西学与西风的接触和了解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人视野中的西学与西风已经不仅是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同时也包括从俄国通道传入的马克思主义。经过五四运动洗礼,越来越多中国先进分子集合在马克思主义旗帜下,1921年中国共产党宣告正式成立,中国历史掀开了崭新一页。

正确认识与评价五四运动的文化意义

五四运动虽已过去100年,但五四运动的魅力仍存,五四运动的精神仍在。2019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纪念五四运动、发扬五四精神,必须加强对五四运动和五四精神的研究,以引导广大青年在五四精神激励下,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这一重要论述,为深刻理解和把握五四运动的文化意义和时代价值指明了正確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

正确评价五四运动,对于评价20世纪中国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五四运动的评价不能脱离20世纪中国历史的总体状况与基本趋势,不能仅是拘泥于某些个别的思想倾向与历史插曲作抽象的争论与思辨。这不仅在于五四运动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更为深刻的原因还在于五四运动与它之后的一个世纪的中国发展之间有着剪不断、分不开的关系。同样,离开了20世纪中国历史的发展,也无法正确认识与评价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这是一个问题两个相互依存、互为因果的方面。在五四运动以降的百年间,中国的历史发展虽然也经历过一些艰难与困苦,但就其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而言,发展与进步是其主要方面,比较以五四运动为时间节点的前后两个世纪的中国历史,可以说是天翻地覆,旧貌换新颜。20世纪中国的历史与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及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分不开的,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落地生根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又是分不开的,这不仅是一种简单的逻辑,而且也是有充分历史根据的。

正确地评价五四运动,对于正确把握中国历史与文化发展的方向具有重要意义。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文化强国;文化强国不仅是构成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内容,它还为现代化强国的建设提供精神支撑。建设文化强国的目标,要沿着五四运动先驱们开辟的文化革新的道路,在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与文化观的指引下,坚持走文化开放、文化革新与文化创新之路。文化是实践的与历史的,因而是需要不断革新与创新的。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还指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接力跑。五四运动告诉我们,要坚持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要引领全党全国人民不断向优秀的传统文化汲取自强不息的精神力量,向革命文化寻找红色基因的精神力量,在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创造新的精神力量!

(作者系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党校教授)

责任编辑:田旭东

猜你喜欢
西学五四运动革新
《五四运动》教学设计
复旧运转
澳大利亚革新专利制度会否走向“末路”?
九三学社中央“五四运动与九三学社缘起”研讨会在苏州举行
怀念赵西学
借世界说中国:梁漱溟言学问的窘境
借世界说中国:梁漱溟言学问的窘境
从晚清竹枝词看西学在租界的传播
千金碎琴
95年前的“五四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