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农村留守儿童手机使用状况调查分析*

2019-09-07 02:00徐军华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19年9期
关键词:监护人问卷图书馆

姜 博 徐军华,2

(1.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湖南湘潭 411105)

(2.湘潭大学信息资源管理与知识产权研究基地 湖南湘潭 411105)

1 引言

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在造福我们的同时也带来了不良影响。在智能手机流行的当下,信息的产生与交流速度以一种指数型的状态增长,然而不良信息、网络暴力、手机过度使用等对儿童身心带来的伤害也日益凸显,农村留守儿童因其缺少父母的关爱与直接干预,在过度使用手机方面更为严重,本文拟就此展开相关研究。

2 调研设计

2.1 调研对象

此次调研地点位于湖南省宁乡市(县级市)农村地区。宁乡市现辖33个街乡镇,总面积2 906平方公里,户籍总人口142.25万人。2018年5月17日,宁乡市人民政府发布的湖南省《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的意见》[1]文件中提到:“我省农村人口比重大,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人数多,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大,据调查,全省进城务工农民达1 300万人次,农村留守儿童120万人左右”。2017年9月14日,宁乡县人民政府在召开的宁乡县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推进暨业务培训会议[2]中指出,截至2017年7月,宁乡县农村留守儿童为4 646名,与2016年同期相比减少799名,而大成桥乡是宁乡市主要扶贫发展地区,乡镇不规则分布,各大乡镇教育资源匮乏,人均受教育程度低,外出务工人员数量庞大,是各大外出务工乡镇中的典型代表。

2.2 调研方法

2018年7—8月份,笔者通过深入实地,采用问卷调查法、深度访谈法展开调研,分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年龄阶段抽样调查,并实地走访部分监护人,由其填写监护人问卷,并与之进行深度访谈,再与孩子所填问卷内容进行对比分析。此次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问卷300份,经过整理发现其中无效问卷为4份,最终获得有效问卷296份,有效率达98.67%。296份有效问卷中,填写者年龄段10~11岁的占35.14%,12~14岁占64.86%,年级从小学四年级跨至高中一年级。性别比大致为1:1,整体分布较为合理。

2.3 调研内容

本文针对农村留守儿童手机瘾问题进行深入剖析,而在调查手机瘾形成的过程中,必须要确定研究对象和研究问题,故对这两大方面研究体现在调研内容中。首先,需要从理论上认识什么是农村留守儿童,然后才能确定向哪些人群进行调研搜集数据;其次,研究问题即手机瘾如何形成,故需在调研内容中体现与手机使用相关的问卷调查或走访调查。

央广网中国乡村之声《最新统计:全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骤降5000多万人!怎么算出来的?国家今后会怎样扶助?》[3]文章中界定留守儿童为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无法与父母正常共同生活的不满十六周岁的农村户籍儿童,即农村留守儿童需要满足两大条件:第一,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且另一方无监护能力;第二,无法与父母正常生活的不满十六周岁的农村户籍儿童。在调研过程中,根据提出的问题和针对的人群进行问卷设计,而问卷调查方式对0~5岁儿童并不合适,此阶段儿童阅读问卷做出选择有一定偶然性,故采用对监护人的采访弥补这一漏洞。

本文基于手机使用的流程,重点调查留守儿童是否拥有手机、使用手机的内容、使用手机的频率、使用手机的影响等。对于监护人则更多以访谈的形式展开,重点调研其对留守儿童手机使用的态度,以及其他涉及主观看法的问题。

3 调研结果

3.1 留守儿童使用手机与否

手机普及已成无法阻挡的趋势,多数农村留守儿童已配备手机。从问卷填写情况上看,64.86%的农村留守儿童配置手机,仅仅只有35.14%的农村留守儿童未能配置手机,而95.95%的农村留守儿童表示经常或偶尔使用手机。被问及一般手机来源时,60.14%的农村留守儿童使用自己的手机,31.76%的农村留守儿童选择使用爸爸或妈妈的手机,8.10%的农村留守儿童选择使用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的手机。这样的数据可以看出,在未能配置手机的农村留守儿童中,监护人对于手机使用持默许态度,即未能配置手机的农村留守儿童能够使用他们的手机进行娱乐、学习等手机网络服务,甚至在走访的一些家庭中,家长以孩子会使用手机为衡量智力的标准。手机已成为农村留守儿童常用媒介。

3.2 留守儿童使用手机的频率

多数农村留守儿童认为,手机对其没有太大影响,且可以作为拓展知识面的途径。从问卷填写情况中可以看出,42.57%的农村留守儿童经常使用手机,53.38%的农村留守儿童偶尔使用手机,仅有4.05%的农村留守儿童从不使用手机。63.85%的农村留守儿童认为手机一天不使用对自己不存在影响,55.74%的农村留守儿童认为手机可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当问及阅读课外书常用的媒介时,有56.08%的农村留守儿童选择了手机,手机或已成为农村留守儿童阅读课外书的一大工具。

3.3 留守儿童使用手机的内容

22.97%的农村留守儿童选择用于学习,仅次于玩游戏(28.38%)、看视频(25.68%),且高达83.11%的农村留守儿童愿意在手机上安装听书软件。选择看小说、购物及其他的分别占17.57%、3.04%、2.36%。问及假期中一般做什么时,72.97%的农村留守儿童选择学习(做家庭作业)。当问到上网较多的活动时,53.36%的农村留守儿童选择聊天,45.95%的农村留守儿童选择玩游戏,而且在实地访谈中,也充分感受到儿童对手机游戏的热情。

3.4 留守儿童使用手机的影响

从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数据中我们不难发现:第一,手机阅读或手机使用能拓展儿童的知识面、充实其精神世界,55.74%的农村留守儿童认为手机可以拓宽他们的知识面,25.68%的农村留守儿童认为通过手机能结交新朋友,从而充实精神世界,18.58%的农村留守儿童认为手机能满足自己好奇心,获得乐趣;第二,手机阅读或手机使用成为一种心灵慰藉,农村留守儿童日常生活中朋友少,一起出去玩的机会也不多,父母很少与其联系,37.84%的农村留守儿童认为使用手机可以缓解内心对父母的思念,故为了寻求一种心灵寄托,手机阅读或使用手机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中习惯要做的事情;第三,手机阅读或手机使用成为情绪释放的方式,农村留守儿童在平时生活中极少与他人交流,容易产生不良情绪,手机阅读或使用手机可以作为释放情绪的方式之一,也是农村留守儿童目前比较依赖的方式。

3.5 留守儿童课外阅读情况

问及阅读课外书的媒介时,78.72%的农村留守儿童选择了纸质图书,纸质图书阅读仍为一大主流。农村留守儿童对阅读课外书不反感,且愿意在日常生活里抽出一小时以上的时间进行阅读。从问卷的填写情况来看,仅有9.45%的农村留守儿童不怎么喜欢或者很不喜欢阅读课外书籍,而愿意阅读的人群里,多达83.10%的农村留守儿童愿意花一小时以上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如表1所示)。从问卷的填写情况中可以看到,有47.3%的农村留守儿童一般选择周末或寒暑假进行阅读,当问到具体何时使用手机时,42.91%的农村留守儿童选择了假期,在92.23%的农村留守儿童中,家里储备有十本以上课外书。

调研发现,图书馆或农家书屋建设虽已基本到位,但是书籍资源匮乏,孩子更愿前往书店购买图书。当被问询到学校或村里是否有图书馆或农家书屋时,48.99%的农村留守儿童表示学校或村里有图书馆或农家书屋,然而询问其课外书来源时,仅有16.55%的农村留守儿童选择去图书馆借取,8.11%选择村文化站或农家书屋借阅,而57.77%的农村留守儿童选择父母或爷爷奶奶或自己买来看,49.32%的农村留守儿童选择同学互借。此外,选择去家附近的书店阅读的占11.82%,选择老师提供的占6.08%。农村留守儿童大多都知道图书馆或农家书屋,却很少选择去借阅,而是选择直接购买,这与图书馆或农家书屋的资源有限有很大关系。实地走访调查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留守儿童认为图书馆或农家书屋里的图书大多已过时或不是自己想要的,更愿意自己去书店购买,外出务工的家长们也愿意在回家之际为孩子买喜欢的课外书。

表1 农村留守儿童课外书阅读意向及阅读时间一览表

4 结果分析

留守儿童的监护人(非父母)提供他们物质保障,却较少关心其精神是否空洞,较少关心其书籍阅读情况,较少管控其手机过度使用问题。

4.1 手机对留守儿童性格造成诸多不利影响

在实地走访中,60%的监护人表示孩子平时不怎么与他们交流,甚至有厌恶交流的态度,而且在平时生活中,不怎么说话,喜欢把自己封锁在一个地方,没有多少朋友,且易怒易躁,有暴力倾向。在与大量农村留守儿童交流后,发现原因有三:其一,父母常年不在家,缺少亲情安慰,受社会风气影响;其二,自身缺乏安全感,对身边任何事物充满敌意;其三,认为自己不重要或被抛弃,内心与其他孩子对比,巨大的落差导致心理扭曲。

那么手机阅读可以缓解甚至治愈留守儿童的这种状态吗?答案是肯定的。在探究这个问题之前,不得不先从手机的正确使用入手。据70%的监护人反映,孩子使用手机不是用于阅读,而是用于玩游戏、聊天、看视频等其他方面,这些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学习。卢春丽[4]认为,农村留守儿童希望可以通过降低手机依赖水平来降低学习倦怠程度。农村留守儿童对手机的依赖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习,家长表示孩子依赖手机之后,学习成绩一落千丈,脾气变得更加暴躁。在实地走访中,当询问农村留守儿童自身希望如何改造手机应用可以拓展他们的阅读时,不少人表示,自身缺乏控制力,希望可以推出一款强制阅读的应用。

4.2 监护人忽视孩子手机使用负面影响

刘韬[5]发现,家长普遍接受儿童手机,儿童手机逐渐成为家长新的激励手段,但同时也对儿童沉迷手机感到忧虑。在与监护人的交谈中,76.33%的监护人对于手机有着厌恶心理,并表示其影响孩子的发展,为何会有这样的情况出现?据监护人透露,做家庭作业时,孩子总是拿着手机玩游戏、聊天、看视频,监护人知道这样对孩子极为不利,无奈孩子总能通过各种途径接触到手机,这样的情况让他们头痛。当询问到监护人是否愿意为在家的孩子提供课外书时,所有监护人均表示愿意。笔者为监护人解释了手机阅读功能并实际操作示范后,监护人表示可以允许这种手机阅读,认为这样的阅读方式资源广,省时便捷。

那么监护人忽视孩子手机使用负面影响这一现象是在怎样的环境下形成的呢?从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结果来看,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就是“学习”。很多家长都相信知识改变命运,往往给孩子灌输的思想都是做任何事情要以学习为至上原则,甚至将学习与物质奖励挂钩。学习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成材来说的确至关重要,然而以各种物质条件去诱惑孩子学习,往往会有不好的效果,且农村留守儿童一般为隔代教育,段成荣[6]认为:“隔代照料农村留守儿童的祖父母的受教育程度仍然很低,值得关注。祖父与祖母中绝大部分为小学文化程度,所占比例分别为52.63%和57.18%”。监护人表示为了让孩子的学习环境变得更好,他们的父母必须外出务工赚取足够的金钱;而对于留守儿童来说,只要表现出对学习的极度热爱,他们的父母不仅会回来看望他们,更会有诱人的物质奖励。

5 农村留守儿童手机瘾应对措施

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手机瘾问题要从源头抓起,手机娱乐应用便是源头。梁业梅[7]认为,手机媒介剥夺了儿童童年应有的乐趣,以一种病态的生活模式取代了原有积极向上的健康生活,大人应该帮儿童回归“本真”的童年。卢春丽[8]运用各类量表对农村留守儿童希望感与学习倦怠定量分析,发现降低手机依赖水平可以有效降低学习倦怠。于洋[9]从心理学、医学等多学科角度对学前儿童使用手机危害做了详细的研究,研究结果如下:第一,学前儿童发育时期,使用手机影响儿童睡眠、损害视力、延缓感官,这将严重影响儿童生理发育;第二,封闭学前儿童,阻碍正常社交,影响独立思考能力。

综上可知,手机瘾对农村留守儿童童年价值观、学习能力、身心发育等有着不可消除的不利影响,手机瘾问题的解决刻不容缓,钱江江[10]强烈呼吁,治理农村留守儿童沉迷智能手机,需要多方共同合作,调用多元主体进行引导和管理。但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手机瘾问题是系统工程,应制定合理方案循序渐进,笔者提出以下应对措施。

5.1 学校教育留守儿童明确手机功用

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农村留守儿童对于学习极为重视,故师长的教导对于改变他们的思想有着重要的影响,学校或教育机构应该及时认识到手机普及的不可抵抗性,事先应设置好应对措施,对其进行教育指导,让农村留守儿童了解手机使用的利与弊,树立自我控制力,让其形成手机只是一类工具的想法,从而真正理解使用者的含义,帮助农村留守儿童不被手机控制。

2009年法国已发布禁止12岁以下儿童用手机的决定[11],此决定刚发布,就得到学校方面的大力支持,政府意识到手机使用的危害性已不可估量,希望通过社会与教育削减此危害的不利影响,学校方面的支持是第一步,从而限制儿童使用手机,做正确引导。学校经常为学生展开公益讲座,在上课时间向同学们推荐网络课程,强调手机是学习的工具,并在每周的班队活动课程上用视频或PPT等形式展现手机带来的坏处,教育机构要将树立远大志向和手机使用弊端结合在一起,在鼓励农村留守儿童树立远大理想的同时,将正确使用手机的方式言传身教。

5.2 图书馆开拓留守儿童阅读活动

5.2.1 开展更多的线下常规阅读活动

据前述调研,农村留守儿童在求知欲的驱使下,用手机接触外面世界,手机接收的信息让他们一直处于弥补未知的兴奋状态中,从而忽视与同学或朋友游戏的时间。事实上,团队游戏获取的乐趣比使用手机获取的乐趣更多。儿童有好玩天性,往往会选择乐趣更多的活动,农村留守儿童过度使用娱乐APP从而影响正常生活,实质上未能进行充分的社交活动,监护人也较少鼓励农村留守儿童出游,故基层图书馆可结合自身特色,举办全民阅读、知识竞答、诗歌朗诵等阅读活动,以开拓农村留守儿童视野,打开其心扉,使其主动接受新的事物、拓展新知识。

图书馆成功举办线下阅读活动的案例不在少数,信阳市平桥区乡村图书馆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自由娱乐场所,在这个场所中,孩子们可以和小伙伴共同阅读、娱乐、观赏视频;图书馆同时为农村留守儿童开展心灵驿站活动,对农村留守儿童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积极干预。宁波市图书馆自2005年开始举办未成年人读书节,以“我读书、我快乐、我智慧”为主题相继推出“小小讲书先生”比赛、宁波市朗诵大赛、青苹果绘本故事会等一系列活动,目的在于引导孩子亲近书本,爱上阅读。2015年5月,四川省泸州市少年儿童图书馆与四川书之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举办关爱留守儿童欢乐游园活动,以孩子喜欢的运动项目为活动形式,开设钓鱼、跳绳、投篮等一系列活动,让留守儿童感受到社会的温暖。通过线下阅读活动,孩子们敢于打开心扉,积极与他人交流,健康成长。

5.2.2 提供更丰富的手机阅读服务

通过调研,留守儿童认为:①图书馆官网没有给予电子图书资源访问阅读权限;②阅读上瘾时无法控制时间;③无法找到适合自己的书籍。从前述调查的数据来看,图书馆或农家书屋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即书籍类型不足,书籍版本老化,无特色吸引,相比于去图书馆或农家书屋借阅书籍,更多的农村留守儿童选择去书店购买。后续工作便需要得到阅读者的反馈从而优化管理体系,图书馆或农家书屋可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信息咨询服务。余凯璇、章忠平[12]认为,公共图书馆应该面向农村留守儿童开展手机阅读服务,正确使用图书馆信息咨询的功能,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阅读上的困惑,让农村留守儿童获得心灵的安慰,从而获得更大的影响力。

笔者认为,图书馆可利用其官网或APP研发针对不同年龄段儿童的阅读空间,访问者可用身份证进行注册,方便图书馆确认身份。在此私人空间内,针对不同年龄段儿童分别收集相关图书。另外,可通过小程序设置相关问题让访问者回答,从而实现为读者筛选图书的功能。图书馆可申请电子图书的全文借阅权限,为访问者提供电子文献的全文阅读功能,同时可为每本图书提供媒体资源(视频或音频),并设置每日阅读最短与最长时限,采用打卡模式实现。

5.2.3 架起手机亲子阅读的桥梁

王波[13]认为阅读疗法就是以文献为媒介,将阅读作为保健、养生以及辅助治疗疾病的手段,使自己或指导他人通过对文献内容的学习、讨论和领悟,养护或恢复身心健康的一种方法[14]。笔者认为,此方法可应用至父母或其一方与留守儿童的心灵交流过程中,借助手机通讯软件进行阅读疗法。父母可为孩子录制“晚安小故事”,故事素材的选取由图书馆指导或提供。监护人与孩子深度沟通,采取共同阅读的方式,控制使用手机娱乐软件。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形成大部分原因在于直接监护人(父母)的监管缺位,多年的亲情缺失使问题愈加严重。监护人应与孩子进行深度交流,以平和的语气以及积极的心态包容孩子出现的陋习,而非采取指责、批评的方式。若孩子不愿交流,最应该采用的交流方式即精神交流,共同阅读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同时还可以为监护人和农村留守儿童提供心灵深度交流的场所,让监护人真正了解孩子内心深处真正想要的东西,改变已有的价值观念,重视孩子手机不良使用的负面影响。

猜你喜欢
监护人问卷图书馆
石狮市妇联依职权申请撤销监护人资格
监护人责任之探究
图书馆
问卷网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
去图书馆
School Admission择校
School Admission择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