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领导新时代政法工作的制度擘画

2019-09-09 06:13马勇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19年13期
关键词:实践意义

马勇

【摘要】《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对党领导新时代政法工作进行了全面制度安排,既是对我国政法工作经验的完善,更是新时代政法工作发展的全面指引,对于促进新时代政法事业更好更快发展,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可行性。为此,我们要把握其思想与理论精髓,真正认识政法工作理论和实践的重大意义,并将其理论多措并举地贯彻落实到实践中去。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   理论意义  实践意义

【中图分类号】D9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19.14.01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增强依法执政本领,加快形成覆盖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各方面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1]作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强和改善党对政法机关领导的重要举措,《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数易其稿,最终于2019年1月13日发布实施。这是建党以来第一次制定政法领域的党内法规,既是对以往政法工作经验的总结与完善,也是对新时代政法工作发展的规定与指引。

《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的基本框架

《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共分为九章三十九条,明确了党领导下政法工作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基本内容涵盖三大方面。

坚持党的领导,勾勒政法工作总纲。《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总则部分(第1~6条)交代了条例的制定背景、适用范围,明确了政法机关的基本职能、主要任务和遵循原则。其内容包括:政法工作要始终坚持“两个维护”指导思想,重点履行“专政、管理、服务”职能,切实把握“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公平正义、保障安居乐业”的主要任务,[2]明确了政法工作的战略目标和十项基本原则,描绘出新时代政法工作的宏伟蓝图。

坚持全局思维,明确领导主体职责。《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在第二章到第五章(第7~16条)坚持与重申了党的绝对领导,明确了各级党委、政法委领导的主体职责,架构起“从中央到地方”的政法工作完整体系。其内容包括:在中央层面,党中央对政法工作绝对领导,中央政法委、政法单位“在党中央领导下履职尽责,对党中央负责,受党中央监督,明确请示报告制度”等;[3]在地方层面,强调地方党委、政法委、相关单位党组主体责任。其重点是,统筹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推动平安法治建设,并完善相关的治理体制、监督机制、依法履职制度。

坚持问题导向,完善政法制度体系。《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第六章到第九章(第17~39条)聚焦政法工作“谁来领导、领导什么、怎样领导”的根本性问题,作出了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决策执行、监督责任等制度设计,架构起一套完善的制度体系。其中,第18条、第20条、第21条设计了重大事项请示报告“清单化”制度,增强了制度可操作性和实效性;第28条、第29条、第32条、第33条分别对决策制定、督导考评、追责整改等作了具体规定。这些改变必将成为政法工作规范化运行的有力保障和政法领域法律、法规向实践延伸的有力补充,也必将成为政法工作顺应时代、特色发展的有力抓手。上述制度的制定和实施,表明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将政法工作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彰显了新时代党的治理现代化理念。

《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的价值意义

《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以党内法规形式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时代政法工作进行了制度擘画,具有极强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夯实了政法工作进步的制度基石。《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明确了党对政法工作的绝对领导,强调了实现领导的基本形式,阐述了坚持党的领导与做好政法工作的关系,确立了政法工作运行体系与整体格局,廓清了社会上对于政法工作的错误偏见与模糊认识,凸显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能力现代化的理论自觉和责任担当,有助于真正实现科学执政、依法执政、民主执政的有机融合。

实现了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的有机统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完善党内法规体制机制,注重其与国家法律协调和衔接,构建起党内法规制度完整体系”。[4]《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从法规完善层面出发,旨在改善党在政法领域的执政能力,增强政法干部执政本领,提高政法工作整体水平。《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第一章第1条明确指出,条例的制定建立在党章、宪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以此為依据,条例对政法工作进行了全面梳理与规定,明确了党委政法委的工作性质、工作职能、工作程序,提出了制度化、法制化的具体规定,为党领导下的政法工作提供了强大的制度保障和坚实的运行基础。

提供了新时代政法事业发展的总遵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打赢了一场又一场的硬仗,创造了可贵的发展经验。《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政法工作经验与启示的深刻总结,切实提升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内涵,并创造性地将上述理论与国情深入结合,形成了政法工作理论、政策与制度成果,在战略性重大问题上进行了明确规定,为新时代政法工作发展提供了总体遵循,为政法工作政策与理论发展提供了新角度、新自觉、新篇章。

《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的理论创新

《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完成了从政法工作实践探索到政法领域法规制度的成果转化,创新了领导模式与监督架构。

开宗明义地指出党对政法工作的绝对领导。诚如上述,《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旨在加强党对政法工作的绝对领导,做好新时代党的政法工作,其基本依据是党章、宪法和有关法律法规。《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开宗明义地指出了党对政法工作的绝对领导,通篇贯彻着“两个维护”的鲜明主题。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深水区、攻坚期、无人区,各种新问题、新矛盾层出不穷、屡见不鲜,考验着执政者的智慧。我国政法工作的生动实践表明,政法工作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关键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可以说,坚持和加强党的绝对领导,事关我国政法事业的正确路向,关乎政法领域的历史性变革,影响着中国社会的长治久安,是开展新时代政法工作必须遵循的根本原则。

明确指出要有效厘清“三种关系”。第一,要处理好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之间的联动关系,处理好政治与法治的关系。政治学理念强调,政治和法治是密不可分、水乳交融的。政治离不开法治,法治中存在着政治,脱离了政治讨论法治,或者超越法治讨论政治,都是不明智、不可取的。坚持党的领导、依法治国与人民当家作主有机统一,是处理好政治与法治关系的关键所在。第二,要理顺党对政法工作领导和司法权獨立行使间的关系。《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指明了党委政法委要立足宪法、法律,实现对机关工作的支持、指导与监督,有效确保司法机关独立地行使自身各项职权。这是从制度层面旗帜鲜明地实现了党的领导与独立司法之间的有机统一,能确保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及宪法和法律得到统一贯彻与执行。第三,明确规定党委的政法委与政法各单位之间的关系。《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通过厘清上级与下级以及横向各单位“上下左右”的关系,旨在夯实党委的领导地位,凸显各个部门的职能权限,实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配合、相互制约,进而深入贯彻实施《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抓住绝对领导和保障措施的主线、主题,更加自觉地做到“两个维护”,切实将政法工作和执法、司法工作落实好。

强化自我监督与外部监督的整体架构,形成有效监督的合力。《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规定了政法监督提升政法工作领域司法公信力的重要性,指出了实行党内监督、自我监督与外部监督相结合的整体架构,以形成有效监督的合力。一方面,要加强党内监督。党的十九大明确规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纵深发展,就要建立健全监督体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5]现代政治文明与法治运行实践也表明,权力只有接受制约和监督,才不会产生滥用与司法腐败。作为党和国家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政法工作必须严格落实从严治党、依规治党,将党对执法、司法的监督纳入监督效能提升的基本范畴。《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提出了执法与司法活动内容、监督维护活动形式、促进司法公正决策部署等规定,是对长期以来的政法工作经验的制度总结,是对政法工作领导的规范化、制度化设计与安排。其中,严格执法是关键,公正司法是核心,二者统一于法治中国建设进程中。而加强党对执法、司法工作的监督,能有效保障执法权、司法权的有效运行,避免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以及随意执法、越权执法、利益驱动执法,最终克服并消除关系案、人情案等腐败现象,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另一方面,要强化外部监督。《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明确指出,党委政法委应当推动完整的、权责清晰的执法、司法体系及监督制约体系,实现监督的平台化、程序化、公开化。要将政法工作纳入党务政务公开范畴,依法有序地推进司法公开与执法公正,建立健全各政法机关间有效合作、协调共进、统一领导、相互制约、相互配合的制约机制和监督机制,实现权力的有效制衡,最大限度减少权力寻租空间。最终,要将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有效结合形成合力,更好地推动政法单位独立公正行使执法权、司法权,确保党和人民意志得到贯彻落实。

落实《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的对策措施

落实《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我们既要把握上述思想的理论精髓,充分认识到上述政法工作理论与实践的重大意义,更要提高政治站位、加强制度建设,有效推动政法工作实践。

提高政治站位,完善组织领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领导干部的各种能力中,政治能力是第一位的。”[6]弄懂、悟透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政法工作思想要求,就要将政治能力放在首位,强化党的绝对领导。一要提高各级政法干部的政治站位,增强“四个意识”“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折不扣贯彻党中央关于政法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提升政法工作的思想自觉。二要旗帜鲜明讲政治,落实领导主体职责,健全党委政法工作管理运行机制,接受党委及政法委领导、指导和协调,构建党领导下政法工作的全新格局和全面体系,增强政法工作各方面与全过程的有效性,完善党的绝对领导的政治自觉。三要准确把握政法工作总纲,紧紧围绕三项基本职能,勇敢肩负政法工作四大任务,有效推进政法工作两大战略目标实现。

加强治理创新,制定实施细则。第一,明确党委、政法委、政法单位责任,也要按照主体程序和事项方式,落实请示报告制度;第二,明确政法机关职能定位,从决策主体、原则、事项、程序、环节、方法等入手,整合优化资源,统筹协调力量,形成社会治理创新的强大合力;第三,落实基层组织建设机制,强化领导班子管理机制,激活乡镇政法委员制度,拓展综治中心平台机制;第四,加大督促检查力度,用好用活督察、督导、监督、巡查等机制,解决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等老大难问题;坚决贯彻责任追究和倒逼机制,开展责任约谈、问题通报、挂牌督办,确保政法工作各项规定落地生根,有效提升新时代政法工作整体水平。

履行主体责任,务求贯彻实效。一方面,政法机关要发挥主力军作用,明确贯彻落实主体责任,把宣传、解读、学习、培训与从严治党紧密结合起来,与党风廉政建设有机融合起来,与基层政法实践工作全面整合起来,精心组织、压茬进行、学深悟透、融会贯通。另一方面,政法领导干部要抓实自身建设,高标准严要求,找准切入点,把握着力点,制定贯彻实施细则,细化政策措施,完善制度机制,真正以上率下带头执行。同时,要突出问题导向,广泛开展学习培训活动,加强对本单位系统内落实情况的督导检查,结合工作实际,深化职能职责,补齐业务短板,排查纠正问题,推动督查落实,组织开展专项督查,推动条例落到实处。

结 语

《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是对我国政法工作经验的完善,更是新时代政法工作发展的全面指引,对促进新时代政法事业更好更快发展,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可行性。为此,我们要把握其思想与理论精髓,真正认识政法工作理论、实践的重大意义,并将其理论多措并举地贯彻落实到实践中去。

注释

[1]《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41~42页。

[2]本报评论员:《政法事业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法制日报》,2019年2月28日,第1版。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6年11月,第3页。

[4]本报评论员:《新时代政法工作的总纲领》,《法制日报》,2019年3月2日,第1版。

[5]张延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奋力推动新时代首都政法事业蓬勃发展》,《法制日报》,2019年3月2日,第1版。

[6]商黎光:《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 推进新时代山西政法工作 不断开创新局面》,《法制日报》,2019年3月5日,第1版。

责 编∕周于琬

Abstract: The Regulations on the Political and Legal Work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the "Regulations") has made a comprehensive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 for the Party to lead the political and legal work in the new era, which not only adds to China's political and legal work experience, but also is a comprehensive guid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olitical and legal work in the new era. It is specially made to promote the better and faster development of the political and legal undertakings in the new era. Therefore, we should grasp its ideological and theoretical essence, truly understand the great significance of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political and legal work, and put its theory into practice in many ways.

Keywords: Regulations on the Political and Legal Work of the CPC,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猜你喜欢
实践意义
助力三农、电商扶贫“一个好汉三个帮”
品管圈降低肿瘤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的实践意义分析
刍议新时期加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的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