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留学生初级汉语听力课混合式教学改革模式探析

2019-09-09 07:39张馨
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 2019年7期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互联网+互联网

张馨

摘   要:文章针对来华留学生语言预科阶段语言教学现状和改革必要性进行分析,进而通过借助在线学习平台和网络技术,线下利用翻转课堂、语言实践,构建混合式教学模式,以初级汉语听力课为例,设计课前自主学习、课中知识内化、课后实践运用三个环节的教学过程,以期达到教学效果的有效提升。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初级汉语听力课;互联网+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9)13-0082-03

一、引言

混合式教学是指将网络在线学习与传统的师生面对面教学有机结合的学习模式,以学习者为中心,基于一定的教学目标,把传统的面对面课堂教学与现代的网络学习有机地融合,实现学习目标最优化的教学模式。但混合式教学不只是简单的线上学习和线下讲授的结合,而是更加关注个性化指导,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监督下完成自主化学习,实现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升。

我校培养的来华留学生的学历教育以双证联合教育为主,即采用“1+2+1”、“2+2.5+0.5”、“2+2”等联合教育模式。中外学校共同制定培养方案保证培养目标的达成,其中在中国的学习期为2年,包括1~2个学期的语言预科阶段,语言预科阶段的学习直接决定了学生能否顺利进入专业学习以及其后的学习效果,因此汉语教学突出了集中强化的特色。2018年9月随着教育部《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规范(试行)》(以下简称《规范》)通知的发布,标志着来华留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进入了提质增效的阶段,《规范》对入学和毕业的语言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以提升语言效果为目的语言预科阶段的教学改革迫在眉睫。混合式教学理念的提出为我们开展教学改革提供了依据和支持,我们希望依托我校在信息化方面的教学成果,借助学校的在线资源平台,对留学生的初级汉语听力课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完善教学资源的建设,积极探索更加适合应用型本科院校留学生的初级汉语听力课的教学模式。

二、初级汉语听力课开展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1.教学现状及学情分析

初级汉语听力课是留学生汉语学习初级阶段的核心技能课之一,目的是培养留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目前,大部分高校都在初级阶段开设了这门课程,教学环节以听练为主,教师反复播放听力,学生被动地听,这样的课很难吸引学生。从对学生的调查情况来看,他们觉得听力作为汉语初级阶段语言输入的环节必不可少,但是实际的教学和他们对课堂教学形式和内容的预期相差巨大,很多人觉得枯燥无趣,目前的课程很难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2.初级汉语听力课存在的问题及改革的必要性

第一,授课形式传统,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差。初级汉语听力课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讲授为主导,学习主动性尚未调动起来,课堂教学时间中播放听力的时间占用较多,学生自主学习任务安排较少,学生课堂参与度低。

第二,学生缺少实用的学习资源,难以满足个性化的学习需求。目前初级汉语听力课使用的教材,在形式上类似标准化考试,没有课文,只有和HSK考试一样的听对话、句子、短文等练习题,在一定程度上混淆了教学和考试;在内容上教材里设计的对话不够贴近真实生活场景,实用性不强。因此,学生学习汉语内在的学习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容易影响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第三,学生学习渠道单一,课后缺乏巩固。学生基本依靠课堂教学完成听力的训练,鲜少在课下进一步反复听练,巩固所学内容,很难满足听力课少量多次的练习需求。而且,课前和课后缺少有效的途径引导和辅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佳。

我们希望通过混合式教学改革的尝试,利用线上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优势,实现学生的柔性化学习,拓展学生的学习渠道,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同时,通过课前、课中、课后各环节的设计,在线下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指导,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习目标的达成。

三、初级汉语听力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设计思路和基本框架

初级汉语听力课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设计思路为:以微课资源为基础,建立柔性化的课程体系,打破时间空间上的限制,实现学生的自主化学习;通过翻转课堂的形式组织线下的面授教学,拓展线上的自主学习,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实现知识的内化和运用;以语言实践为升华,设计多种形式的语言实践活动,在实践任务完成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语言运用的综合能力。如图1所示。

在课前阶段,在线的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微课资源,包括课程标准、教学日历、课程导学等基本信息,还有教学重难点微视频、录音材料、练习、在线测试、课程资源包等素材;为教师提供学生的学习进度、在线测试情况、讨论反馈等,构建出柔性化的课程资源体系。学生在课前通过平台进行自主化的学习,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可以被充分满足,而教师的角色由主导者向组織者进行转变,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指导、监控、答疑、评价,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核心理念,发挥网络在线学习平台的优势,实现学习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在课中阶段,采用翻转课堂的形式,组织学生参与交流与讨论,借助多模态的教学资源,使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中实现知识的内化和运用。教师在课前收集学生学习的疑难点,在翻转课堂时有针对性地进行答疑,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体现出层次性和个性化的指导,在教学资源的使用取舍方面更加注重灵活性和适用性,实现从知识的传授向关注学生需求的转变。

在课后阶段,设计语言实践任务,依托国际教育学院外语实践基地平台,组织中外学生间的跨文化交流,教师设计不同的任务项目,对中外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做好组织分工架构和细则,提升语言实践的有效性,在项目结束前及时收集语言实践项目的反馈并进行总结,对学生的语言实践进行评价,促进学生与目的语环境的深度融合,进而培养学生语言运用的综合能力。

四、初级汉语听力课混合式教学设计与考核方式

1.初级汉语听力课的混合式教学设计

(1)课前自主学习。这一环节需要在师生紧密配合、有效互动的过程中完成。作为教师,在开课前一周将学习资源上传至在线学习平台,发布配套学习指南,设定完成自主学习的时间点,及时进行有效的监控。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通过平台的监控数据,分析学生的自测情况,提取共性疑问,为课中答疑做好准备,同时对学生的学习进度进行记录打分,作为形成性考核的项目之一,目的是督促学生做好课前的自主学习。对于学习延迟的学生,教师要进行必要的提醒和辅助性指导。作为学生,课前登录平台,浏览课程微视频,听练音频材料,完成练习和在线测试,对自己的学习难点进行总结,参与在线讨论。学生可结合自身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特点,合理安排学习进度,也可根据个性化的学习需求,选择课程资源包的内容进行拓展和提升。

(2)课中翻转课堂。影响翻转课堂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课前自主学习的效果,比较理想化的情况是课前学习达到了预期效果,但实际上课堂面临的最大困难是尽管教师已经在课前进行督促提醒,还是有一些学生没有提前做好充分的課前准备,因此我们在设计翻转课堂时需充分考虑这一因素,通过5个教学环节的开展,保证翻转课堂的有效性。第一,热身环节,教师通过问答形式,唤醒学生对话题关键词和语句的记忆。语言学习过程中,需要反复强化记忆,这些内容作为课前的自主学习材料实际上已经被学习或者听练数遍,这个环节的设计一方面是对课前内容的再次强化,另一方面也是作为未完成课前学习学生的一次弥补,让学生对课前内容完成初步认知。第二,答疑阶段,先由学生根据课前自主学习内容提出疑问,教师公布正确答案并解答疑问。在答疑阶段,教师还会反复播放听力音频进行答题关键的指导,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听力材料的理解,同样,如果学生为完成课前预习,也可以在这一环节进行适当补救。第三,进阶阶段,听力内容的题材由对话变为短文,教师对学生的听力技巧进行指导。第四,拓展阶段,听力内容题材进一步转换为视频资料,教师将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带着任务进行听练,在协作中讨论听力中的关键词句,并对听力技巧进行归纳总结,教师则进行点评指导。第五,运用阶段,这一阶段教师将对音频材料进行深度利用,组织学生对视频进行朗读、复述、模仿和配音练习,让学生亲身体验感知语境,快速理解所学内容并适当进行运用。

(3)课后语言实践。首先,教师将通过平台提供课上扩展的听力音视频资料让学生反复听练,同时补充和本单元话题相关的HSK考试练习题,为有考试需求的学生提供支持。其次,教师布置语言实践任务,包含任务内容和要求,学生分组完成。任务形式以采访和互动交流为主,成果以音频和视频形式进行提交,并在任务结束后统一进行汇报总结。最后,学生根据教师设定的问题和关键词云图,对本课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完成本课的学习笔记。

2.多元化的动态考核方式

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的课程考核要实现促进和检测学习目标的达成两个目的。因此,课程考核设计了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两个部分,形成性考核作为辅助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全方位的评价与监控,比较真实地反馈学生的学习状况,同时为教和学提供改进的依据。终结性考核则突破了传统的单一笔试考核方式,采用了“笔答+口语测试”综合考察的方式,除了对听力水平进行测评以外,还注重对语言综合能力的考评。考核的多元化体现在考核形式方面,通过对在线学习的监控数据,课堂表现,测试,语言实践成果,笔试、口语测试进行多角度的考察,实现对学生学习成果比较全面的评估。考核方式的动态化则体现在考核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既有监控记录,又有检测反馈,还有实践成果,帮助学生减少学期中的懈怠感,使整个学习过程松弛有度,保证学习进度。如表1所示。

五、结语

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面对面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的学习环境更加开放、学习资源的使用和获取更加便捷、交流互动的途径更加多元和有效,更新并丰富了现有的教学模式,也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惯性和方式。但与此同时也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其一,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之更快地适应新的学习模式。在混合式教学改革中,学生作为最重要的主体,对混合式学习是否认同并愿意参与和配合是教师能否有效开展教学的前提和必要条件,因此在开展混合式教学改革前有必要做好学生的宣传工作,并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适应新的学习模式,不断发现问题并协助改进。其二,学习资源的建设方面,混合式教学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学习空间和更灵活的学习机会,这对教师在资源的筛选与建设方面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教学资源的质量直接决定着学习者学习兴趣的维持,而高质量教学资源的建设耗时耗力,给教师增加了很大的难度。其三,相关的改革配套需求和质量保证措施需及时跟上。除了资金的支持以外,还需要技术上的保证,目前学校的平台建设很难满足个性化的课程需求,教学平台功能的及时更新亟待解决,同时教师的信息化素养也有待加强。

参考文献:

[1]汤勃,孔建益,曾良才等.“互联网+”混合式教学研究[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8(3):90-99.

[2]杜世纯,傅泽田.混合式学习探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6(10):52-55,92.

[3]孙曼丽.国外大学混合学习教学模式述评[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153-156.

[4]彭飞,祁文娟.对初级汉语听力教学的反思与改革——以南开模式为例[J].中国城市经济,2011(26):193,195.

(编辑:王天鹏)

猜你喜欢
混合式教学互联网+互联网
基于SPOC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和实践
基于SPOC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
浅论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高职思政课评价体系的构建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