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下我国农村电商精准扶贫的新路径

2019-09-10 03:25叶诗凡
电子商务 2019年4期
关键词:农村电子商务精准扶贫乡村振兴

叶诗凡

摘要: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载体,农村电商为农村经济发展及乡村振兴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农村电商扶贫应立足扶贫现状,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将电商发展的优秀经验融合于农村精准扶贫中,通过关注扶贫目标提高扶贫精准度、增强扶贫对象的主体意识、加强电商扶贫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并结合参考国内典型扶贫经验及模式,共同推进电商环境下农业经济和农产品的发展创新,实现农村电商精准扶贫的目标。

关键词:农村电子商务;精准扶贫;乡村振兴

引言

2013年习近平主席在湖南湘西考察后,根据湘西实际情况提出“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希望采用不同于粗放扶贫的方式,根据不同贫困区域发展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生存状况,运用科学合理有效的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以改善农村贫困现状。经过几年的努力和发展,精准扶贫已经取得一定成效,农村贫困人口已由2012年的9899万减少到2017年的3046万,贫困县由832个减少了153个,我国农村精准扶贫的研究和发展成为中国反贫困斗争走向胜利的重大转折点。

随着互联网的应用和普及,电子商务在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战略的共同作用下,取得了长足进步,有效地带动国民经济特别是农村经济的进步和发展,成为国家精准扶贫的重要手段之一。农村电商精准扶贫在互联网发展的基础上,利用电子商务跨时空性的特点,通过开展农村电子商务活动,帮助农村特困人群解决农产品销路,增加农业和农村经济收入,实现农村和农业扶贫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通过鼓励和促进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来解决农村精准扶贫的问题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1、乡村振兴下精准扶贫的现状与问题

农村精准扶贫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下已经取得了良好进展,伴随着精准扶贫规模的扩大、精准扶贫进程的深入,多种扶贫方式和渠道中农村电商精准扶贫的优势逐渐显示出来。农村电商精准扶贫与五大发展理念密切结合,在保证扶贫机制和策略不断创新的基础上,坚持协调、开放和绿色的发展理念,不断完善扶贫短板,促进精准扶贫行动的发展。

1.1农村电商精准扶贫的现状

1)紧抓电商精准扶贫

近几年电子商务发展势态良好,各省市紧抓“互联网+”发展机遇,以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为抓手,不断推进电子商务应用与精准扶贫深度融合,努力完善电商对精准扶贫的促进作用,不断研究和发展电商的引导作用,带领贫困农户脱贫致富。商务部2017年底数据显示,全国农村实现网络零售额12448.8亿元,农村网店达到985.6万家,带动就业人数超过2800万人,全国国家级贫困县实现网络零售额1207.9亿元,高出农村增速13个百分点。部分区域农村电商促进精准扶贫取得新的成效,为其他贫困地区提供了好的参考范本。

2)形成电商产业带动效应

电子商务发展势头良好,传统行业在电商的协助和创新下顺利转型。农村市场也逐渐意识到电商发展的重要性,如何通过电商解决农村产品销路不畅、农村经济发展落后的现状成为农村电商精准扶贫研究的重要课题。经过政府、企业和贫困农户的多方沟通与合作,农村电商产业模式不断升级,形成以各自特色为中心的电商产业群。如信阳光山县采取电商产业带动、电商培训等措施进行精准帮扶,培育和打造了“光山十宝”、“四方植物油”等特色产业品牌,并通过推动互联网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利用互联网下电子商务优势,搞好农村电商服务体系,优化农村电商服务措施,突出农产品上行,真正让贫困农民在电商产业链上实现就业创业,增收脱贫。

1.2农村电商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

农村电商精准扶贫在国家和地方政府政策的引导以及社会各界的帮助下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仍还存在扶贫意识不强、扶贫基础薄弱、扶贫人才匮乏、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低、扶贫创新机制不足等问题。

1)农村电商精准扶贫精准度不够

农村电商精准扶贫精准度不够,主要体现在扶贫对象精准识别能力不足和扶贫措施精准帮扶针对性不强。扶贫对象精准识别能力不足是指在农村电商精准扶贫工作中,对于重点扶贫对象的筛选和确认不完善,存在许多贫困户并未建档和重点管理的问题。扶贫措施精准帮扶针对性不强,是指在贫困户筛选、确认和建档管理的基础上,没有根据當地农业和农产品发展特色,提供可行的农村电商帮扶措施,农户仍存在农产品加工生产困难、销路不畅等难题,且实际电商扶贫中多采用统一的扶贫手段和模式,未实现农村电商精准扶贫的目标。

2)农村电商精准扶贫对象参与意识不强

据国家统计局2018年2月数据显示,2017年末全国农村贫困人口3046万人,比2016年末减少1289万人;贫困发生率3.1%,比2016年末下降1.4个百分点。其中作为农村精准扶贫战略重要手段的电商扶贫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在实践中也发现许多地区电商精准扶贫意识不强。农村由于其经济、地理、教育环境等基础条件的限制,贫困人群对精准扶贫和电子商务并不了解,无法理解和掌握精准扶贫的要义,不能树立电商扶贫对象的主体意识,参与农村电子商务活动的主体意识和能力较为低下。农村电商精准扶贫,电商是手段,精准是策略,扶贫是目的,实现农村电商必须有效发挥三者的优势和力量。但农村电商精准扶贫中扶贫对象缺乏主体意识,被动的等待被扶贫,许多地区农村电商扶贫呈现表面繁荣,内里空虚的现状。

3)农村电商精准扶贫基础薄弱

电商扶贫是精准扶贫的有效手段,也是利用新技术和新模式实现脱贫攻坚的创新举措。农村电商精准扶贫在扶贫过程中存在扶贫基础薄弱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网络基础设施、物流基础等方面。贫困区域地的农村地区多有交通不便、地广人稀地特质,无法正常进行通讯网络的铺设,网络不畅电商无法正常开展,网络基础设施成为制约我国农村精准扶贫的重要因素。农村电商的完成需要物流的支持,在农村电商发展势头良好的今天,物流仍被称为限制农村电商发展的最后一公里,主要原因在于农村电商的经营相对分散,物流道路设施不完善,农村电商发展中物流配送空载率较高,物流定价不透明,且农村电商发展受季节性因素影响,总体发展农村电商发展的物流成本。网络基础设施和物流基础薄弱的电商弱势成为制约农村电商发展和农村电商精准扶贫的短板。

猜你喜欢
农村电子商务精准扶贫乡村振兴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农村电子商务下电商企业物流运作模式思考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研究
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几点建议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