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味正当时 一品斗门珍馐

2019-09-10 07:22张帆
珠海 2019年2期
关键词:粤菜师傅食材

张帆

2018年12月16日,首届粤港澳大湾区“粤菜师傅”技能大赛在珠海举行,33名分别来自广州、佛山、香港、澳门等地的大厨实力比拼。来自斗门益利大酒楼的李建強脱颖而出,其作品“莲洲生态粉角”获得自选特色粤菜金奖,“斗门白蕉黄金海鲈”获得技能大赛二等奖。

其材,其味,其色,其香,成就烟火美味。

此次获奖,是斗门美食内涵深厚、不断传承创新的生动缩影。斗门区采取多种措施弘扬本地饮食文化,深入贯彻实施“粤菜师傅”工程,创新“粤菜师傅+斗门饮食文化”模式,传承和发展斗门特色粤菜文化和精湛技艺,以烟火至味持久表达本地多元化的饮食文化;以唇齿留香坚持诉说斗门味道的动人故事。

地道食材 创新做法

“粉角的食材,来自斗门的土特产。”李建强表示,食材地道,做法创新,成就了本次大奖。

李建强是土生土长的斗门人,20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在白藤湖度假村从事餐饮行业,后来去过上海、浙江、安徽等地,得益于在多地求索美食真谛的历程,自成一派的烹饪风格,最后回到家乡斗门。

“不时令不吃菜。”李建强对烹饪秘籍更加直言不讳,吃菜首先要吃时令菜。在冬天,粉葛是很好的时令菜。这道菜诠释了李建强所信仰的烹饪之道。“莲洲生态粉角”这道出品的最大难点在于:用粉葛做皮包馅制成粉角,在国内算是第一次。

“不断创新,这正是弘扬粤菜师傅工匠精神的一种体现。”益利大酒楼有关负责人介绍,莲洲生态粉葛产自莲洲自然保护区,食材地道优质,其本身又是清热解毒的绿色食材,既契合了大赛“弘扬粤菜文化,助推乡村振兴”的主题,又符合健康的餐饮理念。经过大厨的精雕细琢、深度挖掘,运用新颖独特的烹调方式,将粉葛甘甜清香、松化无渣的风味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生动地诉说着家乡的故事。

另一道菜肴“斗门白蕉黄金海鲈”同样寓意不浅。东西交汇的烹调方式,大胆创新的理念,既保留了白蕉海鲈的原汁原味,又凸显出了鱼肉的鲜嫩质感,其鲜美令人称赞。

据了解,益利酒楼成立于1987年,从五山的一家大排档做起,30多年时间里,益利酒楼始终坚持以“质量第一,味道为先,健康至上”为原则,发展成为斗门区餐饮界的翘楚,其“以人为本,高效创新”理念,与“粤菜师傅”工程所弘扬的工匠精神一脉相承。

打造本土粤菜品牌

珠江八大门,五道过斗门。江海相会,咸淡相融,孕育了斗门特色的本土食材;秉承传统,大胆创新,成就了斗门风味的舌尖享受。

历数斗门区老字号餐厅及特色菜,有这样一句食客们所认可的总结:井岸镇的益利、白蕉镇的金胜、斗门镇的东海、乾务镇的光记。

斗门区是传统文化大区。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下,斗门区在积极打造文化节、乡村旅游节、体育节之外,通过多种措施,传承、发扬本地饮食文化,在每年的国庆节期间举办斗门美食文化节,以美食促文化,以文化添美味,取得不凡成效。

斗门味儿的美食,是斗门区在粤港澳大湾区中,对本地饮食文化多元化的持久表达和不遗余力的维护。

据悉,“粤菜师傅”工程是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该工程开展以来,斗门区制订贯彻落实“粤菜师傅”工程实施方案,实施斗门“粤菜师傅”品牌提升、人才培养、产业发展等三大工程,创新“粤菜师傅+旅游”模式,促进城乡劳动者就业创业;创新“粤菜师傅+斗门饮食文化”模式,打造斗门本土粤菜品牌,传承和发展斗门特色粤菜文化和精湛技艺,大力提升斗门饮食文化海内外影响力。

到2022年,斗门区重点扶持1个以上“粤菜师傅”培训机构,建设粤菜烹饪技能人才区级重点和特色专业1个以上;打造粤菜美食旅游点5个以上,建设旅游美食精品线路3条以上,将“粤菜师傅”打造成弘扬斗门饮食文化的国际名片,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猜你喜欢
粤菜师傅食材
人与食材
师傅开快点儿/你笑起来真好看
人与食材
纪实作品《粤菜大师》 定档6·25深圳卫视播出
寻觅食材的原味
职业发展行动计划
庄臣:粤菜师傅工程打造未来名厨
中国粤菜产业发展趋势
食材变动物
只会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