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平等对话,让生命自由生长!

2019-09-10 07:52吴霞
当代家庭教育 2019年22期
关键词:平等对话成长孩子

吴霞

关键词:孩子;平等对话;成长

【中图分类号】G 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22-0184-01

1.理解

鲁迅先生早就说过了,对孩子的教育,“开宗第一,便是理解”。德育中如果缺少平等的对话,这种德育本身就是不道德的。对!坐下来和学生平等对话!当天下午,最后一节课正好是班会课,我决定以“告别不文明行为”主题召开一次班会。

(1)设身处地。教师不仅要善于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而且要善于用与学生共鳴的思想感情去处理、分担他们的忧虑和激动,这就是“设身处地”。上课铃响了,我神情严肃地走进教室,环视四周,沉默了片刻后,开门见山:“今天我站在这里,心里是比较难过的,因为近来同学们的学习用品经常被随意挪位,给大家的学习带来了不小的影响!谁的东西曾被随意挪位过?讲台下面立刻传来许多埋怨声。“上一次,我的尺子也被挪位过!”“恩,我也是!” ……听到这里,我提高了声音:“看来,受害的同学还真不少嘛!下面就请这些东西被挪过位的同学来谈谈他们当时的感受。”“受害者”们纷纷倒出了他们的苦水。汤婷婷说:“有一次我早上进来后先去打扫卫生,回来后翻遍了书包却找不到语文家作本,只好又重做了一遍。可是没想到中午进校后,同桌却在他的书包里发现了我的语文家作本。我当时心里真生气啊!也不知道是谁,居然这样恶作剧!”陈浣芷也是深有感触:“黄浩的钢笔没了,找来找去找不到。我后来发现竟然在我的书包里。我当时想把那钢笔给黄浩,可又怕他就此认定是我拿的。看他那着急的样儿,我真是难过。后来我还是趁他不在的时候还给他的。”

(2)沟通感情。在老师和学生之间,语言首先不是作为教育的手段,而是作为交往的工具被使用的。因此语言不但是用来传递信息的,而且也是用来沟通感情的。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要以自己的一片深情,化为更多的理解去赢得学生的心。这时,我心情沉重地说:“搞恶作剧的同学,听听!你们给亲爱的同学曾带来了多少不便与烦恼呀!这些后果也许你们当时没有想到。如果想到了,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不会这么做!”紧接着,我用低沉的语调讲述了列宁小时侯主动认错的故事,引导学生认识到:人都会犯错误,但只要勇于承认,不但不会被人看不起,反而会成为美谈被人传诵。看到一个个站出来勇于承认错误的学生,我带头为他们鼓起掌来。

(3)激发动机。不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便没有教育文明。要公正处事,就必须细致入微地了解孩子的精神世界。道德教育只有激发主体的内在动机,内在生命体验,才能有效地提高他们的道德能力。“那么这些同学为什么会搞这些恶作剧呢?下面我们就请这些同学来说说当时他们是出于什么样的心理恶作剧的?今天又为什么站出来?”我乘胜追击。张浩说是出于报复心理。沈洲说是因为忌妒。觉得好玩是周勇的动机。“想看看别人找不着东西着急的样子。”史冲如是说。王云榭和施军则是为了朋友间的义气才听之任之,今天站起来是因为认识到错误了……许多学生说到最后都流下了悔恨的泪水。周勇说完之后,走到陈靓面前向她道了歉。掌声再一次在教室里响起。

2.宽容

(1)宽容是一种仁慈

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却又是十分脆弱的,一不小心露珠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孩子的童心要给予好好保护。在肇事者认错后,我抓住时机说:“随意藏别人东西,这是不文明行为。”并板书:不文明行为。“但是可喜的是这些同学都已告别了这一不文明行为。”

(2)宽容是一种激励

宽容会化作一种力量,激励人自省、自律、自强。教师对学生内心深处的宽容,为学生提供了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和空间,能有针对性地开启、顿悟,进行更有效的教育,并培养他们判断是非的能力。“同学们想想看,在大家平常的学习、生活中还存在哪些不文明行为,都给我们的学习、生活造成了哪些影响?我们应该怎样做?”同学们讨论以后,畅所欲言,发现了存在的如说脏话、打架、随地吐痰、乱丢纸屑等许多不文明行为,并制订出了抵制、告别这些不文明行为的一系列方案,从而把告别不文明行为的班会推向了高潮。

这次平等的“对话”,使学生拥有一个既有民主,又有自我表达,既有相互协作,又有个人探索的自由空间。在这种“人化自然”的情境中,每位学生都能感受到平等的尊严和自身存在的价值,感受到道德成长的喜悦。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是心与心相互碰撞的过程。做为一个班主任,面对层出不穷的情况应进行教育,以期获得最好的教育效果。但最佳教育时机的出现不是无条件的,不能靠“天赐良机”,要靠教师经常地去唤醒儿童的道德生命,激活儿童的生命力量,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为学生创造认识错误、改正错误的环境和气氛,甚至要教给学生认识、改正错误的方法和途径。只有具备了这些条件,学生思想的大门才会向教师敞开,才会与教师进行平等的对话、情感的交流、心灵的沟通,从而使混浊的人生变得清澈,使沉睡的生命得到觉醒,获得自由生长。

参考文献

[1]曾艳山.言语交际中曲解策略形成的心理机制[J].荆楚理工学院学报,2009(06)

[2]刘欢欢.师幼互动过程中幼儿教师身势语及其行为模式研究[D].河南大学,2013

猜你喜欢
平等对话成长孩子
小学语文趣味教学构思
自我感悟 自我反思 自我成长
煤企关注大学生员工心理成长的现实意义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优化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
浅论小学语文合作探究式课堂教学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思想政治课教学如何实现师生的和谐互动
孩子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