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2019-09-10 03:52吴水仙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22期
关键词:训练阅读习惯

吴水仙

摘要:阅读让我的心灵总能行走在高原大漠,无论进退都海阔天空;阅读让我不再坐在忧虑或惆怅的摇椅上前晃后摆,而总能在平凡和单调中咀嚼出生活绮丽和温馨。十几个春夏秋冬,我的学生在享受着我们的语文课堂,如何让学生爱上阅读就成了教学的关键。此文试就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提供一点建议。

关键词:阅读;习惯;兴趣;训练

我是一个酷爱阅读的语文老师,希望我的学生一生一世钟情阅读,让他们的精神永远不会枯萎。阅读似一股潺潺的清泉,涤净了我内心的喧嚣世俗;阅读似一束纯净的火焰,让我心中永远有个不落的太阳;更重要的是,阅读赋予了我们一双慧眼,让我们看到了生活梦幻罗曼蒂克的另一面,从而不再疲惫和厌倦。

我喜欢这种风骨浪漫的文字。不轻佻,不卖弄,不世俗,不华丽,不张扬。它们或者清新诗意,如朱自清如沈从文;或者朴实隽永,如季羡林如汪曾祺;或者幽默率性,如梁实秋如董桥;或者从容睿智,如史铁生如贾平凹……它们貌似平静其实却暗藏波涛,对心灵极富冲击力,这是因为,在他们的文字深处,都藏着一份相同的悲天悯人的情怀,都有着对真善美的情有独钟,和一颗葱绿茂盛的未泯童心和永远活泼泼的生活情趣。阅读他们的文字,幸福和温暖总是触手可及。

在我的高中语文教学生涯中,阅读让我的心灵总能行走在高原大漠,无论进退都海阔天空;阅读让我不再坐在忧虑或惆怅的摇椅上前晃后摆,而总能在平凡和单调中咀嚼出生活绮丽和温馨。十几个春夏秋冬,我的学生在享受着我们的语文课堂,如何让学生爱上阅读就成了教学的关键。下面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让诵读成为一种习惯

我在语文教学中,朗读、朗诵、吟诵是每天的必修课。

朗读是把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就语文学习而言,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是语文学习非常重要的一种方法。朗读有利于发展学生智力,有利于获得思想情感的熏陶,有助于学生情感的传递。学生在进行朗读时,不仅要动眼、动口,而且要动脑、动情,课文的语言美、形象美、情感美、意境美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形象的展示,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和激发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也有助于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强化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

朗诵要求创造性地运用停顿、语调、语速,辅以手势、肢体动作、眼神和面部表情等,以感情为基础,将朗读艺术化。所以,朗诵是一种较高层次的口语表达形式。和朗读相比朗诵侧重于体味内蕴、形象表达、讲求语调,是对文章更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历程。

吟诵是一种声情并茂、以声传情、以情动人的情感朗读。它有激发学生的感情、让学生在理解字词句篇的同时接受语言文字所蕴涵的思想感情的作用。

二、提升学生阅读兴趣

1.发挥教材优势,把学生的阅读兴趣延续到课外,从课内阅读来带动课外阅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心理活动,不仅在兴趣上培养学生阅读主动性,还要在实际生学习活中发挥阅读的优势,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来关注身边事,锻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阅读的能力,这也会为学生的写作积累素材,从更全面的角度发展学生的潜力。例如在学习屈原的《离骚》时,可以运用互动或者其他方式引申出屈原所在朝代的时代背景,丰富学生的阅读知识面,再通过屈原跳江引出该江现在所处地方、文化以及与纪念屈原的活动和文化,让课内外知识更好的融合在一起,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还能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得更高。

2.开展形式多样活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通过每天一名学生在班里播报一篇校内外贴近生活的实事正面新闻等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3.营造能很好的引起学生阅读兴趣的氛围。这就要求教师拥有从生活中提取学生感兴趣的阅读素材的能力,多与学生进行阅读互动,学生就能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受到积极的阅读氛围的熏陶。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兴趣培养,是件事半功倍之法。

三、促进高中语文体验式阅读

1.要积极建设各种情境,唤醒记忆,激活体验

语言是具有情感表现和情感交际功能的,承担着思想的载体。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各种文本的特点及教學目标。设疑激活学生思维的火花,用恰当的语言描述文本的基本信息,展现人事物的基本面貌。用自身的生活体验来展现文本的风采,使学生如闻其人,如见其人,如临其境,从而产生情感的共鸣。运用艺术化的手段来渲染文本的各种情境,运用图像来再现文本原有的轮廓,运用表演让学生在模拟展示中体验各种情境。孔子说过:不观高崖,何以知巅坠之患,不临深泉,何以知没溺之患,不观巨海,何以知风波之患。体验式阅读教学需要阅读主体,较为丰富的生活经验,社会经历。所以,老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利用各种节假日与家人一起去踏青,寻秋登山观海,感受大自然情趣,共同探讨社会热点话题。经常对自己的生活经历进行反思,以此来获取对文本信息的理解。

2.引导学生诵读文本,以读生情强化体验

教师应积极传授基本的诵读技巧,主要包括重音,停连,语气,语速四个方面,激发学生朗读的感染力和表现力。做好诵读示范,通过自身模仿来打动学生,通过诵读表情,诵读动作来吸引学生。教师要适当运用各种形式来激发学生阅读的乐趣,如个体自由诵读,齐声诵读,个别学生诵读,分角色诵读,伴读,接力读等等。

四、加强学生阅读活动训练

阅读方法的掌握、能力的提高需要在不断的阅读实践活动中完成。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组织形式多样的阅读实践活动,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增强学生荣誉感,更为重要的是可以不断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在教学中,我在搞好新课教学中的文本阅读的同时还为学生提供与创造更多阅读的机会,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课前的五分钟口语训练

利用上课开始的几分钟开展口语训练,形式灵活,更具随意性,主要是让学生交流个人的阅读心得,这样既可以使学生由课下的闲散状态过渡到学习的最佳状态,同时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是对学生阅读的检测。给予必要的激励与表扬,这同样是对学生阅读成果的一种肯定,更能强化学生的阅读动机,提升学生能力。

2.开展多样的读书交流活动

利用课余时间发动学生举办诗歌朗诵会、辩论会、读书报告会等一系列读书交流活动,以此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调剂学生紧张的学习生活,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大家一起闲坐聊天、会谈,这样更能为紧张中的高中生带来无穷的乐趣,让学生感受到成功与喜悦。

五.结语

总之,语文老师在体验式阅读教学过程中,要树立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理念。扎扎实实做好阅读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努力实现文本知识,文学素养的内化,确实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作者单位:四川省沐川中学校)

猜你喜欢
训练阅读习惯
习惯
上课好习惯
好习惯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让文言文教学迸发思维的火花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
日媒:日自卫队将以“训练”为名“出兵”南海
增进健康的8个好习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