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状胬肉574例临床治疗分析

2019-09-10 07:22李金丽胡庆李飞龙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19年2期
关键词:翼状胬肉临床疗效

李金丽 胡庆 李飞龙

【摘要】 目的 探讨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2年7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眼科治疗的574例翼状胬肉患者(748只眼)选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研究组(n=194)与对照组(n=380),对照组施行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研究组施行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比研究组更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 采用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降低术后复发率,操作简便,值得推广。

【关键词】 翼状胬肉;切除;角膜缘干细胞移植;临床疗效

翼状胬肉属于一种临床眼科常见病、多发病,病情轻者影响美观,而重者则直接会引发角膜散光[1]。临床发现,采用传统型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临床疗效不太理想,因此选用何种手术治疗方式成为临床共同关注问题[2]。本研究对574例翼状胬肉患者748只眼分别施行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与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进行治疗,旨在为临床治疗翼状胬肉寻找有效方法。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将2012年7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眼科治疗的574例翼状胬肉患者(748只眼)选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研究组(n=194)与对照组(n=380)。研究组194例患者246只眼,男102例134只眼,女92例112只眼;年龄32-65岁,平均年龄(50.17±6.41)岁。对照组380例患者502只眼,男204例268只眼,女176例234只眼;年龄33-64岁,平均年龄(49.56±6.72)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差异不显著(P>0.05)。

1.2 方法 手术均在显微镜下进行,常规消毒、铺无菌巾。对所有患者采用浓度为0.25%的氯霉素眼液冲洗结膜囊,应用开睑器实施开睑,而后采用爱尔凯因表麻,应用2%利多卡因行球结膜下浸润麻醉,顺着胬肉两侧和颈部处剪开球结膜,钝性、分离胬肉组织与球结膜,及胬肉组织和巩膜之间,将胬肉组织游离后,分开至半月皱襞,完全剪除胬肉组织,注意不要损伤内直肌,同时清除角巩膜表面的残留胬肉组织,巩膜表面灼烧止血。对照组在经过上述治疗后,用10-0尼龙线对球结膜伤口进行间断缝合固定于巩膜浅层,并用纱布覆盖术眼,术毕安返病房。研究组在经过上述治疗后,根据眼巩膜暴露的大小与形状,于眼颞上方取与巩膜暴露区域面积相符的干细胞移植片,在巩膜暴露区实施移植手术,最后以10-0尼龙线间断缝合4角4针,再连续缝合一圈,术毕对结膜囊涂抹碘舒眼膏,并用纱布覆盖术眼,术毕安返病房。

术后处理:术后绷带包扎24小时,每天换药,在裂隙灯下观察角膜上皮愈合情况及自体角膜缘上皮植片情况,对照组术后7天拆线,研究组14天拆线,每天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滴眼,每天4次,持续1月。随访胬肉复发情况,自体角膜缘上皮植片的存活情况,随访时间为半年-一年

1.3 疗效评定 临床疗效分为痊愈、有效及复发3个等级。痊愈:手术区域和正常结膜组织光滑程度基本相同,于巩膜表层可清晰观察到血管扩张,并伸往角膜组织;有效:手术区域结膜可清晰观察到纤维血管增生现象,但于角膜创面上皮区域未见变性结膜组织增生及新生血管;复发:于手术区域可清晰观察到结膜充血及增厚,角膜创面区域新生血管与变性结膜组织增生。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8.0软件处理数据,两组临床疗效以百分率表示,以χ2 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比研究组更低,差异显著(P<0.05)。见表1。

3 讨论

近年来,翼状胬肉发病率逐渐增长,不仅影响患者眼部美观,严重会造成视力下降,给患者精神带来严重困扰。目前临床对翼状胬肉主要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治疗,传统翼状胬肉切除术虽可达到一定临床疗效,但术后复发比率较大,因此,选用何种有效方式治疗翼状胬肉成为临床医师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

近年来,国内有相关研究指出[3],采用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疗效确切,术后复发率较低。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比研究组更低。表明应用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复发。分析原因为翼状胬肉与巩膜、结膜粘连多较疏松,采用局部浸润麻醉既可达到分离效果,促使手术分离完全,巩膜创面光滑[4];术中清除残留胬肉组织可一定程度避免术后复发;翼状胬肉多生长至前弹力层,术中切除深度达前弹力层,一方面可彻底清除胬肉头部,另一方面还可确保角膜切面光滑程度;于患者眼颞上方区域取巩膜暴露区域面积相符的干细胞移植片可保证其中富含足量角膜缘干细胞[5]。对照组复发52只眼,主要原因为术中胬肉切除不够彻底,且未能接受到角膜缘干细胞的补给,术后未遵医嘱合理使用相关眼部药物等;研究组复发2只眼,主要原因为术中使用植片面积过小与缝合不够平整导致。因此,以后在施行手术过程中,加强术中操作水平与术后督导对提高手术疗效、降低复发率意义重大。

综上所述,采用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降低术后复发率,操作简便,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毛祚荃.手术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降低角膜缘翼状胬肉复发效果评价[J].中国药业,2016,25(24):59-61,62.

[2]吕莉.丝裂霉素C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或羊膜移植术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效果观察[J].中国药业,2016,25(07):36-38,39.

[3]杜敏,周瑞芳.不同麻醉方法下行翼状胬肉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效果观察[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6,16(12):1800-1802,1803.

[4]崔迎欣,张佳男,常晓雪,等.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效果观察[J].医学综述,2016,22(10):2042-2044.

[5]张碧华,杨晓英.不同手术方式对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角膜屈光及术后巩膜溶解并发症的影响[J].医学综述,2016,22(08):1612-1615.

猜你喜欢
翼状胬肉临床疗效
自体血联合热凝切口运用于翼状胬肉切除手术的临床观察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
131碘治疗甲亢患者的后期随访效果分析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研究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两种手术方法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比较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等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
角膜干细胞移植与单纯切除治疗翼状胬肉临床效果对照